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切

2014-07-10 08:31黄媛媛
新闻界 2014年6期
关键词:杨桃动作

黄媛媛

影像“是已经物化了的世界观”。剪辑探索的艺术语言是一种策略——一种呈现创作者思索过程的策略,推而广之,是一种表达人们普遍焦虑和向往的策略,是以影像为中介的反应人们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策略。当下人们处于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中,无处不在的私家车、地铁、飞机刷新着人们对速度的认知;网络进入日常生活,非线性的信息获取方式让人们习惯了在数据和时空中自由穿梭。社会生活结构板块不断向前滑行,促使由剪辑编织的“影像社会”迅速寻找新的表达方式,回应受众的观赏期待。于是,一种新的剪辑方式——跳切,进入了我们的研究视野。

一、跳切的艺术定位

1958年,法国导演戈达尔在电影《筋疲力尽》中首次将同机位、同景别、同主体的12个镜头连接在一起表现女主角的厌倦情绪,这个剪辑创举被誉为世界电影史的一次断代,从此电影不再被流畅性所限制,进入了现代时期。跳切,意为“打破常规状态镜头切换时遵循的时空和动作连续性要求,以情节的内在逻辑联系或观众欣赏心理的能动性为依据,以较大幅度的跳跃式镜头组接,突出某种的内容和情绪”。以动作剪辑为例,按照肢体运动的机理和规律,每一个完整动作的运动幅度呈抛物线状,如图1所示。传统的完整性剪辑习惯于把一个动作交代完整之后再组接另一个动作,形成气韵通畅的运动过程,如图2所示。跳切剪辑则要求剪掉一个动作中动势相对较弱的起幅和落幅,保留动感强烈的部分,如图3所示。与传统的剪辑方式相比,经过跳切剪辑之后的动作组合在相同时间内动作的个数显著增加,运动的密度和强度获得了大幅提升,如图4所示。

马尔塞·马尔丹在《电影语言》中写道:“电影是省略法的艺术。电影工作者完全可以运用镜头的暗示作用,让人通过只字片语去理解全意。”跳切对单个动作的剪裁是一种省略,呈现的是关于动作的“不完全的形”。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不完全的形呈现时,会引起人们视觉中一种强烈追求完整、对称、和谐和简洁的倾向,换言之,会激起一股将它‘补充或恢复到应有的‘完整状态的冲动力”。也就是说,跳切中最具有感染力的就是“不完全的形”,它能够形成“视觉热点”,调动观众的观影心理参与到对动作的“完形”活动中。同时,与流畅的镜头组合相比,跳切形成的影像是一系列“不完全的形”的集合,是具有“陌生感”的影像,会引发观众产生猜想、探究等心理反应。按照俄国形式主义学派的观点,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化,当形式变得新奇时,受众感受它的时间就会增长,而延长感受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审美目的。由于能够观影过程中观众的被动欣赏成功转变为主动体验,跳切规避了法兰克福学派所批判的大众传媒产业“用自觉遵从来‘替代大众的觉悟能力”的弊端,重新确立了人在审美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二、跳切谱写速度的华彩乐章,建立非线性、立体化的叙事结构

跳切在电视剧中的应用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早期它的存在方式是不露痕迹的。学者索亚斌曾以香港武侠剧的剪辑为例把它总结为“三镜头法”,即“分别选取招式启动——力量爆发——结果三个阶段最有代表性和表现力的片段,用三个镜头剪辑到一起。”这三个不完整的镜头虽然经过删减,但给人的感觉依然是“流畅”的,因为观众并不需要看清动作的每一个瞬间才认定该动作“合理”,他们完全能够在想象中缝合动作的间断,并主动参与到影片中与之一起完成一个假定性事件。

新的“流畅”的概念最可贵的是对时空连续的超越,这为剪辑解放了思想。营造“流畅”本质上还是在用不连续的片段塑造时空连续的“假象”,如果我们省略的时空更大,在单位时间内加入的动作个数更多,让观众意识到动作转换时的“跳动”,那么既能塑成干脆迅疾的影像风格,又能够传达兴奋、紧张、危急等特定的剧作气氛。电视剧《潜伏》中有一个余则成偷拍情报的精彩片段:余则成站起来转身去书架,在书架上找到盒子,从盒子里拿出微型相机,打开写字台的台灯,铺好情报,用相机拍照这一系列画面都是在人物的实际动作正在进行时切入,又在这些动作还没有结束时就切断。这个只保留了动作关键部分的片段虽然看起来并不“流畅”,但经过大幅度省略、镜头急剧转换之后每个动作都像赶鼓点似的抢着向前进行,恰如其分地渲染出偷情报时的紧张氛围。经过大幅度删减之后的动作连接契机有两个,一是在动作逻辑中把每个动作的因果联系拆开,取果舍因,例如表现余则成拿出相机拍照的事件中只保留余则成最终坐在桌前用相机拍照的动作,省去人物拿着相机坐下,把相机放到眼前等准备的经过,因为在密集的节奏推进中观众会在内心自行补齐人物的运动过程。二是寻找运动幅度和频率相似的剪辑点连接起来,速率的一致和动感的延续是这个跳切片段的主导原则。速度是一种象征科技的语汇,彰显速度感的影像是现代社会的突出表征,因此用跳切构建速度“奇观”,是剪辑艺术在时代进程中自我调适的必然选择。

