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CrMoA钢内齿圈的热处理工艺改进

2014-07-09 19:10杜国领
山东工业技术 2014年22期
关键词:淬火工件硬度

杜国领

摘 要:在风力发电机组中,增速箱内齿圈是最为关键的组成部件,在风力作用下,与齿轮等相关组件共同承担着产生动力传递作用,使发电机得到相应的转速,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对内齿圈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具有更高的要求,材料特性应该满足相应的力学强度条件和极端温差条件,比如在冷热温差和低温冷脆性的影响下,材料的尺寸稳定等。

关键词:42CrMoA钢;内齿圈;热处理;工艺改进;风力发电;增速箱

在热处理工艺中,为了使内齿圈的承载能力得到提高,在制造内齿圈的过程中,采用的合金钢都是比较优质的,常用的材料有34Cr2Ni2MoA、42CrMoA等,加工路线:第一步锻造毛坯,第二步粗插齿,第三步热处理工艺,第四步磨齿操作。由于内齿圈的尺寸比较大,对力学性能和壁薄具有较高要求,因此,对热处理工艺要求比较严格。本文对42CrMoA钢内齿圈的性能和改进措施进行探讨。

1 热处理工艺及相关技术要求

对于2MW的风力发电机组而言,内齿圈调质毛坯尺寸:120mm为壁厚,1900mm为外直径,质量为2700kg, 42CrMoA钢为内齿圈的材料,根据相应的客户技术协议对内齿圈的力学性能进行验收,内齿圈的截面尺寸范围为101-160mm,参考硬度的范围为270-300HB。在毛坯正火后调质处理过程中,在相关技术要求和工件特点的基础上,对热处理工艺进行确定,使用普通无保护气氛的井式电阻加热炉进行正火后调质,控制温度的精确度为±100℃,采用N32机械淬火油作为淬火介质,冷却速度最大为69℃/s,同时应该保持较高的回火温度,最好为510℃。经过调质处理后,内齿圈相应的力学性能基本符合标准,比如伸长率、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等,但是如果冲击吸收能量远远低于标准值30J,表示内齿圈不合格。必须重新测试,对力学性能进行校正,尽量使所有性能数据完全符合标准。

2 影响内齿圈性能的原因分析及工艺改进措施

2.1 42CrMoA钢硬度分析和影响内齿圈性能的原因分析

42CrMoA钢硬度分析:在不同的淬火温度与回火温度下,对 42CrMoA钢予以处理,可以看出:(1) 42CrMoA钢淬火后的硬度与淬火温度有极大关系,980℃淬火获得的最高硬度为63-65HR℃;(2) 42CrMoA钢的回火稳定性高,980-1040℃淬火,200℃给予两次回火处理,每次2h,硬度为59.5-60.5HR℃,250℃回火1h,硬度为58.5-59.5HR℃;(3)520℃回火两到三次,“二次硬化”硬度最高为60.5-61HR℃。采用抑制上贝氏体针形成工艺措施可以提高42CrMoA钢的硬度,进而提高内齿圈的耐磨性。校正炉温后对42CrMoA钢压坯芯热处理所得到的硬度虽然均为一次硬化的热处理,硬度为60HRC,装机使用6-8万次以上稍见磨损,超过以前GCr15钢制作的压坯芯,但淬火及回火之间增加一道深冷工序,残留炭素体量约有下降趋势,平均硬度已达到63HRC,个别工件硬度可达到65HRC左右,装机使用10-13万次也未见明显磨损,使工效大为提高。因此,我们认为,42CrMoA钢经常规的二次硬化热处理(高温淬火后不经冷处理而采用3-4次回火)可以获得60HRC以上的硬度。

影响内齿圈性能的原因分析:在内齿圈的生产过程中,以批量生产为主,一旦发现内齿圈性能存在问题,必须马上对该批次的相关生产记录进行核查,核查内容主要包括:回火过程、淬火过程、正火过程、超声波探伤过程等,并对零件的化学成分进行检测,比如金属镍(0.10%)、铜(0.06%)、钼(0.16%)、铬(1.02%)、单质硫(0.002%)、单质磷(0.010%)、金属锰(0.74%)、硅(0.32%)、碳(0.42%)等,数据显示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接着对金相组织进行检查,经过正火和调质后,工件的氧化脱碳层深显示为0.45-0.6mm。经过分析,工件在淬火时,淬火油缺乏冷却能力,致使淬火操作不能充分完成,导致有大量的先共析铁素体和上贝氏体存在于组织中。在上贝氏体的形成过程中,需要较高的温度,在上贝氏体中,铁素体具有较宽的条状晶粒,塑变抗力非常低;并且在铁素体条状之间分布有大量渗碳体,很容易出现脆断现象,在这种片条状组织下,内齿圈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反而冲击吸收能量和屈服强度都比较低,致使工件冲击性能表现为不合格现象。

2.2 工艺改进

针对于上述原因,对调质工艺条件进行了调整。使用可控气氛井式炉通过加热完成淬火过程,在淬火过程中,使用的保护气氛为氮气,在加热和保温过程中,保证表面没有氧化脱碳显现,采用快速淬火油顺利完成淬火冷却,冷却速度可以超过100℃/s。在工件充分淬火的基础上,确保相应的硬度值能够满足技术要求,与原工艺相比,回火温度提高了30℃-50℃,最终回火温度为540℃-560℃,其他工艺参数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调质完成后,对金相组织进行检测,发现回火索氏体既均匀又细小,力学性能也得到显著改善。使冲击性能数据提高的幅度比较大,随着回火温度的提高,抗拉强度不断降低,可以与强韧性进行有效匹配。同时在气氛保护的作用下,工件硬度具有较高的均匀程度,对同一截面的波动范围实现良好的控制,均低于10HB,在今后的批量生产中,改进后工艺的使用,内齿圈的合格率相当高,基本为百分之百。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2MW风电机组的运行过程中,使用普通加热炉对增速箱42CrMoA钢大锻件内齿圈进行淬火油调质,由于工件表面存在严重的氧化脱落现象,致使淬火油缺乏相应的冷却能力,结果淬火不能充分进行,调质后得到的基体组织为上贝氏体,冲击吸收能量极其不合格,不能满足相关技术要求。工艺改进后,在加热过程中,保护气氛炉的使用,使淬火能力得到快速提高,顺利完成高温回火,使内齿圈的力学性能和金相组织均显示良好,韧性和强度得到完美匹配,完全达到技术要求的标准。

参考文献:

[1]陆伯昌,裴凤琴.42CrMoA钢拉杆轴热处理工艺改进[J].热处理技术与装备,2012(01).

[2]王孟,王忠,冯显磊,谢玲珍,周兴国.大型内齿圈感应热处理工艺[J].金属加工(热加工),2014(11).

猜你喜欢
淬火工件硬度
软硬度
四爪单动卡盘如何校正工件
淬火方式对薄壁轴承套圈变形的影响
台钻车削加工装置
中学化学中的两种硬度
PLC在气压式冲孔加工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典型U形件的弯曲成形方法
金属表面镀层硬度的测量方法
淬火
论热处理过程中出现的裂纹缺陷、成因及防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