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V R技术的应用对演剧艺术的影响

2014-07-14 12:29魏钟徽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艺术系南京20119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南京210016
名作欣赏 2014年30期
关键词:虚拟现实戏剧世界

⊙魏钟徽[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艺术系, 南京 20119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 南京 210016]

在演剧艺术发展演变的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的演剧观念的变革都直接或间接与科技在舞台上的运用相关。早在1895年,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就已指出,“现代科学与工业的各种发现,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生存和思想条件”①。这种情形在近当代尤为突出,日新月异的信息科技为传统演剧的推陈出新提供了巨大的驱动力。

近年来,V 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②在演剧艺术中得到广泛运用。例如:3 D电影院线的基本普及;全国各地陆续建成的众多大型游乐演艺场所中的虚拟现实娱乐设备、动感影院;全息数字技术在演唱会中的大量使用;虚拟电视节目主持人(演员)在主流电视节目制作中频繁播出;网络互动戏剧、影视的流行等等。人们已经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去经历和体验世界上早已发生或者尚未发生的事件。V R技术与演剧艺术的广泛结合引发了一系列新问题、新现象,对演剧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感官的极致

艺术反映真实的程度是古典艺术评价艺术作品优劣的重要标准,演剧艺术长久以来也始终保持着对真实感的追求。18世纪意大利的比比耶纳家族在戏剧舞台上运用成角透视营造了几可乱真的静态幻觉布景,观众每每是为了欣赏华美的写实幻觉布景而走进剧场。20世纪初,尽管出现了反对幻觉艺术的思潮,但这些思潮所批判的对象只是那些肤浅的表面的模仿自然。换句话说,批判者是试图从戏剧内部来重新诠释和建构戏剧的真实。与此同时,幻觉主义在观众当中从没有失去市场,甚至很多的艺术家也从没终止过对幻觉的追求。V R技术的出现和在未来的广泛、深入运用将引领演剧艺术达到对真实的模仿的极致,利用它的技术特征创造出的具有高度沉浸感的演剧空间,观众可以全感官的真正地浸入剧情的景观世界,体味眼中、耳中、口中、心中的戏剧人生。想象一下感官的极致吧:观影(观剧)中,子弹从你的耳旁呼啸而过,虚拟演员在你的身边倒下,砸到你的肩膀,滚烫的血浆飞溅到你的脸庞,这该是怎样的一番情境啊!

二、创作主体的消失

V R技术在演剧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导致演剧观念上的巨大争议,这种争议集中在传统演剧的创作主体方面。在传统演剧中,编剧、导演、演员等主创人员是与观众不同质的两类人,尽管他们也可能走下舞台坐在观众席上成为观众,但是本质上他们与目标观众存在一种二元对立的关系,即演剧作品是由创作主体制作出来给接受主体——观众来欣赏的,互相之间是传播者与被传播者的对立和统一。而在虚拟现实性的演剧艺术中,剧本写作由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多人共同完成,甚至只由观众完成。观众影响戏剧情节的进程,推动戏剧高潮出现。这种情形动摇了以精英、说教者、先知先觉者的身份自居的戏剧创作主体的信念。创作者和观众这样的名词将在未来的演剧世界中消失,卷入戏剧事件中的任何人都可以主动自由地表达意愿,没有统一的声音。创作上的变化进而导致戏剧内容和主题的变化。戏剧依然拥有主题,因为虚拟现实演剧中的参与者总归是共同关注某一类事件的群体,但是传统意义上的戏剧结构会被颠覆,情节发展具有极大偶然性,没有人能够预见结尾。虚拟演员将侵占真人演员的表演空间,对其构成威胁。虚拟表演将不仅在数字媒介中以影像的方式出现,其终极的形式将会是一种智能体。人们一定会想:虚拟智能体能够参与表演,就一定可以做些别的什么。未来的新型虚拟演剧活动会使人类产生更多伦理道德上的困惑,同时也会具备充足的娱乐性、交互性、参与性和偶然性的审美资源。决定演剧活动价值、形式和意义的人不再都是专业人士,过往对演剧和剧本进行评判的标准不再适宜,由此导致戏剧观念的变革和新戏剧标准的建立。

三、新的演剧“场”

