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腹部开放手术后氟比洛芬酯镇痛效果评价

2014-07-18 12:09桑诺尔黄宇光
武警医学 2014年7期
关键词:芬酯比洛吗啡

何 凯,曲 歌,桑诺尔,黄宇光

上腹部开放手术后氟比洛芬酯镇痛效果评价

何 凯,曲 歌,桑诺尔,黄宇光

目的评价氟比洛芬酯用于上腹部开放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40例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方案:(60 mg吗啡+200 mg氟比洛芬酯)/240 ml;对照组采用PCA方案:60 mg吗啡/240 ml。背景输注4 ml/h,单次给药量4 ml,锁定时间15 min。术后观察不同时间的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AS)、用药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4 h时药物使用量实验组小于对照组(P<0.05)以外,其他时点的药物使用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建议对上腹部开放手术患者不宜加用氟比洛芬酯。

镇痛;氟比洛芬酯;自控镇痛;视觉模拟镇痛评分

氟比洛芬酯是一种新型的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通过特殊的微球包裹技术,增加药物的靶向性,同时控制药物释放速度,延长镇痛效果,已经被广泛用于术后镇痛[1]。

本研究在常规剂量吗啡的患者PCA中额外加入200 mg氟比洛芬酯,比较该配方的PCA和传统PCA的镇痛效果、患者用药量及不良反应之间的差异,观察持续泵入氟比洛芬酯的镇痛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1-05至2011-08协和医院接受上腹部手术患者40例,ASA1~2级,本研究开始前4周内未参加其他临床实验。本研究通过协和医院伦理委员会讨论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及术后镇痛泵使用同意书。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排除标准:消化道溃疡、出血病史;NSAIDS过敏;哮喘;严重肾功能障碍;使用诺氟沙星、伊诺沙星或者诺美沙星等喹诺酮类抗生素;哺乳;妊娠。由表1可见,两组患者的基本特征(年龄、性别比例、身高、体重)无统计学差异。

表1 两组上腹部手术患者的一般资料 ±s)

1.2 麻醉方法 麻醉诱导:静注咪达唑仑2 mg,芬太尼3 μg/kg,异丙酚2~3 mg/kg,罗库溴胺1 mg/kg。气管插管后,麻醉维持:50%O2+50%N2O、七氟烷1%~2%,维持呼气末浓度为0.8~1.2 MAC;呼吸频率10~12次/min,Vt:8~10 ml/kg,维持PETCO2为30~35 mmHg。术毕待患者清醒恢复呼吸后拔管回恢复室。

1.3 镇痛方案 实验组:200 mg氟比洛芬酯+60 mg吗啡,稀释至240 ml。对照组:吗啡60 mg,稀释至240 ml。给药方案:背景输入量4 ml/h,锁定时间15 min,单次给药量4 ml。

1.4 观察指标 分别在手术结束(t0)、术后4 h(t1)、8 h(t2)和24 h(t3)随访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两组患者在静息、运动状态下的疼痛评分,并记录患者的用药量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等)。如果患者疼痛不缓解,根据需要给予加强镇痛,并进行记录。

2 结 果

实验组有2例患者,对照组有1例患者退出本试验;有1例患者在试验期间静脉使用4 mg昂丹司琼止吐。

2.1 不同时点VAS评分 不同状态下不同时点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表2)。

表2 不同时点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s)

2.2 不同时点用药量比较 由表3可见,在t1时点实验组用药量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时点两组用药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药物使用量比较 ±s)

2.3 不同时点不良反应比较 由于样本量小于40且部分单元格内期望个数小于1,采用Fisher 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结果显示不同时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表4)。

表4 不同时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3 讨 论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是一种非甾体类靶向镇痛药,通过在脊髓和外周抑制环氧化酶(COX)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降低创伤引起的痛觉过敏状态,具有靶向性强、药效强、起效迅速、持续时间长,且不易引起胃黏膜损伤的特点[1,2]。

氟比洛芬酯由脂微球和其包裹的氟比洛芬组成,其中脂微球为新型药物载体系统,可以使得药物具有靶向性、延长药物作用时间、便于跨越细胞膜。氟比洛芬酯最早在日本应用于临床,后逐渐在世界范围内推广[3,4]。氟比洛芬酯用于术后镇痛,优点在于没有中枢抑制作用,不影响处于麻醉状态患者的苏醒。和阿片类药物相比,氟比洛芬酯不存在呼吸抑制、瘙痒、便秘等严重不良反应[3]。目前有多项临床研究表明,氟比洛芬酯复合阿片类药物用于术后镇痛,可以减少阿片类的不良反应、提高镇痛质量[5-10]。

氟比洛芬酯的建议用法为术前、术后各1支,并未建议将其作为静脉自控镇痛的持续输注用药[11]。目前国内的几项临床研究表明,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进行静脉自控镇痛时,可以提高镇痛质量,其中一项研究时选择择期腹部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组(对照组)和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组(实验组),在术后的不同时间点评价镇痛评分、不良反应等。结果表明实验组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同时不良反应降低[6]。另外一项研究是以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作为实验药物,其结果也表明实验组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8]。

