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构建中日韩自贸区先导区研究

2014-07-20 03:07张吉国王同敏
对外经贸 2014年2期
关键词:中日韩山东省韩国

郑 燕 张吉国 王同敏

(山东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泰安271018)

2013年3月26日中日韩自由贸易区首轮谈判在韩国首尔进行,这意味着一个覆盖15 亿人口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放宽投资准入条件,在改革计划中把中日韩自贸区的建设列为重点,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是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中日韩三国的经济规模占整个东亚经济总规模的90%以上,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不仅可以产生巨大的宏观经济效应,而且对于推动亚洲市场的繁荣统一,加快全球经济一体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山东省因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在构建自贸区先导试验区中成为全国的首选省份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山东省构建中日韩自贸区先导区的条件,剖析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为进一步促进中日韩自贸区建立提供借鉴。

一、山东省构建中日韩自贸区先导区的条件

(一) 地理位置优越

首先,山东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其中石岛距离韩国最近只有94 海里,距离日本仅有240 海里,具有天然的贸易合作地理条件。其次,山东半岛东揽黄海经济圈,南临长三角经济区,北接京津翼经济区,地处东北亚经济圈中心,是中国北部对外经济贸易往来的重要门户,其中成山头水道和渤海海峡是进出环渤海地区的主要通道,连接我国南北运输,是我国第二大海上航行密集区,每年可通过超过19 万艘船舶。同时,山东省是中国公路建设质量最好、交通干线最多、通车里程最长的省份,全省公路密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156 公里,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其中最为著名的为“五纵四横一环”的高速公路网,通车里程可达4000 公里,并且全省“四纵四横”铁路新框架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航运方面,已经开通了直达欧美的远洋干线和通往日韩及东南亚地区的近洋干线,这不仅为中日韩贸易奠定了基础,也为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和外部贸易提供了条件。

(二) 港口及海洋资源丰富

2011年,国家海洋信息中心选择了港址、滩涂、旅游、浅海、盐田、砂矿6 种资源对沿海各省市进行丰度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山东省排名第一。山东省海岸线长约3345 公里,占全国的16.7%,沿海港湾数以千计,基本每个渔村都有自己的港口,可停靠万吨级的港口主要有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威海港、东营港、龙口港等,全省大型泊位多达412 个。其中青岛港是山东省最大的海港、我国第二大外贸港口,也是世界第七大港口,海岸线全长约3420 米,拥有码头15 个,泊位72 个,年吞吐量超过3.5 亿吨,港内四季通航、设备齐全,是我国著名的深水良港。山东省的海洋生物、矿产资源也相当丰富,其中有经济价值的海洋生物高达400 多种,已探明的海洋油气储量23.8 亿吨,海上风能、潮汐能、波浪能、地热能等新型能源储量丰富。

(三) 外贸状况良好

2012年全国向日本、韩国出口贸易额分别为1516.2美元、876.8 亿美元,其中山东向日本、韩国出口171.8 亿美元、133.1 亿美元,分别占全国的11.33%和15.18%;全国从日本、韩国进口额分别为1778.3 亿美元、1687.4亿美元,山东省分别为70.5 亿美元、150 亿美元,占全国的3.96%和8.89%。2002—2012年山东省对日本、韩国的商品进出口额总体呈增长趋势,尤其2002—2008年迅速增长,分别从2002年的53.7 亿美元、32.7 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122 亿美元、131.3 美元,6年增长了127.2%、301.5%;进口额分别从2002年的20 亿美元、41.4 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62.4 亿美元、123 美元,6年增长了212%、197.1%;2009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降幅较大,但随后几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2012年山东省对日本、韩国的出口额分别为2009年的1.5 倍和1.2 倍,对日本、韩国的进口额分别为2009年的1.3 倍和1.28 倍(见图1)。

三国经贸环境的改善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必然带来对外投资额的增长。截至2012年底山东省累计对外投资额为144.3 亿美元,其中对日本累计投资额2.4亿美元,对韩国累计投资额3.4 亿美元;2012年山东省对日本、韩国直接投资0.3 亿美元和0.9 亿美元,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而山东省良好的投资环境更是吸引了大批的国外投资者,主要包括日本、韩国、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2012年山东省吸引外资总额123.5 亿美元,其中来自韩国有11.1 亿美元,日本7.2 亿美元。2002—2012年,来自韩日美三国的外商直接投资都经过了先升后降再升的过程,转折点分别为2007年和2009年(见表1),造成转折的主要原因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表1 2002—2012年山东省外商直接投资金额 单位:亿美元

