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改善脑卒中后并发抑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抑郁程度的作用研究

2014-07-27 06:42陶建华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10期
关键词:疗程神经功能量表

陶建华

河南省鹤壁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鹤壁 458000

脑卒中又可称为急性脑血管事件,是如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三种疾病之一[1],抑郁症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于患者的神经功能的恢复和生存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2]。因此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对于改善脑卒中患者抑郁状态显得十分重要。本次研究分析了心理护理在改善脑卒中并发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和抑郁程度方面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2年2月—2013年2月间在本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筛选得到100例,入选病例均经头颅MRI或CT检查确诊的脑卒中患者,同时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大于50分;排除神志不清,有智力障碍、失语症、严重身体疾病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 26 例,女 24 例,年龄 45~78 岁,平均年龄(52.2±9.5)岁,其中脑出血20例,脑梗死 30例,脑卒中病程2~14个月,平均(6.9±2.1)个月,并发抑郁症4~20周;干预组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42~81 岁,平均年龄(51.4±10.4)岁,其中脑出血 19 例,脑梗死 31例,脑卒中病程 2~15 个月,平均(6.4±1.9)个月,并发抑郁症 4~19周。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在一般性内科常规护理基础上,两组患者均给予:(1)通过当面讲解的方法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高血压治疗的相关知识,指导家属从生活各方面对患者进行照顾;(2)向患者介绍自我保健方面的知识,包括日常低脂、低盐饮食,早睡早起等。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团体心理支持联合个别心理指导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心理疏导疗法:每半个月组织一次团体心理支持。利用讲座、互动讨论的方式对患者的情绪进行调节,之后收集患者个人资料,对可能有负面情绪的患者进行个人心理疏导3~4次;②支持疗法:每周1~2次,每次约25min,主要为倾听患者主诉,根据其表达出的疑问、不适、不良情绪进行具体回答,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③音乐疗法:为更好地克服患者不良情绪,经过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本次研究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缓解紧张、焦虑、抑郁的音乐处方,向患者免费发放下载好音乐的MP3,为避免影响同病房患者休息均使用耳机,于每日清晨起床后和夜间睡觉前分别聆听古琴、古筝、竹笛、竹箫弹奏曲20min,调节音量40~65分贝;④运动疗法:采取老年人易于接受的气功锻炼、慢走等方法,循序渐进。每日1~3次,每次约25min。

1.3 疗效评价

1.3.1 焦虑抑郁量表 采用Zung[2]制定的量表,包括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两个分量表,共有48个条目,其中有评定焦虑和抑郁的条目各24个,每个条目采用四级评分标准(0~3分)。评分越高显示焦虑和抑郁程度越严重。本次研究只选用抑郁量表。

1.3.2 神经功能缺损量表 采用NIHSS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末、治疗2个疗程末、治疗3个疗程末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 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进行 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对比

组内相比治疗3疗程后与治疗前相比NIHSS评分明显升高,两组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组间三个疗程末对比,干预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对比(s)

注:组内3个疗程末和治疗前相比,①为P<0.01;组间治疗 1、2、3疗程末对比,②为 P<0.05②②为 P<0.01。

分组 治疗前 治疗1个疗程末 治疗2个疗程末 治疗3个疗程末对照组干预组36.14±4.61 36.65±4.60 51.55±8.17 60.05±8.23②62.30±9.13 69.42±9.61②67.22±9.36①73.51±9.31①②②

2.2 两组患者抑郁改善情况对比

对照组和干预组护理前 SDS评分分别为(53.28±7.95)、(53.51±8.26),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理护理后对照组和干预组 SDS 评分分别为(50.43±7.14)、(41.89±7.03),干预组患者评分与护理前和同期对照组患者评分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卒中并发抑郁的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相关研究显示其主要与脑组织生化功能改变以及患者情感障碍有关[3]。因此,对于该类患者在使用常规抗抑郁药物和物理治疗的基础之上,适当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提高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其生活质量和治疗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次研究显示,组间三个疗程末NIHSS评分对比,干预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理护理后干预组患者SDS评分与护理前和同期对照组患者评分相比均明显降低。表明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并发抑郁患者的抑郁程度,同时还可对神经功能的修复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应用心理疏导疗法通过集体性活动将患者从过度关注自身病情中转移出来,同时对个别抑郁严重的患者进行单独疏导,提高患者的情绪和角色功能;应用支持疗法增加日常与患者间的沟通交流,使患者感到时刻被关心照顾,从而纠正抑郁状态,促进神经功能修复。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并发抑郁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而可促进神经功能的修复。

[1]侯慧磊.舒适护理在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2,(29):39.

[2]马燕,陆浩,胡亚男,等.老年脑卒中护理提供者心理因素及相关因素的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3):451-453.

[3]吴琼华.脑卒中患者的社区护理康复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2012,(28):69.

猜你喜欢
疗程神经功能量表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中药面膜祛除黄褐斑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