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肝沥胆总是情——记陕西省劳动模范、咸阳市自来水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杜尔强

2014-07-25 09:14师咸军
陕西水利 2014年2期
关键词:咸阳市供水职工

◎师咸军

渭水汤汤,奔流不息!

生命就像一条河流,既有波平浪静,又有激流险滩。只有智者才能在平静中洞察先机,只有勇者才能在险境处觅得生机。

走进咸阳市自来水公司,迎面就可以看到一块石头上写着“上善若水”四个大字。这是杜尔强一直很喜欢的一句话。在他看来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而他在不经意间,与水结缘,与水相伴,将全部的心血付诸于水利事业,在保障市民用水的过程中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诠释着一名供水人无私为民的炽热情怀。

临危受命不畏难

2008年8月,时任咸阳市公交公司副总经理的杜尔强被任命为咸阳市自来水公司总经理。消息传出,不少的人都为杜尔强捏了一把汗。因为当时的自来水公司拥有800多名职工,负债7000多万元,经营亏损3000多万元,职工工资难以保证。始建于1958年的这家老企业举步维艰。要当好这个家,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杜尔强心里也很复杂,对于他来说,自来水公司并不陌生。在那里,他曾经度过了3年光阴,那里有曾经与他共同奋斗的同事和朋友。再次回到水司,他感受到人们或怀疑、或嘲讽、或期望的眼光。但是他并没有退缩,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组织的重托和职工的期盼让他懂得身上的重担,更给他增添强大的动力。上任会上他当众表态,一定要努力工作,使公司摆脱困境,切实保障城市供水,让职工过上安稳的日子。

扬眉亮剑立潮头

干工作就要敢于较真。杜尔强上任后,针对公司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机构臃肿、管理混乱、工作效率低、产销损失率大、水费拖欠严重、人浮于事、歪风邪气盛行等问题,不回避,敢抓敢管、敢于碰硬。他以抓班子、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切入点,坚持工作是检验干部的重要标准、实绩是检验工作的重要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重实绩、重公论。在干部的选用和管理上打破终身制,一年内对4名不能胜任、工作不力的干部进行降职、免职处理。他认为,只有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奖罚机制才能保障企业发展的活力。为此,他多次召集班子商讨会诊,出台完善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实行年度生产经营、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责任管理,年底考核,奖罚兑现。将员工出勤情况和劳动实绩与工资奖金挂钩,以制度管人管事,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建立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使消极懈怠、无所作为的风气得到有效遏制,促进了公司各项工作有效推进和全面发展。

干事业就要有一股闯劲。在难题面前,他敢试敢闯、敢为人先。作为公司总经理,他深知企业发展必须适应市场。经过和班子成员一同考察调研、探索新路,确立了“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强化主业立身,‘三产’助力,重点工程壮骨,争取资金补元气”的工作指导思想,通篇谋划,全面推进,突出重点,齐头并进。2012年公司年供水量4109.7万吨,比2008年的2924万吨增加了1185.7万吨,增长率40.55%;水费收入2012年达到1.246亿元,较2008年的4181万元增加8279万元,增长率198%;固定资产由2008年的1.54亿增加到2012年的3.11亿,增长率101.9%;产销差率大幅下降,从2008年的31.83%下降到2012年的11.75%,;连续几年水费回收率一直保持99.9%以上高位水平。科学管理出效益,仅水费回收率、产销差率这两项指标在全国供水行业均处于领先管理水平。

咬定青山不放松

进入新世纪,咸阳这座千年古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保障城市正常安全供水显得尤为重要。城市的扩张需要相应的供水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但要建设,资金从哪里来?这成为摆在杜尔强面前的一道难题。

2008年以来,他不辞辛苦,跑省进京争取资金、借政策向政府申请资金,四年共争取资金9600万元。先后铺设了咸阳市北郊净水厂至市区供水管网珠泉路连接工程、上林路供水管道工程、兰池大道供水管道工程,渭阳西路供水管道工程等15项重要工程,共计敷设管道40余公里,总投资1.18亿元,有力地保证了石头河供水配套管网工程建设。未来三年公司将投入资金建设北环线至彩虹什字连接工程、北环线至金旭路什字连接工程等项目,全面建成后,将形成日供应30万吨石头河地表水的城市供水管网体系,为全力保障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用水保证。

为保证公司发展更健康科学,他聘请财务顾问、法律顾问,组建重大工作专家团,对企业发展规划、重大决策等进行咨询,充分论证和风险及可行分析,做到了科学决策、规范有效,敢作敢当、果断有力。

