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脚下共铸大熔炉

2014-07-13 01:46杨蕊
当代兵团 2014年21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双语少数民族

杨蕊

“百灵鸟喜爱春天,就像人们热爱自己的祖国。”

“不爱国就不算好公民,心中无国将一事无成。”

昆仑脚下百灵争鸣,刀郎故里维吾尔族谚语露真情。近日,笔者深入三师、图木舒克市少数民族聚居团场采访,切实感受到师、市正在打造一座“大熔炉”。

从“插花式”到“嵌入式”共融

三师、图木舒克市党委紧紧抓住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带来的发展良机,积极探索各民族资源共享、兵地携手共进、区域并肩共荣的“嵌入式”发展之路。

各单位在落实《2011-2020年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中,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从政策、项目、资金、人员全方位启动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等帮扶举措。五十三团依托地缘优势,突出抓好环城公路建设、居民区美化绿化、天然气入户、油脂塑业等“九大工程”,构建“东进西联、西接东出”的商贸流通平台。

民生牵民心,加快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是师、市党委攻坚战“同步走”的重要内容。师、市以少数民族职工技能培训为抓手,不断创新自主创业就业形式,开展少数民族餐饮、种植养殖、少数民族手工艺技能培训达1000次,吸纳少数民族职工群众就业800人。在各单位建立示范区和示范户,发挥科技示范、辐射带动的作用。

从秉承优良传统到履行新使命

国庆前夕,为庆祝兵团成立60周年、图木舒克市建市10周年,三师、图木舒克市举办了第二届团场团歌大赛,18个单位近2万人引吭高歌,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祖国大家庭好、民族团结好”。近期,师、市还将举会表彰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据统计,目前师、市已有331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和503名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这是师、市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创建活动的具体行动。

创建活动深入化。师、市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和民族工作社会化工作延伸到各个领域,突出一个“深”字;在团场、机关、企事业单位、连队、社区、学校、宗教场所等各领域广泛开展,把握一个“广”字,形成户户参与、人人重视民族团结工作的新格局。

政策宣传双向化。为切实保障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贯彻到位,各单位民汉搭配、双语同步开展“送法进社区、进连队、进企业、进机关、进校园、进清真寺”的“六进”活动,突出面对面。

活动形式多样化。各单位抓住“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载体,与“三民”工作组一同开展座谈、演讲、知识竞赛、文艺演出、帮扶支援等活动,突出形式的“多”。

民宗工作创新化。各单位建立健全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完善师、团、连三级民宗管理工作网络,切实维护宗教场所平安和谐稳定。

培训工作实效化。师、市制定了少数民族干部近期、中期、远期培养计划,采取培训、下基层、外挂交流等方式,加强政治素养和业务培训,突出一个“实”,并全面普及双语学习。

双语教育前沿化。师、市在各中、小学已成功开展了九届“双语”教学优质课评大赛活动。从教师抓起,提高队伍整体素质。近年来选派240名少数民族骨干教师赴兵团电大、石河子大学接受培训。

从携手并肩到水乳交融

发源于喀喇昆仑山上的叶尔羌河,像一条银丝带把三师、图木舒克市与喀什市和地方县乡紧紧地缠绕在一起。多年来,兵地同饮一河水、同守一片天、同走一条路、同建一个家,40多年如一日、亲密携手、并肩作战,建立了深厚情谊。

师、市制定兵地各级联席会议制度,谋划战略发展方向,坚持目标相同、大事共商、发展共谋、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长效联动机制。师、市紧紧抓住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机遇,以喀什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为阵地,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构建兵地共融的产业体系,共建向西开放的桥头堡。

团连县乡齐共建,不拘形式聚能力。伽师总场与伽师县签订了共建公约,基层单位与伽师县三乡、十乡和西克尔镇结成兵地共建对子。西克尔水库除险加固时,总场出资770万元支援地方基础建设。2011年8月,伽师县西克尔镇发生5.8级地震,伽师总场医院组织医疗救护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并接收了来自震区的第一例伤员。伽师总场组织少数民族职工到伽师县学习温室大棚管理和葡萄、石榴栽培技术。“三秋”期间,伽师县三乡、四乡、六乡、十乡等乡镇组织近万名拾花工,支援总场的秋收劳动。四十二团与岳普湖县联手铺设了15公里的民族团结路,修民族团结桥3座,挖民族团结排碱渠50多公里,惠泽了岳普湖县5万余名村民。

团结是打不垮的铜墙铁壁,昆仑山脚下师、市各族干部职工正凝心聚力走向新的征程……

(作者单位:三师、图木舒克市党委宣传部)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双语少数民族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童心绘团结 各族一家亲
少数民族的服装
民族团结的内蒙古样板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少数民族舞》等
双语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