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写生与绘画创作的思考

2014-07-13 13:46李雪莲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362000
大众文艺 2014年10期
关键词:形式基地绘画

李雪莲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362000)

风景写生是当前高等美术院校专业必修课,现行的风景写生教学虽然各不相同,多数以外出基地写生为主要模式。从传统风景写生教学体系看,它主要是解决学生构图、造型、色彩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这种教学模式至今仍被众多高校沿用。纵观我国的艺术格局呈现出的多元化艺术样式,传统的以提高技法的写生训练凸显单一局限,学生在绘画创作思想意识上普遍薄弱。如何在这种状态下寻找基地写生与绘画创作的对接,提供一种新思路,是至关重要的。

一、写生基地与绘画创作的认识

随着教学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各高校组织学生去基地写生已经成为一种氛围传染开来,各地的写生基地顺势应运而生,有的已有相当历史,如世界文化遗产安徽西递和宏村两处古村落,太行山高家台画家村写生基地;有的是近些年刚成立的,如“惠女风情”艺术写生基地于2007年7月正式挂牌,2009年武夷山艺术家会馆五夫写生基地成立,2011年南靖云水古道写生基地落成;还有的正在筹划之中。写生基地的成立一方面是受到旅游业的带动,另一方面是受到高校内外美术爱好者写生热潮的影响,这些写生基地的成立从而为写生创作等人群提供一个以不同环境为素材的平台。

提到高校组织学生基地写生,人们都停留在这是一种训练基本功或收集素材的认识,多数也认同这是高校课堂教学的一种延续,往往容易忽略写生的另外一个层面-创作。对于绘画创作,人们更多联想到那些利用照片、图像等精制而成的作品,而忽略写生创作的形式。当然,有些画家在创作时,利用照相机收集素材进行创作,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但如果长期如此,往往容易刻板枯燥,缺乏趣味,因为照片虽提供了准确的造型、动态、色彩和构图,但却也约束了个人主观思维和艺术语言。因此去某个艺术基地写生之前,对基地进行一些钻研与探索是有必要的,盲目的毫无系统准备去基地进行写生练习或创作,或是以一种旅游观光式的“写生”,拍几张照片,特别是拍几张与乡民或有乡村景象背景的照片,以说明自己的艺术来源。必将沉浮于艺术的表面,而难以深入到内涵,而乡土美术的学习也必将难以实现教学所对应的指导思想及功能的发挥。

二、基地写生与绘画创作需要准备

“对形式的探索实际上是对绘画表现力和绘画语言转换的研究,这是一个艺术家终生所要做的事情。”绘画创作的可贵之处也在于不同的艺术家拥有不同画面语言和风格。许多艺术家在写生创作过程中十分在意空间形式上的处理,不遵循自然界所呈现的画面空间和形象的和谐性,用纯粹的绘画艺术语言重新建立起画面的结构形式,直接在对景写生中实现,而非图片或者图像后期处理中经营,是画家技法由熟到巧,不断吸收汲取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的,这样的方式正是学生写生教学中应该重视的问题。部分学生在对景写生中,不善于去观察景象,而直接写生,“有些人将画面画得满、齐、全,以为就是美,殊不知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认识画面结构与构图在外光写生训练中的重要作用。构图是画面的关键,也是作品形式美的集中体现。它包含了线条、形体、色块等因素,学生往往容易认为构图不过是画面的形式结构,关注其形式规律,而忽略对其内在本质的分析,没有充分认识到它是艺术家精神境界的综合体现。因此,学生应在这些知识的学习上下工夫,避免照相机拍摄式绘画,也不能平淡无奇,画一些凭空想象出来的东西。正如罗丹所说:“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出美来。”学生在这些方面有了全面的认识,自然在写生中会有所突破,有更深层次的提高。要培养想象力和思维的原创性,就需要新的写生方式,寻求不同的构图样式,使其既符合视觉审美要求又具有独特性。

在基地写生过程中除了关注绘画语言及形式规律,在创作阶段学生容易忽略一个问题,即对艺术深层内涵的发现和挖掘。研习和临摹经典绘画的形式规律,固然有利于绘画技法的积累,却也难体验真实,对于形成自己风格和语言仅仅是表面功夫而已,难以达到更高的层次。绘画艺术的生命应当是不断的创造,修养是其创造的根本条件所在,因为绘画创作或写生不是美术材料和元素的简单排列或游戏,不是颜料在画布上的堆砌,也不是点、线、面的随意组合或体面、体积的无心摆布。每个写生基地都有不同的风貌和素材,这些素材便是构成画面的艺术形象,而乡土文化的底蕴内涵作用如果相得益彰,则更能提升绘画的强度。高校多年形成的重技巧轻理论的错误观点需要改正和转化,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绘画技巧研究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及对乡土文化做好研究准备,吸收和借鉴乡土文化的内涵精神,绘画创作的发展才能真正活跃起来。

