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音乐的艺术表现力初探
——以斯托克豪森钢琴作品《自然时距》为例

2014-07-12 08:48扬州文化艺术学校江苏扬州225009
大众文艺 2014年2期
关键词:斯托克演奏家演奏者

朱 晋 (扬州文化艺术学校 江苏扬州 225009)

偶然音乐的艺术表现力初探
——以斯托克豪森钢琴作品《自然时距》为例

朱 晋 (扬州文化艺术学校 江苏扬州 225009)

偶然音乐是将多种偶然因素相联系,并产生相当数量的不同可能的音乐。它可分为完全“偶然”和其他各种程度不同的“偶然”。钢琴作品《自然时距》是作曲家斯托克豪森生前最后一部偶然音乐作品《声音》中的一部。文章主要从音乐作品及音乐演奏两方面对偶然音乐的艺术变现里进行探讨。

偶然音乐;斯托克豪森;自然时距

一、引言

“偶然音乐”(aleatory music)又被称为“不确定性音乐”或“机遇音乐”(aleatory music or chance music),是一种作曲家将偶然性因素引入或是将对作品主要元素理解留给演奏家的音乐。是将多种偶然因素相联系,并产生相当数量的不同可能的音乐。它可分为完全“偶然”和其他各种程度不同的“偶然”。前者从材料到组织都完全随机产生,后者可能有确定材料,而通过随机方法组织产生。所有偶然音乐的特点都是无序的、不可预见的。1有说“偶然音乐”最早的萌芽或可追溯到18世纪的某些音乐游戏。这些游戏用掷骰子的办法,从事先安排好的各种小盒子中取出不同的音乐片断,然后拼凑成曲。但是到了20世纪,现代派作曲家据此加以发展,将偶然性夸大到决定性的地位,产生各种偶然音乐。到20世纪中叶,成为固有的音乐形式。

对于“偶然音乐”的理解,用《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中“偶然”(Aleatory)的解释就会很有帮助:“偶然”是“一种应用于作曲或演出的音乐术语,偶然音乐它或多或少不由作曲家来控制,具有不确定性”。2这一点跟传统音乐中,作曲家留给演奏者用以自由发挥的诸如华彩段或即兴段是完全不同的。偶然音乐中偶然性体现出来的有音乐基本要素和形式上的不确定,即音高、时值、强弱、音色、节奏、曲调、曲式、织体等的不确定,甚至是音乐行为本身的不确定,它将不确定性达到最大化。3

选择以斯托克豪森钢琴作品《自然时距》来对偶然音乐的艺术表现力进行探讨,不仅是因为我曾现场聆听过德国钢琴演奏家本雅明•科伯勒(Benjamin Kobler)先生演奏的斯托克豪森钢琴作品《自然时距》,还因为斯托克豪森先生对偶然音乐的理解,对偶然音乐发展所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在施托克豪森众多的各类作品中,钢琴音乐的创作无疑占有突出的地位。从1952年创作第一首钢琴曲(钢琴曲Ⅲ,KlavierstückⅢ)至2006年完成钢琴独奏作品《自然的长短》(Natürliche Dauern,2005-2006)为止,可以说在他一生的创作生涯中,钢琴创作从未间断过。这不仅因为钢琴是施托克豪森最喜爱的乐器,还因为他本人是一位出色的钢琴家。4

当然现场近距离聆听大师演奏及讲解,以及后来多次的演奏推敲,则加深了我对斯托克豪森人物及作品的了解与思考,开始我对偶然音乐艺术表现力的探寻。

二、偶然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分析

钢琴作品《自然时距》《Natürliche Dauern》(英文释义《nature duration》)是作曲家斯托克豪森生前最后一部作品《声音》(Klang)中的一部。《声音》(Klang)是斯托克豪森创作的一个以一天二十四小时为题的系列作品,副标题为“Die 24 Stunden des Tages” (“Sound—The 24 Hours of the Day”)。共有24个部分,每段音乐都被赋予了不同的名字和完全不同的演奏方法。其中第1到12首为不同乐器组合而编写,第6至12首则取材自第5首;第13首是纯电子音乐,第14至21首则以第13首作品中的素材来编写,并以《地球之书》中的宇宙系统名称来命名。可惜斯托克豪森在完成了第21首后就过世了。

