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教学策略

2014-07-18 03:06庄美秀
新课程·上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生成性资源

庄美秀

摘 要:精心预设,促进精彩生成。倾听学生的意见,捕捉有效的生成性资源。把握合理的生成信息,有效调整教学预案。

关键词:精心预设;生成性资源;教学预案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中存在着重教材中的知识和知识体系的灌输,轻课堂中学生生成资源的开发运用。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学生的地位不断凸显,学生个性得到张扬与发展,师生之间成了朋友间的交往与对话的关系,学生既有的经验、知识与文本、他人的信息相互碰撞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师如何处理由此带来的五花八门的生成资源,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下面我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精心预设,促进精彩生成

叶澜教授说:“一个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关注中心的教学预设,会为师生教学过程中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时空余地。”可见课堂离不开教师的教学预设。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在课堂教学中,教学预设是必要的,因为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但同时这种预设不应是刚性的、机械的和过分统一的,而应是有弹性、有空间的预设。因为教学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决定了教学过程的生动可变性,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给教师和学生足够的空间,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为教学资源的生成提供可能,为个体知识的生成创造条件,弹性的预设体现在预设要具有开放性,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教材是我们教学的依据,但不是唯一的资源。例如,在教学北师大教材第九册第75页《组合图形的面积》时,教材中只出现了三种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方法:

方法一:分割成两个长方形。

方法二:分割成两个梯形。

方法三:补一个小的正方形,使它成为一个大长方形。

其实还有方法四: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这一个图形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解答,在课前教师只有事先预设到,教学过程中才能果断处理。

同时面对复杂的课堂教学,教师还要预见到可能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教学情况,如出类拔萃的学生可能会怎么想问题,中下的学生可能会怎么想这一个问题,如果他们这样想或那样想,作为教师你将怎样应对才是合理的等,教师备课时就要尽可能地想学生所想,备学生所想。实践证明,课前“预设”得越充分,课堂“生成”越精彩。教师心中有数,也才不会被学生的一些“怪问题,奇想法”给吓倒。

二、倾听学生的意见,捕捉有效的生成性资源

学生是富有创造性的个体,是一种活生生的力量,每个学生都带着各自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他们的思维是呈开放性的,他们的质疑是创新思维的呈现,在当时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下,是无法全部预设到的。生成不可能都是有效的。要判断生成的信息是否有效,教师要静心倾听,深入思考,在众多的信息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有时会迎来不曾预约的精彩,生成出课堂教学的亮点。

例如,在一次比较分数的大小的练习中,■( )■

其中一个学生答第一个分数大,根据的是第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比第二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大。学生听完一愣,我顺势引导说:“你说对了一半,第一个分数确实大于第二个分数,但不是因为它的分子、分母比第二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大,再想想,可以怎么比较?”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

生1:“将两个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

生2:“将两个分数都化成小数……”

生3:“将两个分数都和■比……”

生4:“将两个分数化成同分子分数……”

就这样我不留痕迹地让学生在生成中再自然生成,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所思所想,快乐地体验自己给同伴、老师带来惊异的成就感,呈现出满堂精彩。

三、把握合理的生成信息,有效调整教学预案

教师在备课中预设得再充分,再仔细,也难以预料到课堂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情况和细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课堂中不断传递来的各种信息,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若是为了完成所谓的“知识”“教学任务”,按预定的教案在教学,千方百计地把学生拉到自己的教学思路中来,决不允许学生出“格”,这样的课很难焕发生命的活力,那么数学课堂如何能做到坚持动态生成式的教学,这样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机。

例如,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师:你们想知道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吗?

生:我知道,三角形面积=底×高÷2。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从书上看到的。

师: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生: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沿对角线剪开,分成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师:那为什么要沿着对角线剪,不沿着其他线剪呢?

生:不知道。

师:不要紧,下面我们一起动手试一试。

上面案例就改变了原定预案,让学生由探索结论的教学变成了让学生验证结论的教学。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有巧妙的应急措施,适时调整教学环节,使教学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作为一对矛盾统一体,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预设中有生成,生成离不开预设。只有让预设与生成和谐相生,课堂教学才会迎来“有心栽花”的繁花似锦,“无意插柳”的柳成阴!

