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幼儿园课程整合的实质及师资要求

2014-07-25 11:21谢秀莲丁洁
甘肃教育 2014年12期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

谢秀莲+丁洁

〔关键词〕 幼儿园;整合课程;教师;

教育观念;转变;专业知

识;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2—0056—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结合,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这反映了幼儿园课程实施整体观的导向。

整体性教育需要有整合课程的支持,整合课程不同于学科课程和儿童中心课程。学科课程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内容,重视课程内容的逻辑组织和系统性,强调教学的认知功能,有利于幼儿对各门学科知识的掌握,但却割裂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割裂了幼儿的认知、技能与情感之间的联系。儿童中心课程是以儿童的活动兴趣和动机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尽管儿童中心课程主张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关注幼儿的需要、兴趣,但也因其过分强调课程的儿童本体价值, 夸大儿童生活经验的作用,较少顾及这些经验本身的逻辑顺序而走上了与学科课程相对的极端。

整合课程则强调课程的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整合,学科知识、技能与能力的整合以及幼儿认知发展与情意发展的整合。幼儿园整合课程的实施必须依据幼儿整体性学习的特性,将不同学科的课程内容联系起来,使不同学科之间、知识与技能之间、认知与情感之间形成有机的整体。因此,整合课程的实施,要求幼儿园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并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实践能力。

一、树立起整合课程的观念

1.教师要确立儿童发展整体观。幼儿生理、心理各方面的发展是一个有机整体。“在儿童那里,所有的事物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这里,思维是一种身体的知觉,而身体则同时也就是精神,这就是他们几乎从生命开始的那一刻起就有的学习过程的方式。”因此,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语言、思想与行动是紧密关联的,认知、情感与个性是共同参与的。幼儿身心发展的整体性特点及学习特点,决定了整合课程是适宜的、是对幼儿发展具有多方面促进价值的课程。

2.教师要明确整合课程是课程组织中的一种指导思想。整合课程强调的是课程内容的有机联系,使课程内容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注意教育影响的整体性。整合课程的开展,必须加强各领域间的有机联系,将幼儿认知、情感、技能几个方面的发展,预设的教学情境与生成的教学情境,教师的指导与幼儿的发现、探究和体验相结合,使幼儿园课程实施具有充分整合、生成发展、创意表现的特点。台湾爱弥儿幼儿园的教师,在组织幼儿通过“甘蔗有多高”的系列活动中,引导幼儿围绕科学领域中“高与低”的核心概念,通过实验、观察和访问等一系列活动,让幼儿认识了测量的工具、方法及甘蔗的种类、种植过程;并围绕“甘蔗”这一主题开展创编了儿歌及早期阅读活动,在小组或全班的探索活动中让幼儿一起分享他们的解释或推测,相互提问,扩充或证实其理解,帮助幼儿一同了解与感受了农民劳作的辛苦及与自身生活的联系。正是由于教师具有整合的观念,才能将科学、语言和社会领域内容有机结合,帮助幼儿建立起不同领域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幼儿认知、情感及能力的发展。

二、具备整合课程的专业知识

1.具备整合课程的基本知识。开展整合课程,教师在明确幼儿园课程编制方法的基础上,应深刻认识幼儿园整合课程的内涵、特征及整合课程活动设计所应遵循的目标性、生成性等基本原则,既要“考虑各个领域教育目标在一个具体的整合性活动中处于怎样的位置,对目标进行整合,还要考虑不同领域的教育内容如何与其他领域相互支持,不同领域的教育途径、方法如何与其他领域的教育内容相适应。”例如,幼儿园大班的整合活动“影子”,教师确定了“认真地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并尝试讲故事”、“了解影子和光线的关系以及影子的变化”、“了解手电筒的好处,培养节约用电的良好习惯”和“会进行手影游戏表演,感受与体验合作的快乐”等目标,它包括了语言、科学、健康和艺术领域的整合活动目标,活动目标的制定和实施过程既突出重点,即帮助幼儿理解影子出现需要具备光和遮体两个条件,又借此进行对幼儿语言讲述能力、节约用电意识与习惯的培养,并引导幼儿感受与体验游戏中的合作与分享所带来的快乐。

