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与墓园规划建设

2014-07-21 03:15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4年8期
关键词:墓园营造景观

(厦门市海旅景观设计有限公司,福建 厦门 361000)

城市发展与墓园规划建设

曹 东

(厦门市海旅景观设计有限公司,福建 厦门 361000)

本文通过通过对墓园文化景观的理论,总结了现代墓园文化的基本特征,研究了现代城市近郊墓园的功能定位,对现代墓园景观的主要功能、特征、情感需求、建筑风格、植物配置等方面等进行充分的研究和案探讨现代墓园规划设计的方向和内容。

城市发展;墓园;近郊;作用;规划

1 城市与墓园的关系

现代墓园作为一个“人生的后花园”,墓园不能孤立的隔离于城市以外,也应该成为现代文明、城市发展的一面镜子,其功能意义应在在墓葬基础上有所扩展,使之与城市发展同步。我国现代的墓园,通常远离中心城区,通过墓园的有序建设可以改善了这些荒山脊地的生态环境,对城市的环境生态修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在现代公墓中,殡葬仪式活动已经不是唯一的活动,墓园景观也可作为城市公共绿地的特殊形式而出现,作为是市域范围内绿地系统的组要部分,使得人们在祭奠亲友之后可得到适当的休闲,同时亦成为生者交往的公共开放空间。墓园本身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它记载着一个民主的文化和艺术的历史。通过人们在墓园中的游憩功能,有利于将民族历史更-转化为家庭教育,同时也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

2 墓园与郊野公园

郊野公园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2.1 位于城市边缘的远近郊区、具有较好的自然风景资源的区域,具有良好的景观资源如:山林坡地、水体湖泊、沼泽湿地和良好的林地植被等。

2.2 具有良好的绿地条件,包含良好的自然植被,人为干扰程度低,生物多样性丰富,可发挥积极的生态运行机制和作用。

2.3 具有较好的可达性和基础设施,与城市的交通连接情况良好,可满足城市居民游憩、休闲、运动、远足等活动,接触和欣赏自然,并配备一定的基础设施,可进行自然知识普及教育。

墓园在区域位置上、以及根据风水理论的选址上与郊野公园有着较大的相似性,郊野公园更多地强调自然风景资源保护并且还强调公共性和开放性;郊野公园兼具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这一特征,值得墓园规划设计进行借鉴,对于拓展墓园的功能定位、景观性质、提高土地等资源的利用率上有着积极的作用。

3 城市近郊墓园的作用

城市近郊墓园与城市景观的关系城

市近郊绿地,它们位于城市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交接处,是城市的“弹性”地带,具有绿地很高程度上的特征及外貌,若在墓园的建设过程中,最大程度的以风景林、绿地等要求,将其建设成永久性的“绿带”,则对城市的环境生态和景观效果均有长远的影响。

城市近郊墓园因其特殊的地理特点,及其内容上大多以绿地、林地的外貌展现出来,因此很大程度上具有城市近郊风景林的特征。从局部看城市郊区的绿地、林地,和城市景观的艺术效果似乎联系不甚密切,但从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出发,十分重视利用城市环境地貌,力争获得均衡的城镇整体环境,及突出主景面。城市景观和自然景观联接处的近郊区、从整体环境看,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城市近郊景观是城市空间艺术构图的骨架。城市是由自然环境而造成的人工环境,既妥求具有最佳的劳动、生活和休息条件;又要求在考虑掀市功能分区和方便交通的同时,处理好城市、水域、田园和山林之间的空间构图关系,怎样才能充分挖掘自然环境对形成优美而有特色城市的种种潜力。

4 城市近郊墓园规划布局

随着人口的发展,城巿扩张的加快,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生态环境也受到威胁,社会文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扩展、认知深度的提高,城市近郊墓园功能得到了较大的扩充,已经融合了多种功能,以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功能的发展使得其规划设计也相应的得到变化。其规划布局通常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墓园的规划应当尊重自然,师法自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地形环境等要素进行规划布局。以保护原有山水格局为前提,营造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的景观;其次,墓园是以墓葬为首要功能和特征的景观,在满足生者对环境的要求时,在墓葬功能区域营造具有园林外貌、庄重肃穆、简洁素雅的纪念性气氛为主调的景观,结合自然山、水、地形建筑、植物等造园要素和手法,营建亲切、宁静,可以为前来祭奠的人们提供休息冥想的场所。再次,墓园应考虑到不同年龄、不同文化水平、不同背景逝者的情况,提供多种选择、多种规格的墓式,结合考虑不同宗教信仰情况,特别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该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进行规划。力求创造体现自然景观、人文艺术和当地特色相融合的墓园环境。最后,墓园在重视绿色环境的同时,充分挖掘和利用具有地域特征的历史文化,将当地的人文、民俗等无形的文脉资源转化为有形的景观形象,使得传统风水文化、丰富的文化气息与现代科技有效结合,营造千园千景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墓园景观。

