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逻辑中的两难问题研究

2014-07-13 05:53尹文斌
宿州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两难萨特逻辑

尹文斌

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安徽芜湖,241002

在搁置了斯宾诺莎关于“对上帝理智的爱”“人类在天国享福”“心灵的永恒性”等学说[1]之后,讨论其关于建立伦理学的科学体系的设想无疑是非常有价值的。毫无疑问,作为一门成熟的学科,伦理学拥有其内在的完整逻辑体系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正是很多人长期以来从事相关工作的意义所在。但作为道德生活的重要部分,左右为难的现象却实实在在地出现于各类人群、各种行业中,这是作为一个伦理学的研究者所不能接受的。如W.D.Ross认为,如果同样的行为既是道德要求又被道德禁止,那么“这将是道德判断的终结”[2]。人们将无所适从,道德无法进行善恶评价,继而道德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作用亦将消失。

1 道德两难现象及其产生的逻辑过程

人们在试图用科学逻辑的方法理清伦理学中的问题,并构建其逻辑体系时,发现合理的逻辑推导的结果在遭遇具体的道德情景时很多是左右为难的选择。比如“萨特悖论”中青年学生的故事:他应该在家孝敬母亲以鼓励她活下去,他也应该参加自由法国军队,去抗击法西斯,为哥哥报仇[3]。无论是从生活的常识还是文化的传统,又或者基于这两者的逻辑推导的结果,他的为亲尽“孝”与为国尽“忠”都是道德上所肯定的。但这两种正确的取向同时出现在一个情景内时,萨特的学生无所适从,内心极其矛盾。关于道德两难现象,学界有众多的说法。如曹刚在其《道德难题与程序正义》中认为这是道德困境,并定义为行为主体依据现有的道德规范,难以做出善恶正当与否的道德判断和选择的困境[4]。廖显华认为,两难道德困境是当事人在对于行为对象作出选择时,不作为或作为都会对自己带来影响的道德处境[5]。甘少平认为,两难现象就是在同一事例上发生不同道德规范相互冲突的情形[6]。Terrance C.McConnell认为,“真正的道德两难”是在一些情况下一个人应该做他不能同时做的两件事中的每一个。其逻辑推理过程如下:

很显然,经过严密无误的逻辑推导,最后得到的是互相矛盾的两难处境。

纵观Terrance的推导过程,首先,在前提(1)和前提(2)中,两个必须的条件,这表明Terrance的道德两难规定了是在同一道德话语体系内发生的,即道德两难要求一个统一的前提,也就是Terrance认为的“伦理一致性”。就像两个有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在为各自的信仰辩护,虽然他们会产生矛盾且让人们左右为难,但结果必定是不了了之,因为这不是一个体系内的对话,人们无法对其作出判断或取舍。假设在道德相对主义的前提下,没有统一的道德规范与标准,每个人都各行其是,这必然会产生各种矛盾,造成种种的两难恶果,但这样就只会是一种“显然的道德两难”。由于人们的知识背景、受教育程度、个人信仰、价值观念和实际处境等不同而产生的道德两难是可解的,只要达到“伦理一致性”,这些问题都会消失。

其次,前提(3)隐含了一个预设或限制,即时间或空间的限制,此处的“不允许a和b”可以理解为人们不可能在同一时间既做a又做b,或者人们不可能在同一时间既在a地又在b地。同时,也不存在同一空间内处于两个不同的时间。因为时间和空间必然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譬如,有一些关于坐飞机或轮船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就会出现早一天或晚一天的例子,曾给各位地理的初学者带来巨大的困扰。为什么在飞机或轮船上度过了漫长的时间后却比出发的时间还要提前?很简单,这只是地理学家们为了迎合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遵循自然界的作息规律而设置的一个标准而已。假如不划分区时,全世界只有一个时间,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因此,“不允许a和b”的前提就蕴含了一个规定:两难情形必须同时具备时间性和空间性的双重属性,即必须要有一定的、具体的情境。

其三,Terrance的论述中提到一个重要的概念:“agent”,即代理人或主体。处于道德两难情景下的主体会寻求道德建议或在行为后体验到后悔等道德情感,但不要忽略了其中最重要的过程——选择。萨特在他学生的事件中给出的解难的思路是“你是自由的,所以你选择吧”[3]。因为萨特认为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只有自由、自主的选择之后的责任才是合理的和可接受的。假如法国政府颁布一项法令:每个成年男子都必须参军以保卫祖国,或者家庭中有参军的及独生子不准参军,那么萨特学生的两难处境就自然解决了,因为他只能选择报效祖国或者照顾在家母亲。但正是因为法国政府没有这样的规定,萨特的学生就是一个可以自由选择的主体,所以,无论他去参军或者留下照顾母亲,他都会在选择了一条道路之后而体验到道德后悔,而选择前的处境就必然是两难且难以排解的。Thomas Nagel认为:“当冲突出现的时候,禁令完全优先于任何结果上的考虑。”[7]显然,在战争中杀死平民或战俘都是不道德的,但对于一个执行上级命令而杀死平民的士兵,人们只能说这个命令是不道德的,而对于这个士兵,人们会存有很大的争议。因为军人以执行命令为天职,命令执行过程中的士兵是不自由的,他只是庞大战争机器中的一个组成零件,他没得选择,也无法为自己的行为负全部责任。人们不能为一杆杀人的枪作出道德评判,因为这杆枪没有两难的处境。因此,只有两难中的主体拥有其能够承担行为后果的全部自由之后,这种两难才是合理和可接受的。