(四) 产业结构互补

图1 2002—2012年山东省与日韩商品进出口情况

中日韩的产业结构差异化较大,日本的优势产业是汽车、机械制造、化工、机电、钢铁等技术密集型产业,相对较弱的是农业、纺织、食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和资源密集型产业;韩国与日本在产业结构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其优势产业是电子、化工、造船、机械制造等技术密集型产业,而农业也处于劣势。改革开放后,山东省经济迅速发展,产业结构、经济体制不断优化完善,现阶段优势产业主要为农业、纺织、电子加工、机械制造等资源密集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化工、通讯等产业不具备比较优势,这就与日韩形成了很好的产业互补,山东省现已成为日韩两国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之一。山东省资源丰富,是全国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大省,纺织业发展更迅速,2012年,纺织品出口197.5 亿美元,农产品出口150.2 亿美元,机电产品出口503.3 亿美元。

与其他省份相比,山东省的烟台、威海、青岛与日韩的合作历史悠久,合作经验丰富,都有各自的优势产业。烟台的优势产业为机械制造业,日韩分别是烟台市的第三大和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烟台重点发展以新能源、绿色环保设备制造为主的节能环保产业;威海是山东省距离韩国最近的城市,韩国也是威海最大的外资来源国,韩国投资主要集中在造船、服装、电子、轻工、机械等行业。青岛的优势产业为机械制造和纺织业,是山东省的保税港之一,能够有效地吸引外商投资,使得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不断积聚,这三个城市利用自身区位优势积极开展与日韩贸易往来。

二、山东省构建中日韩自贸区先导区的不确定因素

第一,中日韩三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存在差异。日本和韩国的经济体制都比较成熟,均属于发达国家的行列,而我国正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金融贸易体制、法律政策体系以及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等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包括日本在内的部分国家仍不肯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就给彼此的经贸合作造成阻力,也是产生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

第二,保护敏感产业。每个国家由于历史、地域条件、经济发展过程等因素影响都会存在着一些相对弱势的敏感产业,政府对这些产业的态度一般都是扶持和保护。但自贸区的建立必然带来关税的减免,壁垒的取消以及市场的完全开放,外国企业、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以低廉的价格和过硬的品质与本土企业、产品进行竞争,导致这些敏感、弱势产业的竞争压力加大,这些产业的利益受损者会对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造成一定的阻碍。山东省的敏感产业主要有石油化工产业、汽车产业、电子产业等,在谈判过程中,日韩一定会要求对这些敏感产业进行开放,自贸区一旦建成,敏感产业必然遭到日、韩的巨大冲击,很多企业在竞争过程中可能会面临淘汰、倒闭的风险,这些敏感产业内的企业就会对中日韩自贸区存在抵触心理,向政府进行施压。同样日、韩的农业部门也会面临降低财政补贴、取消高额关税及非关税壁垒的风险。

第三,国际环境的制约。由于世界经济复苏步伐缓慢,美国一直在寻求新的发展路径,并把目光放在了东亚地区。美国对于中日韩来说是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而中日韩三国贸易对其依赖性也很大。但若建立中日韩自贸区,就标志着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正式形成,必然会削弱美国对东亚的控制,进而影响其经济复苏的步伐。美国重返亚太的计划之一“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先后邀请日本、韩国加入谈判,唯独未邀请中国参与,其试图用TPP 来制衡中国的发展。日本、韩国分别于2013年3月15日、2013年9月9日加入TPP 谈判,这必将对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带来复杂影响。

第四,中日政治存在矛盾。在二战期间,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给中韩两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直到现在日本左翼仍然拒绝承认当时的侵略行为,更加深了中韩两国的反日情绪,给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蒙上了一层阴影。中韩两国的政治矛盾相对较小,但韩国的经济越来越依赖中国,韩国国内的民族情绪近年来也日益高涨,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的步伐。

