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水滴一世界——读王心钢小说《水滴》所感

2014-07-16 12:13廖春艳
出版参考 2014年6期
关键词:水滴残疾人作家

廖春艳

2014年新年伊始,广东文坛便有新讯传来,实力派作家王心钢又出新书了。身为作家,尤其是像王心钢这么勤于笔耕的实力派作家,出书早已不是一件什么新鲜事,但这本书跟他以往出的书却很不一样。众所周知,王心钢一向以写纪实性长篇文学作品见长,写了好几部有影响力的传记,如《张发奎传》《薜岳传》等。2013年,他的纪实作品《潜流》(与人合作)还荣获了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由此被很多人定性为写实作家。

拿到书稿时,还没开始阅读,我就已经做好准备像拜读王老师以往的作品一样边阅读边查找有关历史资料了,因为在我的印象中,他的作品大都具有学术意味和历史的厚重感,距现代社会和现实生活有点遥远,没有一定的历史常识和文化素养,真不好读懂。

然而结果大大出乎我意料之外,这次我不用借助任何资料,一口气就看完了,还有意犹未尽之感。原因很简单,这是一部小说,而且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既不考究历史,也不探讨学术,而是用生动的语言,流畅的文笔描写了一群有血有肉真实可感的人,叙述了一件件可能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

这部让我爱不释手,一口气读完的小说名为《水滴》,书中的题跋就极有深意:

每个人都是一粒

有生命的水滴

柔弱 而又坚强

水滴石穿 不是一句神话

一切努力 都会水到渠成

这是一部写残疾人的小说,在普通人看来,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甚至有些边缘化,残疾人的人生充满苦难,有关残疾人的作品要么充满悲情,赚人泪水;要么满怀斗志,振奋人心。这实在有失偏颇。这部小说并没有大肆地渲染残疾人的苦难经历来博取同情,也没有夸张表现残疾人的坚强不屈来鼓舞人心,而是平和诚恳地写出了大多数残疾人的生活常态和人生历程。

在残联工作,经常与形形色色的残疾人朋友打交道的王心钢用他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告诉了所有人,残疾人的生活并非全是眼泪,他们的世界同样可以丰富多彩。残疾人除了身体存在各种缺陷之外,其实他们的生活需要和人生追求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他们也有梦想,也希望过上更好的生活,就像小说中的乔花不断地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一样;他们有爱和被爱的渴望,也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就像小说里的曹一木和鱼羊不停地寻找真爱一样;他们一样会烦恼,一样会欢笑,一样懂幽默,一样过生活。

2007年,我去了深圳的一家制药厂工作,这家制药厂规模不大,全厂只有一百来人,但当中有三分之一是残疾人,也就是在这里,我开始接触到了性格各异的各类残疾人,相处三年多,我跟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成了朋友,他们乐于跟我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分享他们的所见所闻。回来韶关工作后,我一直试图用文字还原那段难忘的打工经历,把那一群平凡而又特殊的朋友的真实生活。

由于写作能力所限,我一直苦苦构思而不得章法,正感郁闷的时候,王心钢的《水滴》出来了,它不仅吸引了我的眼球,还勾起了我对深圳打工生活的深刻记忆。小说中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仿佛就一直围绕在我身边,一时间我也分不清楚到底是我从现实进入了小说中他们的生活里,还是他们从小说里走了出来,进入我的现实生活中。我可以跟他们每一个人对话,可以了解他们每一个人的所思所想,可以体会他们每一个人的喜怒哀乐;我关注他们每一个人的命运走向,就像关注朋友的命运一样;我会在他们身上寻找那些熟悉的影子,仿佛我认识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又不全是。就像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妮娜》中有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所说的那样,平和的人生都是相似的,苦难的人生各有各的苦难。

既然这部作品写的是残疾人的生活,也许有人会认为只适合残疾人阅读,或者只会受到残疾人这个群体的关注。我看未必,就像侦探小说不会只受刑侦警察的欢迎,科学杂志只拥有科研人员的读者人群一样,这部残疾人小说也不会只在残疾人当中引起反响,因为它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相信在普通人群中也会引起广泛共鸣的。

不信?那请看看这部小说吧,也许你会看到属于你的或者你所熟悉的那一粒“水滴”。

(作者单位系韶关科技局)

猜你喜欢
水滴残疾人作家
“水滴”船
作家的画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透过水滴看世界
水滴瓶
我骄傲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好鬼的“大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