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健康指导对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意义及实践

2014-07-09 01:50郑敏
中国医学创新 2014年15期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干扰临床价值

郑敏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个体化健康指导对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意义及实践,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的98例临床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在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前给予常规指导,观察组则是给予个体化健康指导,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效果。结果:观察组动态心电图检查中干扰率、伪差率、监测时间不足22 h患者所占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生活日志填写合格率、诱发不适症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健康指导在动态心电图检查中具有重要作用,降低了动态心电图检查干扰与伪差的发生率,值得关注并推广。

【关键词】 个体化健康指导; 动态心电图; 干扰; 伪差; 临床价值

目前在临床上动态心电图可以在24 h或者是更长时间内对患者的心电信号进行连续地记录,有助于对患者心脏活动、静置状态下的起搏功能进行观察,可有效提高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疾病的检出率[1]。近期有文献[2]报道,在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时对患者展开必要的健康指导,对于改善检查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中出于对个体化健康指导对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意义及实践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对本院收治的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临床患者展开了分组指导,并对各组检查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的98例临床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无明显沟通障碍,自愿接受临床研究对象,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49例患者中,男28例,女21例,年龄34~78岁,平均(54.7±12.4)岁;观察组49例患者中,男27例,女22例,年龄35~78岁,平均(55.1±12.8)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指导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十二通道动态心电图检测仪展开24 h检测。

1.2.1 对照组 在监测前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指导,主要内容为记录生活日志以及交代注意事项等。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前给予个体化健康指导,具体内容包括如下。

1.2.2.1 日常生活事项指导 对患者检查前1 d洗澡、穿着棉质舒适的衣物进行指导,避免震动或对记录仪造成碰撞,避免上肢牵拉大小,远离电磁炉、理疗机、微波炉等强磁场干扰的电器,尽量避免使用手机和电脑,避免跳舞、跳绳、打球等剧烈运动。记录盒切忌沾水,监测过程中切忌擅自将盒子打开。睡觉姿势应以平卧或者是右侧卧位最为合理,避免对心电监测造成干扰。

1.2.2.2 心理指导 因患者对动态心电图检查不是十分了解,因此很容易出现精神紧张、恐惧忧虑等诸多不良情绪,因此需要对该类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指导。将动态心电图检查的相关知识向患者进行讲解,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进行耐心解答,让患者对各项操作能够做到充分了解,并积极配合[3]。

1.2.2.3 生活日志填写指导 将填写生活日志的重要性向患者进行讲解,并指导患者与家属及时准确地对休息与活动的时间以及情绪的变化进行记录,并记录服药的药名、时间、剂量以及饮酒与大便情况等。若是出现症状,应对症状出现的起始时间与结束时间、具体感受与变化等进行详细记录,同时注意记录与活动的关系以及诱发情况等,其能够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1.2.2.4 不适症状诱发的指导 积极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解,对患者临床资料和相应的辅助检查结果进行仔细阅读,依照患者的病情和检查项目对患者展开运动、症状诱发指导。

1.2.2.5 定期随访 在患者接受检查期间定期到病房或者是通过电话进行随访,对患者导线、电极连接情况进行了解,若是出现异常及时展开处理,避免造成记录中断[4]。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动态心电图检查效果,观察指标包括干扰、伪差、不适症状发生率以及生活日志填写合格率、监测时间等。

1.4 评价标准 动态心电图全程的干扰与伪差发生率不低于5%者视为阳性,电极/导联线脱落时间不低于15 min者视为有意义,总监测时间不低于23 h者视为监测完整,存在不适症状的诱发以及生活日志记录及时、详细、准确者视为合格。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动态心电图检查中干扰率、伪差率、监测时间不足22 h患者所占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生活日志填写合格率、诱发不适症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电极/导联线脱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临床上动态心电图检查价值主要为对常规心电图检查不容易发现的异常改变进行记录观察,特别是针对一过性心律失常和短暂性心肌缺血的发作等。动态心电图连续大量的心电信息可以对患者日常活动、临床症状、药物疗效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充分地反映,对于临床疑难疾病的鉴别和确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以知道临床用药方案的选择和临床疗效的评估。因此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引起重视[5]。详尽的生活日志为对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曾有文献[6]报道,监测前经合理有效的健康指导可以提高生活日志填写的合格率,从而为患者症状与活动、情绪以及用药等方面的关系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在实施动态心电图监测的过程中,心电图的伪差与干扰会对监测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研究显示,在减少心电图的干扰与伪差后,心电信号会更加地清晰、准确,使分析速度以及结果准确性得到了很大程度地提高。在检查前对患者实施必要的健康指导,检查过程中定期随访,能够使患者及其家属对心电图监测工作引起重视,对监测工作予以积极配合,做到正确填写生活日志,注意观察导联线与电极情况,实现了自主有效完成动态心电监测的效果,并且能够提高监测结果准确性。endprint

