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苏区“十万挑夫上赣南”

2014-07-05 04:38蓝利平谢桂明黄夏
源流 2014年6期
关键词:运往龙川挑夫

蓝利平 谢桂明 黄夏

土地革命时期,龙川苏区与赣南的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成为中央苏区的组成部分。龙川苏区人民以挑担的方式为中央苏区运送食盐、布匹等物资过程中,呈现出“十万挑夫上赣南”的动人景况。

1930年开始,国民党不但在军事上大肆“围剿”中央苏区,还对苏区进行残酷的经济封锁。对食盐、洋油等实行政府专卖,对武器弹药更是严加控制,并规定特别严厉的法令,凡查获私运者,以“通匪”罪论,处以极刑。

为冲破国民党的封锁,粤北、闽西、赣南的人民群众组成的“运盐敢死队”,冒着生命危险,排除万难,运用各种方式偷偷把食盐运往苏区,龙川细坳镇小参村的运盐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人民群众偷运食盐的的方式也是各种机巧,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智慧。苏区群众和白区开明商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把农民式的智慧发挥到了极致。他们有的把粪桶做成双层,有的打通竹杠的关节,有的用食盐水浸渍衣服,甚至还有的假扮乞丐、假装出殡,千方百计藏匿食盐,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苏区。其办法之多、行动之隐秘令国民党防不胜防。

当年,龙川很多青壮年会将食盐挑到赣南去卖,换回当地的大豆、烟丝等土产,再运回家乡各城镇出卖,以谋取生活物资。这一现象在当时非常盛行,但凡当地80岁以上的老人在青年时期都参与过挑担上赣南,或是亲眼目睹过浩荡的挑担队伍。

古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而当年龙川挑夫上赣南的路也并不好走,且要进行大规模的食盐运送,走的也必然不止一条路。龙川苏区党政组织充分利用粤赣边区山林茂密、国民党当局鞭长莫及的地域特点和水路交通便捷的优越性,秘密建立了多条交通线,并以开设店铺为掩护,收购各种中央苏区急需的军用品和日用品,秘密运往中央苏区。

龙川苏区党政组织曾在龙川通往五华、兴宁的刀口阿顶、江西与广东两省相连的江广亭、龙川回龙园田接管亭设立交通站和水站;在兴宁、龙川交界的渡田河、赤石渡等地开办合作商店,与粤赣边区人民群众进行以物换物的交易,将赣南的大米、黄豆、茶叶等物品通过渡田河合作商店,交换从兴宁梅州地区运来的食盐、煤油、药品等紧缺物资;在县城和东江重镇贝岭等物资集散地建立据点,大量贩运食盐、日用品等军需物资。从当时民国龙川政府训令(第1128号)可见,龙川苏区党组织采取巧妙措施,分四条线路,将集中存放于东江上游商业重镇贝岭的重要紧缺物资,巧妙地避开国民党反动武装力量的重重关卡,运送至中央苏区。

当时挑夫在陆路所走的路线主要是:贝岭——细坳——安远——信丰。其中贝岭街位于龙川东北部,毗邻江西定南,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运往江西中央苏区战略紧缺物资的重要转运点,据有关资料表明,当时每天在此运往赣南的食盐逾百担,长达数年之久,为中央苏区军民解决食盐问题起了重要作用。细坳的小参村又是土地革命时期重要的根据地,小参村人民为苏区革命斗争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无数英雄儿女前赴后继,英勇战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而地下送盐队的英勇事迹尤为动人。再者,信丰人民也为红军挑运过大量食盐,而这食盐大部分是龙川人民挑运过去的。

据统计,整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龙川党组织和武装力量为中央苏区腹地收集和运送了大量的急需军用物资、医药、食盐及生活用品,龙川贝岭几乎每天有百十担食盐分四路从细坳、和平等处机智避开国民党反动当局关卡严查运往赣南,为中央苏区运送食盐达数千吨,一度呈现“十万挑夫上赣南”的动人景况。粤赣军区军政委员会主席罗屏汉曾高度评价寻南兴龙群众:“……特别是食盐,大批的送进来接济苏区。”endprint

猜你喜欢
运往龙川挑夫
ADNOC第一艘低碳氨船从阿联酋运往德国
门道
广东省龙川至怀集公路龙川至连平段模块化机房建设
门道
我与印度挑夫的故事
欧盟将拒收运往欧洲的巴西冻肉
峡江挑夫
全球最致命火灾令巴西悲伤
图解方案设计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