循着对时空的拆解和重建继续向前探索,当跳切不考虑运动的客观规律,仅从形式感出发将内容或性质一致的镜头连接在一起,就会组成积累式蒙太奇语句。例如电视剧《幸福来敲门》中,一段跳切画面没有呈现女主角江路先后更换绿色、橙色、黄色的衣服精心打扮的过程,而是在相似的景别和机位中分别展现江路穿着绿色、橙色、黄色的衣服戴耳环的动作(如图5),接着出现一组江路穿着不同颜色衣服梳头的画面,然后是穿着不同颜色衣服搭配腰带的画面。打乱了生活逻辑的跳切在形式上使戴耳环、梳头等动作获得了强调和扩展,江路“女为悦己者容”的约会状态得以凸显。这里的跳切用法走出了机械遵守生活现实的牢笼,达到了满足特定要求的“戏剧真实”,而这种真实是一种更深层、更有价值的真实。

如今的电视剧对跳切的运用更为大胆,跳切不仅可以运用在一段运动中,更可以跳跃在不同的叙事事件中,建立多个事件同时存在并交流互动的复调结构。日前热播的电视剧《咱们结婚吧》中开头部分就是一个由跳切建构的精彩的复调结构。开头部分的62个镜头几乎全部使用了跳切,共有杨桃妈为杨桃在网上注册征婚信息,果然妈为果然注册征婚信息,杨桃上班前整理仪容,果然来到民政局开始工作,杨桃对闺蜜表明婚恋态度,果然向记者表达排斥婚姻六个事件。每个事件内部都在动作剪辑中使用了跳切,加快了叙事速度,营造了高速、高效的都市节奏;六个事件之间本来并不存在因果关系,但通过跳切如网状交织在一起,获得了相关性。杨桃上班前整理仪容的事件穿插在杨桃妈为杨桃在网上注册征婚信息事件中,用以补充解释杨桃的形象,果然来到民政局开始工作以同样的方式夹杂在果然妈为果然注册征婚信息中,全面展示果然的情况;之后杨桃妈为杨桃在网上注册征婚信息,果然妈为果然注册征婚信息,杨桃向闺蜜表明婚恋态度,果然向记者表达排斥婚姻四个事件交叉跳切在一起,鲜明地呈现出四个人对结婚一事的不同态度。四个人面对屏幕表述自己想法时,相同机位、相同景别、相似话题内容的镜头的跳切,组成积累式蒙太奇语句;每个人对同一个话题阐述的完全迥异的观点跳切在一起,构成对比式蒙太奇语句;杨桃妈为杨桃在网上注册征婚信息,果然妈为果然注册征婚信息为开头部分的两个主事件,其余四个事件缠绕在这两条主线上,两条主线一直交叉进行,又形成了平行蒙太奇语句跳切将开头部分原本的线性素材打散为多角度、多线索、多重蒙太奇塑成的非线性、立体化叙事,很切近根植于西方后现代思潮颠覆传统的非时间性叙事模型,“靠感受的强度超越时间框架”,四个人对“结婚”一事的焦虑、渴望、恐惧挣脱了时空,被强烈地凸显出来。

三、跳切刻画特定情感,描摹心理情怀。指代特殊叙事视角

导演戈达尔用跳切刻画人物的非常态情绪,是跳切在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次亮相。跳切是一系列“断裂”的素材的组合,“断裂”是一种新奇的、别有意味的视觉体验,在某种程度上,它能够与人物情绪的震动、焦躁形成通感。戈达尔认为镜头是创作者的“一种想法”,编剧用文字表达想法,演员用台词和肢体动作表达想法,电影用镜头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连接来表达想法,镜头的外部连接主要是指剪辑。传统的连贯式剪辑把自己的职责局限在维持故事的流畅和表演的完整中,在艺术创作上放弃了自己的独立性和独特性。跳切剪辑则以剧本字里行间透射出来的心理动向为依据,以表演素材为基础,以视觉语言系统内部特有的语法为规则,挑选、拆分表演段落并重新建构,创造出基于剧本和表演又高于它们的影视语言情绪曲线。

