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产学研模式比较与路向选择
——以吉林省属高校为例

2014-07-05 14:35初冰
关键词:产学研吉林省企业

初冰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机电工程学院,长春 130052)

地方高校产学研模式比较与路向选择
——以吉林省属高校为例

初冰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机电工程学院,长春 130052)

产学研合作是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形式。地方高校作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创新主体和生力军,肩负开创全民创业的重任。选择适合地方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将是地方高校实现服务全民创业这一目标的基础保障。本文通过分析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模式及我国产学研现状、影响因素,进而以吉林省为例,客观地分析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提出创新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思路与对策,促进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创新。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启示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并将其作为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只有产学研结合,才能更有效配置科技资源,激发科研机构的创新活力,并使企业获得持续创新的能力。高等学校要扮演社会进步的领导角色,高等学校的发展得到了地方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因此高等学校应充分发挥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重要作用,面向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需要,进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真正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实事。

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承担着为区域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产学研合作是促进地方高校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社会服务的最好途径。

一、国内外产学研合作模式分析

美、英、德、日等发达国家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产学研合作工作获得了巨大发展。20世纪50年代后,美国真正实现了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以众多科学工业园兴办和以知识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为标志,其产学研合作模式的重要特点就是大学与企业开展合作研究。比如,以斯坦福大学为依托的“硅谷”、以MIT为依托的“波士顿128公路”等;英国在产学研发展过程中将企业家思想与办学思想相融合,其模式中政府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制定产学研合作计划、各种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在高新技术方面投资,并使之通过与高校合作提高经济竞争力,如剑桥科技园;德国产学研合作的典范是“3+1教育”,强调教学活动在高校与企业间交替进行,双方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1],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和应用性;日本的官产学研合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日本政府主要通过立法和经济援助等方式引导企业与大学进行合作;其他国家产学研合作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典型产学研模式与特征如表1。

我国早在1958年就提出了产学研发展思路,但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和其他因素影响,直到上世纪80年代,大规模的产学研合作才开展起来[2]。在我国产学研大体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60年代):主要特征是计划性强,如著名的“两弹一星”;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主要特征是高校、企业、科研院所都向着市场化方向迈进,产学研合作中市场因素开始发挥作用;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主要特征是市场拉动和科技驱动联合驱动,以科技成果转移为主;第四阶段(21世纪初至今):主要特征是市场拉动、同盟结合,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为主,表现形式更加灵活,合作层次更加深入[2]。逐步形成了多种产学研合作模式,推动经济、科技与教育体制改革,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近几年高校科研经费也快速增长,其中50%以上来自企业,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有95%是通过产学研合作方式完成的。

表1 几个发达国家产学研典型模式比较表

“十二五”时期是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转型时期,吉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高等教育资源大省,但还不是高等教育的强省,特别是科技教育的优势资源并没有较好地转变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因素。据有关统计,吉林省科技资源占全国第13位,但科技贡献率却处在全国23位。目前吉林省拥有省属本科高校28所。但高校中专业学科优势跟地方支柱产业的对应度还比较低,对地方企业发展的贡献率不高,依然存在许多没有解决好的问题。这其中,加强产学研合作是提升科技教育资源转化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3]。

二、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影响因素分析

产学研合作涉及企业、高校、政府、市场、制度、环境各个方面的主体和要素,是不同系统的组合,它们各自的运行机制、目标、价值取向各不相同。目前,吉林省属高校产学研合作的总体水平还不高,主要与以下因素直接相关。

1.政府参与不足

与多数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产学研合作中,既没有立法层面的保护,也没有政府直接的干预与政策引导,总体上处于自由组合阶段,尽管科技主管部门、工业信息管理部门通过提供项目合作与转化方面逐年也在增大投入力度。但由于企业科技创新动力不足,高校科研成果对接实际的目标不清等因素,与发达省份相比,实效依然有限。对吉林省地方经济实力而言,吉林省属高校数量比较多,地方对高校的投入在全国处于中低水平。各级政府在促进产学研合作方面,无论从思想认识方面,还是从政策引导方面,还难以对全省产学研合作产生推进作用。

