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网上网下“民情通”

2014-07-10 03:30余建红
浙江共产党员 2014年10期
关键词:诸暨市民情枫桥

本刊记者 余建红

绍兴:网上网下“民情通”

本刊记者 余建红

绍兴东湖风光/东方IC

绍兴境内水道纵横,因水而有桥,全市有桥11000多座,平均每平方公里有桥3.71座,堪称全国之最。桥梁遍布的绍兴,干群工作也有着深厚的“连通”文化。

9月4日中午时分,在“枫桥经验”的发源地诸暨市枫桥镇,枫源村党支部书记宣均江来到村民宣月星家里,刚从田里干活回来的宣月星手里还拿着锄头。这段时间雨水多,水稻恰处抽穗期,光照不足肯定导致减产。宣均江及时地记在了民情笔记本上。作为网格员的宣均江,每季度必须对网格内72户农户走访一遍、长期在外的电话沟通一次。每周一次召开村级民情分析会,每月参加一次镇级民情分析会。诸暨市对民情通一整套线下标准化服务,着力打通着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

在“民情日记”发源地的嵊州市雅璜乡,周宏桥是乡里任职年数最长的干部。十几年前写过的“民情日记”小本本,周宏桥到今天还放着,堆起来有一摞。如今,50多岁的周宏桥时不时会发几条微博到群里去,因为“发在网上好,乡亲们随时能看到”。当年写“民情日记”,就是要干部走进基层,帮百姓解决问题。如今鼓励干部用微群、微博、微信写“日记”,处理更加及时。

20世纪60年代初,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的“枫桥经验”,由此成为全国政法战线一个脍炙人口的典型。之后,“枫桥经验”得到不断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党政动手,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枫桥新经验,成为新时期实践群众路线的典范。

15年前,“民情日记”在嵊州市雅璜乡发源,并在全省推广。民情日记以“串百家门,知百家事;解百家难,连百家心;办百家事,致百家富”的“六百”为主题,统一格式,统一印制,记载内容达10项,每一篇从3个方面(事由、要求、结果)完整记录。民情日记制度的实施,促使乡镇干部下村入户,出点子,动脑筋,知实情,办实事。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锻炼自己,提高了乡镇干部的整体素质和管理能力。

“枫桥经验”和“民情日记”,走出了一条促进社会和谐、密切干群关系的好路子,并且在传承中不断发展。

2013年4月以来,绍兴市顺应市场化、城镇化、民主化、信息化发展趋势,围绕“沟通零距离、服务全方位,干部转作风、群众得实惠”的目标要求,立足本地为老百姓提供全覆盖、人性化、便捷式服务,畅通党委、政府与基层社会沟通互动渠道,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进行大数据分析研判,“面对面、点对点”开展工作,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有效机制的基本定位,在全市部署开展了“民情通”工作。

开展“民情通”工作,是绍兴市立足地方实际、顺应时代发展,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所推出的一项创新举措。

民情通主要包括网上网下两部分。网下强调的是干部党员和群众点对点、面对面、全覆盖的服务,同时分层次、重直接地解决问题。网上就是建立一个大数据的平台,以解决即时沟通、即时服务,并运用大数据进行分析研判,做到提前预警,有效处置。

自开展“民情通”工作以来,绍兴市已有48万余篇电子民情日记,通过大数据可更科学地分析预测基层服务和治理中的各种问题。同时,线下的标准化服务也在同步推进……

因为,桥一直就在那儿。

猜你喜欢
诸暨市民情枫桥
枫桥夜泊
用好“民情诊所”解民忧
一颗滚烫心 满腔为民情
坚持发展“枫桥经验” 创新枫桥警务模式
———记诸暨市公安局枫桥派出所
八年暖心路 丝丝为民情
枫桥夜泊
“政经分开”的“枫桥探索”
诸暨市学勉中学
诸暨市浣江小学
汇聚民情 畅达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