由于目前吗啡是笔者所在医院的术后镇痛一线药物,也是静脉自控镇痛泵的主要药物,因此本研究旨在考察氟比洛芬酯复合吗啡进行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参考目前常用的实验方案,笔者将40例接受腹部手术患者的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实验。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接受上腹部手术的患者中,在自控静脉镇痛泵中加入200 mg(4支)氟比洛芬酯,并不会增加镇痛效果,也不会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同时不能降低阿片类相关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便秘等)。笔者认为,其原因是因为氟比洛芬酯的镇痛作用需要以一定的血药浓度为基础,单次给药可以产生较高的血药浓度,同时其脂微球的作用也需要一定浓度来实现,这可解释术前、术后单次给予氟比洛芬酯可以提高镇痛效果的原因。但是以较小剂量的氟比洛芬酯持续输注(4支药物稀释至240 ml),未达到有效镇痛浓度,因此并不能提高镇痛效果。由于并不能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因此也无法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但是,由于增加使用了氟比洛芬酯,其相关不良反应可能会因此增加。因此笔者认为,如果使用吗啡作为静脉自控镇痛的阿片类药物,建议不用氟比洛芬酯镇痛。

本实验结果和其他实验的结果存在不同[6,8,9],其可能原因:(1)镇痛药物种类不同。本实验使用吗啡为主要镇痛药物,另外两项实验分别使用了芬太尼、舒芬太尼,这可能会导致氟比洛芬酯的复合镇痛效果有所差异,但是该结论需要后续更加精确的实验对照进行验证;(2)实验样本量不足。由于疼痛的评分是主观性的,因此无法根据评分差异来确定足够的实验样本量;如果增加样本量会得到更加客观的结论。

总之,本实验的阴性结果仅限于氟比洛芬酯复合吗啡进行自控静脉镇痛,不适用于复合其他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方案中。根据本实验结果,术后使用吗啡作为自控静脉镇痛药物时,建议不加用氟比洛芬酯,因为其作用的发挥依赖于一定的血药浓度。如果复合氟比洛芬酯,则可能由于总用量的增加,导致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

[1] Hashida M, Kawakami S, Yamashita F. Lipid carrier systems for targeted drug and gene delivery[J]. Chem Pharm Bull, 2005,53(8): 871-880.

[2] Moote C. Efficacy of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in the management of postoperative pain [J]. Drugs,2002, 44: 14230.

[3] Takada M,Fukusaki M,Terao Y,etal. Preadministration of flurbiprofen suppresses prostaglandin production and postoperative pain in orthopedic patients undergoing tourniquet inflation [J]. J Clin Anesth,2007,19 (2) :972100.

[4] Nakayama M, Ichinose H, Yamamoto S,etal. Perioperative intravenous flurbiprofen reduces postoperative pain after abdominal hysterectomy[J]. Can J Anaesth, 2000,47(3): 135-137.

[5] 黄礼兵,崔苏扬,季淑娟. 氟比洛芬酯用于抑制瑞芬太尼麻醉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7, 30(6): 15-17.

[6] 楼 怡,蔡云彪. 氟比洛芬酯用于腹部手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研究[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8):1186-1187.

[7] 李琼灿,廖彩萍. 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液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观察[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2):312-313.

[8] 任自刚,王 强. 凯纷复合舒芬尼术后静脉镇痛效果观察[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10):275-277.

[9] 张 燕,赵延华,何振洲,等.氟比洛芬酯用于术后自控静脉镇痛[J]. 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23(6):475-477.

[10] 吴世民,张咸伟,温伟浩.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观察[J]. 医药导报,2008,27(6):658-660.

[11] 徐国柱,李晓玲,段砺瑕,等.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治疗中度术后疼痛的Ⅱ期临床试验[J]. 中国新药杂志,2004,13(9):198-500.

(2014-02-26收稿 2014-05-13修回)

(责任编辑 梁秋野)

Analgesiceffectofflurbiprofenonpatientsreceivingopenabdominalsurgery

HE Kai,QU Ge,SANG Nuoer,and HUANG Yuguang.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Beijing 100730, China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analgesic effect and side effects of flurbiproten on patients receiving open abdominal surgery.MethodsForty patients receiving open abdominal surgeries were randomized to different regimens of PCA. Study group PCA: 60 mg morphine +200 mg flurbiproten/240 ml; control group PCA:60 mg morphine/240 ml. Background infusion rate:4 ml/h, bolus 4ml;lock time:15 mins. The VAS、drug doses consumption and side effects were evaluated.Results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VAS and side effects,except the drug consumption at 4 hours after the operation;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between drug consumptions on the other time points.ConclusionsCompared with the PCA with only morphine, PCA plus flurbiproten can not increase the analgesic effect, nor the morphine consumption.

analgesia; flurbiproten; 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 VAS

医学期刊常用字词正误对照表

何 凯,博士,主治医师,E-mail: harveyhekai@sina.com

100730,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

桑诺尔,E-mail:sangnuoerpumch@126.com

R614

猜你喜欢
芬酯比洛吗啡
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勘误:
褪黑素和吗啡联合使用能提高吗啡镇痛效果
戒毒瘾丸对大鼠吗啡戒断症状的影响
氟比洛芬酯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胃癌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比较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效果的Meta分析
氟比洛芬酯与曲马多用于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μ阿片受体在吗啡镇痛耐受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