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宦官博物馆探秘宦官真实生活

2014-07-28 19:17卢亚平裴超田义墓
时尚北京 2014年6期
关键词:宦官太监万历

卢亚平 裴超 田义墓

宦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史书上对宦官称谓很多,如阉宦、内侍、中官、貂珰、公公、太监等等。不过,随着1996年中国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庭的逝世,这个在封建王朝独有的人群终于在中国彻底消失。而在北京,就有这样一座为他们而建的博物馆——田义墓。这是中国惟一的一个宦官文化陈列馆,而它所在的明朝大太监田义的墓也是国内保存最好的太监陵墓,它为我们展示了一段神秘的历史。

田义墓在北京法海寺西南500米处,是中国的第一座以宦官历史为题材的专题博物馆,是目前全国范围内唯一保存最完好、规格最高、石刻最精美的明代太监墓,是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宦官历史

古代的一些奴隶主和君王、贵族,为了使自己的妻妾们保持贞节,不准她们和男子接触,但后宫又需要男子服役,所以就大量地使用阉人,即太监。英文中的“太监”一词是由希腊语“守护床铺的人”而来的,由此也可知太监的作用。

用宦官在宫内供驱使,并非中国独有,在古代奴隶制时期的埃及、希腊、罗马、波斯等古国之中,也曾出现过宦官,且其活跃程度不亚于当时的中国,但这些国家的宦官随着历史的进展,均较早的退出了历史舞台,只有中国的宦官制度持续了几千年,形成完整庞杂的体系。关于太监起源的时代,无法准确确定。据传是由公元前8世纪亚述的一位美丽贤妃所创,而东方则是在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形成时期就开始了。从甲骨文考证,中国古代对阉人的使用早在殷商时代就已出现了。《诗经》、《周易》、《礼记》等书对宦官也曾有过记述。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舞台上宦官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朝政,影响改变了历史。由于他们的存在,历史变得更加扑溯迷离。阉割是残酷的、极不人道的、是对人性的摧残,是阉割者的不幸,更是历史的不幸。辛亥革命中国推翻封建帝制,同时标志着丑陋的宦官制度的终结。1996年底,随着晚清最后一名太监孙耀庭的去世,宦官从中国历史上彻底消失。

模范太监——田义

和历史上臭名昭著的那些权奸相比,田义称得上是少有的模范太监。田义在宫中63年,历事嘉靖、隆庆、万历三帝,虽备受宠信却不仗势为非,为此万历皇帝大为赞赏,多次赏赐蟒袍,并赐禁地骑马的特权。更难能可贵的是,比起其他大太监,田义十分有正义感,对于皇帝的错处他也敢据理力争。

当时明朝的矿税十分苛刻,百姓深受其害。一次万历皇帝生了急病,眼看就要不行了,可能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万历皇帝在拟好的遗旨中声明以后废除矿税。也许是命不该绝,万历皇帝竟于当夜病情大为好转,出了“重症监护室”。谁曾想,这位贪财的万历皇帝病好后第一件事就是要追回废除矿税的圣旨。田义则跪下死谏,要求皇帝不能出尔反尔。

万历皇帝气得恼羞成怒,差点用刀把田义劈死。而田义也留下了死谏的美名。万历三十三(1605)年,72岁的田义因病去世,万历皇帝十分伤心,特为他辍朝三日,赐葬磨石口村。也就是今天我们能在石景山区的模式口地区看到的墓园。

石刻艺术价值

田义墓的墓园堪称是石雕艺术的宝库。它不仅体现在墓园整体的宏大凝重,风格统一,还体现在石构的体量大而繁复,设计精巧,牌楼、享殿、坟冢、祭器等多用汉白玉石雕刻而成,有极高的艺术和欣赏价值,代表了明代后期的石刻艺术,精湛、细巧。这里的石刻内容丰富,有八音、八宝、七珍、文房四宝,有谐音寓意的吉祥图案,有民间流传的八仙人物等,还有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如苏武牧羊、羊续悬鱼等。