近几年有文献[7]报道,在对患者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前展开有效合理的健康指导对于改善检查效果具有一定的作用。本次研究中出于对个体化健康指导对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意义及实践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对98例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展开了分组指导,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动态心电图检查时干扰率、伪差发生率和监测时间不足22 h患者所占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生活日志填写合格率、诱发不适症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8-9]报道结果一致,证实了个体化健康指导在动态心电图检查中意义显著。

在对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指导时,日常生活事项指导可以使人为因素引起的干扰和伪差得以减少,降低了干扰和伪差的发生率,从而保证动态心电图波形更加容易识别,分析速度也会因此而提高。在对患者实施心理指导时,通过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耐心回答患者的疑问和问题,可以使患者紧张、焦虑、恐惧心理得以缓解,以实现积极配合检查,可以耐心地对生活日志进行填写,为动态心电图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10-11]。在健康指导中,通过对患者病情以及检查项目等进行了解,可以实现对患者展开有针对性的不适症状的诱发,从而增加不适症状诱发率,使异常心电图检出率得以提高,对不适症状的诱因进行了解,从而指导临床做出准确诊断,选择合理治疗方案[12]。

综上所述,在对患者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时,合理的个体化健康指导对于改善动态心电图检查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有效减少了干扰、伪差的发生率,延长了检查时间,提高了生活日志填写合格率和不适症状诱发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更加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对其给予关注并推广。

参考文献

[1]金鄂,杨春.个体化健康指导在动态心电图检查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9):3748-3749.

[2]蔡晓玉,曹海涛.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无症状心肌缺血75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4):5965.

[3]覃学美.12导联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进展[J].内科,2009,4(4):602-604.

[4]侯琳.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6):176-177.

[5]董竞琳.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心律失常诊断结果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9(36):319-320.

[6]张丹彤,杨永岩,王晓君.动态心电图伪差的成因及预防[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2,28(1):110-111.

[7]王权明,彭云波,覃永旗.冠心病猝死与心绞痛的症状及心电图规律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10):1702.

[8]代晓莉.60例心电图U波倒置临床观察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8):82-83.

[9]范咏梅,曾晨卉,容志毅,等.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可疑阳性与冠脉造影结果的对比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9):1-4.

[10]赵绪幸,侯爱华,梁鹏,等.陈旧心电图图文消褪问题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8):124-125.

[11]孙辉平.动态心电图检查在急诊危重病中的诊断价值[J].河北医学,2011,17(3):358-360.

[12]李继红,吴金义,孙平辉.老年心悸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11(6):375-377.

(收稿日期:2014-03-17) (本文编辑:欧丽)endprint

近几年有文献[7]报道,在对患者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前展开有效合理的健康指导对于改善检查效果具有一定的作用。本次研究中出于对个体化健康指导对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意义及实践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对98例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展开了分组指导,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动态心电图检查时干扰率、伪差发生率和监测时间不足22 h患者所占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生活日志填写合格率、诱发不适症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8-9]报道结果一致,证实了个体化健康指导在动态心电图检查中意义显著。

在对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指导时,日常生活事项指导可以使人为因素引起的干扰和伪差得以减少,降低了干扰和伪差的发生率,从而保证动态心电图波形更加容易识别,分析速度也会因此而提高。在对患者实施心理指导时,通过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耐心回答患者的疑问和问题,可以使患者紧张、焦虑、恐惧心理得以缓解,以实现积极配合检查,可以耐心地对生活日志进行填写,为动态心电图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10-11]。在健康指导中,通过对患者病情以及检查项目等进行了解,可以实现对患者展开有针对性的不适症状的诱发,从而增加不适症状诱发率,使异常心电图检出率得以提高,对不适症状的诱因进行了解,从而指导临床做出准确诊断,选择合理治疗方案[12]。

综上所述,在对患者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时,合理的个体化健康指导对于改善动态心电图检查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有效减少了干扰、伪差的发生率,延长了检查时间,提高了生活日志填写合格率和不适症状诱发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更加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对其给予关注并推广。

参考文献

[1]金鄂,杨春.个体化健康指导在动态心电图检查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9):3748-3749.

