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舌尔:邂逅克里奥文化

2014-07-16 12:14赵涵
文化月刊·下旬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塞舌尔

赵涵

4月,塞舌尔共和国驻华大使菲利普·勒加尔的新书《天堂之恋——邂逅在人间天堂塞舌尔》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有些出人意料的是,这不是一部旅游指南,而是一部与中国人有关的小说,讲述了中国航海家在塞舌尔的浪漫邂逅,以及中国房产经纪公司在此地挂牌出售“天堂别院”的故事。

“我偏爱写塞舌尔与中国的故事,缘于我对中华文明的深厚兴趣。”在新书发布会上,被问及写这本书的原因,菲利普·勒加尔表示。

而与中华文明相对应的是,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中心地带的塞舌尔有着三种文化的交融。它们共同造就了如今肤色各异又和睦相处的克里奥民族,以及陌生又神秘的克里奥文化。

自然资源:

受保护国土比例全球最大

23年前,菲利普·勒加尔从法国一个面朝大西洋的村庄移居到塞舌尔,吸引他的正是塞舌尔“天堂般的美丽”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微妙关系”,“塞舌尔的永恒夏日是不论其出身、背景属于每一位到访者的神奇感觉。这种开阔眼界的感受,包含了某种令人恢复青春活力的奇妙力量。”

塞舌尔共和国是坐落在东部非洲印度洋上的一个群岛国家,与马尔代夫、毛里求斯共同被列为印度洋上的三大明珠;其隶属非洲却不在非洲大陆上,陆地面积455.39平方公里,专属海洋经济区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史料记载,其或形成于水下火山爆发或流星撞击的结果,并造成来自印度西海岸的花岗岩碎片分离开来,而冈多拉大陆则继续向北漂移,形成了与世隔绝的塞舌尔群岛。115个大大小小的岛屿静静地卧在赤道以南,好像一个诺亚方舟舰队,每一艘都精心地保护着塞舌尔群岛各种各样的珍稀生物。

全境有50%以上地区被辟为自然保护区,至今也是地球上受保护比例最大的国土。有一组数据足以说明:1000多种本土植物,75种本土动物,包括2种世界上最罕见的鸟“鹊鸲”和“塞舌尔啭鸟”,以及曾被认为灭绝,而后又在此地被发现的“红角枭”;20个国家公园保护370个敏感地带,还有两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上最大的凸起环礁、世界上最大的巨型陆龟集群“阿尔达布拉岛”,以及世界上最大和最重的“雄雌”海椰子产地“五月谷”。据说塞舌尔当局也在自然遗产保护方面给予了大量的投入。

在土生土长千奇百怪的物种中,最令人称奇的是“海椰树”。海椰树仅生长在塞舌尔的普拉兰岛和库瑞尔岛上,其果实海椰子被称为塞舌尔最权威的象征,对游客来说更是“最佳形象大使”。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这种珍稀的植物是一种生长在水下的树的种子被冲到遥远国度的海滩上后繁殖出来的,象征着群岛的神奇魅力所在,甚至暗示着人类的起源。克里奥文化:

奔放的自由与“大熔炉”

在塞舌尔这个非洲面积最小的国家中,不仅完美地保留了大自然的纯朴真实,其文化广度也堪称惊人。

塞舌尔是一个由各种族人民组成的多姿多彩、和谐相融的民族,同时世界各地丰富多样的文化和习俗在这里交汇,你可以从当地的传统艺术、音乐舞蹈、建筑形态、烹饪特色等方面看出。最典型的例子还包括,罗马天主教大教堂旁边坐落着英国国教大教堂,后者又毗邻着一座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教堂、一座清真寺和一座印度教寺庙。在市中心的独立大道上人们会看到一座三只飞翔的海鸥雕塑,其正是象征着塞舌尔人民来自欧、亚、非三大洲的标志。

