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课堂”的教学设计案例

2014-07-17 05:36杨卫华
新课程·上旬 2014年3期
关键词:氯化铜食盐水电解

杨卫华

一、指导思想

自新课程开始实施以来,我们一直着力追求构建一个丰富学生知识、发展学生能力、完善学生人格、提升学生智慧的课堂,这就是“智慧课堂”。智慧课堂主要特点是教学过程关注情景、关注过程、关注高阶思维能力的养成。智慧课堂的主要目标是形成“问题解决”的基本思路。根据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在讨论一个难度较大假设的时候可以将其拆分成几个层级阶段,也就是组织成有逻辑的顺序,使每个部分都能建立在前面的那个部分上,学生可以循序渐进地学习,采用小步子实施组织教学过程。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高一第二学期第七章第四节——电解质溶液在通电情况下的变化,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也是化学反应原理中层级要求较高的内容,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它以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作为基础,是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知识的应用与提高。同时,电解教学把理论研究和实验探究都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三、学情分析

本节学习内容,学生在初三学习了水的电解(知道阴、阳极产物以及产物体积比),在高一学习了饱和食盐水的电解(知道阴、阳极产物),也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理论、电解质的概念、水的电离平衡等知识,且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本节课着重强化应用氧化还原理论分析实验现象的微观本质,让学生以主动的姿态进行科学论证,同时提高观察能力及对比、分析的思维能力。本节课教学设计从电解熔融氯化钠到电解氯化铜盐溶液,最后通过饱和食盐水电解,促进对电解原理及其规律的理解、巩固和深化。

四、教学目标

1.理解电解氯化铜溶液、饱和食盐水的原理。

2.通过对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的探究,增强分析、推理和演绎的能力。

3.从对电解氯化铜溶液、饱和食盐水实验现象的分析中,感悟宏观表象和微观变化的关系。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2.难点:离子的放电顺序及其应用。

六、教学流程

1.流程图

2.流程说明

(1)故事引入:科学家对电流的好奇始于1800年意大利科学家伏打发明的伏打电池。

(2)从液体导电这个熟悉的事实出发提出液体具体是如何导电的这个问题。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利用以及新输入知识的整合建立溶液导电可能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这一推测。

(3)完善和细化上述推测并选择通电的溶液预测实验现象,通过实验验证,从而建立电解过程的微观认识模型。

(4)从化学史上戴维制取钾的成功和失败中吸取教训,认识放电顺序的存在。

(5)对电解饱和食盐水产物的分析,理解电解原理,理解工业装置。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小步子原则,组织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是怎样体现“问题解决”的基本思路。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都能“动”起来,更关注问题解决的经验,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对老师设问梯度的把握能力和问题引导方向的把握能力是一种挑战。但对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是有益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训练了老师把握课堂的能力,总体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通过此课的教学,让我认识到除了简单地提出假设而马上验证外,还可以在讨论一个难度较大假设的时候将其拆分成几个层次逐级细化,也就是将假设分成阶段,最终落实到严谨的实验或是事实的预测,然后再做实验,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我们有时设问过于开放而将能力目标落空,另一方面这种方式将有利于训练学生的严密细致逻辑推理能力,同时也会给我们落实知识和方法目标提供更多的生长点和可能性。

本节课由于课的理论难度不小,容量较大,可能对于某些中等或是偏弱的学生造成了人为的认知障碍,希望能通过第二课时完善扶助这样层次的学生。另外,在传统实验上还可以插上现代翅膀,电解实验可联系工业电解,介绍最新的氯碱工业近况,让学生拓展视野。

(作者单位 上海市建平中学)

一、指导思想

自新课程开始实施以来,我们一直着力追求构建一个丰富学生知识、发展学生能力、完善学生人格、提升学生智慧的课堂,这就是“智慧课堂”。智慧课堂主要特点是教学过程关注情景、关注过程、关注高阶思维能力的养成。智慧课堂的主要目标是形成“问题解决”的基本思路。根据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在讨论一个难度较大假设的时候可以将其拆分成几个层级阶段,也就是组织成有逻辑的顺序,使每个部分都能建立在前面的那个部分上,学生可以循序渐进地学习,采用小步子实施组织教学过程。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高一第二学期第七章第四节——电解质溶液在通电情况下的变化,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也是化学反应原理中层级要求较高的内容,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它以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作为基础,是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知识的应用与提高。同时,电解教学把理论研究和实验探究都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三、学情分析

本节学习内容,学生在初三学习了水的电解(知道阴、阳极产物以及产物体积比),在高一学习了饱和食盐水的电解(知道阴、阳极产物),也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理论、电解质的概念、水的电离平衡等知识,且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本节课着重强化应用氧化还原理论分析实验现象的微观本质,让学生以主动的姿态进行科学论证,同时提高观察能力及对比、分析的思维能力。本节课教学设计从电解熔融氯化钠到电解氯化铜盐溶液,最后通过饱和食盐水电解,促进对电解原理及其规律的理解、巩固和深化。

四、教学目标

1.理解电解氯化铜溶液、饱和食盐水的原理。

2.通过对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的探究,增强分析、推理和演绎的能力。

3.从对电解氯化铜溶液、饱和食盐水实验现象的分析中,感悟宏观表象和微观变化的关系。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2.难点:离子的放电顺序及其应用。