综上所述,道德两难现象的出现需具备三个特征:同一的道德系统、具体的情景、主体的自由。抛开了这三者中的任何一个,道德两难都会失去其真正的意义。

2 道德两难现象的解难依据及思路

面对生活中如此众多的两难情景,人们如何走出困境以达到“伦理一致性”?人们又有何依据来走出困境?摩西率众人出走埃及,只是为了寻求一个“流着蜜与脂”的地方,晋文公“退避三舍”,最终却获得了战争的胜利。Terrance认为,研究道德两难及其消解路向并不是为了舒缓面临两难情景的人们,更多的是向人们表达一种真实的道德生活的图景及引起人们对生活中两难情景的注意。韩东屏认为:“走出困境的要旨是如何明确地从不可兼得的善或非此即彼的善中选出最当选之善。”[8]即消解道德两难并不是作出一个善与恶的区分,而是在善恶的冲突中寻找“至善”或接近“至善”的善,并在解决实际情形中提倡一种量化的利弊权衡的原则。曹刚则倾向于建立一个以判例模式为基础的作为“道德实验室”的伦理委员会。卢风认为,以理性为基础,以发展为动力,可以解决大部分两难情景。韩东屏认为,通过改变外部环境并提高人们的能力可以摆脱两难境地。倪瑞华认为,博弈论作为一种系统的分析工具,可以有效地解决大部分道德两难情形[9]。

笔者认为,在道德两难现象的解难过程中,必须要时刻注意道德两难现象出现时的几个特征。钱广荣提出,道德悖论是在道德选择和道德行为过程中出现的逻辑悖论[10]。同样,道德两难现象也是在包含了时间与空间的具体情景中出现的。曹刚认为,规范冲突性道德难题是因为冲突的道德规范提供了矛盾的行动方向[4]。同样,道德两难现象的出现很多时候也是因为不同伦理规范或不同原则之间的冲突。所以这里就会有一种解难思路:情景代入法。当人们处于两难境地时,可以把道德规范带入到具体的情景中去思考,去解难,并尝试着使道德情景进一步的具体化。道德两难现象的消解不应该仅仅是在思维领域的解难,更多的应该是在实践层面上的解决问题,应该在具体的两难情景中去消解。如萨特学生所面临的两难境地实际上就是为国尽“忠”和为亲尽“孝”,这两种不同的道德要求之间的冲突而造成的恶果。通过运用情景代入法,增加并具体化其情景画面,如其母亲的身体状况如何?精神状态是否正常?周围是否有亲戚邻居可以帮忙照顾等。如果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么,很显然,去参军杀敌为国尽忠才是他最正确的选择。如果答案是否 定的,那么,请留在家中,因为他的母亲比他的祖国更需要他。古语说:大丈夫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如果他连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都保护不了,谁还能指望着他去保卫国家,保卫人民呢?同样,如果他的国家没有任何外部援助,没有先进的武器,只能靠每个公民用血肉去铸就一道抵抗的城墙,或者他是一个可以明确战争走向,引导人们走向胜利的将军或元帅,那么,他责无旁贷,因为他的祖国比他的母亲更需要他。

其次,在Terrance“真正道德两难”的逻辑演进过程中,人们会发现,其论证过程是严密无误的。但正如笔者前文所提到的,Terrance的前提(3)中隐含了一个预设:时间与空间的统一性。如果忽略了这个隐含条件,这个前提就会出现错误。笔者将给出一个例子来更好地说明其前提中存在的问题:

(1)人必须吃饭

(2)人必须工作

(3)不允许人吃饭和工作

显然,(3)中出现了错误,因为嘴里嚼着泡面,同时手里敲击着键盘已经是很多人的常态了。

3 结 语

固然,人们当下对道德两难现象的研究,分析它产生的过程与消解的路向,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道德问题。譬如,卢风认为:“现代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不仅挑战了现代基本道德原则(如正义、平等),甚至有彻底埋葬人道主义理想的势头。”[11]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道德问题总会日新月异的出现,对它的研究分析不会停止,解决的思路也会层出不穷。而人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展现真实的道德生活,尽力解决当下的问题,尽心做好自己的一份职责。

[1]布劳德.五种伦理学理论[M].田永胜,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4

[2]W D Ross.Foundations of Ethic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39:60

[3]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M].周煦良,汤永宽,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12,15

[4]曹刚.道德难题与程序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53,72

[5]廖显华.“两难道德困境”解读:从康德义务论的视角[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47-49

[6]甘少平.应用伦理学的特点与方法[J].哲学动态,1999(12):23-26

[7]Tomas Nagel.“War and Massacre”,In Moral Question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9:58

[8]韩东屏.论道德困境[J].哲学动态,2011(11):24-29

[9]倪瑞华.道德难题的博弈论解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4):31-38

[10]钱广荣.仁学经典思想的逻辑发展及其演绎的道德悖论[J].江海学刊,2008(4):5-10

[11]卢风.当代道德难题与伦理学发展愿景[J].学习论坛,2012(9):55-61

猜你喜欢
两难萨特逻辑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自因还是自为?*——萨特自因理论探究
创新的逻辑
两难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两难的选择
萨特的电影剧本创作与改编述评
煤价上下两难四季度或维持窄幅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