艺术首先表现美。有学者将戏剧美的特征概括为综合性、剧场性、冲突性。③笔者需要指出:戏剧美的综合性表现为对文学、舞蹈、美术、建筑、雕塑、音乐这些不同审美艺术门类的审美特征的共容。数字技术的广泛加入对于演剧艺术的综合性特征更是有效的补充。V R技术融汇触觉通道、听觉通道与嗅觉通道等多感官,丰富深化了人们的审美感受;通过远程出席的概念拓展了戏剧空间,催生了新的演剧“场”。这种新的演剧“场”并不与传统剧场的剧场性不相容,而恰恰是把传统演剧场的“场”性进行了增强。在虚拟现实的演剧世界中,观众真正走上了舞台,历史上观众还从来没有如此近的接近过舞台,虚拟现实技术构成的新的演剧“场”使观众成为戏剧世界的主人。如前文所述,传统编剧方法产生变异,原有的编剧方法将长时间与新的编剧方法并存,V R技术创造了一种新的演剧文本形式。V R的技术特征又决定了它所起作用的对象将有可能达到两个极致——极度的逼真世界和极度的虚构世界。西方戏剧和中国戏曲构成两种不同类型的戏剧世界,西方崇尚模仿,东方倾向写意,而虚拟现实的世界既可以创造出完全逼真的现实世界映像,也完全有能力创造出一个在现实世界找不到映射的魔幻天地。在V R技术的影响和作用下,最终,实现任何人脑所能想到的场景和意象将不再遭遇技术上和实现上的困难,反倒是如何拓展人类大脑的想象力将成为我们面临的问题。电影电视的出现使戏剧审美发生屏幕化转移,屏幕化的转移引发学界对戏剧剧场性在本体论意义上的重视。如今这种审美关系又将发生屏幕化审美的回归,回归到一种隐形的屏幕化审美。否定之否定、事物发展螺旋上升的唯物史观将再次得到印证:隐性的屏幕化审美又取得了和传统戏剧审美关系内在一致的新形式——虚拟的现场感。

“艺术与科技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两种手段”④,两者的结合将释放出巨大能量。当代数字技术的卓越表现无疑对艺术形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艺术形态自身所遵循的内在规律和心理规律依然如旧。艺术斥诸情感与形象,科学斥诸理性与技术,无疑艺术将充分利用科学去为其服务。也许,计算机为演剧艺术所带来的最深刻的美学意义就在于:促使我们去怀疑古典的演剧艺术观和现实观之后,再回到艺术本身。说到底,V R技术的本质是一种媒介、一种丰富演剧艺术的表现手段,一种信息传达的方式。在当下的信息社会,“与其说是信息本身,不如说是传递信息的方式规定、衡量着我们对艺术的反映”⑤。后工业社会人类信息的接收方式和获取方式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演剧艺术作为传达人类信息的载体,其创作主体、欣赏主体必将随之而变。确实,艺术的表达方式发生了巨变,我们的艺术观念也在发生着嬗变和渐变,但改变着的表达方式和艺术观念并不能改变艺术的目的和本质。科技的应用,究其根本还是指向人类生活的物质层面,人类灵魂的拯救、情感的宣泄、终极问题的解答还需要艺术来指引、释放和宽慰。人类作为世界的主人,应当意识到人的创造性才是V R技术得以应用的根基,V R技术在演剧艺术中应用后的最根本影响就是唤起人们对于想象力的无穷想象。想象力的匮乏将是未来人类发展的唯一瓶颈。

①[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冯克利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2页。

② 虚拟现实技术是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及硬件设备,生成一种模拟环境(如飞机驾驶舱、操作现场、剧场环境、大型表演场地等),通过多种传感设备使用户“投入”到该环境中,实现用户与该环境直接进行自然交互的技术。其狭义的定义为人机界面,而广义的定义实际就是虚构的世界。目前学界认为其具有四个主要技术特征:多感知性、浸没感、交互性、想象性。

③ 参见顾永芝:《审美概论》,江苏美术出版社1994年第1版,第112页。

④[苏]米·贝京:《艺术与科学——问题·悖论·探索》,任光宣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6月第1版。

⑤[英]汤因比等:《艺术的未来》,王治河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第68页。

猜你喜欢
虚拟现实戏剧世界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戏剧类
虚拟现实,让学习更“沉浸”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虚拟现实技术不能根本改变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