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视剧不应是急功近利的商业行为

2014-07-04 00:23
党建文汇·下 2014年4期
关键词:宫斗剧过火日剧

就在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席卷全亚洲之时,最近的国产剧却愈发像雾霾天一样令人气闷。年代传奇、家长里短、历史神话好景难再,受人追捧的是美剧里的重口味、英剧里的冷幽默、韩剧里的温情和日剧里的推理。国产剧的产量上去了,格调却下来了;每一种类型都有中国特色,但每一部作品都忙于跟风,很难达到创新不断、生生不息的境界。国产电视剧病了,到底“病”在何处呢?

和国外电视剧的生产流程不同,我国的电视剧需作为成品经过文化监管部门审批方能播映,从申请立项到拍摄完成再到顺利播出,周期较长、投资风险也较大。国外剧是以观众为中心去创作,从前期策划到边拍边播过程中的调整,观众都是如影随形的“上帝”,一些热门剧甚至不惜被吐槽,也要赢得民心。电视剧艺术是属于大众的,自说自话的创作绝不会成为经典。但在中国的电视剧产业中,近年的投资热潮吸引了大量民间“热钱”蜂拥而至,对观众喜好的解读,通常只来自投资方和制作方对当下收视情势的调研,某一类型或题材一旦“火”了,就会引来盲目跟风扎堆。于是有关部门一路“追打”——谍战剧过火被叫停、换宫斗剧火,宫斗剧过火又换抗日剧火,抗日剧过火再换家庭剧火;不断火、不断过火、再被灭火。直到今天,一开电视就是小品明星挑大梁、几家老小一台戏(《老妈的三国时代》、《美丽的契约》、《我的儿子是奇葩》),再来个老少配加姐弟恋、前任现任一团乱(《大丈夫》),只有特殊年代的人生际遇(《父母爱情》)还算清新隽永。而反观国外剧,类型和题材却非常稳定。日韩的电视剧分类播映最为明确,以韩剧为例,周一、二主打历史古装剧,周三、四主打偶像时装剧,周六、日的“周末剧”主打家庭剧,周一到周五的“日日剧”则是经典与奇谈并存。几乎每一个题材类型每年都有高质量新作,也都有稳定的收视群体,边拍边播过程中的变动主要在于剧情或表演等一些易于修整的成分。

放眼国外,“神剧”们的成功却只有一张王牌——以艺术之名,精工细作。电视台选择术业有专攻的编剧和导演组成团队,给予充足时间打磨新剧,挑选最适合角色的演员,再以合理薪酬保证剧组生活,无人四处跨组赶档期。

精工细作并非巨额投资的同义词,而更多意味着从传统主题中另辟蹊径,挖掘平凡人物身上的魅力乃至魔力,揭示日常面具下的超现实可能性。小成本或大制作,都不应放弃于普通人中找“异类”,于平常生活中寻奇迹。

(摘自《北京日报》 李 烁/文)endprint

猜你喜欢
宫斗剧过火日剧
从大众文化视角看宫斗剧的流行与困境
[边缘行者]尽皆过火
日剧为何难吸引中国人
宫斗剧“泛滥成灾”了吗?
宫斗剧被批影响负面
“机”不可失,玩勿过火
吉林省鸭绿江右岸良民遗址出土一种特殊状态过火铁器的初步研究
日本物哀文化的现代表达及传播——以日剧《昼颜》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