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锡伯族贝伦舞的现状分析

2014-07-12 15:49孙瑜浛新疆艺术学院舞蹈系830049
大众文艺 2014年16期
关键词:锡伯族舞蹈民族

孙瑜浛 (新疆艺术学院舞蹈系 830049)

新疆锡伯族贝伦舞的现状分析

孙瑜浛 (新疆艺术学院舞蹈系 830049)

民族的民间舞蹈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劳动群众直接创作的,又在群众中代代传承而流传的舞蹈形式,具有着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锡伯族的贝伦舞即是锡伯族民族文化的精髓,被锡伯人称为“生命舞蹈”,千百年来,贝伦舞被锡伯族人世代相传,绵延相继,并在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下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不断地注入了新的元素。2008年,贝伦舞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使更多的人们领略到了贝伦舞的独特魅力。如何让贝伦舞这朵锡伯族民族艺术之花在新的社会环境中绽放得更加艳丽,其关键的问题在于传承和保护。本文通过对贝伦舞在现代社会中的遗存和发展现状所进行的调查研究,旨在对贝伦舞这种稀有的少数民族舞蹈艺术的保护传承提供可参考的建议。

锡伯族;贝伦舞蹈;现状

一、引言

不同的生态环境、不同的历史文化,造就了我国众多的少数民族,不同的语言、习俗、宗教信仰等文化背景的不同,又造就了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形式。少数民族的民间舞蹈即是一个民族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的过程中,由劳动群众直接创作的,又在群众中代代相传,绵延相继的民间艺术形式,具有着鲜明的民族特性和民族文化内涵。作为锡伯族民间舞蹈第一大种类的贝伦舞,即是勤劳智慧的锡伯族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所创造了和传承的舞艺术形式。形式独特、生动活泼的贝伦舞不仅留存了锡伯族先民古老传统舞蹈的遗风,同时又在民族迁徙与演变的过程中兼容并蓄,吸收和融合了许多兄弟民族的舞蹈文化及舞蹈语汇,使贝伦舞的内涵得到了不断地丰富和扩充。贝伦舞是锡伯族人二百多年历史文化的积淀,也是锡伯族人生产劳动、生活习惯、宗仰信仰、审美观念等的集中体现,是锡伯族人“生命的舞蹈”。21世纪的今天,人类文化面临深刻的转型, 作为传承锡伯族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其发展状况的调查分析是世纪之交回顾与展望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重要课题,对于贝伦舞这朵民族艺术之花的保护和传承亦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贝伦舞的来源

锡伯族是一个勤劳勇敢、能歌善舞的古老民族,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锡伯人历经了草原游牧、渔猎、山林、农耕、屯垦戍边等多种文化形式,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舞蹈艺术,贝伦舞便是其中的优秀代表。贝伦即锡伯语“舞蹈”之意,是锡伯族民间舞蹈的总称,它的起源可上溯到锡伯族人在东北的渔猎生活时期,是古代锡伯族人在艰苦生产劳作中模仿生活、生产姿势而产生的一种古老舞蹈。伴随着锡伯族的一次次迁徙,贝伦舞在其原始形态的基础上,吸收了诸多兄弟民族的外来音乐舞蹈元素而不断地丰富其舞蹈形式。

三、贝伦舞的现存种类

今天,贝伦舞主要流行在新疆伊犁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其流传种类有16种之多。如“单点阿克苏儿”“双点阿克苏儿”“多火伦阿克苏儿”等,都是老百姓极为喜欢的贝伦舞蹈;另外还有在节庆、婚庆、喜迎宾客等喜庆场合表演的“行礼舞”“拍手舞”,表现锡伯族民间风俗习惯的“招媳妇舞”“仿形舞”“烧茶舞”,还有独特的“醉舞”“走马舞”和起源于古老的狩猎歌曲“蝴蝶歌”的“蝴蝶舞”等。此外还有“踏地舞”,是锡伯族人在举行婚礼时由新娘所跳的舞蹈,新娘来到新郎家,从喜蓬车上下来,踏在院落中间铺着的红毯上跳起欢快的“踏地舞”,充满了欢乐的喜气,其舞蹈动作和“阿克苏儿”差不多,所以不单独作为一个舞蹈看待。