六、教学流程

1.流程图

2.流程说明

(1)故事引入:科学家对电流的好奇始于1800年意大利科学家伏打发明的伏打电池。

(2)从液体导电这个熟悉的事实出发提出液体具体是如何导电的这个问题。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利用以及新输入知识的整合建立溶液导电可能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这一推测。

(3)完善和细化上述推测并选择通电的溶液预测实验现象,通过实验验证,从而建立电解过程的微观认识模型。

(4)从化学史上戴维制取钾的成功和失败中吸取教训,认识放电顺序的存在。

(5)对电解饱和食盐水产物的分析,理解电解原理,理解工业装置。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小步子原则,组织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是怎样体现“问题解决”的基本思路。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都能“动”起来,更关注问题解决的经验,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对老师设问梯度的把握能力和问题引导方向的把握能力是一种挑战。但对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是有益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训练了老师把握课堂的能力,总体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通过此课的教学,让我认识到除了简单地提出假设而马上验证外,还可以在讨论一个难度较大假设的时候将其拆分成几个层次逐级细化,也就是将假设分成阶段,最终落实到严谨的实验或是事实的预测,然后再做实验,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我们有时设问过于开放而将能力目标落空,另一方面这种方式将有利于训练学生的严密细致逻辑推理能力,同时也会给我们落实知识和方法目标提供更多的生长点和可能性。

本节课由于课的理论难度不小,容量较大,可能对于某些中等或是偏弱的学生造成了人为的认知障碍,希望能通过第二课时完善扶助这样层次的学生。另外,在传统实验上还可以插上现代翅膀,电解实验可联系工业电解,介绍最新的氯碱工业近况,让学生拓展视野。

(作者单位 上海市建平中学)

一、指导思想

自新课程开始实施以来,我们一直着力追求构建一个丰富学生知识、发展学生能力、完善学生人格、提升学生智慧的课堂,这就是“智慧课堂”。智慧课堂主要特点是教学过程关注情景、关注过程、关注高阶思维能力的养成。智慧课堂的主要目标是形成“问题解决”的基本思路。根据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在讨论一个难度较大假设的时候可以将其拆分成几个层级阶段,也就是组织成有逻辑的顺序,使每个部分都能建立在前面的那个部分上,学生可以循序渐进地学习,采用小步子实施组织教学过程。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高一第二学期第七章第四节——电解质溶液在通电情况下的变化,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也是化学反应原理中层级要求较高的内容,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它以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作为基础,是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知识的应用与提高。同时,电解教学把理论研究和实验探究都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三、学情分析

本节学习内容,学生在初三学习了水的电解(知道阴、阳极产物以及产物体积比),在高一学习了饱和食盐水的电解(知道阴、阳极产物),也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理论、电解质的概念、水的电离平衡等知识,且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本节课着重强化应用氧化还原理论分析实验现象的微观本质,让学生以主动的姿态进行科学论证,同时提高观察能力及对比、分析的思维能力。本节课教学设计从电解熔融氯化钠到电解氯化铜盐溶液,最后通过饱和食盐水电解,促进对电解原理及其规律的理解、巩固和深化。

四、教学目标

1.理解电解氯化铜溶液、饱和食盐水的原理。

2.通过对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的探究,增强分析、推理和演绎的能力。

3.从对电解氯化铜溶液、饱和食盐水实验现象的分析中,感悟宏观表象和微观变化的关系。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2.难点:离子的放电顺序及其应用。

六、教学流程

1.流程图

2.流程说明

(1)故事引入:科学家对电流的好奇始于1800年意大利科学家伏打发明的伏打电池。

(2)从液体导电这个熟悉的事实出发提出液体具体是如何导电的这个问题。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利用以及新输入知识的整合建立溶液导电可能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这一推测。

(3)完善和细化上述推测并选择通电的溶液预测实验现象,通过实验验证,从而建立电解过程的微观认识模型。

(4)从化学史上戴维制取钾的成功和失败中吸取教训,认识放电顺序的存在。

(5)对电解饱和食盐水产物的分析,理解电解原理,理解工业装置。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小步子原则,组织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是怎样体现“问题解决”的基本思路。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都能“动”起来,更关注问题解决的经验,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对老师设问梯度的把握能力和问题引导方向的把握能力是一种挑战。但对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是有益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训练了老师把握课堂的能力,总体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通过此课的教学,让我认识到除了简单地提出假设而马上验证外,还可以在讨论一个难度较大假设的时候将其拆分成几个层次逐级细化,也就是将假设分成阶段,最终落实到严谨的实验或是事实的预测,然后再做实验,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我们有时设问过于开放而将能力目标落空,另一方面这种方式将有利于训练学生的严密细致逻辑推理能力,同时也会给我们落实知识和方法目标提供更多的生长点和可能性。

本节课由于课的理论难度不小,容量较大,可能对于某些中等或是偏弱的学生造成了人为的认知障碍,希望能通过第二课时完善扶助这样层次的学生。另外,在传统实验上还可以插上现代翅膀,电解实验可联系工业电解,介绍最新的氯碱工业近况,让学生拓展视野。

(作者单位 上海市建平中学)

猜你喜欢
氯化铜食盐水电解
基于电解食盐水的蚕用自动消毒机设计
轻轻松松学“电解”
Contents of Volume 11 (2020)
高强化平行流电解提高A级铜表面质量实践
低能耗制备试剂级二水氯化铜的新工艺
复合进给电解加工机床的研制
冰熔化实验改进的尝试
间接滴定法测定氯化铜晶体的纯度
SPE水电解催化剂研究进展
电解氯化铜溶液的微型改进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