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选材范围 挖掘独到见解

2014-07-16 06:23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14年4期
关键词:青花瓷彩虹目光

阅读,可以让我们从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但阅读并不局限于书本。在成长岁月中,师长的培养教育会让你读懂爱的真谛;在走近自然中,花草树木的成长会让你读懂成长的力量;在社会实践中,触动心灵的经历会让你读懂人性的魅力……

认真阅读吧,在阅读中收获你的人生启迪。

请以“阅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阅读”这个话题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特别是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直接与“阅读”相关的文章,都频频出现在记叙文与议论文的语段中。

首先,应该明确话题的含义。“阅读”可以理解为观察生活、自然、社会和人生时的感受、体验等,体现在作文中,就是写出你在体验生活、品味生活的真实感悟。

其次,应该仔细阅读话题前面的提示语,这是审好题目确定立意的关键点。这段提示语中,已经明确地指出“阅读并不局限于书本”,那你可以从身边的现实生活中寻找阅读的内容和人生启迪。你可以从成长岁月的回眸中,找寻家庭中父母的日夜操劳,阅读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严父慈母的情怀,让你感受到的是亲情的真谛;可以找寻在学校老师对你的殷殷教诲,阅读在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教书育人的奉献精神,让你体会到的是师恩的力量;还可以找寻社会中陌生人对你的点滴帮助,阅读在他们身上所展现出来的无私大爱的魅力,让你领略到的是和谐社会的温馨。你也可以在走进大自然的过程中,寻找花草树木、山川河流、落叶飞鸿带给你的种种心灵的触动,阅读在它们身上所凝聚着的种种人生的哲理,让你在亲近欣赏大自然的同时,汲取成长中所需要的种种优秀品质。

再次,确立文体和结构。写成记叙文,抓住阅读内容进行细腻描绘,要突出所读内容的特点。如写人物,就应在具体事物描写中刻画人物特点,来体现文题的中心。写自然,就应抓住具体景物进行描写,突出景物的内在气质,表现你阅读自然后的心灵触动。如果你擅长议论文写作,那你要注意确立文章中心论点,例如从阅读的作用写起,可以提出“阅读可以陶冶情操、颐养性情”的论点,然后精心筛选典型论据,注意论证方法的使用。至于文章结构安排,横式排比段不应过多,纵式要安排好详略,注意细节描写。

题好文一半,考生要在拟题上多下功夫,例如:“我读懂了你的目光”、“细读青瓷之雅趣”、“蓝天可读”等,都是精心构思的好题目,自然会吸引老师的眼球。

这个作文的立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思:

立意一:写生活中的亲人,抓住人物身上的感动点深入描写刻画,读出一份深深感恩之情。

立意二:写自己喜欢的某种物品,细腻地刻画物品身上所凝聚的内在品质,表现阅读此物带给自己的人生启迪。

立意三:写亲近自然的过程,抓住具体的某一景物,挖掘其中触动自己心灵的内涵,总结出阅读自然之后的真知灼见。

我读懂了你的目光

刘语嫣

在记忆里,父亲总是匆匆忙忙的,一个星期只有两三天是在家吃晚饭,几乎每个月都出差,离家十多天已经是家常便饭。因此,与我一起的时间太少。

他注视着我的目光,总是淡淡的,似隔了一层薄雾,我在一边,他在另一边。仿佛一本难读的书,令我打怵,不似母亲那样坦露的目光。那便是我们之间的隔阂吧。

又是大雪天,我背着重重的书包,脚陷在松软的雪里,举步维艰。太阳早已隐没了它的踪迹,只留深蓝的夜幕挂在天空,鲜少能看见星星。

灯火摇曳,心绪零乱。对紧张的生活一直有排斥感,再次降临的考试让我思绪一团糟,屡屡出错。心乱如麻,走出校门,寻找母亲的身影,却皱了皱眉,怎么没有?