说到这儿不妨简单梳理下人类与塞舌尔相处的历史:250年前,这里尚无人居住;1501年,葡萄牙航海家发现了塞舌尔群岛;1770年,包括15个法国人、8个非洲人和5个原著印度人的第一批定居者来到这里;1811年,英国人占领了塞舌尔群岛;1976年,塞舌尔从英国独立出来,成为联邦体一员……经历了世世代代之后,来自亚、非、欧三大洲的人们创造了一种文明而和睦的相处方式。他们经过长期交往与混合,发展成今日以黑白混血种人为主的塞舌尔居民,又称克里奥人(Creole),在人数近9万的居民中据说占到了90%以上。

当地的电视节目是用克里奥语、法语和英语播送的。每周一至周六发行的晨报《塞舌尔民族报》同时有克里奥语、法语和英语三个版本——没错,这三种正是当地的官方语言。其中克里奥语是一种以法语为基础的混合语,源自17世纪的法语,并且受到了非洲和马达加斯加语言的影响。克里奥餐主打各类海鲜和岛屿的新鲜蔬菜,风味上也具备了“熔合”的特点:既具有法国食物的精细,又吸取了东方食物(如印度)的辛辣和奇异风味,甚至还能找到一些中餐的痕迹,比如他们喜欢放辣椒、咖喱,擅长烧烤等,在色感、调料上的讲究很容易挑起食客的味蕾。

还有一种欢快的统称为Sega的克里奥音乐和舞蹈,意味着“奔放的自由”和“生活的乐趣”——尽管其起源于被压迫的奴隶中间,常发生在葬礼或者某种驱魔仪式上,最初有更多的愤怒、抗议和发泄成分。但随着岁月的推进和环境的变迁,如今的Sega更多代表着欢乐与庆祝的状态。其舞蹈和音乐的感情色彩非常强烈,音乐保留了很多非洲音乐的元素,以打击乐器为主,而舞蹈则是一种双脚从不离开地面的舞蹈。此外当地传统的乐舞表演还有如穆蒂亚乐舞(moutia)、坎托儿乐舞(kanmtole)等。

精神内核:

世界上最后的伊甸园

如果不是2011年英国威廉王子和凯特·米德尔顿的大婚,二人的蜜月之地塞舌尔的美景恐怕也不会这样迅速地呈现在公众面前,以致于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将其列为了海岛游乃至蜜月游的“终极梦想地”。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类发展报告,塞舌尔属于最适合人类生存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奢侈旅游目的地之一。

而2013年,随着塞舌尔成为首个与中国签署互免签证协议的非洲国家,与渔业同为当地“两大经济支柱”的旅游业,正被塞舌尔当局寄予更高的厚望,尤其对于潜力更大的中国市场。

来自塞舌尔旅游局2014年前10周的数据显示,入境塞舌尔的中国游客数量,由前两周的未进入前6位,到第十周时入境人数达到4555人,跻身第3位,中国一跃成为塞舌尔最主要的境外游客客源地。“2014年到塞舌尔的中国游客数量能否达到12,000-15,000人次是我们所期待的。当然,我们追求的不仅仅是游客数量的增加,更强调的是游客的旅游质量。”塞舌尔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说到差异化的地方是,我们不想成为现在中国人眼中的马尔代夫或者毛里求斯,而是一直努力将塞舌尔这个‘世界上最后的伊甸园保留为挑剔游客的自留地,这里永远是世界人民最后的处女地,这才是我们的精神内核。”

然而,眼下其旅游业面临的一大关卡便是旅途耗时长且费用高。塞舌尔航空仅开辟每天一班直飞香港的航线;若不经香港,也可以选择在中东或者东南亚中转,但全程需要耗费15个小时。塞舌尔旅游文化部部长阿兰·圣安格(Alain St. Ange)日前表示,他们希望开辟更多往返中国与塞舌尔之间的直航航线,以方便未来更多的中国游客到访塞舌尔,体味这个“世界上最后的伊甸园”。

猜你喜欢
塞舌尔
改道塞舌尔
警惕中国,印外秘突访塞舌尔保军事协议
专访塞舌尔旅游局首席执行官Sherin Francis女士
塞舌尔 漫不经心的纯美
塞舌尔代表团到访北京市旅游委
我想把整个塞舌尔带到上海
中国外交在塞舌尔打败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