披肝沥胆总是情

在杜尔强的心里,百姓的用水安全是最重要的事。他常说,水是民生命脉,我们肩负着为民送水的重任是多么光荣。

2012年4月份,石头河水库供水渠道因除险加固而暂停向咸阳城区供水。能否确保广大市民生活用水和社会发展生产用水,把影响降到最低,这对自来水公司来讲是严峻考验。杜尔强和其他领导一起,彻夜坚守在指挥室,研究供水方案,观察水量变化。那几天,他干脆就住在办公室,随时掌握工作进展。

2012年的冬天,咸阳市区北门口的一处管道因长期暗漏使地面下陷,既影响周边几万居民的生活用水,又给道路安全造成威胁,管网公司连夜进行抢修。那几天杜尔强的老胃病又犯了,医生本来让他打点滴,但他听说险情后揣着胃药,和大家一起彻夜坚守在工地,研究抢修方案,指导抢修。看着他脸色蜡黄,大家都劝他回去休息,可他却执意要在现场。因为在他的眼里,险情就是命令,抢险就像战斗,作为一名战士,只有让停水的居民早日通水才不辱使命。那一夜寒风瑟瑟,杜尔强和大家一起在工地忙了一夜,终于在天亮之前完成了抢修任务,保障了居民用水。第二天一大早,他的身影又出现在了办公室里。

不论是重大工程建设还是应急供水,杜尔强都亲临指挥。他患有严重的胃病,但他忙起工作来往往就忘了按点吃饭。在他的字典里,没有休息日和节假日。下班了,他还忙着召集班子成员开会研究发展事宜;周末休息,他却常到供水调度中心看看水压变化;过年的时候,他记挂着供水一线的员工。为了工作他起早贪黑,不知放弃了多少个节假日,被大家称为“拼命三郎”。

在杜尔强的心里,为自己的员工留着一片天地,他把职工的需求冷暖常挂心头。公司一名退休老职工生活窘迫,他知道后送去了生活慰问金,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职工患病住院,他前去探望,送上关怀。目前,公司800多名员工,无一人下岗,“五险一金”无一人漏办;2009年至2012年,公司连续四年为员工调升工资18级;帮助解决职工子女就业难问题;2011年,公司在自有土地上开工建设994套成本价住房,从根本上解决了员工的住房困难,让职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心底坦荡天地宽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一把手的作风决定班子作风,班长的素质,决定班子的素质,决定队伍的素质。作为班长,素质高低,不是个人的事,关系人心向背。几年来,杜尔强始终把加强学习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不间断,坚持企业生产经营和重大决策严格按规定、按程序办,廉洁自律,反腐倡廉。努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关口前移,筑牢防线。他牢记曾在纪检监察部门工作时的一个至理名言,而且常挂嘴边:“权利应当成为一种负担。当它是负担时,就稳如泰山。当权力变成一种乐趣时,那么一切也就完蛋了。”他时刻以此警醒自己,慎用权力。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工程建设、材料采购、劳保用品采购等公开招标。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班子群策群力,逐一破解工作中的一个个难题,公司上下形成争为企业做贡献、凝心聚力谋发展的良好风气。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对于杜尔强来说,城市供水是他挚爱的事业,他把全心的爱。给了这一泓清水,给了这一片土地,给了用户,给了员工。碧水见证着他的付出,大地聆听着他的承诺,蓝天记录下他的执着。

正是凭着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勇气和毅力,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高尚朴实的人格魅力,杜尔强在广大干部职工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多次受到市委、市政府、市水利局的表彰,先后获得咸阳市水利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咸阳市“劳动模范”、陕西省“优秀企业家”、“2012中国改革优秀人物”等荣誉。在他的带领下,公司上下关系融洽,大局和谐稳定,干事创业气氛浓厚。2010年,公司被授予陕西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称号。2011年公司领导班子被咸阳市委评为咸阳市国有企业“四好”(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行政好)领导班子。2012年公司获陕西省“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

2012年,杜尔强光荣的当选为陕西省“劳动模范”。当他从省城载誉归来,水司的员工们放起了鞭炮,敲起了锣鼓。这炮声,这鼓声,含着喜悦,藏着兴奋。面对迎接的人群,杜尔强笑了,而此时在他的眼中却分明闪着泪光,因为这五年的甘苦,只有他自己明了;因为从员工们的眼神中,他知道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有了回报。

清水长流,滋润心田。清水无声,自绽光华。陕西水利

猜你喜欢
咸阳市供水职工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人才与企业“双向奔赴”——咸阳市激发人才创新力
四会地豆镇加快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陕西省咸阳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
陕西省咸阳市教学能手——陈正东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供水产销差的组成与管控建议
甘肃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年内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