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作者楼南蔚 在歌词中填满回忆

2014-07-31 06:45李红敏
艺术评鉴 2014年8期
关键词:词作者唱片首歌

李红敏

对于词作者而言,歌词在某种程度上是他们与世界交谈的一种方式,他们用生动的笔触记录下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他们多会选择将一些美好收藏,那是一个以文字为基础构建起来的世界,里面有着比现实生活更优雅,更从容的生活。一些经历过的片段,就这样以另一种形式永久的存留在和现实生活平行的那个音乐空间之中,也是另外一个存在于精神世界的桃花源,当文字伴随旋律流淌的时候,听众也会不由自主的被歌词描摹的世界所吸引,并心生向往。而那些苦难的时刻则等待着时间去发酵,直到随着心境转化成笔端流淌而出的一缕缕温润而强大的力量。

“偶尔会想起一个人,偶尔才发现夜已深,偶尔会对着自己问,这份爱究竟有多沉”

——林志炫《瞬间永恒》

2013年12月7日,林志炫在ONE take林志炫1314世界巡回演唱会深圳站首唱了《瞬间永恒》这首歌,并且在广东卫视跨年晚会上也演唱了这首作品,深得广大歌迷的喜爱,至此,由流行音乐作词人楼南蔚填词的《瞬间永恒》开始进入人们的音乐视野。

在音乐界一直有很多对搭档间的故事和默契被传为佳话,歌手林志炫和词作者楼南蔚就是其中之一,他们之间的合作不一定是最富于传奇色彩的,但绝对是最有默契的一组搭档,林志炫在多次访问中都肯定了这一点。这些年来,词作者楼南蔚为林志炫量身打造的无论是《凤凰花开的路口》、《浮夸》,还是《没离开过》、Miss mama等都是最好的例证。

从最初林志炫在木船民歌西餐厅参加比赛开始,经过后来的喜马拉雅唱片公司,再到之后签约点将唱片,又或者是SONY时期,直至后来林志炫成立他的炫音有限公司,开始独立制作并发行自己的唱片,楼南蔚一直作为朋友,也是与林志炫一同成长的伙伴在音乐的路上彼此成就,哪怕是在楼南蔚从唱片公司出来之后的十余年里,林志炫新专辑的统筹工作同样是她在负责。很多歌曲已不能简单以“量身定制”来形容,他们之间的合作也不能以“默契”来简单概括,因为这是一份绵延了二十年之久的友谊,并且随着时间推移还会继续谱写出新的篇章。

ONE take是多年以来林志炫做音乐的一种态度,即在演唱会现场的时候录音,然后将一些新歌收录在年底发行的专辑中。在去年的《我是歌手》之后,让更多内地的观众重新认识到了林志炫,知道他是为了歌唱站在舞台上的一个歌手,所以在之后的ONE take林志炫1314世界巡回演唱会中,ONE take依旧是林志炫想要贯彻的音乐理念。而对于如今的林志炫来说,“收歌的难度会更高,不是说歌好听就可以了或者说一首歌够流行就可以了,已经不是这样的标准,所以他收歌的过程真的是很辛苦,往往一百多首歌里面也挑不出一首来。”在访谈中楼南蔚这样描述收歌过程的不易。

有一次,楼南蔚到李正帆和Jennifer(李王若涵)的工作室去挑歌,在他们的数据库里发现了I Sing这首歌,她听过之后觉得林志炫可能会感兴趣,结果不出所料林志炫很喜欢这首歌。但此时楼南蔚还不知道歌词写什么,就这样搁置了一段时间。

这首歌的歌词最终是由一次游历的感受发想出来的,在收到这首歌之前,楼南蔚有一次去日月潭旧地重游,想到了曾经一起结伴去玩的朋友,后来没有再联络了,回来之后她在自己的Facebook上搭配日月潭的照片,随手写下了“偶尔会想起一个人,偶尔才发现夜已深”的感想。Jennifer看到之后说这就是I Sing主歌的旋律,“我一看套进这种情绪,完全能够唱得进去,后来也发现这首歌的情境也蛮适合做这样一种情绪的延伸的,所以后来就照这样的情绪写下去了。”

楼南蔚说,林志炫站在舞台上去唱这首歌的瞬间,在他的知音的心里面其实也会留下一个永恒,也就是说把原本是爱情或者亲情的瞬间永恒转移到林志炫跟他的知音的关系里面,是一种情感的转换,这也刚好符合他现在和知音之间互动的心理。这也是楼南蔚作为词作者乐意享受的时刻跟氛围,近些年来她不愿过多将笔触局限在爱情的层面,因为在她看来情歌的范畴是一种非喜则忧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很难将一首歌里的意境拉升到一个更加立体的层面。

“不想,你的天空只剩下一扇窗,飞翔,张不开翅膀,谈起了希望,你我都一样,小小一烛光的梦想,我们一盏一盏把它点亮”

——李正帆《买下整座山》

词作者楼南蔚近几年的创作时光有很大一部分献给了新诗创作,新诗的产量也逐渐累积到可观的程度,偶尔也会因灵感流动,将一首小诗转换成一首意境和故事俱佳的歌词,在李正帆夫妇今年推出的新专辑《无界》中的《买下整座山》就是这样一首因诗而成的歌,也是一首因爱而成的歌。

在台湾三峡的山上有一对夫妻,因为太太身体欠安需要休养,先生为了给太太更好的照顾,放弃了都市生活的繁华与便捷,搬到山里面去疗养,因为先生希望给太太一种人间仙境般的生活。他们一起开了一家小餐厅,小日子过得悠闲而自得。他们现在生活的地方是一个生态保育区,山水清秀自不必说,夏天的时候萤火虫就犹如夜空中的繁星一样……李正帆听了这个故事很是感动,他自己写了一段短诗,“想把天上星星摘下给你,可惜伸手不及,所以就为你买下整座山……”