电视剧《借枪》中生活一向平静的周书真突然遭遇了一连串厄运:家中陷入危险,她和女儿被带到“情敌”裴艳玲家中避难,丈夫道出自己的真实身份是正在被四处被迫捕的共产党,女儿嫣嫣失踪了……此时周书真的情绪完全失控,像决堤的洪水一样爆发了。剧中这个情绪爆发的片断长5秒20帧,共8个镜头,全部使用跳切完全不考虑动作逻辑性和空间顺畅性,部分镜头如图6。在素材选择上,剪辑师拣选的都是摄像机左右移拍速度较快或者镜头中人物运动幅度较大的镜头;在剪辑点的选择上,每两个相邻的动作都保留了几帧重复,形成抖动、震荡的视觉效果。镜头组接时,前两个镜头用动作的并列取代了动作的顺承,第一个镜头中中景景别里周书真完成的动作,在第二个镜头中大近景景别里又进行了一遍,这个反常规的组接形象外化了周书真恍惚的精神状态;接下来的5个镜头组成了运动方向为左、右、左、右、左的晃动序列,相邻镜头之间完全舍弃了运动方向改变时的过渡动作,这种激越的“断裂”可以看作是人物心理慌乱无序、情绪饱受碾磨的集中爆发。在这个片段中,观众虽然接收到的是一系列不连贯的动作,但却感受到省略和延伸的魅力,看到了断续的动作背后必须看到的一切。

跳切片段中的大范围省略以及组接后镜头间的“抖动”,在画面表达上与心理活动的断续、飘忽、非理性同构,因此它还可以用来呈现回忆、意识流等心理活动。电视剧《推拿》中有这样一段情节,崔云一阵虚弱的画外音“给我一杯糖水”激起了盲人沙复明珍藏多年的初恋记忆,当年他迷恋的女孩向天纵也用同样的声音说过同样的话,于是沙复明一边在马路上奔跑寻找着那个声音,一边在记忆中浮现大学时代运动会上第一次遇到向天纵的情景。剪辑师将回忆时空中向天纵在说话,向天纵的嘴,沙复明认真听,沙复明的耳朵,几个仅停留了几帧的特写镜头拼合为一个独立的小事件,作为整个回忆事件的索引,分别安插在回忆开始时、回忆中、回忆结束处,勾勒出沙复明不断在记忆中搜索、定位那个熟悉的声音的心理过程。整体结构中中年沙复明奔跑着寻找的腿、大学生沙复明奔跑着比赛的腿、向天纵领跑时的腿三类素材交叉出现,形成动荡的交响,象征着沙复明过去的爱情、现在的爱情即将汇聚到一点,跳切将现实和回忆缝合在一起,带有了时空穿越的意味。

跳切对拍摄素材有选择地隔断和保留会营造一种神秘感,所以它可以用来指代超常规的叙述视角。电视剧《黎明之前》中中情八局局长谭忠恕阅读一份残缺的证词时,插入了一系列跳切的、快速播放的镜头展示证词中各种接头人物、路线、地点,营设了诡秘、飘渺的气氛。这些画面依稀可见,又转瞬即逝,既可以看作谭忠恕猜想地下党接头线索的迷离思路,又可以看作是一个全知全能的视角在以预叙的方式向观众提示信息,引发观众欲知详情的观赏期待。电视剧《上海王》则通过一段关于人物未来遭遇的跳切短镜头组合,用更加明显的叙述者视角俯瞰命运。当乡下姑娘小月桂签下卖身为奴的契约时,一系列“未来”的画面出现了,她与两代上海滩大亨的恩怨情仇,成为上海滩的一代名伶,与亲生女儿形同陌路,为争夺领地杀死了自己的爱人,最终成为尊贵、孤单的上海王。在叙述者建构的全知全能视角中,这些画面虽然只是事件中关键性的几帧,却仿佛命运之神的灵光闪现,观众带着已知未来但想见过程的悬念感,观望着小月桂的命运。

从起初的不露痕迹,到后来用鲜明的形式感创造速度“奇观”、立体化结构,进入情绪和心理的复杂宇宙,模拟超常规视角展开玄妙的人世之思,跳切已经可以很自如、很主动地对逻辑成规、剧本框架、戏剧表演进行添加、隔断和重组,提炼出较为成熟的语法结构,把电视剧剪辑过程从人们观念中的技术工种推向艺术创作的层级。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在膜拜视听刺激的创作潮流中,很多电视剧只追求跳切炫目的形式感,导致形式脱离内容,情节琐碎、费解,反让这种新的表述语言沦为“一枝刺向意义的长矛”。在一定程度上,跳切在发现自身、彰显自身的强烈要求下,对形式感的迷恋、吸纳、认识和扬弃的过程,是它必须要经历的否定之否定的成长之路。推而广之,它应该被视为电视剧剪辑艺术在磨练中逐渐成熟的一个侧影。

猜你喜欢
杨桃动作
下一个动作
这类人吃杨桃很危险
《画杨桃》的“标点妙用”
小杨桃
美国人更喜欢绿色杨桃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打杨桃
Aetion(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