[2]蔡晓玉,曹海涛.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无症状心肌缺血75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4):5965.

[3]覃学美.12导联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进展[J].内科,2009,4(4):602-604.

[4]侯琳.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6):176-177.

[5]董竞琳.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心律失常诊断结果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9(36):319-320.

[6]张丹彤,杨永岩,王晓君.动态心电图伪差的成因及预防[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2,28(1):110-111.

[7]王权明,彭云波,覃永旗.冠心病猝死与心绞痛的症状及心电图规律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10):1702.

[8]代晓莉.60例心电图U波倒置临床观察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8):82-83.

[9]范咏梅,曾晨卉,容志毅,等.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可疑阳性与冠脉造影结果的对比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9):1-4.

[10]赵绪幸,侯爱华,梁鹏,等.陈旧心电图图文消褪问题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8):124-125.

[11]孙辉平.动态心电图检查在急诊危重病中的诊断价值[J].河北医学,2011,17(3):358-360.

[12]李继红,吴金义,孙平辉.老年心悸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11(6):375-377.

(收稿日期:2014-03-17) (本文编辑:欧丽)endprint

近几年有文献[7]报道,在对患者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前展开有效合理的健康指导对于改善检查效果具有一定的作用。本次研究中出于对个体化健康指导对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意义及实践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对98例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展开了分组指导,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动态心电图检查时干扰率、伪差发生率和监测时间不足22 h患者所占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生活日志填写合格率、诱发不适症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8-9]报道结果一致,证实了个体化健康指导在动态心电图检查中意义显著。

在对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指导时,日常生活事项指导可以使人为因素引起的干扰和伪差得以减少,降低了干扰和伪差的发生率,从而保证动态心电图波形更加容易识别,分析速度也会因此而提高。在对患者实施心理指导时,通过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耐心回答患者的疑问和问题,可以使患者紧张、焦虑、恐惧心理得以缓解,以实现积极配合检查,可以耐心地对生活日志进行填写,为动态心电图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10-11]。在健康指导中,通过对患者病情以及检查项目等进行了解,可以实现对患者展开有针对性的不适症状的诱发,从而增加不适症状诱发率,使异常心电图检出率得以提高,对不适症状的诱因进行了解,从而指导临床做出准确诊断,选择合理治疗方案[12]。

综上所述,在对患者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时,合理的个体化健康指导对于改善动态心电图检查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有效减少了干扰、伪差的发生率,延长了检查时间,提高了生活日志填写合格率和不适症状诱发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更加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对其给予关注并推广。

参考文献

[1]金鄂,杨春.个体化健康指导在动态心电图检查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9):3748-3749.

[2]蔡晓玉,曹海涛.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无症状心肌缺血75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4):5965.

[3]覃学美.12导联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进展[J].内科,2009,4(4):602-604.

[4]侯琳.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6):176-177.

[5]董竞琳.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心律失常诊断结果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9(36):319-320.

[6]张丹彤,杨永岩,王晓君.动态心电图伪差的成因及预防[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2,28(1):110-111.

[7]王权明,彭云波,覃永旗.冠心病猝死与心绞痛的症状及心电图规律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10):1702.

[8]代晓莉.60例心电图U波倒置临床观察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8):82-83.

[9]范咏梅,曾晨卉,容志毅,等.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可疑阳性与冠脉造影结果的对比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9):1-4.

[10]赵绪幸,侯爱华,梁鹏,等.陈旧心电图图文消褪问题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8):124-125.

[11]孙辉平.动态心电图检查在急诊危重病中的诊断价值[J].河北医学,2011,17(3):358-360.

[12]李继红,吴金义,孙平辉.老年心悸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11(6):375-377.

(收稿日期:2014-03-17) (本文编辑:欧丽)endprint

猜你喜欢
动态心电图干扰临床价值
动态心电图及心脏彩超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分析
科学处置调频广播信号对民航通信干扰实例
外科手术治疗颞叶脑挫裂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腰硬联合麻醉中右美托咪定的应用及意义评析
更年期女性动态心电图ST—T变化的临床意义
动态心电图应用于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