三、基地写生与绘画创作重在表现

绘画之所以成为艺术,正是因为它有艺术家的主观意识或表现出某种“真实”贯穿于绘画的过程之中,是主体参与体悟对象,形式和精神的结合过程。因此“画家一定要有主见,不然将一事无成。”在基地写生教学中,不难发现存在这样的现象,学生对写生的概念存在一定的误读,认为写生和创作有一定界限。创作需要反复对物象进行取舍重组,推敲空间层次和光色效果等程序,写生习作相比并不完整和富有内涵,较多停留在技法练习和材料收集的写生。基地写生作为一个学生习作的最初形式,也是创作较广泛的绘画形式,不应该拘泥于写生完再创作,或创作完再写生,两者没有绝对的界定。印象派画家走出画室,深入原野、乡村等写生,捕捉表现大自然的光色变化,画面生动活泼,凸显出内心主观意象的表达。例如莫奈的教堂系列,同一个教堂所呈现的形象和气质也不一样。这都是画家对景写生并通过浑厚的笔触、强烈的色彩对比使得教堂具有分量和体积感,深沉而神秘。毕沙罗在看到这些大教堂的连作时写道:“这种不平凡的技巧使我失去了自制力。它是一幅深思熟虑的作品,是经过长期考虑的,追求瞬间细微差别的效果,我没有见到别的艺术家达到这种效果。”

从绘画的本质来说,写生的习作和创作都是画家利用色彩、笔触等造型因素构成具有一定美感的视觉符号,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而不是盲目的照搬大自然,因此重在对画面进行构思并采取有价值的语言符号作为载体来表现。有的学生采取写实手法,严格按照传统写实技法进行绘画表现,风格质朴,自然放松;有的追求画面形式美感,带有一定装饰意味;有的学生强调意境流露,注重美感与境界,采取提炼、概括、简洁化的手法;有的注重笔触肌理关系,探索绘画语言的视觉效果;有的大胆运用抽象因素,用点线面的整合建立画面的结构形式。总之,在基地写生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和领悟高于自然的真实,认清写生和创作之间的联系,结合一定的主观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四、基地写生与绘画创作意在交流

高校油画课程教学开展了不同形式、不同课题的写生实践。问题不在于去了哪些写生基地,而在于直面自然。可以想像,印象派画家们若不是经常地与自然交流,观察体悟,怎能有创新的艺术姿态进行艺术变革。艺术的创造离不开画家的主观表现,也不能脱离大自然这样一个巨大的信息库。不同的写生基地有不同的素材,需要在写生和创作的过程中对大自然进行交流,这是画家了解基地观察自然,挖掘不同题材的必要手段和最佳途径,也是实现绘画思维多样化的良好试验。写生基地作为客体,承载的乡土文化,需要加强文化传播、交流,需要挖掘、整理和利用本土民族文化,来适应艺术发展规律。

作为主体在基地写生中,如何阐释语言因素与风格的关系至关重要,即绘画创作的形成。特别是在现当代,艺术形式不断更迭,绘画的边界也越来越模糊,在这种状况下,学生在写生过程中容易出现两种现象:一是跟随老师的绘画样式走,按部就班,缺乏创新;二是盲目追求所谓的自我个性与风格,华而不实。这两种现象都是不可取的,因此基地写生的目的在于寻求习作和创作之间的对接,对前往基地写生的各种绘画风貌进行交流,理性地思考和研究语言与形式的关系,转换不同思维观念,注重对艺术创造力的培养。写生基地每个时间段都迎来各高校学生的写生训练以及艺术家采风,希望从自然山水和人文风俗中寻找到创作的灵感,不同的风格样式在写生基地中碰撞,也起到很好的交流作用。

五、结语

单一的表现手法,简单的描绘和某些教条式样的评价构成了目前高校油画教学的通病,导致学生很少积极地进行绘画创作,渐已疏远的创作让学生有压力感,认为创作必须经过

精心经营和反复推敲才能完成,是为了参加展览等目的,殊不知这种心态是很难做好创作。所以,笔者认为转变学生对写生的认识,把基地写生和绘画创作相结合,在写生中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意识,积极调动个人主观能动性,不断交流大胆尝试,并寻找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提高对乡土文化底蕴的挖掘,不断锤炼准备,定能创作出较完美的作品。

[1]邵大箴.“生长的风景”王克举油画展研讨会文字实录.艺术中国2009.12.04.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刘曦林.蒋兆和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

[4]杨杰.世界油画大师风景画精品集[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形式基地绘画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超星二号维修基地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例谈机械能守恒定律几种形式的应用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