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文化论坛国际会议中心景观设计探讨

2014-07-31 06:42王加伟范泉兴
山西建筑 2014年19期
关键词:文化论坛太湖景观设计

王加伟 范泉兴

(1.苏州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苏州 215021; 2.同济大学,上海 200000)

作为在建筑设计院工作多年的景观设计师,参与了不少大大小小的建筑项目,由于现阶段项目实际操作的原因,景观设计往往不能与建筑设计形成一个整体。设计中往往建筑先期介入,在完成建筑方案之后业主才开始启动景观设计工作,景观设计的定位往往是配合建筑,完成建筑师的空间布局想法。这就导致景观设计师在思考项目时,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景观设计师除了对建筑师钦佩有加之余,更多的思考在于景观应该处于一个怎样的角色,是彰显自己的个性,还是与建筑充分融合。倘若要达到这种融合,景观又该怎样从建筑方面着手来思考项目定位[1]。带着这些困惑,笔者有幸参加了太湖文化论坛景观设计项目,并从中思考了景观如何从建筑设计角度出发来进行立意、布局,从而使得景观与建筑形成完整统一的整体。

1 项目概况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是国务院首批批准建立的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一,是全国首批加入WTO旅游业对外开放突破先行区。度假区位于古城苏州西侧15 km处,东起古镇胥口镇,南临浩渺太湖,西靠渔洋山,北依吴中名山穹窿,连接湖中长沙岛、叶山岛、西山诸岛,太湖72峰48岛中大半分布在度假区四周。山水风景绝佳、气候宜人、人文积淀深厚,文物古迹众多,是吴文化发祥地。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搭建文化交流平台,经国务院批准在2007年12月正式确立了中国太湖文化论坛项目。如图1所示的太湖文化论坛是继博鳌亚洲论坛之后,参照达沃斯论坛模式建的学术舞台,其定位为学术性、非官方、非盈利、定期、定址的国际化、全国性一级民间社团组织。

太湖文化论坛永久设在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中心区南部,处渔洋山余脉,背山面湖,项目周边用地为度假、休闲、观光性质。地块南接太湖大道,36 000顷的烟波太湖近在咫尺,湖光山色尽展眼前;基地周边规划有五星级酒店、酒店式公寓、商业水街、水星游艇俱乐部、高尔夫球场、湿地公园等休闲度假设施。太湖文化论坛以其建筑性质,成为了该区域的视觉焦点和功能核心。

图1 中国太湖文化论坛

2 场地及建筑设计分析

项目用地呈半圆形向太湖展开,东西最宽630 m,南北最宽260 m,用地面积约10万m2。中间一条南北向的商业水街将场地分为东西两块区域。建筑设计在布局时,考虑到与场地西北侧的小横山轴线相呼应,将主体建筑布置在场地西部,东部则预留市民公园。建筑设计采用“姑苏台”的立意,结合平面功能排布,呈现层层退进的形式,以表达2000多年前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姑苏台寓意,满足人们心中登高姑苏台、远眺太湖水的情结[2]。主体建筑共分为6个平台,由下而上,每层平台或绿草葱葱、或平台广开,最后到达建筑制高点——望湖阁。主体建筑大气磅礴,与浩渺的太湖相得益彰。在主体建筑西侧散布一组两层的餐饮接待楼,精致、典雅,宛如小家碧玉静立在姑苏台西侧,体现了大气与细腻的结合。

3 立意——引申建筑设计理念

景观是建筑空间的延续,是建筑功能的补充,是建筑思想的升华。建筑设计从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所建姑苏台这一特殊历史文化出发,用现代设计手法来展现当时的文化魅力。

坛在中国古代主要是用于祭祀天、地、社稷等活动的台型建筑,体现了至尊至高的境地。姑苏台独特的造型采用与北京天坛相仿的设计模式,所不同的是前者底层为圆形,上层为方形,后者恰恰相反。圆代表天,方代表地,即所谓“天圆地方”。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模式,与中国人的传统宇宙观相关,中国人对宇宙的理解是圆的无边的大苍穹,照在头顶上,人生活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大地上。大地感应着天的力量,滋养着万物生灵。通过在坛这一特殊的建筑上祭祀天、地,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目的。景观设计从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出发,通过天、地的设计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便是景观设计的立意所在。

4 布局——延续建筑空间布局

为了延续建筑的空间布局形式,景观设计结合半圆形的场地布局,以主体建筑轴线与南北商业水街轴线的交点为中心,采用内方外圆的平面构图,把原有半圆形的建筑布局,利用浮木、水生植物和水下景观灯在湖中的塑造,达到景观空间的虚拟界定与延伸,形成具有虚实阴阳对比的内方外圆的文化概念。陆上的半圆为坛址所在(是阳)代表地,而太湖水中的半圆为天域界定(是阴),是天的范畴。水天一色,水是映天之镜,水与天相连,因此水就是天。而连接湖中钢构亭的卧波长桥,把来论坛参观交流的人群引入湖(天)中,与湖的对话就是与天的对话,达到天、地、人的合一。

