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七七”纪念令日不安

2014-07-08 12:22
环球时报 2014-07-08
关键词:自卫权纪念活动纪念

●本报驻日本、韩国、美国特派特约记者 刘军国 蓝雅歌 李珍 王刚 李勇 ●本报记者 卢长银 ●甄翔图片说明:7月7日,抗战老兵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缅怀遇难同胞。中新社发“任何人想要否定、歪曲甚至美化侵略历史,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绝不答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昨天在“七七事变”77周年纪念仪式上的讲话成为外界审视中日关系的最新坐标。分析人士注意到,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在“七七”这一天参与官方纪念,抗战纪念活动规格之高“极为罕见”。对于美化侵略历史的“少数人”,习近平没有直接点名,但无论国际媒体还是日本舆论均把目光瞄准同一个目标——东京的右翼安倍政权,正是后者无休止地挑衅,刺激中国展开强大的对日“历史攻势”。日本媒体还担忧,中国今后可能进一步加强对日强硬姿态。然而,对摆脱战后体制走火入魔的安倍政权未必听得进去。对于中国的隆重纪念,自知理亏的日本政府7日辩称,“中国恣意将历史问题国际化对地区和平毫无益处”。“在安倍带领下,日本这条船转向越来越明显。一条船的转向会给我们造成麻烦和干扰,但不可能改变时代的潮流,也不会改变中日力量对比继续扭转的趋势。”旅日学者庚欣7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最高领导人首次出席日本舆论十分关注中国7日举行的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活动。《朝日新闻》以“习近平卢沟桥出席纪念活动,中国加强对日施压”为题称,位于北京市郊卢沟桥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7日举行纪念仪式,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讲话。中国最高领导人参加这一纪念活动非常罕见,展现了中方在历史问题上正式加强对安倍晋三政权施压的态度。《日本经济新闻》称,对于抗日战争相关纪念日,中国的惯例是在逢五、逢十的节点举行大规模活动。而像此次这样在“77周年”这一并非关键年份举行大规模纪念活动,而且由最高领导人出席是非常罕见的。中国今后有可能进一步加强对日强硬姿态。“令人遗憾的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近70年的今天,仍然有少数人无视铁的历史事实,无视在战争中牺牲的数以千万计的无辜生命,逆历史潮流而动……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法新社等媒体援引了习近平讲话的部分内容。报道称,习近平没有点名批评日本或安倍,但这依然是中国国家元首非同寻常的尖锐言辞。在一些老兵和学生的陪同下,习近平为抗战雕塑揭幕。美国彭博社称,日本于1931年9月入侵中国东北,随后于1937年7月7日在卢沟桥挑起与中国军队的冲突,“七七事变”也被视为二战正式爆发以前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习近平是第一位出席“七七事变”纪念日活动的中国最高领导人,他批评日本当年的侵略,突出“七七事变”纪念活动是中国在历史问题上对日施压的最新举措。“高规格”和“对日施压”是各方强调最多的两个关键词。英国广播公司网站7日称,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等中央领导也出席了纪念仪式。这次抗战纪念活动规格之高较为罕见。中国官方媒体直播了纪念仪式。学者认为,中共高规格纪念“七七事变”,相信与日本在本月初通过修改宪法解释、解禁集体自卫权有关。日本富士电视台称,中国国家主席参加卢沟桥事变纪念仪式,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由此可以看出今后中国会持续“国家级别的对日批判”。日本《产经新闻》称,中国以“七七事变”77周年为契机,在全国各地举行纪念活动,并开展反日宣传。官方媒体呼吁人们不忘国耻,鼓舞爱国心。韩国《朝鲜日报》7日援引北京一名外交消息人士的话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最近解禁集体自卫权并私自破坏‘战后秩序,这让中国最高领导层极其愤怒。此举意味着中国将进一步增强对日攻势。”“中国在德国总理访华期间痛批日本战时侵略”,路透社7日把当天中国最大的两个新闻联系起来。报道称,经常赞扬德国为二战侵略忏悔的中国在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期间有针对性地强调日本的战时侵略,中国总理李克强在与来访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共见记者时表示,77年前的今天,面对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浴血抗战八年,直至取得最终胜利。只有牢记历史教训,才能开辟未来,永葆和平。台湾等地7日也举行“七七事变”纪念活动。台湾“中央社”称,两岸和平发展论坛等团体7日前往日本在台交流协会抗议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人们高呼“勿忘七七事变”、“维护亚洲和平”等口号,还焚烧安倍晋三的肖像,但警方立即用水浇熄。