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化产业的产业关联性研究

2014-07-14 02:08辛阳
中国科技纵横 2014年6期
关键词:产业部门投入产出国民经济

辛阳

(吉林工商学院,吉林长春 130062)

我国文化产业的产业关联性研究

辛阳

(吉林工商学院,吉林长春 130062)

本文利用我国2002及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对我国文化产业的产业关联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文化产业对上游产业拉动作用较强,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较大,但发展的内生动力却仍显不足。因此,应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大政府政策投入,调整结构加快新型文化产业的培育,以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对于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

文化产业 产业关联度 政策建议

1 产业关联分析的相关理论

产业关联是指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和产出为联系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投入产出表是测试产业关联的常用工具。测度产业关联的具体指标有:后向关联、前向关联、感应度及影响力系数。

1.1 后向关联和前向关联

1.1.1 后向关联

产业的后向关联效应可由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指标来表示。直接消耗系数是用来表示某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对其他产业部门的直接消耗;而完全消耗系数则是某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对其他产业部门的直接和间接消耗之和。此两系数,其值越大,表明本产业部门对相应上游产业的拉动作用越强。

1.1.2 前向关联

产业的前向关联效应可由直接分配系数和完全分配系数指标来表示。直接分配系数用来表示某产业通过直接联系对其他产业的支撑;完全分配系数则用来衡量某产业通过直接或间接联系对其他产业的支撑作用。同样此两系数,其值越大,表明该产业对下游产业的支撑作用越强。

1.2 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

感应度是指因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使该部门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若某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大于1,则表明国民经济发展对其拉动作用相对较强;反之,则较弱。影响力是指该部门发展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需求波及程度,该系数大于1,则表明该部门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推动能力较强,反之推动作用较弱。

2 我国文化产业关联效应实证分析

2.1 文化产业统计范围的界定

我国的投入产出表编制工作以5年为一个周期,鉴于目前可查的最新数据是2007年投入产出表,因此本文的分析是以2002年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为依据,并根据研究需要,对上述投入产出表进行了部门合并归类,将计算机及信息传输服务业、批发零售业、租赁业、商务服务业以及教育业作为单独的部门;把金融业、保险业合并为一个广义的金融业部门。

同时按照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的解释,本文所研究的文化产业包含: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雷达及广播设备制造业、家用视听设备制造业、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文化艺术业以及娱乐业等。

2.2 我国文化产业关联度的测算及效应分析

2.2.1 后向关联和前向关联

从测算结果来看,2007年,文化产业对服务业、批发零售业以及金融业的综合关联度分别为0.215、0.082和0.064,即若文化产业产值提高1亿元,会分别带动这些产业产值增加2147.6万元、815.1万元和639.5万元,这说明文化产业对这些部门的综合带动能力较强。从2002年和2007年的比较来看,文化产业对这些产业部门的消耗系数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后向关联明显增强。

从前向关联来看,文化产业总体前向关联度比较低。2002年和2007年文化产业总的直接分配系数分别为0.1713和0.19133,这说明我国文化产业对其下游产业的支撑是不足的。这是因为文化产业的产品主要进入消费领域,而很少作为中间投入品用于其他产业生产,因此其产业的前向关联度必然会很小。

2.2.2 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

从测算结果来看,2002年和2007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均大于感应度系数,这说明文化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要大于国民经济发展对文化产业的拉动作用。比较来看,2007年我国文化产业影响力系数较2002年提高了7.3%,这说明其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大幅增强。从感应度系数来看,2002年和2007年我国文化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分别为0.64562和0.58738,均小于1,这说明国民经济发展对文化产业的拉动作用不明显,文化产业的内生性增长动力不足。

3 结论与政策建议

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文化产业对上游产业的支撑和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都较强。但国民经济发展对文化产业的促进作用还比较弱,文化产业内生性增长动力尚且不足。而当前来看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就是要加快文化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而实现这种转变的关键则在于创新。

首先就是体制与机制的创新,要继续深入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加快事转企的步伐,实现文化产业的集团化、规模化和集群化发展,让文化产业真正与市场经济接轨。第二就是加强更具创新力的人才的培养,通过产学研结合和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合作等途径完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第三就是要激发文化产品的原创力,通过政府扶持、立法保障等方式来激发原创动力,提高文化产品的附加价值,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质量。

此外,还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一是调整结构,培育新型文化服务业,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型文化服务业,应加大政府政策性投入力度,以尽快实现文化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二是利用先进的科技成果,改造和提升传统的生产经营,进一步延伸文化产业的价值链。

[1]郑仕华.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实证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2(4):194-217.

[2]蔡旺春.中国文化产业关联程度与波及效应分析[J].统计观察,2010(19):96-98.

[3]陈凤娣.文化产业引入风险投资的机理及对策[J].福建论坛 社会科学版,2012(8):34-39.

[4]陈石清,李健健,龚芬.文化产业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6):98-101.

辛阳(1979—),女,吉林工商学院金融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文化产业。

猜你喜欢
产业部门投入产出国民经济
广西产业关联及其演变趋势分析
2022年1-5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19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山西省产业部门“能—水—碳”耦合研究
无锡高新区制造业投入产出分析
基于DEA模型的省域服务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湖南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基于网络分析的产业部门碳减排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