来到田义墓首先会被神道上一对高大精美的石像所吸引,这就是石像生,又称翁仲。田义墓神道上的翁仲,一文一武,文东武西,面对而立。文官头戴七梁冠,身穿朝服,手捧笏板面容谦恭。在朝服的垂带上雕有一对仙鹤,这对仙鹤采用的是白描式的线刻,线条流畅雕刻精美非一般工匠所为。武将头戴金盔,身着铠甲,手杵钢鞭,虎目圆睁,虬髯戟张,神态威严。从武将细微处的雕琢上,显示出田义墓翁仲不计工本的繁工缛作和匠人们超凡的技艺;甲胄上的甲页、鞭柄上的宝石、战靴上的神兽每一处都雕凿的非常仔细,就连战靴上的穿带绳结都做了细细的雕琢。

田义墓的棂星门全部是用汉白玉雕凿而成,虽不大,但无处不显示出墓主人的气派和雕刻技艺的精湛。田义墓棂星门两侧的照壁由四组浮雕组成。这四幅壁心雕刻全部采用高浮雕的技法,雕工精细,画面丰满。画面上的一草一木,一虫一兽都雕琢的十分生动传神。当你驻足仔细观看时,不经意间会突然惊喜的发现一只小蜜蜂或是一只其它什么昆虫躲在花草之间。

再向内走去,可见三座碑亭。碑亭虽不算高大,但设计独特做工精巧,这三座碑亭是明代建筑工艺技术的典型代表,是我国太监墓地保存下来的极为罕见的整体建筑,也是田义墓地上最完整的砖石建筑。

最里面就是田义享堂,这是一座非常独特而又十分壮观的建筑。只可惜这座享堂在民国时期被当地富户薛厚田(人称薛五)看上了享殿内的木料,便带人将其拆毁。现只剩下享殿的台基和三扇石窗及大量的大块建筑石料。据说享堂内原供奉一尊楠木的田义雕像,但无考证,现仅存三座谕祭碑,和慈祥庵皇恩准给碑。一个太监死后能得到皇上遣使三吊也算是耀祖光宗了。

宦官文化陈列馆

虽说人们对太监的形象并不陌生,但花8元钱到这个宦官文化博物馆看看,还是让人大开眼界。走完6个展室,从太监的来源、阉割、机构设置乃至太监的信仰、养老和墓葬,您就都门儿清了。

博物馆中在一个展室里陈列了所有著名的太监,其中最著名的可能是郑和(1371-1433),一位航海家、探险家、外交家和舰队司令,他被下旨航至东南亚、南亚和东非。他在中国范围外的航海旅行后来被记录为“三保太监下西洋”。杰出的太监名单中还包括蔡伦(60-121),作为造纸术的发明者备受尊敬。

最令人胆颤而生动鲜明的展室呈现了去势的真实过程。真人大小的立体模型展示一个小男孩躺在床上四肢被绑住,其他三人—— 一人手里拿着一个像刀子的简单仪器,一人控制住男孩的两条腿,而另一人进行手术——没有任何麻醉的手术。手术后患者将呆在床上几个月,直到他们终于可以重新活动,或直接死于痛苦。

除了关于太监的文物展,许多石景山地区出土的精美文物也在这里展出。其中最传奇的是具神秘干尸,他生前是康熙年间的“中宪大夫”黄拙吾。这具古尸于2006年被发现,是目前北京地区仅有的保存完好的干尸,历经400年头发皮肤都还栩栩如生。这还不是最神的,这位黄拙吾生前是四品文官,死后却穿着一套青色丝织龙袍。超越了等级的限制,更奇特的是,他做的是康熙朝官,梳的却是明朝的发髻,这在那个“留发不留头”的年代是不可想象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宦官太监万历
书坊与名士:万历年间戏曲评点兴起的双驱
南京三座明代宦官墓的发掘现场及出土器物
三国鼎立之袁绍杀宦官(下)
论万历朝播州杨氏土司之覆灭
日本藏万历世德堂刊传奇《水浒记》考述
明清太监也读书
宦官的职责:洒扫庭除
明代万历年间“矿监税使”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一个字的笑话
“宦官”与“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