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莫兰迪艺术风格

2014-07-12 15:49吴一菲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10000
大众文艺 2014年16期
关键词:莫兰迪色块静物

吴一菲 ( 南京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 210000 )

引言

乔治·莫兰迪,生于意大利波洛尼亚,是意大利著名的版画家、油画家。他的艺术作品没有特定的流派,具有较为明显的个性特征。不同于当时抽象画派的光怪陆离、情感色彩极为强烈,也不同于超级写实画派对于实际事物精准模仿的过分变态的追求,莫兰迪游走于抽象与具象之间质朴而纯真的独特风格,使他成为20世纪最受赞誉的画家之一。莫兰迪1907年入波洛尼亚美术学院学画,1930年至1956年在该院教授版画。他所受过的良好的艺术教育使得他的一生在艺术上都有着自己独立的思想和理念。莫兰迪孤寂一生,几乎没有离开过他的家乡波洛尼亚,过着简朴的生活,淡泊名利,仅仅在意大利做过一些旅行。唯一的一次出国是去苏黎世参观塞尚的画展。

一、从生活环境看莫兰迪绘画风格

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设想他们所属的是带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莫兰迪的家乡博洛尼亚毫无疑问是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地方。通过博洛尼亚当地拍摄的图片可以看出画家所生活的城市房屋颜色多为土色系,几乎从未离开过家乡的土壤他受周围生活环境中的颜色的影响很明显。莫兰迪家乡的建筑大多为土红色屋顶,比屋顶略微浅一些的偏土黄的颜色或芽黄作墙壁,有些教堂则会采用偏冷的月白色。整体颜色的对比度与色相差距不会很大。在莫兰迪的一些静物画中,博洛尼亚建筑的这几种颜色是构成莫兰迪暖色调静物画的主要颜色。而他画中的冷蓝色则更像是意大利干燥无云的纯净天空的蓝色,海岸线广阔而风平浪静的海面。

莫兰迪画中的许多经典静物形象能在意大利经典建筑样式中找到影子。类似于巴洛克建筑的上半部分呈现圆锥形下半部呈圆柱形的静物形象是他画面中的常客。极具升腾感的修长的锥形静物形象则是取材于经典的哥特式教堂建筑高耸的尖塔。

意大利的气候干燥充满阳光,光线直射在物体上,几乎连物体的阴影都不甚明显。物体之间的轮廓线相较于荷兰淫雨连绵的湿润气候下,要更加清晰简约,仿佛是刀割出的明确的线条。颜色过渡层次较少,大多为整体的大色块。近处细看色块交界处,反复交叠的笔触切出的轮廓线看似粗糙、略显扭曲,却虚实有秩、统一于整体。莫兰迪并不是单纯的把物体看作抽象色块的简单拼接组合,他画中物体的体积感被弱化,但他的线条以及笔触的走势仍然跟随物体的走势,在他的画中仍能感受到物体灵魂与现实体积的碰撞。

意大利人所特有的性格特征,在莫兰迪的画中同样有所体现。虽然历史上意大利曾多次被其他民族入侵,但他们不曾被入侵的民族同化。其他民族把他们打倒和压制的程度不像欧洲那么明显,这归因于意大利人意志的坚定、界线的明确。这种明确却不生硬的边线正是莫兰迪静物画的主要特征之一。在当时莫兰迪所处的时代中,诸多艺术家都对巴黎有着无限的向往,莫兰迪却坚持着自己对家乡难以割舍的感情,在博罗尼亚过着平静简单的创作生活,不论是心理还是经历上都没有太多的大起大落。他画中的平静正是他平衡的生活状态的体现,这种平衡更给生活在现代光怪陆离纷繁复杂社会中的人们带来心灵上的抚慰。

二、莫兰迪画中中西方绘画元素的融合

莫兰迪作品的特征不仅在于色块的单纯、界线的明确,更在于他那不加娴熟技法修饰的笔触。他的画中有种原始、粗糙感带来的放松而自然的状态。他所用的静物不是那些光滑精致、技艺精湛、充满人类智慧的瓷器皿,而是外形轮廓极为简单、接近无光质地的土制器皿。甚至为了追求这种自然的感觉,他在那些过于精致平滑的器皿上刷上漆或涂上石膏,使它们的表面更加具有肌理感,减少其过于明显的人工气。

莫兰迪对自然状态的追求与中国古代道家思想不谋而合。道家提倡自然无为,提倡与自然和谐相处,“清静无为”“返朴归真”“顺应自然”“贵柔”也是道家思想中重要的主张。莫兰迪将中国画中的极简、大巧若拙、万宗归一等思想真正融入了他的油画、版画作品中。纵观他的画作,仿佛是将颜色涂抹在粗糙的石灰白墙上,那些本来纯度极高的颜色被白石灰沉淀过后,对视觉感官的刺激变得不那么激烈。再配合上他一字型水平线构图,一眼望去,仅仅只有些微妙的起伏,没有太多波动扭曲的诡异线条,给人带来的是最为稳定、平衡的感受。无怪乎被毕加索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画家”的巴尔蒂斯曾这样评价莫兰迪:“他无疑是最接近中国绘画的欧洲画家了,他把笔墨俭省到极点!他的绘画别有境界,在观念上同中国艺术一致。”

三、游走于具象与抽象间的艺术风格

莫兰迪想要表现的静物并不是现实中放在那真正存在的实物。他抽取物象的灵魂用于表现一种形而上的感觉。在1957年的访问中,莫兰迪曾提到:“那种由看得见的世界,也就是形体的世界所唤起的感觉和图像,是很难,甚至根本无法用定义和字汇来描述。事实上,它与日常生活中所感受的完全不一样,因为那个视觉所及的世界是由形体、颜色、空间和光线所决定的……我相信,没有任何东西比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更抽象,更不真实。”他强烈的第六感使得他能够感受到静物的静,融合自己内心的静,体现在画面上便是和谐的颜色和线条。在他的眼中,灰色调的粗糙的几何体只是一个载体,并无更多重要的意义,真正需要关注的是抛弃具有迷惑性的光和影之后还坚定地存在的固有的颜色与感受。他的画里,几乎忽略了阴影体积,只剩大色块的搭配。但这种搭配又不是僵硬而娴熟的类似电脑处理过的数字化的抽象色块拼接,他提炼出的色块更具有现实的意义。莫兰迪在画的前期与画的过程中花费的太多的时间与精力用于沉淀和思考,才使得画中的平衡感足够深刻,足够感染百年之后观赏画作的我们。

[1]丹纳著.《艺术哲学》.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1.

[2]啸声编.《莫兰迪》.江西美术出版社,1999.5.

[3]恩斯特·格哈德·居.《乔治·莫兰迪》.吉林美术出版社,2007.6.

猜你喜欢
莫兰迪色块静物
潘明达作品
静物写生
莫兰迪 静物
多元游牧
莫兰迪的夏天
静物(节选)
安静地欣赏几支花瓶
怎样写静物
大色块拼接
三个色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