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享受语文课导入的乐趣

2014-07-26 09:17王祖学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4年7期
关键词:儿孙荔枝乐曲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导入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有着重大的影响,它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调节学生的状态,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课堂教学一定要抓住黄金时段的导入,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教师应本着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具体特点,精心设计一小段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引,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调节学生的思维活动,使之呈现出一种积极的状态。“善于始者,成功已半。”导入,犹如小提琴演奏,弓一上弦,第一个音符就定下了乐曲的基调。因此,一位优秀教师应以精湛的导入愉悦学生的耳目,打动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想象,为成功授课,享受快乐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导入的方法很多,形式也多种多样。现将本人的几点做法,归纳如下。

一.时代背景导入法

这是常用的导入法。孟子说:“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下》)这是说,如果要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动机和时代背景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助于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如教学《醉翁亭记》一课我是这样导入的,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疏替他分辩,得罪了当权派,被贬滁州知州。被贬后,欧阳修心情郁闷,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的主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勾勒了一幅太守在山中游玩宴饮、与民同乐的图画,唱出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的愉悦乐章。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排遣忧愁的复杂感情。学生了解之后,对寻找文章的线索“乐”,理解文章的主旨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以乐观的态度享受生活是大有裨益的。

二.析题导入法

析题导入法,即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题目的意思来领会题意和文意。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的一目了然,体现主题;有的言简意赅,概括精辟;有的暗藏玄机,意味深刻……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睛,我们可以审视一个人的心灵。同样,透过标题,我们可以抓住文章的主旨。弄清文章题意就是理解文章的突破口。如教学《南州六月荔枝丹》一课我是这样析题导入的:南州泛指我国南部地区,六月指就是荔枝的成熟期在农历六月,荔枝是这篇课文的说明对象,丹是红色,也就是荔枝的颜色。标题是明代陈辉《荔枝》诗中的句子,虽只有七个字,却从以上三个方面概括了荔枝的生态特征。学生了解之后,对于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大有帮助。

三.故事导入法

先讲一个短小精悍的与课文有关的故事,一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导入新课。如我在教学《回忆我的母亲》时,引用了一个故事:有一个老太太做寿,满堂儿孙、亲戚朋友都纷纷送礼、问候。但有位客人没有买礼物,觉得不好意思,就提议做一首诗来祝贺。众人都很高兴,客人便吟诵起来:“这个婆娘不是人!”大家听了很震惊,都斥责这个人胡言乱语。客人说:“别急,请听下一句——九天仙女下凡尘!”好!好!众人转过了神,夸赞起来。客人又道:“个个儿孙个个都是贼!”这下老太太的儿孙可不干了,围过来要揍他。客人又说:“别忙——盗得仙桃庆寿辰!”儿孙一听又乐了。众人都赞扬这首诗作得好。这个故事对我们很有启发,下面就来学习课文《回忆我的母亲》。看看朱德的母亲是如何的不平凡。学完课文,学生主动提出:老师我们觉得,文中以“我应该感谢母亲……”开头两段应该背诵。在课堂上享受“母亲”的伟大,沐浴吹面不含杨柳风的温馨。

四.音乐导入法

音乐是一种抒情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它通过乐曲中力度的强弱,旋律的起伏变化,以及节奏的抑扬顿挫,使人获得比其他艺术形式更为直接,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感受。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如能恰当地使用音乐,让乐曲作用于学生的听觉,那就会使他们置身于乐曲所创设、营造的特殊氛围中,调动其情感,促进其理解,陶冶其情操。比如我在教学《虞美人》一课时,首先播放阿炳的《二泉映月》,那深沉、忧郁的的乐曲将学生带入“剪不断,理还乱”的言愁氛围之中。“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人物形象也历历在目。这样,歌曲带领学生感受到浓郁的愁绪,使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境。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知识的殿堂,教学氛围是那么融洽,那么忧郁,那么的惆怅。授课结束时,学生还沉浸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艺术享受中……

王祖学,教师,现居贵州眉潭。

猜你喜欢
儿孙荔枝乐曲
感悟
始乱
日啖荔枝三百颗,会上火吗
ЛИЧИ: ЭКЗОТИЧЕСКИЙ ТРОПИЧЕСКИЙ ФРУКТ
千里采荔枝的鹤
荔枝熟了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爷爷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