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诞宏志,共工改河山

2014-07-24 03:02胡善恩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14年5期
关键词:夸父蚩尤黄帝

胡善恩

神话是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文学的先河。阅读神话作品,能培养我们夸张的浪漫主义和超现实的想像能力,丰富我们的感情世界,同时还能借助神话,窥见古代人探索、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短文两篇》,一起看夸父和共工的不俗表现。

《山海经》

中国先秦古籍,作者不详。全书现存18篇,包括《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4篇、《大荒经》5篇,是一部富有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神话故事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等都出自该书。

《淮南子》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今存21篇。“鸿”是广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作者认为此书包括了广大而光明的通理。全书以道家思想为主,糅合了儒法阴阳等家,是研究黄老思想的极其宝贵而丰富的资料。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皆出自该书。

夸父

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人物,共工之曾孙,是一个热心公益,善于奔跑的人。传说黄帝王朝时代,在北方大荒中,有座名叫成都载天的大山,居住着大神后土的子孙,称夸父族。因为他们长的个个身材高,力气大,所以又称巨人族。夸父族的人帮助蚩尤部落对抗黄帝部落,后来被黄帝打败。

共工

共工,人面蛇身,有红色的头发,性情十分暴躁,偏激任性,不计后果。据说共工是炎帝的后代,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掌控着洪水。传说共工素来与火神祝融不合,因“水火不相容”而发生惊天动地的大战,最后共工失败而怒触不周山,使天地倾斜,才有了后来的女娲炼五彩石补天的事迹。

大自然奥妙无穷,对于人类来说,探索大自然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歇过。《短文两篇》,展现的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奥秘,渴望了解自然,改造自然的愿望。阅读这两篇短文,应把握以下美点:

一、人物形象鲜明。两文虽简短,但塑造的人物却是鲜明的。夸父,一个富有豪迈气概的英雄,他为拯救黎民,发誓要把造成世界干旱荒芜的太阳摘下来,此志气概非凡,让我们想到的是一个顶天立地、战胜邪恶的硬汉形象。不但如此,他死后将手杖化为桃林,给人间带来了美丽,至死不忘苍生,其奉献精神也鲜明突出;共工,敢和颛顼挑战,敢于挑战权威,这本身是一种自信的写照。失败了,他“怒触不周山”,造成“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在反映其勇敢坚强果敢的同时,我们也能读出其性格暴躁,偏激任性,不计后果的一面。两篇文章虽短,但借助于高度概括的人物的动作行为,我们仍能体会出人物的个性特征,这正是神话故事刻画人物的高妙之处。

二、探索精神可贵。古代神话故事,多表达远古先民对自然现象及人与自然的理解,一定程度上表达出他们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作为两篇神话故事,本文同样反映这种思想。《夸父逐日》一文,借助于夸父逐日,破除的是对太阳的崇拜和迷信,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搏斗,谱写了一曲无畏与自信的壮丽赞歌。《共工怒触不周山》,共工败而触山自杀,表现的是永不言败的精神;造成“天倾西北”、“日月星辰移”、“水潦尘埃归”则揭示的是先民对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地理形态成因的想像和探索。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丰富的精神内涵,所以神话故事这种文学样式被历代所传诵,教育和影响着后世子孙,甚至因此形成了汉民族的性格。

三、想像壮阔奇伟。想像,是神话创作的常用手法。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许多自然现象人们无法科学地解释,因而自觉不自觉地对之产生了超现实的想像、夸张。《短文两篇》,文字虽简短,但夸张和想像手法却运用得非常高妙。《夸父追日》一文,写夸父逐日口渴,“饮于河、渭;河、渭不足”,两条大河的水都不能满足他的饥渴,借助于这种奇伟的想像,我们能想像出夸父该是怎样的顶天立地。不但如此,他死后,手杖都化成桃林,为行道之人提供桃子解渴,这又是多么伟大而又浪漫的事。正是由于运用了这种超现实的想像和夸张,夸父的形象更显高大、奇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文“天柱折,地维绝”一句,原来在古人心目中,天空是柱子撑起的,绳子吊起来的,就如同撑起在世界头顶上的华盖,这种想像也是以现实为基础,采用大胆的夸张和想像才得出的。

1.词类活用

北饮大河(北:名作状语,向北)

道渴而死(道:名作状语,在道路上)

2.古今异义

逐走(古:跑;今:步行)

河、渭不足(古:黄河;今:泛指河流)

地维绝(古:绳子;今:连接,保持)

3.一词多义

为:化为邓林 (动词,成为)

共工与颛顼争为帝 (动词,做)

4.两则故事反映了远古时期人们怎样的精神?

5.《夸父逐日》运用什么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6.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怎样理解的?

7.“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8.《怒而触不周之山》结尾两句话如何理解?

9.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神话故事,表达的是古代人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同样,借助于古人美好的畅想,我们同样能洞察古人的现实生活。读过《夸父逐日》,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篇文章,看夸父时代的生活情况。

“夸父逐日”所追的并非太阳而是水源

云 弓

夸父逐日是我国古代一个非常著名的神话故事,但这个故事非常离奇,即使是在《山海经》一部书中,也有不同的争论:一说是渴死的;一说是被应龙杀死的。到底哪一种更可信呢?