四、贝伦舞资源现状

我国锡伯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地区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以及辽宁、吉林等地,人口总数约19万。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多元文化的交融,东北的锡伯族几乎已遗失了原有的民族语言、文字,淡化了民族的风俗习性,贝伦舞的传承也几近丢失。现今,只而新疆察布查尔地区的锡伯族是锡伯民族文化保存最完整、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地区,仍完整地保留着传统的原生态贝伦舞艺术形式。随着现代媒体娱乐形式的多样化普及,贝伦舞艺术也遭到了很大的冲击,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态势。

(一)面临的危机

1.原生态贝伦舞表演濒临失传危机

目前,在新疆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境内,会跳原始风格贝伦舞的民间艺人大都年事已高,而在社会强势文化的冲击下,年青一代的锡伯族人生存环境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贝伦舞的舞蹈语言、原始形态和艺术风格正在面临着丢失的危机。

2.民间表演日益减少

长期以来,贝伦舞都是锡伯族人在生产劳动中,或生活、欢庆典礼中随兴而演的舞蹈,只要东布尔响起,点燃了舞意,人们便可以随时随地随兴跳起贝伦舞,贝伦舞在民族的民间礼仪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又毫无任何的功利性。而今,随着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贝伦舞这种民间表演的形式日益减少了,多是政府或艺术团体基于某种政治目的或利益而组织的大型活动,而缺少对于舞蹈精神层面的审视。

3.保护与传承的力度还不够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一代的艺人年事已高,在过去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传承方式,新一代的贝伦舞艺人还未及培养,加之现代电子传媒更多地充斥着人们的生活,新一代的年青人对于贝伦舞文化观念的认识极其淡泊,故积极性不高。同时,政府和教育机构对于贝伦舞的保护机制还不够健全,保护的力度还不够。

(二)保护与传承的现状

2008年,贝伦舞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也给贝伦舞的传承带来的新生的机遇,在政治和教育机构的努力下,贝伦舞的保护和传承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政治已制定了各项关于贝伦舞保护的措施和制度,确定了国家级、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代表作名录,并成立了“锡伯族非物质文明遗产传承中心”,形成了责任明确的保护机制。

2.近几年,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的相关文化部门和教育机构,纷纷组织调研团体,深入民族聚居区的村落,搜集贝伦舞相关的舞蹈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和民间保护传承现状等,并着重了解民间艺人的生活状况并对其进行重点保护,为贝伦舞的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

3.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通过新闻传媒、电子信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增加对于锡伯族历史文化及贝伦舞的相关报道,提高了贝伦舞的知名度。同时还通过录音、录像等手段建立了贝伦舞的资料库,加大了对于贝伦舞传播与宣传的力度。

4.加强了旅游文化的传播,增进了舞蹈教育的发展。目前,在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境内的旅游景区和旅游项目中,都可以看到贝伦舞的表演。在各中小学校,也将贝伦舞作为校园舞蹈和体育科目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在县区内还加强举办贝伦舞的培训班,建立贝伦舞学习中心,着力培养新一代的贝伦舞传承人才。

5.加强贝伦舞的团体表演与创作。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组织成立了专业的贝伦舞表演团体,创作出了大批纯正的贝伦舞表演作品,并参加国家级、省区级、地县级等各种文艺汇演,不断地增强贝伦舞传承与保护的力度。

五、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存环境的变化,贝伦舞的原生态特征及艺术文化内涵正在不断地丧失,研究贝伦舞的发展现状,对于保护和传承这项古老的民族舞蹈艺术具有着重要的价值。我们期盼更多关于贝伦舞文化艺术的研究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保护我国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1]佟克力.锡伯族历史与文化[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9.

[2]周菁.锡伯族的音乐舞蹈[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8(12).

[3]杨雪.新疆锡伯族贝伦舞的分类、特点及传承保护[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6).

猜你喜欢
锡伯族舞蹈民族
民俗文化旅游攻略
锡伯族文化如何走进沈阳高校
学舞蹈的男孩子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舞蹈课
MINORITY REPORT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乌鲁木齐市锡伯族纪念西迁25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