“这里。”转头,却看见父亲站在那里,目光淡淡,戴着深色的帽子,穿着深色的大衣。我愣了愣,他一直站在那里,我却视而不见……心里慢慢地生出一种情绪,我甩甩头,把火压了下去。

“今天怎么这么晚?”父亲问道。他注视着我,淡淡的目光一如既往。

“有点事。”我说道。一边低头,掩下心中的万千思绪。

父亲“哦”了一声,接过我的饭盒。在他的手碰到我的手的瞬间,我愣住了。那只手是那样的凉,凉得让我打了个颤。他到底等了多长时间?我下意识地用手握住父亲的手,冰凉的感觉刺激着皮肤,也刺激着我的心。父亲愣了一下,看着我,又绽出了笑意。

我盯着他的眼,那里,温暧一览无余。浓浓的,像是在寒冷冬天的一碗热汤,竟让鼻子酸酸的。

突然间,我读懂了父亲那淡淡的目光,那是对我的浓浓爱意。父亲总是以一种不露痕迹的形式,默默地把爱传递给我。

一次偶然,让我阅读了父爱。父爱,同样炽热,只不过是默默无语,在那淡淡的目光里。

作者从一次放学后亲身的感受之中来写自己的父亲,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去阅读父爱,让读者真正领略到生活的真实与自然。也许与大多数的家庭一样,孩子们所感受到的母爱多,父爱少,有时甚至对严厉的父亲产生一种畏惧之感,但这些正是作者选材的独特之处。作者抓住父亲的目光来刻画父亲的形象,没有华丽的语言装点,但在质朴中却透露着深深的感激之情,令人回味。

彩虹总在风雨之后

孙英龙

一阵微风从头顶吹过,吹醒了走在放学路上发呆的我。绿灯催促我快步前进,偶然间的抬头,却发现东面的乌云,正向西边的太阳靠拢而去!

乌云不一会就占据了整个天空,微风瞬间就变成了狂风,从大地上掠过。刚才的暖意一下子就变成了痛苦的呻吟,一个灰暗的世界出现了!

我加快了步伐,可我还没跑出几步远,豆大的雨点就向我打来,我赶紧向屋檐下跑去,可我却已成了一只落汤鸡。

雨哗哗地下着,路面上已经泛起了白沫,雨点落在地上被分散成了水雾,又随着空气一同上升,将这世界变得模糊。看着这一切,我感到世界将要被水淹没!雨水,乌云,灰色成了这个世界的主旋律,仿佛在我的面前打开了一本充满哲理的自然读本,等待我认真去阅读。endprint

这时,天上的太阳也不再忍受寂寞,它将要冲破这困境!

于是,厚厚的云层被拉开了一条缝,阳光从万米高空上直射而下,它将云层一点点拨开。不一会儿,太阳露出了笑脸,似乎竭力将云层破开,让雨滴消失,让这灰色的迷蒙消失!

就在这时,一道彩虹出现了,七色的彩虹被夕阳照得更加绚丽多姿。天空上的云朵也在燃烧着,努力形成了一种充满魅力的红色!这些颜色在天空上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难得一见的仙境!我抬头望去,这仙境如流水,瞬间就流入了我的心里!

望着天空,我恍然大悟,瞬间的感受,仿佛是在阅读彩虹的形成过程,人生不也就是如此吗?困难坎坷会经常出现在你的面前,只要你不放弃,努力进取,就能打开通往成功的门,奋斗不止,勇往直前。当取得了成功之后,平日里所有的付出都会成为色彩,来编织我们的生活。

猛然想起自己的懒散,心生悔恨!对生命中的灰色说再见吧,不停地奋斗下去,永不停歇!梦想就在前方向我招手!是的,风雨之后见彩虹,多么简单而又深奥的道理,那是奋斗不止的颜色;那是勇往直前的颜色;那是属于成功者的颜色!

风雨过后,我在彩虹的陪伴下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一次偶然的经历,让作者实实在在地阅读了一次彩虹的形成过程,从微风到狂风,到豆大的雨点飘落,世界变得模糊;再到彩虹的色彩形成,这些在瞬间出现的自然奇观,触动了作者的心灵,由此悟出人生也是如此的深刻道理。作者善于选择生活中瞬间的观察来写,语言流畅,见解深刻。虽然没有过多地叙写自己的成长经历,但通过一句“猛然想起自己的懒散,心生悔恨”的忏悔,让读者感受到了文章主题的深度,可见作者写作功底之深厚。

细读青瓷之雅趣

王天歌

寒冬中没有一丝的温暖,只有寒冷,唯一可以依靠的只有脖子上的围巾。泪在脸上流淌,骤而融化成冰,有的融化成了水,周而复始,不息地重复着。

初三太过于疲劳,太过于忙碌,我已经分不清东南西北,已没有了人生中前进的方向,只有随波逐流,徘徊于一次又一次的考试之中。心太累了,自己就如一个提线的木偶,没有了内心的方向。踏着如水月华,终于拖着沉重的身体回到了家中。