施托克豪森将每个小时都进行了主题化的安排,并用不同的颜色有组织地分配给每个小时。依次为《上升》(Himmelfahrt,36分钟,深紫蓝色)为管风琴、女高音及男高音而作;《喜悦》(Freude,40分钟,间蓝色)为两部竖琴而作;《自然时距》(Natürliche Dauern,140分钟,凫蓝色)钢琴独奏;《天国之门》(Himmels-Tür,28分钟,鲜蓝色)敲击乐独奏;《和谐》(Harmonien,15分钟,浅绿蓝)低音单簧管独奏;长笛和管乐演奏的《美丽》(Schönheit,15分钟,翠蓝色)、《平衡》(Balance,30分钟,青绿色)、《极乐》(Glück,30分钟,黄绿色);《希望》(Hoffnung,35分钟,浓黄绿色)为小提琴、中提琴及大提琴而作;《光彩》(Glanz,40分钟,硫化绿)、《忠诚》(Treue,30分钟,绿黄色)、《忠诚》(Erwachen,30分钟,亮黄色);电子音乐《宇宙的脉搏》(Cosmic Pulses,32分5秒,黄色)、《Havona》(25分10秒,浅橙黄);《Orvonton》(24分钟,黄橙色);《Uversa》(22分40秒,橙色);《Nebadon》(21分40秒,红橙色);《Jerusem》(20分40秒,桔红色);《Urantia》(19分40秒,大红色);《Edentia》(18分40秒,电视品红色);《天堂》(Paradies,18分02秒,紫红色);第21至24小时未创作。《自然时距》为其中的第三个小时。

《自然时距》虽然代表着一天中的第三个小时,但并不意味着演奏这部作品的时间也为一个小时。《自然时距》共有24首小乐曲,全部是钢琴独奏作品,如果全部演奏需要140分钟。所谓自然时距讲的是声音在自然状态下所具有的时值,也就是声音自然消失的时间。第1首24个音,24小结,加上踏板成为了一个作品。演奏家被要求演奏一个音符(或和弦)时手不要放开,直到这个音符具有的所有的自然的声响完全消失之后才能再演奏下一个音符。这首作品是从键盘的高音区以不同的演奏力度缓慢下行到低音区,由于声音越低沿音消失所需的时间越长,因此音乐整体上越来越缓慢的。音符越往下走,这个音在音乐厅停留的时间越长。24个音如同渐变的颜色一样逐渐变化,高音可能只有10s,如同黄与微黄,音符的时距逐渐拉长。这些对声音生命的探讨构成了这部偶然音乐的主题。

《自然时距》的前5首作品都是以相似的手法演奏,将《自然时距》解释为音符自然的时值则更易被人接受。作曲家在解释这一创作的时候讲到:音乐似乎是一个人在向着天堂呐喊,以期盼回音。但是随着一次次的呼喊,自己的声音在逐渐消失,而并未得到任何回应。就是在这种呼喊与期盼中,演奏家在琴键上,随着琴弦自由的振动,展现着音与音之间细微的音色变化。偶然音乐对于对时间和空间持续地占据也从这里体现。

乐曲第6首用了日本的天气,那是源于作者的一次在日本的经历。作者有天早上在庭院中看到了正在下着的蒙蒙细雨,他说这是在欧洲不曾见到过的雨。一时间,小雨中无法分清是小雨还是雨气,雨水是从天上下来,还是从地面上升起。所以在乐曲中,作曲家以极快的速度和极轻的力度从键盘的高音区下行,演奏一段由序列组成的短小的主题,并且在乐曲中不断反复和变化这个主题。

乐曲的其他部分也充分应用了让音符的音在空气中自然消失,来决定演奏时值的方式,这也是作者始终贯穿于全部作品的主线。乐曲的第15首是个半音阶,是用节奏而不是自然音,左手从一个音到十个音的一起上行和下行,右手是零星的旋律,作品相当具有冲击力。左手先后五次从钢琴的低音区上行演奏,第一次是一个音,随后每次增加一个音,到了第五次,就是五个音同时按下。而且每次演奏到键盘的高音区的时候,是用刮键的方式再次滑到最低音上。右手同时在演奏序列音。关于音符的演奏时值,作曲家的解释是根据黄金分割数列原理设计的。也就是从零和单位一开始,后面一次的时间是前面两次时间之和,分别是单位一、单位二、单位三、单位五等。这部分音乐象征着一个人先后五次想要“升天”,但是每次均以跌落失败而告终。有了这样的情景设定,对于作品的理解也就不困难了。在第三次爬升的时候,演奏者还要大喊一声,此后的演奏更加沉重。到了第四次爬升后的跌落,更是采用的大跳而非滑音的方式表现,似乎让人觉得跌落的更惨更重。每次地爬升都用更巨大的力度及音响演奏,让人感觉每次的爬升,脚步都是愈加沉重,痛苦程度不断加赠,让人无法喘息。在第五次爬升到最高音的以后,演奏家站起来用拨片在钢琴琴弦的最高音区反复刮奏,并且越来越慢,直至最终停止。仿佛是宣告去往天国的努力已经最终达成。

三、偶然音乐演奏的艺术表现分析

音符记录的是作曲家所要表达的思想,演奏者就是那个将其传递给听众人。偶然音乐对于时间的占据可以从《时间之距》音符的时值或者是作品自身至于历史中,作为一部音乐作品而存在来理解,作品对于空间持续的占据将是由演奏者和听众来诠释。一个成功的演奏者,必是得益于对作品思想的准确理解与表达。正如演奏家本雅明•科伯勒(Benjamin Kobler)所说:“难的并不是演奏技巧,因为任何演奏家都可以胜任。但是明白作品的演奏方法,也就是读懂几乎和乐谱本身一样厚的注解才是演奏的关键。”既然音乐并无太多“乐理”上的束缚,那么听众就无法从偶然音乐中寻觅到传统音乐中所蕴含的特定“表情”与“语言”。此时,就需要演奏者沿着作曲家的思想脉搏,在作品思想艺术的主干上继续创作,将音乐传递给观众。

