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辅导员工作创新研究

2014-07-19 05:16蒋丽燕
教育界·下旬 2014年6期
关键词:引言工学结合辅导员

蒋丽燕

【摘 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更是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课题。随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推进,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问题、新挑战和新任务。为此,高职辅导员因根据以人为本,适应人才培养机制的新特点,抓住新机遇,不断创新高职学生管理工作。

【关键词】工学结合 辅导员 工作创新一、引言

自从中国社会进入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化时代后,企业生产和社会管理等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产组织方式更加复杂高效,生产设备也在信息化的带动下朝着更加自动、更加智能的方向发展,以商品生产为基础的经济社会也呈现出高速变化的态势。信息化时代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这对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然而,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冒着艰辛,顶着压力,迅速实现了从规模的跨越到模式的转型。在人才培养上,它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借助于紧密的校企合作或其他途径,以培养学生全面的职业素养和适应未来工作需要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充分发挥企业和学校两种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在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相互促进的作用,在教学与学习两个层面上围绕工作职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实现学习过程和岗位工作在理念、内容、方式、程序、评价等方面相互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做、学合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人才培养模式,主体是学生。它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培养过程之中。

二是学生、员工身份合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学生在校内以受教育者的身份,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参与各种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和在校外根据市场的需求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联的实际工作有机结合,满足企业需要,实现学生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要求之间的“无缝”对接,培养应用型人才。

三是岗位、课堂合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为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在社会多方合作的基础上,以学校和企业两个操作主体的结合为表现形式,以实践过程为导向,把课堂教育和实践工作动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工作,学习的方式是工作,学生学习是为工作打下理论和技术基础,工作是为学习中获得的理论和技术提供实践平台,终极目标既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组织和就业竞争能力,也是为了提高学生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辅导员工作环境的新变化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走出校园,到企业的具体生产岗位进行学习、锻炼。这一过程给学生提供了直接下企业实习的机会,将课堂延伸到现实职业岗位,由于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环境、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的改变,对辅导员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一是管理难度加大。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传统学生管理所必要的载体和空间,如固定班级、固定课程教学、固定的学生管理机构等已丧失。企业实习不同于课堂教学,它具有强分散性和弱纪律性。学生散布在各个城市、各个企业定岗实习,纪律教育和学业辅导难以大规模地集中进行,辅导员对在岗学生学习、生活上管理更是鞭长莫及。当今的大学生生活于温室之中,不经风雨,自理能力弱,离校实习期间生活上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不便之处,实习学生零星分散于各个实习企业,辅导员遴选式工作不可避免,辅导员工作全覆盖不可能实现。

二是思想教育难以深入。由于企业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部分实习企业以奖惩代替教育和以劳动代替实习的做法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使得学生在道德、理想、价值追求上的多元化、实用化、功利化倾向越来越明显。不少学生将工学结合等同于有组织的打工,强化了“员工”的角色,辅导员难以从理论高度进行群体性的思想解惑,学生的思想教育流于形式。

三是心理辅导难以全方位开展。当代的大学生被比喻为草莓一族。因为他们与草莓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外表上,光线靓丽而存在个性“小刺”,谁都不能轻易触碰;内心上,如同草莓一样脆弱,不抗挤压,不抗逆境;在团队协作上,不能做好沟通配合,如同草莓一样相互挤压。学生进入企业实习、锻炼的过程中,面临不同的生活环境、繁忙的工作、严格的规章制度、严峻的就业形势、激烈的竞争环境、广泛的交往需求对高职生以往的生活习惯与思维方式产生了剧烈的冲击。而辅导员无法及时充分地了解他们的需要、情感等心理特点并进行相应的情绪安抚、心理解压。

四是安全管理难以落实。实习点多、面大、时间长,加上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经验,安全意识与质量意识薄弱,不习惯、不服从企业严格的纪律约束,实习期间的安全问题则成为一个重点问题。虽说绝大多数高校辅导员老师在学生实习前均会进行相关的实习安全教育,但是辅导员一般只能进行常规性的、普及性的安全意识教育和安全知识宣传,具体的安全管理则难以落实,对于突发事件更是束手无策。

三、与时俱进,构建平台,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辅导员工作

由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传统的教育模式不同,很多传统模式下的辅导员工作难以开展,任务难以执行,其不仅在工作量上拓展了辅导员工作的范围,也增加了辅导员工作的难度。这就要求辅导员与时俱进,改变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模式,提高辅导员工作的实效性。

1. 利用现代技术,建立全方位思想教育平台

目前,互联网作为传播信息的新媒体,以其不可估量的影响力,迅速进入社会各个领域。同样,它也正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渗透大学生生活中,上网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尤其在企业实习期间,学生可能会面对校园生活中不可能涉及的各种实际问题,而身处企业这个陌生的环境,无人可以倾吐心声。此时,学生往往会借助网络,抒发情绪,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辅导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心理诉求,通过QQ群、微信群、YY语音、博客等工具,搭建与学生实时进行沟通、全方面了解学生状况的平台。

2. 以学生干部为载体,有效创新管理育人平台

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流动性加大,驻外期增长,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难度加大。对辅导员而言,在采取多种有力措施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示范、组织、协调、凝聚和沟通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现实,特别是学生在外顶岗实习期间,学生骨干协助企业做好相关组织管理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履行请示汇报职责,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成为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延伸“手臂”和信息“桥梁”。

3. 完善身心素质,构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学生与社会各层面交往的机会更多,外界环境往往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产生消极影响和负面作用。高职学生生理上虽基本成熟,但由于认识力、心理承受力、应变能力和交际能力等综合能力低下,他们不能对自我进行认知、控制和调节,难以驾驭和调节自身的情绪,这些技能的缺失使学生深陷情感和心理危机中。因此,辅导员应及时有效地疏导学生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做心理调适,促使学生进行自我调节,自我适应外界环境,不断提高心理素质。辅导员还应定期与企业员工沟通、了解所带学生的心理状况。

4. 以就业指导和咨询服务为支撑,创新毕业生就业工作平台

通过邀请成功人士介绍发展历程和体会,以及企业人力资源部或老总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广泛开展高职学生就业咨询活动。同时,有意识、有重点、有系统、循序渐进地针对学生在企业实习、锻炼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从理论上给予全方面的指导,促使学生自觉地将未来的就业压力转化为在校学习、在企业实习的动力,帮助他们调整好就业期望值,合理自我定位,了解相关就业政策,掌握就业技巧,进行正确职业生涯规划,准确把握就业形势,有效选择就业信息,适时规避就业风险,正确认识和发展自我,实现用人需求与自身愿望的有效对接。

四、结语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创新和深刻变革。它的最大特点是学生学习的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差别很大,这就要求高职辅导员根据以人为本,促进工作科学发展的原则,适应人才培养机制的新特点,抓住新机遇,不断创新高职学生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奕水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创新[J].职业教育研究,2008.

[2]甘慕仪,徐刚.把握工学结合特点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

[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 教高[2006]16号.

[4]鄢虹英,陈荣.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探索[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3.

endprint

猜你喜欢
引言工学结合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基于思维导图的线性代数复习策略
提高小学低段课堂写字有效性的研究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