2.企业动力不足

企业创新实力不足,动力不足。一方面,由于规模企业数量不多、效益较差,无力进行产品开发创新研究。以长春市为例,作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截至2012年底,长春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47家,排在最后一位。而深圳、广州达到了3 000余家,即使济南、哈尔滨这样的城市,也超过了1 000家。高新企业数量不足,是产学研开展面不宽、不深的主要根源之一。即使像中科院光机所、应化所这样的国家级研究单位的成果,有些因为地方难以提供相应条件,产学研合作难以实现,因而落户南方各省。

3.高校科技服务能力不足

吉林省属高校数量较多,以本科院校为例,师范类院校有5所,工科为主的院校4所,综合类高校3所,农业类院校3所。但科研能力仍感不足,主要一是高校的主干学科对吉林省10大支柱产业的覆盖率,还不是很高。二是很多科研成果还只是停留在实验研究阶段,高校科技人员以发论文、申报专利为主要阶段目标。要想使成果真正走向转化,还缺少中试环节与政府扶持。很多成果处于“前后不搭”的状态。

4.产学研中的合作风险

产学研合作是一种市场行为,充满风险,整个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影响着合作目标的实现。由于产学研各方拥有各自不同的信息和资源,形成了不同的资源优势,由于信息与资源的不对称、渠道不畅通,往往会损害信息劣势方利益;由于技术的不稳定性、市场的不确定性以及投资强度、人才技能、外部环境等因素的不确定性,都可能进一步导致各方对合作模式的不同选择;利益分配产学研合作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之一。在产学研合作艰难的案例中,其重要原因就是在产学研创新中各方利益未能进行很好处理,尤其是知识产权分配,创新转化资金分配等处理不好,导致各方利益流失。

三、我国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分析

产学研合作的经典模式:技术转让、委托研究、联合攻关、内部一体化、共建科研基地、人才联合培养与人才交流等多种模式。同全国其他高校相似,吉林省属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多采用以下几种模式:

1.联合培养模式

地方高校应依托本校优势学科专业,加强与企业合作与交流,提高学生企业实践应用能力培养。通过与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和研究基地等平台,采取“工—读”结合途径,也可以让学生参与承担教师的科研项目。另外“3+1”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指定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一年。这一模式几乎每所高校都存在,有的是与国外联合培养,有的是与地方知名企业,只是规模比例不大,有的是一个班,有的是几个班,有时合作也是不连续的。

2.研究中心模式

地方高校应围绕省市及周边企事业单位的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入展开科学研究,提供有效的科技服务、咨询服务[4]。高校与企业共建研发中心是科技合作的新趋势,通过自身的人才技术优势,与企业联合进行技术开发和攻关,实现优势互补,达到双赢。省教育厅、工信厅、发改委、科技厅在高校设置各类工程研究中心100余个,自组联合企业参与产品研发、设计、制造、推广等产学研模式。

3.基地模式

地方高校应走出去,可与本省各区县建立相应的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建立基地、与政府和企业共建公共服务技术信息平台、人才培养与高层次论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等方面加强战略合作,进一步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等方面开展深入交流与多层次合作,为市县的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更好地为地区建设服务。据了解,目前吉林省高校校外实习基地平均都在几十个到上百个不等,但以科研合作为主要目的的基地数量并不很多。这也是吉林省高校需要加强的主要方向和合作方式。

4.基金会模式

产学研合作需要人才与技术支持外,还需要有运行资金支持合作。产学研基金会是指高校、政府和企业各自按照一定比例出资建立产学研基金,成立基金会专门管理该项基金。产学研基金可根据各方投入的需要,按照不同用途进行设立,有的放矢地进行投入。目前我国产学研基金的运作主要集中在国家层面上,校企合作之间的基金数量和规模、层次上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5.科技园模式

大学科技园是以大学为依托,利用大学的人才、技术、信息、实验设备、文化氛围等综合资源优势,通过包括风险投资在内的多元化投资渠道,在政府政策引导和支持下,在大学附近区域建立的从事技术创新和企业孵化活动的高科技园区,它是大学技术创新的基地,企业孵化的基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8]。作为地方高校,许多学科、专业设置都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以吉林省为例,目前长理工、长工大、东北电大、吉师大等4所高校建立了省级大学科技园。通过进一步的鼓励支持,还应该组建更多的专业性更强的各类大学科技园。