2.具备各领域知识。实施整合课程,无论是哪一水平的课程整合,都要横跨至少两个以上的学科或领域。“综合是在分化基础上的综合,分科是综合的基础,只有在深入分化的基础上,才能有较高水平的综合。”因此,实施整合课程,教师首先要对各领域专业知识有所了解、掌握,在此基础上,才能深入理解和把握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各领域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拓宽课程内容,最大限度地挖掘课程内容所蕴含的多方面的教育价值,这也是教师有效实施整合课程的前提。例如,大班语言活动“小威向前冲”,教师从整合课程的视角,凭借所掌握的五大领域知识制定了“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宝宝的由来”、“仔细观察画面,了解画面内容并大胆讲述”及“发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等目标,包括了健康、语言和社会领域的整合活动目标及实施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具备开展整合课程的实践能力

1.把握整合点。所谓整合点,指进行幼儿园课程整合时,不同领域课程内容的结合点或发生联系的关键点。大多数的整合点是隐含于课程内容或活动过程中的,需要教师敏感、仔细地捕捉与把握。如,涉及科学、艺术、语言领域的整合课程“竹”,起初教师所确定的课程目标仅限于科学领域,但在引导幼儿认识竹子的外形特征、生长环境和用途的过程中,幼儿对竹工艺品,特别是敲击竹板时所发出的“啪啪啪”声表现出浓厚兴趣,由此,教师把握住美术活动和音乐活动的“整合点”,引导幼儿自制具有乡土气息的竹子乐器,再配上节奏感强、富有艺术表现力的快板书,设计了整合活动 “竹之韵”。教师将手工、民乐、语言等多方面的教育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仅带给幼儿美的享受,还能够激发幼儿参与、探究艺术活动的兴趣,发展了幼儿的语言及动手操作能力。

2.掌握基本的整合方法。从整合机制来看,幼儿园整合课程主要分为内聚式(领域整合)和外展式(主题模式整合)两类整合方法。

内聚式的整合是以主题为中心,将学科或领域与主题相关的内容纳入到主题活动中。内聚式的整合以学科或领域为起点,也以学科或领域为终点。如,整合活动“我自己”的设计思路为:首先,依据学期计划以及本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兴趣及需要,确定“我自己”的活动主题;其次,分析“我自己”这一主题与哪些领域内容相关,将各领域与“我自己”相关的内容纳入教学活动中,以服务于主题活动“我自己”。如,健康领域可“认识自己的身体构造”、语言领域可“念唱儿歌、描述自己哪些地方像爸爸多一些、哪些地方像妈妈多一些”、科学领域可“观察自己的影子、观察自己与别人的不同”等等。

外展式的整合是以幼儿感兴趣的问题或主题为起点向外扩展,对主题概念充分探讨、层层分解,使教学活动内容更加细化,教学活动过程更易操作。外展式整合的设计与展开并没有以领域为依据,但主题的具体内容与领域是有关的。例如,主题活动“鸽子”的设计思路为:以幼儿的兴趣点“信鸽”为整个活动的基础,由此将“信鸽”逐层分解为鸽子的构造、鸽子的食物、鸽子的移动、鸽子的成长等等,再针对这些更具体的主题实施教学。在针对这些具体的主题开展教学活动时,还可以通过引导让幼儿产生具有热爱小动物的情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以及理解和尊重护鸟人的劳动等,对幼儿进行健康及社会领域的教育。

3.掌握基本的生成策略。教师所应掌握的基本生成策略有:第一,所预设的教学活动应是有弹性的,包括有弹性的活动目标、活动内容及过程;第二,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及时捕捉到可生成的资源,这有可能是幼儿的错误,也有可能是幼儿的问题,或者是活动中的偶发事件;第三,教师要从是否有利于幼儿的学习、发展,是否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两个方面对可生成的资源做出判断,并把握生成的“度”;第四,运用提问、讨论、调查、记录、展示等指导策略开展生成教学。例如,主题活动“养蚕”,教师确定了“通过观察、交流,初步了解两种蚕的外形特征,在活动中体验发现的乐趣”和“培养幼儿观察的细致性和目的性”的生成性目标。但在活动实施过程中,一些蚕因吃了不干净的桑叶死了,很多幼儿对 “蚕为什么会死掉”这一问题产生困惑。于是教师及时捕捉生成时机,与幼儿一起查找原因,并结合调查结果引导幼儿认识了讲究饮食卫生的重要性及其方法。

整合课程现已成为我国幼儿园课程的一种发展趋势。教师要提高自身开展整合课程的有效性,达成幼儿园课程目标。在确立整合课程观念的基础上,必须不断发展和丰富自身有关幼儿园课程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

(注:此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幼儿园有效集体教学策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王金梅

endprint

猜你喜欢
幼儿园教师
幼儿园里欢乐多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师赞
爱“上”幼儿园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