(作者单位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实验小学)

?誗编辑 王团兰endprint

摘 要:精心预设,促进精彩生成。倾听学生的意见,捕捉有效的生成性资源。把握合理的生成信息,有效调整教学预案。

关键词:精心预设;生成性资源;教学预案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中存在着重教材中的知识和知识体系的灌输,轻课堂中学生生成资源的开发运用。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学生的地位不断凸显,学生个性得到张扬与发展,师生之间成了朋友间的交往与对话的关系,学生既有的经验、知识与文本、他人的信息相互碰撞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师如何处理由此带来的五花八门的生成资源,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下面我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精心预设,促进精彩生成

叶澜教授说:“一个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关注中心的教学预设,会为师生教学过程中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时空余地。”可见课堂离不开教师的教学预设。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在课堂教学中,教学预设是必要的,因为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但同时这种预设不应是刚性的、机械的和过分统一的,而应是有弹性、有空间的预设。因为教学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决定了教学过程的生动可变性,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给教师和学生足够的空间,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为教学资源的生成提供可能,为个体知识的生成创造条件,弹性的预设体现在预设要具有开放性,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教材是我们教学的依据,但不是唯一的资源。例如,在教学北师大教材第九册第75页《组合图形的面积》时,教材中只出现了三种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方法:

方法一:分割成两个长方形。

方法二:分割成两个梯形。

方法三:补一个小的正方形,使它成为一个大长方形。

其实还有方法四: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这一个图形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解答,在课前教师只有事先预设到,教学过程中才能果断处理。

同时面对复杂的课堂教学,教师还要预见到可能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教学情况,如出类拔萃的学生可能会怎么想问题,中下的学生可能会怎么想这一个问题,如果他们这样想或那样想,作为教师你将怎样应对才是合理的等,教师备课时就要尽可能地想学生所想,备学生所想。实践证明,课前“预设”得越充分,课堂“生成”越精彩。教师心中有数,也才不会被学生的一些“怪问题,奇想法”给吓倒。

二、倾听学生的意见,捕捉有效的生成性资源

学生是富有创造性的个体,是一种活生生的力量,每个学生都带着各自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他们的思维是呈开放性的,他们的质疑是创新思维的呈现,在当时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下,是无法全部预设到的。生成不可能都是有效的。要判断生成的信息是否有效,教师要静心倾听,深入思考,在众多的信息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有时会迎来不曾预约的精彩,生成出课堂教学的亮点。

例如,在一次比较分数的大小的练习中,■( )■

其中一个学生答第一个分数大,根据的是第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比第二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大。学生听完一愣,我顺势引导说:“你说对了一半,第一个分数确实大于第二个分数,但不是因为它的分子、分母比第二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大,再想想,可以怎么比较?”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

生1:“将两个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

生2:“将两个分数都化成小数……”

生3:“将两个分数都和■比……”

生4:“将两个分数化成同分子分数……”

就这样我不留痕迹地让学生在生成中再自然生成,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所思所想,快乐地体验自己给同伴、老师带来惊异的成就感,呈现出满堂精彩。

三、把握合理的生成信息,有效调整教学预案

教师在备课中预设得再充分,再仔细,也难以预料到课堂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情况和细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课堂中不断传递来的各种信息,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若是为了完成所谓的“知识”“教学任务”,按预定的教案在教学,千方百计地把学生拉到自己的教学思路中来,决不允许学生出“格”,这样的课很难焕发生命的活力,那么数学课堂如何能做到坚持动态生成式的教学,这样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机。

例如,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师:你们想知道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吗?

生:我知道,三角形面积=底×高÷2。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从书上看到的。

师: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生: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沿对角线剪开,分成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师:那为什么要沿着对角线剪,不沿着其他线剪呢?

生:不知道。

师:不要紧,下面我们一起动手试一试。

上面案例就改变了原定预案,让学生由探索结论的教学变成了让学生验证结论的教学。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有巧妙的应急措施,适时调整教学环节,使教学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作为一对矛盾统一体,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预设中有生成,生成离不开预设。只有让预设与生成和谐相生,课堂教学才会迎来“有心栽花”的繁花似锦,“无意插柳”的柳成阴!