4.1 地

陆上半圆的平面布局采用一池三山(瀛洲、蓬莱、方丈)的手法,再现中国人对生的理解,对生的渴求以及生命的价值观。地形处理体现融自然山水于一体的做法,把坛东的土丘脉络方向朝渔洋山山脉的走势延续,成为渔洋山的一部分。陆上半圆主要包括以下部分:台地区、中心景区、接待区。1)台地区:该区主要以主体建筑的平台为主,由下而上,共六层平台,其层层退进的屋面在会议期间是嘉宾们高谈阔论之所,平时又是市民休闲登高之地。市民在登高时,可以感受不同的空间变化,视线也随着平台变高而逐渐开敞起来,直至到达制高点——望湖阁,36 000顷太湖湖光山色近展眼前。由于太湖水位标高时常变化,为了场地防洪要求,建筑正负零标高比河道常水位标高高出许多,如何解决这一高差同时又满足场地防洪要求,是设计师要考虑的难点之一。设计采用水台阶的策略,利用层层叠下的踏步进入岸边,同时在踏步上设计跌水,使得原本的高差变得可以让市民亲水、观水、戏水的空间,同时从太湖大堤上看整体建筑入口时也丰富了景观效果。一层平台往上的屋顶花园设计充分考虑人的使用需求及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尽量在满足大量人流使用的同时,增加屋顶的绿化面积。受覆土条件限制,屋顶绿化通过灌木及小乔木的搭配组合,营造了精致的观赏空间。2)中心景区:该区主要以文化广场为中心,东西布置一条景观轴,轴线两侧结合花坛、雕塑及景观林,方便引导与会的嘉宾及市民进入会议中心东入口。中央设置水上舞台,视线开阔,周围点缀现代的钢结构景亭及特色廊架,背景则是郁郁葱葱的山林绿化,形成了山林环抱之势。水上舞台的中心布置能够代表太湖文化论坛内涵的核心雕塑,周边结合开敞的草坪,成为嘉宾及市民户外交流的场所,同时也方便举办各种户外论坛。在小品细节设计上,钢结构景亭及特色廊架的设计,采用了传统苏州园林的韵味变化,但形式上做了比较好的创新,与主体建筑苏而新的风格很好的呼应了起来。在中心场地边界布置的不锈钢桅杆,采用与太湖渔船桅杆相呼应的形式,晚上桅杆端头发出的点点星光,让市民充分感受太湖文化。3)接待区:该区功能为贵宾接待,设计上相对独立,通过从南侧河道引入一片宁静的池塘,结合水生植物及周围绿化的设计,将南侧太湖大道的嘈杂隔离开来,衬托出接待区的精致、典雅,为此区域营造了一处幽静的空间。同时,通过在林下布置休闲园路、景观人行桥,结合建筑的围廊,完善了该区域的人流系统。

4.2 天

水上半圆主要是湖光区,为市民提供一处亲水空间。布局以建筑中轴线及南北向商业水街中轴线的交点为中心,设置核心景观——湖心亭,通过连接主体建筑的卧波长桥及环形木栈道,将来论坛参观交流的贵宾及市民大众引入湖中,直至到达湖心亭,来近距离体验烟波浩渺的太湖景色。水中点缀水下灯和浮木结合太湖原生的水生植物,在夜晚形成天宫繁星的自然生动景色,激活了太湖的迷人夜景,而湖中的喷泉则提升了该区域的人气,丰富了太湖的景色。木栈道充分考虑市民的流线设计,在木栈道上布置休息坐凳、亲水平台及无障碍设施,满足市民的各种需求。

5 植栽设计

植物是园林的灵魂,一个优秀的景观园林中,植物要占到设计方案总量的70%~80%,植物造景要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通过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的搭配,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组合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欣赏。要创造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并且还要具有当地的特色,则优先考虑适应当地区域的乡土树种。本项目中植物栽植以模仿本地区自然山林的林相结构——北亚热带针阔混交林的做法,把黑松、枫香、乌桕作为主干树种,形成自然山林的效果,岸边栽植菖蒲、芦苇、荷花等水生植物,再现太湖原生植被景观。

6 结语

如今太湖文化论坛已经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平台,景观设计通过从建筑立意出发,完善场地空间布局,并与建筑形成完整统一的整体,使得中外来宾充分感受了太湖地区独特的文化与自然风景魅力,满足了人们心中登高姑苏台、远眺太湖水的情结。

注:本项目获得2013年度江苏省城乡建设系统优秀勘察设计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二等奖。

[1]赵文斌,李存东,史丽秀,等.与建筑融合的景观——以首都博物馆新馆景观设计为例[J].中国园林,2009,25(4):34-37.

[2]蔡 爽.传承文明、天人合一——苏州太湖文化论坛国际会议中心设计[J].江苏建筑,2010(5):1-2.

猜你喜欢
文化论坛太湖景观设计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第四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 2019中国航海日“行舟致远”航海文化论坛
美好瞬间2018第二届博鳌国际美食文化论坛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太湖思变2017
“龙江历史文化论坛·2017”征文启事
太湖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