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言文应先重基础

2014-07-29 06:22廖超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4年5期
关键词:文言基础知识文言文

廖超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46-02

我们知道,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并不仅是因为它影响着试卷内一成以上的分数,更重要的是因为它是让学生进入我国古典文学殿堂的一把钥匙。我们的古典文学可是一座丰富的宝库啊,且不说那深刻的思想内涵、高超的艺术手法,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学士,单那些以其超强的生命力“存活”于今人文章的名句,就足以今人神往。我们的学生通过学习文言文,可以穿越时空与古代仁人志士、贤者智者对话,从而了解我们的国家,了解我们的历史,把历史文化的积淀化为自身人文素养的一部分。所以,自从教以来,我就一直在探索着如何优化文言文的教学,并且越来越觉得,优化文言文教学,首先就应做到两个重视:

一、重视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

以前读书时,印象最深的就是如果一个英语单词没记好,往往就理解不了整个句子。其实,一个语文的词语不懂,也常常不能理解整个句子。例如:王强是小明的父亲。意思很简单的一个句子,但假设我们不懂“父亲”是什么意思,这句子就不再简单了。这种情况在文言文的阅读过程中是很容易出现的。记得有一年《羊城晚报》点评当年高考时举了个翻译的例子:“以口腹役人”被部分考生译成“用嘴和肚子来压迫别人”。这完全可以用来作为一个新版的语文笑话了!假如这部分学生能重视基础知识积累,熟记 “以”字的几个义项,稍作比较都能判断出此处应解作“因为”,从而得出正确理解:因为(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而劳役别人。看来,不注重基础知识积累,别说要达到“阅读浅显文言文”,“鉴赏优秀传统文化”的素质教育目的,就连想多考几分的应试教育目的也难以达到。这个例子给了我很深的感触,以至于常用它来提醒我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

作为语文教师,重视基础知识积累,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归纳通假字、古今异义、虚实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基础知识,并要求他们熟记。可能有人会认为这样是在把一篇文质兼美的作品支解成讲解古汉语知识的一块块语言材料。不可否认,如果教学一篇课文就只做这一点工作,他们的看法倒也无可非议。可如果淡化这些内容甚至于完全不讲,那不正是架空分析,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吗?还是俗话说的好,“磨刀不误砍柴工”啊!“磨刀”是为了更好的“砍柴”,熟记文言文基础知识也是为了更好的学习文言文。我们不能只把目光放在教学几篇课文上,就觉得这样会浪费很多宝贵的时间。须知我们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当我们引领学生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他们今后学习起来将会更容易。这几年我一直都是循环教学,而学校每个学年都重新编班。我注意到凡是前一学年跟我教的那些学生,在学文言文新课时的积极性与学习能力都比其他学生要强。其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前一年的基础积累功夫到家。所以,我又多了一个习惯——让这部分学生作为小组长,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文言文学习小组。在这些“老生”的带动下,新的班级很快就能激起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来,教学的效果明显好多了。

可以说,相对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全过程来说,落实基础知识的积累其实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教学方法。所以,我们在引导鉴赏文学作品之前,先得落实基础知识的积累,并引导学生体会那些“一词理解了,全句也就领悟了”的关键词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具有阅读所有“浅显文言文”的能力,而不是只能看懂课文,甚至于连课文也看不通。

二、重视文言课文的背诵

我们知道,语言的学习,不是记住规则就能阅读、写作的;语言学习是先实践、运用,然后理解。语文课需要强调背诵,文言文学习课堂更要强调背诵,因为不论是文言实词、虚词,还是文言句式,都不应孤立地背解释、记术语。就像散落一地的珠子,得先把它们串起来才更好拿走一样,要把字、词、句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诵读课文并对课文中典型例句进行理解、掌握,才能达到重点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的目的。可以说,掌握词、句基础知识是诵读文言文的需要,但熟读成诵一批文言文精品,却又可将其词、句的一些基本用法都涵盖其中。这样一来,只要看到某词某句式的时候,马上在记忆中就会现出典型的例句来。如读到《愚公移山》“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时,“且”字怎么解,即使课文没有注释,也可以马上联想到《周亚夫军细柳》中的“天子且至”,从而推知“且”字可作“将要”解。熟能生巧了,就没有了这种推测过程,而完全是一种应付自如的状态。久而久之,也就凝固成了个人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也就自然形成了。从这一方面来说,重视背诵课文也是重视基础的需要。所以,每到讲文言文单元的课文时,我都会事先抽时间放示范录音给学生听,鼓励他们在我开始讲课文之前就能集体背诵。尤其是那些较短的课文,是一定要先集体背诵,讲完课后再单独背诵。记得有一次我上《曹刿论战》这篇课文的公开课,评课时有老师很是感慨地说:“我知道廖老师教的那些学生为什么文言文这一块的得分特别高了,就是因为当我们班的学生能流畅朗读时,他班的学生就已经能背诵了!”我回答说,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我一向重视学生的背诵、鼓励学生们背诵。学生的基础扎实,理解能力也就强,学习起来就得心应手,积极性就更高了,分数也就自然上去了。

当然,要背诵文言课文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它们都是我国的优秀古典诗文,其语言精美,音调铿锵,声韵和谐,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只要消除畏惧心理,通过多次诵读还是可以背诵的。况且,诵读课文,对于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精神实质,更恰当地领会它的气势、节奏、神韵都是大有裨益的;更不要说可以熟悉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甚至于陶冶性情了。而通过背诵,学生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学的感受力,继承发扬优良的文化传统,体悟民族文化的优美。当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词汇,熟悉了词汇时,在日常的讲话和作文中就能旁征博引,左右逢源,文学造诣就更高。所以,外国有则谚语说:“能背诵多少书籍就能获得多少知识。” 我国有句古话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连曾任《演讲与口才》主編的邵守义都强调要有好口才,就应随时能背诵一些名篇呢。可见,背诵确实是一个很有用而不可忽视的环节。既然如此,教师就应加强朗诵、背诵指导与训练,并把背诵要求落实到文言文教学中去。

总之,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学生的理解能力就难以提高,更不要说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文化精华。从这个角度来看,与其说理解是记忆的基础,不如说记忆是理解的前提。所以,文言文教学,一定要重视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和背诵课文,立足于基础,才能放眼未来。

猜你喜欢
文言基础知识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活用课外资料 助力文言教学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文言之美美不胜收
熟读精思 寻求规律
通过变式训练,夯实基础知识
假期数学竞赛指导(二)
对《文言是母语吗?——解读内地〈课程标准〉一思》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