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2014-07-18 02:02林贵兵高娜徐萍霞刘勇葛菲
江苏农业科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内生真菌分离鉴定

林贵兵+高娜+徐萍霞+刘勇+葛菲

摘要:分离纯化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新鲜果实中的内生真菌,用插片法观察菌种的菌丝、孢子囊以及孢子等特征,探讨栀子内生真菌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从栀子果实中分离获得了42株内生真菌,初步鉴定为1目1科9属,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 spp.)1株,占2.38%;青霉属(Penicillium spp.)3株,占7.14%;曲霉属(Aspergillus spp.)3株,占714%;轮枝霉属(Verticillium spp.)3株,占7.14%;瓶梗青霉属(Paecilomyces spp.)2株,占4.76%;穗霉属(Spicaria spp.)2株,占476%;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 spp.)1株,占2.38%;粘帚霉属(Gliocladium spp.)1株,占2.38%;双曲孢霉属(Nakataea spp.)26株,占61.9%。其中双曲孢霉属为优势菌群。

关键词:栀子;内生真菌;分离;鉴定

中图分类号: S567.1+90.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2-0298-03

收稿日期:2013-07-18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编号:GJJ12537);江西中医药大学博士启动基金;江西中医药大学重点学科青年教师扶持项目。

作者简介:林贵兵(1981—),男,四川自贡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中药资源研究。E-mail:linguibing897@gmail.com。栀子为茜草科栀子属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干燥成熟的果实,是一种常见的中药,也是江西省道地药材之一,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消毒等功效,外敷可治扭伤瘀肿,主要用于治疗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等症。栀子主要生于海拔1 000 m以下的低坡红壤土地,不耐寒[1]。目前关于栀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采收期不同对栀子药材品质的影响方面[2~6],栀子内生菌群对其品质的影响研究还未见报道。可以采用组织学方法、严格进行表面消毒的植物组织块分离方法,以及植物组织直接扩增微生物DNA方法来证明内生菌的内生性[7]。内生菌群可以通过产生生长素、增进宿主植物营养元素吸收来促进宿主生长,增强宿主抗旱、抗高温、抗虫害等抗逆性,部分内生真菌能够促进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的药用活性成分[8]。本研究分离纯化栀子新鲜果实中的内生真菌,用插片法观察菌种的菌丝、孢子囊以及孢子等特征,探讨栀子内生真菌群落的多样性。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2012年10月采自江西中医药大学神农园药用植物栀子的新鲜果实,经刘勇副教授鉴定为茜草科栀子属植物栀子。江西省南昌市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温和,日照充足,年均气温17.0~17.7 ℃,年均降水量1 600~1 700 mm,年均相对湿度为78.5%。

1.2方法

1.2.1内生真菌的分离采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与混合抗生素(80万单位青霉素钠与硫酸庆大青霉素注射液4万单位混合溶解)培养分离栀子果实的内生真菌。将新鲜健康的栀子果实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再用无菌水洗 2~3次,用0.1%次氯酸钠溶液浸泡 1 min,再用75%乙醇处理5 min,对果实表面进行消毒,再用无菌水冲洗4~5次。削去外皮,取少量果肉置于培养基中,28 ℃ 下恒温培养 7~10 d。待组织块周围长出白色菌丝后,用接种针挑起,纯化菌种。

1.2.2内生真菌鉴定将菌种置于PDA培养基中,采用插片法在28 ℃下恒温培养7~10 d,观察其产孢结构、分生孢子梗着生情况、孢子形态与颜色,参考《真菌鉴定手册》[9]鉴定内生真菌。

2结果与分析

2.1内生真菌种群

2.1.1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 spp.)菌落生长迅速,初期为黑色,随后有灰白色棉絮状菌生长,背面灰黑色。营养菌丝有分隔。分生孢子梗暗色,通常较短,单生或分枝简单,直或略弯曲,有隔。分生孢子暗色,横隔1~6个,纵隔0~5个,倒棍棒形、椭圆形或卵形,顶端常延长为喙状,经常向顶着生成链(图1)。

2.1.2青霉属(Penicillium spp.)菌落灰色或灰白色,绒毛状、蛛网状或棉絮状,背面黑色,菌丝有隔。分生孢子梗从菌丝中垂直生出,无足细胞,暗色,有横隔膜,菌丝单个发生或成束。分生孢子串生,孢子光滑,单胞,褐色,球形或卵圆形 (图2)。

2.1.3曲霉属(Aspergillus spp.)菌落为褐色或黄色颗粒状, 背面黄色或棕色。菌丝无色、淡色或表面凝集有色物质,有隔膜。分生孢子梗从壁厚而膨大的菌丝细胞(足细胞)中垂直生出,大多数无隔膜,光滑或粗糙,上部较粗大,顶端膨大成球形、椭圆形、半圆形或棍棒形的泡囊,从泡囊的表面以放射状生出小梗或仅在泡囊顶部产生小梗,小梗单层或在顶部再分枝成2个或多个小梗。分生孢子串生于小梗顶端,呈辐射状排列或丛集成柱形,着色、形状、大小、纹饰变化很大(图3)。

2.1.4轮枝霉属(Verticillium spp.)菌落生长早期呈灰色,绒毛状,周围有褐色颗粒物长出,后期有白色棉絮状菌长出,背面接种处黑色,周围浅黄色。或菌落生长早期呈灰色,后渐暗,棉絮状,背面黑色。分生孢子梗细长,轮生分枝。分生孢子为梗孢子,卵圆形或椭圆形,褐色,单胞,单生或顶生成小的潮湿簇,成向基的链(图4)。

2.1.5瓶梗青霉属(Paecilomyces spp.)菌落生长早期呈灰绿色,凝聚灰绿色粉状物质,后有灰白色棉絮状菌长出。或菌落暗灰色,棉絮状,背面黑色,菌丝有隔。分生孢子梗从菌丝中垂直生出,无足细胞,暗色,有横隔膜,菌丝单个发生或成束。分生孢子串生,孢子光滑,单胞,褐色,球形或卵圆形,成向基的链,有2种形态(图5)。endprint

猜你喜欢
内生真菌分离鉴定
青铜器鉴定与修复初探
转型背景下的民办高校管理理念创新
融合与分离:作为一种再现的巫术、文字与影像世界的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