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重点实验室信息化平台建设

2014-07-25 08:50文/崔德凤张永红沈红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仪器设备耗材仪器

文/崔德凤+张永红+沈红

摘 要:针对实验室开放、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网络信息技术支持,授权准入及仪器控制,试剂耗材、科研项目与成果管理,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水平、促进实验室发展的方略。

关键词: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建设

近几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加大了对高校建设的支持和经费投入,一批国家级、地方市级重点实验室快速发展起来。重点实验室是高校各级学院进行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与创新、实验、实践教学和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目前,重点实验室开放管理安全性、网络化、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基本处于人工管理阶段,缺乏可视化、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硬件及其配套设施,只有建立网络化重点实验室开放管理信息平台,提供丰富的网络实验研究资源,实现网上辅助实验研究和网络化、智能化管理,减轻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才能更有效地推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进程[1-2]。本文结合北京农学院重点实验室建设,从充分利用开发建设重点实验室资源共享平台、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提高重点实验室使用效益的策略和途径。

充分利用学校重点实验室建立大型仪器共享平台

为提高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服务工作,学校将北京市级及校级重点实验室进行资源整合,与院、系教学单位合理配备,建立了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保障体系。大型仪器设备在保证完成本部门实验教学、科研任务的前提下,向全校各个教学科研单位甚至社会开放、共享。共享平台的构建和管理应遵循开放共享性原则,系统化、科学化管理原则和成本核算与有偿使用原则。以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单位,将大型仪器设备的相关信息:功能、技术参数、应用范围、管理人员、收费标准以及服务对象等信息上网公布并实时更新,从而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并设立了大型仪器设备功能开发与技术体系建设基金,从而保证大型仪器设备的有效运转与维护[3-4]。

加强重点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

重点实验室传统管理模式对设备器材、资料、教学运行及人员的管理手段较为落后,其人力成本、管理成本、运行成本都比较高,开放管理安全性、网络化、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基本处于人工管理阶段,不能完全确保资源共享与实验室安全运行有机地结合与统一[5]。这就迫切需要用计算机来进行辅助管理,以简化实验室管理部门的工作。建立网络化、信息化的重点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式,能够提供丰富的网络实验研究资源,实现网上辅助实验研究和网络化、智能化管理[6],加强实验室管理部门对设备和材料的采购、维护和使用的宏观调控与管理,并为实验室考核、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申报提供翔实数据,有效推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进程。

第一,授权安全管理系统。能通过实验室门禁、视频监控准入系统,授权用户刷卡开门;控制仪器的供电电源的电源控制器、控制仪器配套电脑的系统登录方式的电脑控制器以及控制门电子锁或电磁锁的开关,授权培训用户使用相关仪器[6];刷卡开门的门禁控制器,实现对各类实验仪器的统一管理,实验室管理员可远程控制,查看实验室及仪器使用情况。

第二,试剂耗材采购与管理。提高效率,杜绝浪费。实验室试剂耗材统一归类管理,详细记录全部试剂耗材信息,避免混淆,方便查找。 执行严格的领用审批制度,实验试剂耗材与实验记录紧密关联,实时准确记录物料试剂耗材的消耗,及时更新库存。针对使用过的试剂耗材进行评分,为他人再次使用时提供宝贵的参考依据,提高试剂的管理效率。

第三,仪器设备管理。资源合理利用最大化。采用条形码统一管理仪器设备。配备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所有实验设备用条形码作为身份识别标识,并通过条形码终端进行管理。其管理数据进入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仪器设备分类管理,直观的视图方便高效管理实验室固定资产。仪器设备预约使用,确保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所有预约使用均有电子化记录,方便随时追溯查阅[7-8]。

第四,课题项目与成果管理。强化实验室核心管理地位,将课题项目分类管理,包括课题经费、经费来源、负责人、使用情况、年度进展、发表论文、论文级别、专利和获奖等,方便及时查找与核对,详细归纳统计课题项目的进展状况,总结投入产出分析,对课题项目的进展了如指掌。合理分配经费,规划支配资金去向,并生成详细报表以供查阅。定期进行成员培训,强化实验室成员的实验技能与规范化操作,整体提升实验室人员的综合素质[9]。实行严格的考核管理,从各方面客观评价每一位成员,做到公平、公正。

第五,构建实验室资料库。实验室的智慧财富,永久积累与传承。实验方法的归类总结,方便内部分享与交流。规范化的实验模板管理,可以简化实验记录录入,节约时间,提高实验效率。各种文献、论文、影音资料、大型仪器软件、使用视频分类管理,随时随地下载、学习,及时为实验者补充知识养分。

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

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一直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普遍存在数量不足、职称层次偏低、受重视程度不够、队伍不稳定等现象。目前,大多数高校普遍存在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难以落实、使用效率偏低、社会效益不高、实验室开放程度不够等问题,实质上已经反映出大型仪器设备采购、管理,考核、奖励机制的弊端,反映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滞后于实验室硬件建设的现状[10]。只有充分认识实验技术人员在大型仪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有效地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

建立一整套安全、信息化重点实验室管理系统,既能满足实验室开放的安全管理、运行管理、资产管理的信息化需求,提高运行效率,建立符合实际运行需要的简便、快速、准确的运行标准;还能开发出更多的实验室开放、资源共享功能,解决传统实验室存在的诸多问题,构建科学、安全、信息化重点实验室运行体系,使各种设备器材、仪器使用规程、实验方法、科研项目与成果、实验人员的管理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科学的模拟仿真技术相结合,使基于传统模式概念下的实验室各项工作在现代信息理念与信息规范的引导下发生质的演变,实现实验室工作的安全可控化、现代化、开放化和效率最大化。

基金项目:兽医学(中医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王惟远,王雪.实验室开发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实验室科学,2007,2:118-120.

[2]修友才,蔡贺.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与发展[J].甘肃科技,2006,22(2):33-34.

[3]赵志强, 刘志成.构建大型仪器有效共享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9, 26(5): 167-168.

[4]李祥,赵世杰,刘彬彬.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与维护探索[J].2011,28(12):185-188.

[5]施琼,翁亚光.优化高校重点实验室构建体系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6,5(2):126-127.

[6]赵志成.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实验室管理模式[J].科技创新导报,2008,35:145.

[7]蔺丽,李世雄.大型仪器管理探讨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2):150-152.

[8]李艳霞,叶发青.对高校大型仪器推行精细化管理的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1:10-12.

[9]庞洁,朱玉华.现代高校重点实验室管理特点分析[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8):181-182.

[10]谢小风,应敏.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管理的特点与发展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5):5-7.

[责任编辑:于 洋]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耗材仪器
试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探讨
基于SPD系统的医院耗材智能管理模式设计与探索
SPD模式下医用耗材全流程管理
做好农作物种子检验机构仪器设备维护管理工作的建议
事出有因
食品检测实验室中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
耗材整治:已有供应商被抛弃被降价
发明
精准医疗耗材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不可忽视的化学仪器的创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