四、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建议

1.通过借鉴与不断探索,逐步走向立法加以根本解决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出路在于制度保障,制度之上应由法律保障,法律之上应有文化保障。在我国现有条件下,产学研合作的有效开展的出路在于市场驱动下,企业、高校在政府的引导与协调之下,联系企业和高校各方利益,借鉴国际发达国家成功经验,最终逐步建立国家层面或者地方政府方面的法规措施,确保产学研合作的长期性、稳定性、合法性、有效性。目前条件和时机还不成熟,但未来发展方向应当是明确无疑的。

2.提高认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刻不容缓

吉林省在建设创新型地区发展战略中,必须走“创新驱动”之路,而创新之路上,政府作为重要资源的主导者和社会管理者,无论对企业还是对高校,都具有很强的约束力和指导力。省及县政府对地方企业和高校的引导是撬动企业与高校联合的关键要素与中介;这个连接作用只有政府是最好的人选。各级政府部门,特别是县一级地方政府,在充分认识地方企业必须走向创新型之路的过程中,应该而且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吉林省地方高校56家,本科28家,高职高专28家,如果将全省41个县级企业分类与省属各级各类高校实行技术与专业对接引导,势必会打开一扇通向产学研合作深入的希望之窗,而这些举措只有通过一级政府才能实现。

总之,地方政府对产学研合作给予一定支持、鼓励、引导是十分必要的,如针对大中型企业,支持大中型企业与大学和科研机构联合开发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针对中小型企业,重点支持地方高校的科研成果向中小企业转移。地方政府要对地区发展的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及关键技术的研发进行设计规划,有目的地支持有关企业及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创新研究。

3.鼓励支持,扩大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在2013年初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国家明确提出企业应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体。吉林省大多数地方企业科技含量较低、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小、企业研发人员比例小,已经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核心问题。因此,一方面政府应该积极鼓励制定相关政策,加快企业产品升级改造、加大人才引进提升力度、保证企业研发新产品投入;另一方面,积极促进地方高校与企业的“技术联姻”,使产学研合作成为地方企业腾飞发展的后盾。对一些科技实力相对较弱的企业,高校科技人员应该通过为企业解决技术问题、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与技术水平。

4.贴近地方产业发展需求提升服务能力,是地方高校的唯一出路与选择

地方高校要想在竞争激烈、群体强大的高校队伍中不被淘汰,必须紧紧抓住社会需求与地方高校之间的契合点,充分发挥自身潜力,挖掘特色,深入分析和把握人才培养特点,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地方高校只有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部署战略来制定高校科技工作的发展方向,把高校自身的发展融入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之中,才能从服务地方中获取生存和发展的必需资源[5]。

地方高校科研发展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为地方经济服务,应该充分发挥其所在地区的资源优势,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通过为本地区的支柱产业、主导行业和中小型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为行业和企业的生产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通过不断整合科研资源、优化学科结构,打造特色学科,构建与地方产业链相匹配的课程群与学科链。

[1]彭林军.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09(3):25-28.

[2]罗焰,黎明.地方院校产学研合作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9:9-11.

[3]王轶.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的探索与实践:以北京工商大学为例[J].北京教育(高教),2012(11):56-58.

[4]胡守忠,宋勤建,薛焕美.地方高校科技服务于地区产学研互动发展模式的探索[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9 (10):101-105.

[5]孙雷,周宏.一般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创新[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84-87.

Comparison of local universities mode selection and orientation——tak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Jili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CHU Bing
(Jilin Teachers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Changchun 130052,China)

Cooperation of producing,learning and researching is an important form of college social services.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s the main body and forc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y innovation,shoulder the responsibility of creating national venture.Choosing cooperative mode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he basic guarantee to realize this goal to serve 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In this paper,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ooperation mode of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domestic research status,influence factors,and then taking Jilin Province as an example,an objective analysis of the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operation mode,it puts forward some idea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innovation of local university industry cooperation mode,and promotes research of local university cooperative innovation.

local college;cooperation;innovation mode;enlightenment

G646

A

1009-8976(2014)01-0030-03

10.3969/j.issn.1009-8976.2014.01.009

2013-10-10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 GH11301)

初冰(1979—),女(汉),吉林长春,硕士,助理研究员

主要研究高教管理。

猜你喜欢
产学研吉林省企业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企业
企业
企业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