三、对策建议

(一) 促进多层面多领域交流

促进自贸区尽快建成的最好途径之一就是积极进行谈判,完善合作交流机制,消除政治分歧。坚持以东北亚经济论坛为依托,定期举办山东省与日本、韩国的经济洽谈会,加强中日韩的经贸交流与合作,就区域经济发展问题进行探讨,为三国政府、学术界、企业等提供一个很好的互动平台;也要加强城市间友好往来,相关部门共同建立起长期、定期会晤机制和高效的协调机制。山东省与日韩两国的交流不能仅仅局限于经贸层面,还应加强旅游、文化、教育、服务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如组织文化考察团赴日、韩交流,放宽并简化赴日、韩旅游程序,举办各种文化节吸引日韩游客等,在促进三国之间人文交流的同时,深化三国经贸合作。

(二) 完善政策法规体制机制

第一,山东省应建立中日韩自贸区先导区财政专项基金,用于公共设施建设、扶持相关企业项目建设提供税收优惠。第二,三国应尽快就产业标准达成共识,统一行业标准、产品质量标准等,减少贸易争端。第三,进一步完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努力做到有章可循,建立中日韩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使得先行区内发生的贸易摩擦可以顺利解决,有效协调各方利益以形成开放有序的市场环境。第四,建立并完善外商投资信息库,搜集并整理山东省外商直接投资的信息,做到及时发布,并对企业招商引资,外商投资选厂进行指导。第五,建立多元化人才引入机制。以政府搭桥,企业构建,社会关注为背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完善配套政策措施,打造引进高层次人才的“绿色通道”。

(三) 加强保税港区建设

山东省现有的保税港区有青岛港和烟台港,以保税港为基点有选择地对日韩进行开放。可以选择青岛、烟台、威海三大投资环境较好、区位优势突出、经济基础较强的港湾城市为试点先行开放,逐步减免关税、消除贸易壁垒,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金融物流等配套服务设施,创新管理体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保持各个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取得经验后,逐渐扩大自由贸易区的范围和规模,大力推动山东省构建中日韩自贸区先导区的步伐,为中日韩自贸区的实现积累经验。

(四) 承接日韩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

积极进行产业对接,完善产业链。第一,山东省应积极开展产业创新与合作,充分发挥自身产业优势,大力引进高新技术,加强与日韩高层次产业的交流与合作,提升自身产业竞争力。重点加强农业合作,建立农业合作示范园区,鼓励日、韩企业在山东进行农业投资、生产以及深加工,延长原有的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降低日、韩两国对中国向其出口农产品的敏感度。第二,要有选择、有计划地进行产业承接。充分发挥现有企业和产业优势,重点发展机械制造业、纺织业、机电工具业等支柱产业,加强与日韩产业的转移对接,加快融入世界产业链条,通过中日韩区域内的合作与交流,优化资源配置。第三,要避免产业同构化现象,在保持原有经济特色和优势的前提下,进行绿色、节约化生产,达到产业群的合理分配与布局,进行与日、韩优势互补的错位竞争。第四,政府应出台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改善山东省的投资环境,优化政府服务,加快推动山东省产业发展。

(五) 大力推动金融创新与合作

山东应努力扭转金融改革滞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的局面,大力推动金融创新与合作。首先争取成为中日韩金融合作的先行试验区,积极引进日、韩银行、保险(放心保)等金融机构的同时,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自贸区建设的要求,由山东省国资委牵头,省内国有大型企业集资,适度引进一部分外资,成立一家外向型的区域性商业银行,服务于中日韩贸易及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其次要建立一种特殊的金融监管机制来适应保税港这种货物可以自由出入的特殊区域,重点加强跨境外汇和人民币资金流动的监测,努力加快日元、韩元挂牌交易试点建设,扩大人民币和日元、韩元贸易结算范围,扩大汇兑业务规模,建设区域性日元和韩元结算中心。

[1]张建肖. 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的困难与应对[J].国际经济合作,2013(4).

[2]徐长文. 建立中日韩自贸区促进亚洲一体化进程[J].国际贸易,2013(4).

[3]敖丽红,赵儒煜. 关于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东北亚论坛,2013(4).

猜你喜欢
中日韩山东省韩国
韩国“第一步”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聚焦韩国大选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蛰伏”后,再启程——记中日韩对接合作发展山东行
在潍坊,共话中日韩合作
在韩国走马观花
“中日韩+X”模式,打造三国合作新平台
山东省即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