香港新城电台称,香港多个团体7日游行到日本总领馆前抗议,要求日本政府永远放弃军国主义,尊重中国在钓鱼岛的主权。 面对中国的抗战纪念,日本政府并没有表现出反省态度,而是进行辩解。据共同社报道,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7日在记者会上称:“中国恣意将历史问题国际化的做法对地区和平与合作毫无益处。”菅义伟还称:“我国作为和平国家的历程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好评……发展面向未来的合作关系的姿态才是国家领导人应有的态度。”《环球时报》记者就此致电日本外务省国际报道科室,对方拒绝发表更多评论。“中国展开强大历史攻势”“中国隆重纪念抗战爆发成为一件全球瞩目的大事,这既有历史的原因,但更主要还是出于现实的要求。”日本道纪忠华智库首席研究员庚欣7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说,“七七事变”已经过去77年,时代已经改变,但日本一些右翼势力仍然沉迷于过去,企图为历史翻案,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忧虑和警惕。中国举行高规格纪念活动,是对世界、对日本人民,更是对日本右翼势力发出的警示,显示了中国维护二战成果、维护未来和平的决心,少数人试图走回头路中国绝不答应,任何人想把历史车轮倒转绝不可能得逞。 一个闷热的北京夏夜,一群主要由退休人员组成的舞蹈团成员在一处购物中心前的广场上跳舞,一名男子穿着二战期间的日本军服登上舞台中央,手里拿着一支玩具枪,十几名妇女装扮成中国士兵,同样拿着玩具枪走上台。日本兵根本不是对手,猫着身子败退下来……《纽约时报》网站描述完这样一个细节后继续写道,目前中国已有很多报道称居民受够了喧哗的广场舞,但这个名为“打败日本鬼子”的节目中扛枪大妈的照片登上了各个新闻门户网站。广场舞只是模拟,但其中反映出的紧张趋势是真实存在的。中日长期历史积怨导致主权纠纷进一步恶化,中方认为日本领导人没有为侵华罪行做出足够忏悔,而日方则在中国崛起背景下采取了军事上更强硬的态度。在一些外媒看来,正是日本连续挑衅激起了中国的“反日浪潮”。美国广播公司7日报道称,中日两国因东海无人小岛陷入争端,中国对日本重新解释宪法、放松军事行动限制表示不安。在安倍去年底参拜供奉有日本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后,两国关系恶化。近来,北京试图引发国际社会对日本战时侵略罪行的关注。上月,中国宣布将包括反映日军暴行的日记、照片和证词等有关南京大屠杀和日军强征慰安妇的历史档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从上周开始,中国每天在网上公布一名日本战犯笔供。6日,中国纪念南京大屠杀的首个国家公祭网上线。《日本经济新闻》称,中国政府今年2月将9月3日定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这两个日子也可能同样举行大规模纪念活动。《首尔经济》7日说,中国对日本歪曲历史的批判连日来达到高峰。习近平上周访韩时与朴槿惠就对日本历史修正主义和扩大自卫权表示忧虑达成共识,并在首尔大学演讲时强调中韩两国共同抗击日本侵略的共同历史。韩国YTN电视台7日称,针对日本连续歪曲历史和美化侵略的行径,中国正对日本展开强大的历史攻势。“日本需要对战争在中国留下的伤痕进行反省”对于安倍政府的右倾行为,日本国内也有很多反对声。《朝日新闻》7日报道称,最新民调显示,50%的人不支持解禁集体自卫权,支持者仅占30%。对于安倍并非修改宪法而是修改宪法解释这一做法,认为“合适”的人为18%,认为“不合适”的高达63%。《朝日新闻》还刊发社论称,内阁决议将政府不断重申为“不能做”的事变成了“能做”的事,这就像一场将黑说成白的转换。和平主义是日本宪法的基本原理之一,其基础决不能让一小撮政治家篡改。这对日本政治来说将成为非常危险的先例。前自民党干事长野中广务6日在名古屋市内进行演讲强烈批评安倍内阁为解禁集体自卫权而通过决议修改宪法解释是“鲁莽之举”,“作为政治家,必须谦虚地对殖民地化在朝鲜半岛留下的爪印以及战争在中国留下的伤痕进行反省”。然而,这些警告安倍政权很难听进去,摆脱战后体制、牵制中国是安倍当前一心追求的目标。6日,安倍开始访问大洋洲三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英国广播公司网站称,安倍此行将展示“积极和平主义新姿态”,并与澳大利亚签署防卫装备合作协议。日本《产经新闻》说,安倍此行旨在牵制中国。他此行将强化与3个国家之间的安保合作。安倍将通过促进日澳准同盟关系,形成对中国的巨大抑制力。庚欣说,安倍执政下,日本这条船转向的感觉越来越明显,可以概括为“四改一破”,从非军事化向军事化转变,从专守防卫向自由出兵转变,从美日同盟中的副手向要与美国平起平坐转变,从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甚至军事大国转变,一破就是突破和平宪法束缚,寻求所谓正常国家。然而时代已经改变,一条船的转向会给我们造成麻烦和干扰,但不可能改变时代的潮流,不会改变日本逐渐下跌的“存在感”。中日力量对比将继续朝对中国有利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自卫权纪念活动纪念
特别的纪念
新黄
为纪念中俄建交 7O 周年
我也来两圈
50岁
受邀者 安倍晋三
安倍解禁集体自卫权遭激烈批评
日纪念广岛核爆64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