演奏家在演奏作品《时间之距》时,偶然音乐的魅力通过演奏被展示的淋漓尽致。不同的触键方式、不同的踏板使用,无论哪一点稍作变化,作品效果就会有明显变化。演奏时,有时会连击同一个音;将一个音按下,待音快结束的时候重新以重击结束;左手弹下一个音并保持,然后右手跳音;或是左手弹下一个音并保持,右手弹下一个普通音。有时会是在半踩踏板、形成各种效果;先是按下几个音,但是不发出声音,然后再弹奏出其他的音,出现不同的泛音效果;左手按下和弦,右手尝试跳音的效果。演奏时对踏板运用的各种尝试,同样一个音列,有时是10秒,有时可能只要6秒,如半踩或是只踩下一点点等,都会出现更多的不同的效果。

不仅如此,演奏者在演奏其中一段音乐的时候还会在手指上加上小铃铛,右手戴上演奏规则的五个音,节奏上不断变换。左手一个音,右手五个音。直到低音消失的时候,右手才可以再演奏另一个随机的五音序列。乐谱既有记谱又有即兴,套在手指上的铃铛也不断发出声响。有时左右手还要演奏节拍不同的段落。

在演奏《自然时距》作品13的时候,是呼吸与演奏结合。观众可以清晰的听见演奏者的呼吸声,以及呼吸声由小到大的变化。一呼一吸,演奏者的呼吸与演奏也是同步的。这种演奏的艺术表现正是偶然音乐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演奏家的呼吸或者心跳决定演奏的速度或时值。

斯托克豪森在排练《来自七天》(Aus den Sieben Tagen)这部作品的时候,为了让演奏者能够更准确而细致地体验和把握作品中所要求的意味与效果,规定演奏者必须独自幽居在一个地方,尽量沉默无言,并且还要至少挨饿四天,演奏前严禁与任何人接触和谈论这部作品,在弹奏出一个个声音之时,只保持闭目静听,避免对乐音做技术性判断和理性解析。因为1968年,斯托克豪森为了说服他的第二任妻子玛丽•鲍尔梅斯特回到自己的身边,于当年的5月6日起饿了七天未曾进食。在这段饥饿与失恋的双重压迫下,他写了许多诗词,其中大部分构成了他的作品《来自七天》的歌词。这部作品是在深刻的思考与冥想中所产生的,而作品的总谱只是加上简单的图形和指示的散文诗,以引发演奏者直观的能力作即兴演奏。所以才有了音乐演奏背后,演奏家为演奏冥想闭关的事情。

偶然音乐演奏的艺术表现,不仅仅是演奏家舞台上身体与音乐的结合,自身与听众的交流,还蕴藏着演出前,作曲家启发唤醒演奏者悟性、直觉,调动其想象、移情,以便促使其进入审美再创造的最佳状态,进入作曲家苦心营造的一种“期待视野”或“方向性张力场”的思想力量。

四、结语

偶然音乐的艺术变现力是一个贯穿于从作曲家、演奏家及观众的系列反应,其核心应该是源于音乐自身对于作曲家创作意图及思想的表达。不同于传统音乐,偶然音乐中很少能让听众通过过往的经验如单纯地从传统和声、曲式结构、调式调性、节奏等方面获得准确的讯息。这也为演奏家传达作曲家思想提供了无限的路径及可能,从时间到空间给予了演奏家充分的余地。同时作品演出时演奏家的演奏,所表现的不仅是演奏者与听众作为人的交流,琴声、人声、铃声等作为声的交替,还是作曲家与演奏者及听众作为某一或某些思想,表达、接受及再表达的过程。偶然音乐的艺术表现力既在于不确定因素对听众的吸引,又在于源自作曲家思想经由演奏家亦或是听众,进行再传播的可能。

注释:

1.宋瑾《解构主义音乐美学思想》《音乐探索》2011.3

2.“Aleatory”,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 2nd'ed.,MacMillan,2000

3.胡悦琳《偶然音乐与交互音乐创作观念及技法比较研究一一以约翰凯奇与托德马科夫的作品为例进行比较分析》上海音乐学院 硕士论文

4.冯欣欣《施托克豪森钢琴曲Ⅻ-ⅩⅣ公式化序列创作初探》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1年01期

朱晋,汉族,江苏扬州人。工作单位:扬州文化艺术学校 。研究方向:偶然音乐的艺术表现力。

猜你喜欢
斯托克演奏家演奏者
演奏家
手风琴作品的艺术表现
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与建议
博斯托克的神奇小屋
唢呐演奏中的呼吸技巧及其训练方式探讨
二胡演奏者的合奏技能探究
笛子演奏家
替兄弟喝酒
笛子演奏家
站在高空看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