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全面发展引导探究学习

2014-07-09 02:31徐京芳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先学课外探究

徐京芳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中的探究学习,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获取知识、方法、情感体验的过程。探究的可以是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可以是词句之美、景色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也可以是学生感悟学习过程,领悟学习方法的过程。“探究”更重要的还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然后获取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针对以上特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并以此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尝试。

一、自主学习——开启学生探究学习的钥匙

(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让学生想学

先学后教是不是意味着不教呢?这里所说的“学”,不是那种漫无目的的学,也不是没有教师指导的学,整个学是在教师教育的框架下进行的,具有鲜明的学校教育认识目的。这里的“教”不仅是由知识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同时也是由学生的学习决定的。在学生先学的同时,教师可以清楚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并调整自己教的内容和方法,这样的教才是学生需要的、有效的。在教学新课时,我们可以利用前置性学习单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生字词障碍,收集课文有关资料,为深入学习做准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先学情况切入教学重点,运用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交流讨论,汇报展示,分享收获,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授之以渔,学以致用,让学生会学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我们的教学设计重视并落实学生习得方法的指导。

二、合作学习——架设学生探究学习的桥梁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力量,树立团体合作意识,利于解决个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排除个体疑难问题障碍,促使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学生这种能力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教师长时间加以培养。到底怎样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呢?

(一)形成共识,营造合作学习氛围

现在,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只注重个人素质的发展,很少考虑到团体的因素,没有想到自己只是团体的一分子,只有在团体的学习中,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他们对于合作学习,不感兴趣。其实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转变其思想,提高学生认识,从而努力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在合作学习中,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愉悦感。

(二)创造条件,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必须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提供合作的机会,我在教学中,首先在班级成立了学习小组,确定了中心发言人、资料收集人,建立发言、讨论、辨析制度,让学生有章可循,活而不乱。其次设立了疑难问题信箱,专人负责收集,让有能力者解答。与此同时,我还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积极利用教材的有利因素,让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努力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良好机会。

(三)加强组织,讲究合作学习的策略

学生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精心组织,根据教材、学生情况的不同,应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方式。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教学:

1.讨论交流式。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围绕某个课题或某观点,进行探索,通过小组学生共同讨论形成一致意见,而后进行全班交流。

2.辩论争议式。在教学中,对于一些有争议的议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见解发表意见,陈说理由,互相辩驳,从而让正确的答案形成。

3.自学询问式。这是让学生先通过自学新课,而后把疑难记录下来,再询问本小组同学,如本小组同学解决不了,再交给全班同学共同解答。

4.互相检评式。这是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情况各自出题目考考对方,检查双方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对巩固新知,复习旧知,行之有效。

三、实践活动——推进学生探究学习的动力

著名语言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认为:以自己学习语言的经验看,得自课内与课外的比例是“三七开”,即大概30%得自课内,70%得自课外。这个“课外”,就是指语文学科以及包括“语文活动”、“语文实践”和来自社会大课堂给予的语文隐形教育。虽然这个比例就每个人来说不尽相同,但“课外”途径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来源,在每个人的经验里都是一致的。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不断实践的过程。因此,要想真正学好语文,就必须构建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育体系,拓展语文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一)课内外联系

小学语文课本虽然内容丰富,但所含知识毕竟有限,课堂教学内容必须拓展和延伸。语文实践活动是拓展和延伸的较好形式之一。

(二)学科间融合

学科间的渗透和融合,是现代课程改革的趋势。语文实践活动要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淡化知识分割,尽可能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三)校内外沟通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要用到语文,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教育资源。教师要让学生听广播、看电视、上因特网,利用现代视听手段拓展语文实践活动的渠道;让学生成立“错字纠察队”,争当“啄木鸟医生”,到校外、到大街小巷去纠正错字,纯正祖国语言文字;布置学生从广播中、电视上、报刊里和街头上搜集广告,再自己尝试为某种产品拟广告。

无疑,探究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要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和学生的关系,尊重学生的想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把探究学习融入自然和社会的课堂,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作者单位: 苏州工业园区跨塘实验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先学课外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发挥先学先行作用 凝聚青年担当作为
小满课外班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我的“课外老师”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浅谈“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