农村初中如何有效控制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

2014-07-03 00:03余恒阙春丽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12期
关键词:有效控制两极分化成因

余恒+阙春丽

摘 要 初中阶段是学习数学的分化阶段,尤其是八年级,随着科目的增加,内容的加深,有不少学习意志薄弱,学习基础薄弱,思维薄弱的学生在学习中就慢慢地掉队,渐渐形成一个学习困难的群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正视这个群体,研究这个群体,善待这个群体。本文就农村初中如何有效控制初中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对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谈谈自己的想法。

关键词 两极分化 成因 有效控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0092-02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小学数学过渡到初中数学,无论是学习内容还是研究方法,都是一个转折,尤其是对数学思想的认识上要产生质的飞跃。然而有些初中生很难迈过这个转折点,出现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中,后进生所占的比例较大,表现为部分学生明显成绩落后,跟不上正常学习。本来预想八年级出现的两极分化提前到七年级下学期。分化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早,是我们没有想到的。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教学质量的提高,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那么,提前到来的两极分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采取怎样的有效教学行为来控制预防两极分化?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些想法。

一、初中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成因

1.情感、态度、价值观不积极、不到位,意志薄弱

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不求上进,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思维反应迟钝,情绪消极,作业拖拉,甚至出现抄袭现象;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差,考试作弊,违规违纪,对老师的批评和教育无动于衷,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导致自暴自弃。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

2.知识、技能掌握不扎实、不系统,基础薄弱

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3.思维过程、学习方法不适应,思维薄弱

初中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初中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除了年龄特征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是教师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初中数学出现了许多复杂的概念、公式、定理等,只靠机械的记忆和直观思维是不能完成的。小学习题与例题基本相似,而中学的习题与例题相比变化较大,即使学生上课听懂了,反应稍慢的同学课后仍不会做题。所以学生感到中学课程难度太大,上课稍一分心就听不懂了。

二、控制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有效教学策略

1.培养兴趣,形成动力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数学学习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说,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数学的兴趣。做到这一点,学生的教学成绩一定是呈正态分布的,如果说有一点分化的话,那也是向优秀的方向分化。

(1)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求知欲望。在《有理数的乘方》这节课中,利用古印度国际象棋棋盘装麦的故事,来创设教学情境,引导他们对故事中麦粒的计算方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不失时机地指出必须使用“乘方”这种新的运算方法才能算出每格棋盘上的麦粒,最后求和。这充分引起了学生对于新知识“有理数的乘方”的期待与迫切学习之情。

(2)小组合作竞赛,营造学习竞赛氛围。我的方法是把班里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一是有利于课堂讨论,二是利于适度的竞争学习环境的创设。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间相互帮助,也形成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对这种方式很感兴趣,在兴趣中去学习,受益匪浅。

2.教会方法,学会学习

有一部分后进生在数学上费工夫不少,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这是学习不适应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另一方面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

3.培养思维,提高能力

针对后进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适应数学学习的问题,从七年级开始就应当加强抽象逻辑能力训练,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生成知识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到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4.师生和谐,以生为本

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特别要对后进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生活上多关心,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课外多辅导,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能力。

总之,我们在平时教学工作中要以全体学生为本,通过师生谈心增强他们的学生学习毅志,通过多种渠道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上来。不仅要“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自己观察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再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学习的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也就能够最大限度地控制两极分化,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 刘 馨)endprint

猜你喜欢
有效控制两极分化成因
农村八年级学生学习英语两极分化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农村初中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英语教学中两极分化现象及应对策略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