(作者单位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实验小学)

?誗编辑 王团兰endprint

摘 要:精心预设,促进精彩生成。倾听学生的意见,捕捉有效的生成性资源。把握合理的生成信息,有效调整教学预案。

关键词:精心预设;生成性资源;教学预案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中存在着重教材中的知识和知识体系的灌输,轻课堂中学生生成资源的开发运用。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学生的地位不断凸显,学生个性得到张扬与发展,师生之间成了朋友间的交往与对话的关系,学生既有的经验、知识与文本、他人的信息相互碰撞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师如何处理由此带来的五花八门的生成资源,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下面我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精心预设,促进精彩生成

叶澜教授说:“一个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关注中心的教学预设,会为师生教学过程中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时空余地。”可见课堂离不开教师的教学预设。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在课堂教学中,教学预设是必要的,因为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但同时这种预设不应是刚性的、机械的和过分统一的,而应是有弹性、有空间的预设。因为教学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决定了教学过程的生动可变性,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给教师和学生足够的空间,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为教学资源的生成提供可能,为个体知识的生成创造条件,弹性的预设体现在预设要具有开放性,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教材是我们教学的依据,但不是唯一的资源。例如,在教学北师大教材第九册第75页《组合图形的面积》时,教材中只出现了三种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方法:

方法一:分割成两个长方形。

方法二:分割成两个梯形。

方法三:补一个小的正方形,使它成为一个大长方形。

其实还有方法四: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这一个图形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解答,在课前教师只有事先预设到,教学过程中才能果断处理。

同时面对复杂的课堂教学,教师还要预见到可能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教学情况,如出类拔萃的学生可能会怎么想问题,中下的学生可能会怎么想这一个问题,如果他们这样想或那样想,作为教师你将怎样应对才是合理的等,教师备课时就要尽可能地想学生所想,备学生所想。实践证明,课前“预设”得越充分,课堂“生成”越精彩。教师心中有数,也才不会被学生的一些“怪问题,奇想法”给吓倒。

二、倾听学生的意见,捕捉有效的生成性资源

学生是富有创造性的个体,是一种活生生的力量,每个学生都带着各自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他们的思维是呈开放性的,他们的质疑是创新思维的呈现,在当时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下,是无法全部预设到的。生成不可能都是有效的。要判断生成的信息是否有效,教师要静心倾听,深入思考,在众多的信息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有时会迎来不曾预约的精彩,生成出课堂教学的亮点。

例如,在一次比较分数的大小的练习中,■( )■

其中一个学生答第一个分数大,根据的是第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比第二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大。学生听完一愣,我顺势引导说:“你说对了一半,第一个分数确实大于第二个分数,但不是因为它的分子、分母比第二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大,再想想,可以怎么比较?”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

生1:“将两个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

生2:“将两个分数都化成小数……”

生3:“将两个分数都和■比……”

生4:“将两个分数化成同分子分数……”

就这样我不留痕迹地让学生在生成中再自然生成,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所思所想,快乐地体验自己给同伴、老师带来惊异的成就感,呈现出满堂精彩。

三、把握合理的生成信息,有效调整教学预案

教师在备课中预设得再充分,再仔细,也难以预料到课堂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情况和细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课堂中不断传递来的各种信息,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若是为了完成所谓的“知识”“教学任务”,按预定的教案在教学,千方百计地把学生拉到自己的教学思路中来,决不允许学生出“格”,这样的课很难焕发生命的活力,那么数学课堂如何能做到坚持动态生成式的教学,这样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机。

例如,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师:你们想知道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吗?

生:我知道,三角形面积=底×高÷2。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从书上看到的。

师: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生: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沿对角线剪开,分成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师:那为什么要沿着对角线剪,不沿着其他线剪呢?

生:不知道。

师:不要紧,下面我们一起动手试一试。

上面案例就改变了原定预案,让学生由探索结论的教学变成了让学生验证结论的教学。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有巧妙的应急措施,适时调整教学环节,使教学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作为一对矛盾统一体,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预设中有生成,生成离不开预设。只有让预设与生成和谐相生,课堂教学才会迎来“有心栽花”的繁花似锦,“无意插柳”的柳成阴!

(作者单位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实验小学)

?誗编辑 王团兰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成性资源
英语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产生及运用解析
化学实验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
挖掘资源,提高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