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幼儿自主性激励幼儿创造性

2014-07-17 09:26陈璧君
新课程·上旬 2014年3期
关键词:互动策略自主性创造性

陈璧君

摘 要:要想更好地处理幼儿自主性和教师主导作用之间的矛盾,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发挥幼儿自主性,激励幼儿创造性,探讨师幼互动策略。

关键词:幼儿;自主性;创造性;互动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是主导。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执行教育计划过程中的再创造,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引导幼儿全面及个性的发展。《纲要》还指出: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由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从《纲要》中,我们不难看出幼儿主体地位的强化以及教师主导地位的观念转变。那么如何在孩子的自主性发展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之间取得平衡?首先就要理解幼儿自主性及教师的主导作用之间的关系。

幼儿自主性与教师主导之间看似是相互矛盾的。幼儿的自主性体现在按照自己的意愿,在自己的探索中解决问题,在自己的尝试中逐渐完成结果,是一个充分尊重个性发展的过程,是幼儿主体地位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则体现在教师在实施教育计划的过程中,作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一个主体过程。两者看似都为主体,相互矛盾,但只要认清两者是不同层面上的主客体关系——即,幼儿是掌握知识技能、情感体验的主体,他们的自主性是在接受外部知识的同时,进行自主性选择,内化为自己需要的部分。而教师则是教的主体,他们的主导作用在于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因材施教。幼儿自主性和教师主导作用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是师生统一的活动,是把师生放在不同的舞台,分别担任主导作用和主体地位的过程。

要想更好地处理幼儿自主性和教师主导作用之间的矛盾,就要顺应《纲要》中对幼儿教师角色重新定位的迫切要求,树立正确、科学的教育观。

一、转变教师思想观念

传统课程强调了“以学科为中心”,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强化,教师通常以灌输式的方式将知识技能“填鸭”给幼儿,教师仅仅只是课程的实施者、执行者,对存在于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几乎完全忽视,幼儿的个性遭到扼杀,甚至需求得不到满足,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而新课程实施后,就要求“以幼儿发展为中心”,强调了保护幼儿自主性发展。教师的主导地位从绝对的权威转变成幼儿学习的合作者,充分尊重幼儿的发展需要,从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出发,由幼儿自主决定学什么、怎么学,教师则根据发展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开发课程内容,方便幼儿多渠道多方式地获取知识。另一方面,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更善于观察,与幼儿有更多时间的接触和交流,发现他们的兴趣点,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教育方法,及时调整教育策略。举例来说:我园在开展一个主题之前都会与幼儿进行问题收集环节。教师负责将下一个主题方向告诉幼儿,幼儿提出关于这个主题的感兴趣的或者疑惑的问题,教师进行问题收集归类,并从幼儿的问题出发,制订出详细的课程方案。

二、发挥幼儿自主性,激励幼儿创造性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目标,提前制订一套统一的教材。但不是每一个幼儿都对同一个话题感兴趣,他们会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来接受,内化成自己的知识经验,是幼儿自主性中选择性特征的表现。对于他们不感兴趣的话题,幼儿通常会表现出开小差、思想不集中、闲聊等状态,反之则积极参与,接受速度也有所提升。比如根据幼儿的反应随即调整教育策略甚至调整教学内容。在一次户外活动中,有许多幼儿围绕我们野趣区场地上的一棵银杏树提出问题:“哇!银杏树的叶子全都变黄了,叶子好像扇子啊。”“老师,银杏树上有好多果子啊!”“老师,那些小果子能吃吗?”“我知道,银杏果可以吃的,而且很臭的,哈哈!”话题越来越多,于是,跟随幼儿的思考,班级开展了“美丽的银杏树”小主题活动。因为是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选择了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在这一小主题开展的过程中,幼儿接受率高,知识经验的习得也非常快。

幼儿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不受传统教条约束地唱歌、跳舞、绘画,他们的创造性并不是来自于成人和老师的教育,而是自主性的发挥。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难发现幼儿充满智慧的但在成人角度看来是不符合逻辑的发散思维。比如在一次自主绘画活动中,幼儿青青画出的太阳是绿的。我很庆幸当时没有立即否定,而是提出引导性的提问:“青青,太阳是什么颜色的?”“是红色的吧。”“那你的太阳为什么变绿了呢?”“因为太阳咳嗽感冒了。”我在心中为这个孩子的想象惊叹。为什么太阳就不能是绿色的呢?在幼儿的作品中完全是可以表达的。所以,教师要从知识的占有者、权威者的位置上下来,变成幼儿的合作者、顾问、倾听者,保护幼儿天生的创造力,唤醒幼儿的创造意识,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拥有完整的自主意识。

三、探讨式的师幼互动策略

现代的课程观更注重幼儿的个性特点,而不是片面的、统一的课程目标,对于课程实施的主体——幼儿及教师,拥有了相当的主观能动性。在师幼互动中,新的活动内容、活动形式被不断发现和调整,课程也在幼儿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的过程中不断生成。但这样灵动的、开放性的课程模式对师幼互动的策略提出更高要求。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幼儿自主性得以体现,使教师主导作用得以发挥,两者的平衡在于何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生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能随时迸发出新的教育内容。教师根据不同幼儿的个体差异,制订出有效的提问策略,往往以引导、启发、延伸作为问答的常态,抛接球式地互动提问,可以促使幼儿思考,提升幼儿经验,在尊重幼儿自主性的前提下,教师的主导(作为引导者、合作者)作用也得以体现。这一点,在混龄班中尤为明显。当教师抛出一个话题,大小年龄不同的幼儿就开始发表自己的见解。小年龄幼儿的反馈可能单一,大年龄幼儿就加以补充和完善,小年龄幼儿又在哥哥姐姐的表达中学习模仿进而内化反馈,大年龄幼儿和伙伴之间又相互碰撞,激发新的讨论方向,如此循环往复,往往一个问题的讨论能在幼儿之间引起共鸣和激烈探讨。而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参与者、引导者,适时地提升、小结,帮助归纳,头脑风暴中,各个年龄段幼儿在相对自主的环境中各取所需。

教育教学活动是师生的统一活动,其本质是幼儿学习、认知过程本身,所以一定是围绕幼儿的自主性开展的,教师只是活动的执行者,参与活动,引导、提升幼儿经验。两者是在同一个舞台上,分别担任了主体及主导的角色。所以,只要认清各自的角色定位,两者之间的矛盾就可以达到平衡。

(作者单位 上海市闵行区依霖幼儿园)endprint

猜你喜欢
互动策略自主性创造性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策略管窥
小学语文教学的互动策略
实用英语教材与艺术生自主性培养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维护科学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