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舞蹈传承创新之我见

2014-07-19 02:52叶菁
新校园·中旬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母体本源民间舞蹈

叶菁

民族,是个文化概念,56个民族即56种文化。对文化的保护就是对民族的保护,一个民族丧失了文化,这个民族也就消亡了。民间舞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民族个性的主要表现手段。承载着民族历史的发展记忆。遗憾的是,纵观各地纷呈上演的民俗风情歌舞,它们日趋相同或大同小异,地域性及民族个性缺失,它们的本源面目呢?它们的根在哪里呢?

民间舞蹈是一种深深植根于广大群众社会生活中,几乎渗透到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劳动、狩猎、战争、祭祀、娱乐和性爱,反映群众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理想愿望,由人民群众集体创造、集体传承的舞蹈。现今,认知上的不足和浮躁的物欲思潮,以及体制上的原因,几所院校几个编导和舞蹈工作者片面的“规范”图解,创造出所谓具有时代性的新的民间舞蹈,民族的个性语言奄奄一息……

现就这一问题,笔者仅从民间舞蹈的保护、传承与发展等几个方面,谈一些初浅的想法,仅供参考。

民间舞蹈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集体的智慧,是当代舞蹈发展的本源。直视文化现象的现状,抢救和保护文化遗产尤为重要。首先是保护,保护原生态的民间舞蹈,保护母体,因为她延续着文化的记忆,保存着历史的信息。保护的第一个层面,要尊重民间舞蹈原始的动作符号,不加以任何修改、编创,保护传承人,记录下民间老艺人珍贵的一招一式,万万不可进行指导及所谓的“规范”,因为他们才是真正的舞蹈艺术创造者、传承者,是所有舞蹈工作者的老师,我们应怀着虔诚的心态去学习。学习每个民间舞蹈的精神,把握它们所传递的信息,体会衍变过程当中的喜怒哀乐,把宝贵的文化遗产,把真正的民族民间舞蹈形与神留给后代。

另一个层面,在保护原生态的基础上,对民间舞蹈的某些表演形式进行提升。要求在保持原有风格,不损害母体的基础上,借鉴物质文化遗产修旧如旧的原则。在民舞资源普查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传承老艺人年老体弱,已无法直接完成表演等实际情况。为了抢救文化财富,专业人员应根据传承人的回忆描述,尽可能地恢复其原貌,把它记录下来。这一过程中,对民间舞蹈的传承已有所提升。此外,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认识民间舞蹈,从而了解民族文化,顺应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满足人们日渐提高的审美需求,提升民间舞蹈的某些表演形式也是必要的。提升时要强调民间舞蹈的原有风格,通过职业的手段、职业的演员来丰满表演的形式,增强可看性,进而扩大普及面,使得更多的人关注它、喜爱它,这也是对民间舞蹈更好地保护与传承。

再一个层面就是创作元素。保护好了母体文化,除了传承着历史记忆,更好地发展民族文化外,很重要的功能就是为作品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母体文化的养分,这个功能社会上用得很充分,多少职业的、非职业的舞蹈编导,关注舞蹈事业发展的人们,都为之努力着,都在吸收养分挖掘元素,为作品个性化的出新,为民间舞蹈的发展留下痕迹。

我们也曾尝试,根据流传于仙霞山脉地区的民间刀花舞,提取出舞弄刀花的单一动作做为动作发展的元素,在保留原风格的基础上拓展创新,简单的竹子做了加工出新,舞出了花样,同时赋予作品一定的思想性和时代特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仅仅做了很小的一点,问题是我们的母亲已“严重失血”,文化传承形势十分严峻。

民族文化的繁荣,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集体的智慧与努力。尊重文化的本源,保护母体文化;保留原风格,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提升之;吮吸文化母亲的乳汁,提取元素发展新的民间舞蹈,为各民族的文化延续,为中华文化灿烂光大,这是每个舞蹈工作者应尽的义务。

猜你喜欢
母体本源民间舞蹈
蒲公英
结合流行元素提升民间舞蹈教学效果
探本源,再生长:基于“一题一课”的生成式专题复习课的探索
浅议民族民间舞蹈的继承创新与发展
基于地域文化的民间舞蹈艺术传承发展策略
故乡
何以为家
简析庄子思想中的“大美”
王育琨:成功传承要回归人性“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