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课”与新建本科院校公选课课程改革研究

2014-07-24 15:07陈宏炜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新建应用型课程体系

陈宏炜

摘要:“潮课”在我国高校已兴起了一段时间。“潮课”的盛行有其内在逻辑,这些课程形式新颖,内容时尚,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然而新建本科院校的公选课课程体系设置仍存在一些问题,也面临着一些机遇和挑战。现阶段,我们要从课程体系、课堂教学、教学实践三个方面对新建本科院校公选课课程进行改革研究。关键词:“潮课”;新建本科院校;公选课;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5-0066-02一、“潮课”之“潮”“潮课”作为大学中的一种现象,近几年在中国高校中逐渐流行。他们以公共选修课为主,以“潮”博得眼球。一般认为国内最早的“潮课”是中山大学在2012年开设的公选课:哈利·波特与遗传学,它把枯燥的遗传学与风靡世界的魔法小说相结合,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厦门大学的爬树课,广州大学的生死课,西南大学的中西比较预测学课,在国内高校掀起了一股“潮”流。“潮课”之“潮”,一方面体现了大学作为学者的社团,不断推陈出新,为学生带来崭新的知识体验。更重要的是,“潮课”对传统选修课的组织与教学产生了冲击,迫使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实施创新教学。另一方面,“潮课”也伴随着一些争议声,有的学者认为“潮课”是大学公选课中的一种“异化”现象。大学作为传统、严肃的知识创造机构,以培养高水平人才为目标,不能一味地迎合社会的需求。正如美国教学哲学家弗莱克斯纳在《现代大学论》中提到的:“大学不是风向标,不能什么流行就迎合什么。大学应不断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不是它的欲望。”[1]“潮课”在很大层面上是迎合了学生对所谓时尚的追求,与大学的精神渐行渐远。相对于新颖、别致的“潮课”,传统的公选课自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冷落。而对新建本科院校而言,应如何应对“潮课”带来的公选课的机遇与挑战呢?二、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及人才培养

大学作为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的机构,其首要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新建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实施机构,承担着振兴高等教育、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职责。如何定位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规格是其实现自身发展的首要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学奠基人潘懋元教授指出,教育具有外部关系规律,可以表述为“教育要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也可进一步表述为“教育要受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制约,并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发展起作用”[2]。新建本科院校首先具有地方性,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体现了对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的尊重。反观当下的高校教学,仍过于注重学生的“理论素养”,我们认为,这种人才观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只有通过实践获得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和改进的知识才更具价值。三、新建本科院校中的公选课现状

1“冰火两重天”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院校的公选课都面临着“冰火两重天”的尴尬局面。公选课五花八门,让学生目不暇接。在选课的过程中,一些如“潮课”的热门课程往往很快被选完,剩下的则是受欢迎程度不高或学生个人不喜欢的课程。如果一个学生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课程,难免出现逃课的现象。相反,“潮课”由于其教学内容或形式的新颖,常常出现“一座难求”的情况。且现在公选课开设与否以学生选课为准,达到人次即开课。这种选课制度的缺失也助长了“冰火两重天”的局面。由此我们也很容易理解,不少教师成为了“潮课”的“消费者”。这种选修课的现状,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的课题——“潮课”到底应该如何定位,如何发挥“潮课”在公选课课程体系中的作用。

2“潮课”过于花哨,水平参差不齐

如今“潮课”已成为高校中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除了“魔法课”、“爬树课”,还有化妆课、旅游课、戏曲欣赏课、酒类鉴赏课,不一而足[3]。这些课程让人感叹的同时,再一次引发了社会对“潮课”的质疑:在高等教育依然作为稀缺资源的今天,我们真的有必要开设这些迎合大众的“实用”课程吗?

调研中我们发现,“潮课”虽“潮”,但并非每位教师都能以学术的严谨和研究的精神授课,部分教师甚至把专业课的知识拿到“潮课”上来进行重复讲解,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对学生有所启发。在新建本科院校公选课体系亟待优化的背景下,我们必须以理性的精神,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来看待“潮课”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3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

教学评价是教学实施的重要过程,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成果和学生学习成果的主要途径。但是现阶段的公选课教学评价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对于“潮课”而言,这种现象更甚。每到选课时节,校园公共信息平台上总会出现大量“情报”,如哪门课有意思,哪门课容易通过,哪些教师爱点名等等,而较少有学生真正关注课程的内在价值。特别是在新建本科院校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学习主动性不够高,希望简便地获得学分。这些都是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的结果。四、新建本科院校公选课课程改革

新建本科院校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以课程改革为主要驱动力,从课程体系、课堂教学、教学实践三方面入手推动公选课课程改革。

1课程体系改革

著名教育家刘道玉教授曾指出:“大学课程体系是指教学中诸多课程互相联系而构成的整体。课程体系是教学中头等重要的问题。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关系到怎样组成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4]它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其合理性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我们认为,新建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改革应兼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既要以职业为导向,同时也要注重基本技能和素养的训练。我们提出应该实施一种技术应用的基础理论的教学,公选课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能处于理论或实践两个极端。

2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在传统公选课中,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并不浓厚,长期以来形成的“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的不良倾向在新建本科院校中更为普遍。

如前文所述,不少教师对“潮课”的认识并不充分。一方面,教学准备不足,教学素材较少,有的教师甚至直接引用网络材料进行教学;另一方面,不少公选课只是在专业课外面加了一层包装,光鲜亮丽的背后体现的是教学资源的贫瘠与匮乏。因此,公选课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亟待修正。美国前卡耐基基金会主席博耶曾提出教学学术的概念,把教学视为更广泛意义上大学学术活动的一部分,并把发现、整合、应用、教学四种不同又重合的活动,皆归到探究性学术范畴。这一学术观突破了大学功能“教学、研究和服务”的三元划分,使学术活动更具包容性和相互渗透性[5]。在公选课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开展创造性思维,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发挥实用型选修课的价值,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3教学实践改革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和转化知识的能力,目前多数公选课的教学并没有教学实践环节。实用型的公选课要突出其“实用”的特点,必须将基础理论教学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我们认为,教学实践的改革可以从两方面入手。首先从教师层面而言,应当对所讲授的公选课有充分的解读,挖掘课程内涵。正如很多学者指出的,目前的公选课就是“新瓶装旧酒”,把专业基础知识包装后拿到公选课上来。知识并不存在绝对的新与旧之分,从知识的产生图谱来看,不少新知识都发生在学科交界处。因此,我们的公选课要发挥其“集聚效应”,更加注重学生在实用型选修课中的体验,着重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少“潮课”本身就是对生活现象和体验的一种知识性解读,这种解读增加了理性的思考和趣味的认知方式。学生在这种实用型课程的学习中更要坚持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真正发挥“潮课”的作用。参考文献:[1]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M].徐辉,陈晓菲,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3.[2]潘懋元.教育的基本规律及其相互关系[J].高等教育研究,1988,(3).[3]文详.国内外大学“潮课”吸引人[J].考试,2012,(9).[4]刘道玉.论大学本科课程体系的改革[J].高教探索,2009,(1).[5]侯定凯.博耶报告20年:教学学术的制度化进程[J].复旦教育论坛,2010,(8).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建应用型课程体系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junctions on topological insulator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