对于夸父的动机,当代学者大多认为是先民对光明的追求,类似于古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也有人认为夸父可能是远古时代的一个巫师,逐日只是一种巫术仪式,夸父死于一次祈雨的巫术活动。从神话的传播特征来看,第二种解释可能较为接近于神话的本意。夸父逐日的故事去除其不可理喻的外表,我们隐约可以看出一个古代部落大迁徙的历史。

从故事的表面来看,夸父是先逐日,然后口渴,而实际情况可能恰恰相反,夸父应该是先口渴然后才逐日,很多学者认为,夸父时代一定是发生了非常严重的干旱,就像后羿射日故事中的十日并出所描述的情景一样,作为一个逐水而居的部落,寻找新的水源是部落生存的先决条件,于是夸父开始了一场寻找水源的大迁徙。迁徙必须选择方向,而太阳的方位则是他们迁徙的依据。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夸父真正追逐的不是太阳,而是水。

现在再来看夸父的死因。夸父是渴死的,同时又是被应龙杀死的,其实这两个死因并不矛盾。杀死夸父的是应龙,应龙是黄帝的下属,他管辖的恰恰是水。《山海经》中的描述,“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可见应龙在哪里哪里就有充沛的水,夸父是被控制水的人杀死的,这与渴死完全相符。应龙控制了水,夸父得不到水所以才渴死,当然也就可以说是应龙杀死了夸父,因而这两者不矛盾。

根据《山海经》的描述,应龙是先杀死蚩尤然后才杀死夸父的,那么我们先看看应龙是怎样杀死蚩尤的。蚩尤是炎帝的残部,《山海经·大荒北经》载:“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这是一次非常激烈的战役,应龙的作战方式是“蓄水”,“蓄水”不具有进攻性,而应该是截断水源。而蚩尤的应对则是“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表面上来看这是战场上的对决,蚩尤用风雨来攻击应龙的部队,其实从两者的攻防可以看出,蚩尤只不过是通过祈雨来解决饮水问题,以此来瓦解应龙“蓄水”的图谋。最后黄帝派了天女魃,魃是何方神圣?魃是旱神,所过之处赤地千里,滴水全无,这样蚩尤的降雨也断了,所以最终蚩尤大败。

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抽丝剥茧,渐渐显露出其本来面目不过是水源的争斗:应龙蓄水;蚩尤降雨;魃致使干旱无雨;最终蚩尤无水而败。所以说所谓应龙杀死蚩尤,与应龙杀死夸父一样,蚩尤和夸父都是渴死的,所以《山海经》中才将两件事情一并提起。至此夸父之死已经真相大白,夸父的两个死因只是同一事件的不同描述而已。

(摘自《北京青年报》,2013年2月1日,有删改)

云弓的这一文章引领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那就是阅读古代神话作品,既不能迷信,又不能以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去理解。理性的思索,才能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想一想,我们应该持怎样的态度来理解古代神话故事?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2013年江苏省常州市题)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选自《列子·愚公移山》)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①两黄蛇,把两蛇,右手操青蛇,名曰夸父。后土②生信,信生夸父。夸父欲追日影,与日逐走,逮之于禺谷③,入日。渴欲得饮,赴引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引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④,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选自《列子·山海经》,有改动)

注释:①珥:戴着玉质耳饰。②后土:共工氏(炎帝后裔)之子句龙。③禺谷:愚渊,太阳落下去的地方。④尸膏肉所浸:被他尸体膏肉浸润。

1.解释下列词语。

(1)固不可彻: (2)无穷匮:

(3)把: (4)逐走: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1)甚矣,汝之不惠。

(2)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

3.对甲、乙两个选段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段写小孩“跳往助之”,意在说明愚公移山的行为深得人心,写愚公与智叟的辩论,意在突出愚公移山的意志之坚。

B.甲、乙两段中“子又生孙”“信生夸父”“生邓林”三个“生”的意思完全相同。

C.就刻画人物手法而言,甲段除了使用语言和神态等手法外,还借助遗孀遗男和智叟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刻画愚公的形象,相对而言乙段刻画夸父所使用的手法较少。

D.甲、乙两段都叙述故事,语言简洁,但又不失生动,是古代作品的典范之作。

4.读了以上两则故事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践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4.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5.想像、夸张。

6.具有浪漫主义特色,表现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及对桃林来源的朴素解释。

7.“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

8.古人用神话解释自然现象中的“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

9.①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②都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自然。

拓展阅读

示例如:要以辩证的思维理解古代神话。

考题回放

1.(1)通(2)尽(3)拿,持(4)跑

2.(1)你太不聪明了。(2)还没到达,在道路上就因口渴而死,丢弃了自己的手杖。

3.B。“生邓林”中“生”是形成,化作的意思。

4.示例如:只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定能被人们所尊重等。

猜你喜欢
夸父蚩尤黄帝
“清华简”又爆“猛料”蚩尤竟是黄帝之子
追日
大战蚩尤
夸父追日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
千里之外
黄帝战蚩尤
黄帝是个养生大师
追夸父
不要小看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