5 墓葬空间设计与情感需求

墓园是一个情感及精神功能远胜于实际功能的园林类型,其景观特征是利用空间环境渲染或影响殡葬活动者的情绪、传递墓园的情感内涵,使得景观成为情感表达的途径、表达特殊情感特征,营造具有特殊性物质园林空间。通常景观的空间由“线”和“点”两种类型组成。墓园景观中的“线”指引导人们活动(如办理丧葬、祭奠等)的流线,有助于引导人们在活动中确定方向和寻觅途径(如墓区道路),而“点”则是指供人们停留的“节点”(如广场、祭奠场、景观节点、小游园等)。

墓园特殊的物质性质,决定了其情感基调是以悲伤、肃穆等消极情感为主的。因此在完成生者对于逝者的纪念之后,墓园提供了休闲的功能,此时的情感则偏向需要安抚、放松的空间感受。墓园中情感的营造空间依据功能的不同而各异,但通常有:前序空间、墓葬空间、休闲空间、纪念空间四个部分。将若干空间连接起来、组织处理可以形成一个丰富的空间序列,引导人们行动的方向,让人们进入空间后,随着空间的序列自然地随其行动,从而满足空间的物质功能需求和精神情感需求。墓园的空间序列特征与情感需求是相辅相承的、共同作用的,只有将空间序列的整体的、综合的考虑才能营造出满足人们情感需求的墓园景观。

6 城市近郊墓园建筑、小品表现形式

随着城市墓园景观要求的提高,如今已由墓园建筑单体的设计转向整体设计和环境设计,从整体的环境景观效果出发,使建筑、小品组合形成与墓园整体景观更契合的物质文化空间,达到人、建筑、自然环境相互谐调。城市近郊墓园不仅是安放骨灰、遗体的场所,也是兼有休闲意义的郊野公园和纪念意义的人文公园的绿色开放空间,因此墓园内的建筑物按其在墓园内的功能可分为服务、管理、业务和其他功能性用房,建筑物的设置与布局更加全面化和人性化。建筑空间(结构空间)的创造,尽可能处理好实用空间与视觉效果的关系,建筑实体与其外观造型,在建筑风格、体量、材料质感、色彩的组合上,符合空间序列的变化要求,体现现代墓园的功能性、景观性、时代性、民族性、地方性。

墓穴、墓碑作为体现墓园的艺术性与实用性的主要载体,其制作、安放都应体现艺术性,景观性。其中墓碑是墓园特有的景观小品,无论是材质或是外观都提倡多样化设计,在提高墓园土地利用率的同时,有营造艺术化的景观效果。如:结合我国悠久的书法艺术,使艺术化的碑体成为墓园中一道文化氛围浓厚的风景,吸引众多的书法和文学爱好者前去游览。墓园导游图、简介牌、标志牌以及指路牌等各种形式的园林小品是墓园中极为活跃、引人注目的休闲设施并具有一定的文化宣教作用,创造造型美观及实用功能并重的小品结合园椅、园灯、山石、植物等统一布局,使其环境融为一体,营造景观美化墓园。

7 墓园植物配置形式

植物做为一种有生命力的材料,同样可以表达情感和塑造空间。墓园植物空间的营造要与整个墓园环境氛围相协调,通常在墓葬区域营造一种庄重、宁静的气氛为基调,并考虑人的需要营造必要的活动空间。首先,利用植物色彩和形态方面的观感,营造景观的视觉效果。春花、夏荫、秋实、冬杆,一年四季不停色彩的变化、外形的更替,如人的生命一样周而复始地进行着,带给人们层出不穷的心理和视觉感受。而千姿百态的植物形态对于景观及氛围的营造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垂直向上型(包括圆柱形、笔形、尖塔形、圆锥形)的植物强调了群体和空间的垂直感和高度感,突出了空间的向上向内的特性,通常用于空间的围合,营造严肃、静谧、庄严的环境气氛。用植物材料营造空间,既可以打破道路的分割,在整体上加强空间序列、韵律和氛围。

除了用植物多种多样的形态和色彩来营造景观外,还可以应用其平面布置形式,并环境相结合来营造不同的环境氛围。具体来讲,植物的平面布置形式可以分为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几类。不同的平面布局形式带来的空间感也是各不相同的。如入口区通常使用规则式的植物配置手法,墓葬区更多的是采用规则式和混合式的配置手法,休闲区更多是自然式的配置手法,利用不同的配置手法,营造开放空间、半开放空间、覆盖空间、封闭空间和垂直空间,做到敞闭起伏,今化有序.层次浩晰,形成有效的空间的序列,引导人们的活动路线,表达情感需求,使得各个空间实现各自的功能。

结语

城市近郊的现代墓园,在总体布局上应更加的灵活多样,内容更丰富,使建筑、小品、植物景观上无论是材质或是其组合形成与墓园整体景观更契合的物质文化空间,达到人、建筑、自然环境相互谐调。

[1]张一兵.景观社会[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J05

A

猜你喜欢
墓园营造景观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景观别墅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火山塑造景观
墓园里的机器人(环球360°)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汤显祖墓园发掘的纷扰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