将书包放下,拉开了座椅,坐在书桌前沉思。那本是一双明亮的眸子,可如今却是这样的空洞无神。突然,流转的目光在那一处定格,那是被月光抚摸的青花瓷瓶,就是一本江南的画卷。

画卷中是一幅江南的小巷,江南所独有的青砖,绿瓦,红墙,朱门。都融在了这一幅江南水墨画之中。视线,定格在了这青花瓷瓶之上。它柔美的身姿伫立在窗台上,闪烁着成为了房间中最美丽的宝石。

静静地阅读着它,一颗心仿佛已走进了青花瓷的世界之中,耳畔响起周杰伦 “青花瓷”的歌声,素胚勾勒笔锋浓转淡,釉色渲染韵味私藏,色白花青隐藏千年的秘密,泼墨山水书刻着前朝的飘逸……她的美是如此的让人惊诧,我忍不住伸出手,轻轻抚摸它的轮廓。

心在那一刻飞扬腾转,我似乎透过它坚硬的躯体,触摸到了它的灵魂,是那样的清雅,是那样的脱俗。我的眼眶在不知不觉间润湿,双眸也变得一片模糊。它是如此的博大精深,我却是这般的渺小卑微。

瞬间,转念,心已经释然。

青花瓷瓶的魅力,在于它经历了无数次的打磨,无数次地在火炉中经受着烈火的灼烧。那时的它,也是如此的痛苦吧,但它却经受住了考验。所以它才会以如此妩媚的身姿出现在世人的眼里。

青花瓷瓶经历了磨难而亭亭玉立,而我呢?遇到了一点挫折就要轻言放弃,实在可悲。人生的路漫长而坎坷,需要成长者有坚强的耐力,有顽强的毅力。如果在这时放弃,又怎么能有美好的未来呢?此时,这一刻我读懂了青瓷,读懂了她的坚强和美丽。我读懂了人生只有坚持,才会有青春之花的绽放。

窗外,星辰闪烁,夜色正浓;屋内,学子求知,孜孜不倦。

本文突出的特点是选材有独到之处,以青花瓷的文化内涵引出成长的感悟。文章语言颇具文化底蕴,借用周杰伦的“青花瓷”歌曲词语,概括出自己对青花瓷的理解,进而引出青花瓷的内涵,需要经历无数次的打磨,经历无数次的灼烧的考验,才会有令世人惊叹的魅力。由青花瓷的经历到人生的经历,作者经历了一次漫长的阅读过程,看上去只是这一刻的顿悟,其实是作者心灵的一次艰难转折的过程,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关于“阅读”的精彩片段

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我在苦苦追寻着美的影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中那绵绵的雾气溯流向上,弥漫了我干涩的眼睛;“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中那西落的太阳将浅浅的阳光覆在我身上,我看到了那暖暖的光芒;“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中那清新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让我感到了春天的可爱。一首首诗歌轻轻叩开了我的心灵,将我带到了久违的大自然,接触到另一种真实,另一种美。

当我读起苏轼的《后赤壁赋》时,我才真正地读懂了他。

那一夜,他又来到了这里,临江而眺。这还是千年前的明月,映射出古老的悲伤;这还是千年前的江水,流淌着亘古的忧愁。仰天望月,他不禁回想起自己的经历:五岁起老父亲苏洵就要求他开始读书;十四岁和弟弟子由一同玩乐,十九岁时赴京赶考,一篇文章名扬天下,得到大文学家欧阳修的好评……后来,乌台诗案连累了朋友,被贬到黄州,妻子离散,孤独地一人来到了这里……回忆中,他似略有所思,虽有些忧愁,但面对眼前的江水,心灵已很洒脱。

我读到此,刹那间也似醍醐灌顶一般,“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遇到了挫折,为何要有怨恨呢?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常圆。

我读懂了,读懂了这位豁达文人超然的心境。endprint

猜你喜欢
青花瓷彩虹目光
青花瓷的前世今生
会变的目光
在水边
不翼而飞的青花瓷
请别告诉她
青花瓷里觅南山——江西
沉默
蒋宇涛??《青花瓷》
乐于助人的彩虹花
为什么雨后会有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