他后来将这个故事讲给楼南蔚听,她同样也为故事中的主人公动容。在合作这首歌的时候,这个故事,这首小诗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这首歌词最原始的灵魂。另一方面楼南蔚联想到了自己以及周边朋友的生活,现在都市里生活的人们一般压力都很大,也常听身边的一些朋友说起自己想开一家花店,想开一家咖啡厅,或者想搬到山上或海边去居住……然而这些说起来简单而美妙的事情,对于很多都市人来说终究只是想想、说说而已。她将这样一个故事写下来,也正是想通过歌词告诉大家,很多时候,很多事情真的是去做了才可能实现,不然都是空想,也希望透过这首歌给大家一些鼓励,或者是在繁忙的生活和工作中带给大家一点想象的空间——令人心驰神往的桃花源在这个世界是真实存在的,只是在于你愿不愿意放下一些再去收获另外一些。

楼南蔚说她和Jennifer又合作另外一首歌,叫《茉莉香》,这首歌是写亲情的,是一个大时代传承的故事,应该会放在他们的下一张专辑里面。她说自己很期待这首歌可以发表,因为这是她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她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听到。或许,很多词作者对自己的作品都是有自己的期待和评价的吧,楼南蔚就直言不讳的说她对自己近几年里写的东西比较满意,“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人的成熟度,生活的经历,一些感受沉淀下来,这几年可以借着文字,借着歌词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是我合作的对象,他们不会去限制我要写什么样的东西,譬如说像李正帆、鲍比达,他们都很尊重我写出来的文字,志炫也是一样,他们可以给我完全的空间,让我写想写的故事,所以我说我比较喜欢我这几年的东西,因为歌词的主题我可以不用局限在都写爱情上面,爱情的主题越写越虚无飘渺,而人性的七情六欲都需要出口,人们不单只是为爱情而活。比如说跟Jennifer合作的像《王兰小馆》,或者是跟李正帆合作的《买下整座山》,当然这里面是有感情的成分存在,但可以说的东西更宽广,我可以藉由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将情感转化成一种比较大的氛围。”endprint

音乐之外

生活原本具有极大的包容性,音乐和文字只在其中占据了很小的一部分,但对于楼南蔚来说,可能无法用具象的语言来描述这一小部分在她整个生命中所占的比重,因为那是一辈子的选择和坚持。

音乐时空:你同样也会面临到很多生活、工作中的压力,通常会通过哪些途径去化解或者释放?

楼南蔚:我现在是在一个服务身心功能障碍的父母亲的基金会里工作,工作压力很大或是写不出东西的时候,我会出去走走,藉由离开习惯的空间切断思考、进入一个新的空间寻找灵感,如果太远的地方去不了,我就会去我的“后花园”——距离我住的地方不远处有一座台湾大学实验农场,到那里走一走,坐一坐,想一想,带着音乐或者听大自然的声音。另外,也会画画或者做手工皂、做手工包包,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的注意力会完全转移到了这上面,很难形容那种情景,好像这个世界只有我和我手上在做的事,而在作品呈现出来的时候,也得到了另一种成就感。

音乐时空:近几年也确实去了很多地方,包括这次内地之行也是半旅游的形式,有没有想过在一个自己特别喜欢的地方做一次长期的休假,更深的体验一下当地的生活?

楼南蔚:当然,如果能在喜欢的地方旅居一段时间,那是最好不过了。但因为孩子还在就学,而我本身还有其他的工作,所以短时间内是没有办法照自己的想法去做的。上次来杭州已是十七年前的事了,虽然这次算是旧地重游,但还真是景物已新、人事已非呢!这次旅行的时间太短,所以还是不免流于走马看花的形式。像我一直心之向往的乌镇,到的时候刚好是傍晚,当我踏上第一座小桥、站在桥中央的时候,马上就有那种置身在水墨画中的感觉,夕阳的余晖蕴染着屋檐的渐层,华灯初上之后水纹上荡漾着灯火的微光,呈现出水上人家的夜色是如此好美,但对我来说,也只能有如此惊艳而短暂的感受。若真要好好的去欣赏一个地方,了解当地的风情、人文,确实要待久一点,我就好希望能够旅居江南三个月以上,哈哈!

音乐时空:去过那么多不同的景点,有没有印象最深的或者最喜欢的地方?

楼南蔚:其实我断断续续旅游的时间已经很多年了,就这次来讲,我觉得乌镇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点,因为以前没有亲身体验过「水乡」这样的地方,感受这种悠闲又带有一些人文气息的空间。北京我也蛮喜欢的,记得在两岸刚刚开放探亲的第二年,我就陪着舅舅去沈阳探亲,之后去北京走了一趟。我想在我的旅游经验当中,登上长城的那一刻是毕生难忘的,可能现在大家觉得没什么,但是在那个刚刚开放的年代,那份意义和感受是不一样的。在这之前我们对祖国的印象就是万里长城、颐和园、故宫等,那都是从书本上读到的一些文字和图片信息,那次我在登上长城的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都快要哭出来了。所以那一次印象非常深刻,对长城的印象不是景色漂亮而是心理上强烈的感受。看到如巨龙一般绵延盘踞于山头的万里长城,每一块大石砖完全是靠人力从山脚下挑上去,建起防御匈奴的屏障,多么感叹这工程的浩大啊!

音乐时空:每去到一个地方,很多人会关注当地的风景、美食,作为音乐人的话,你会关注一些当地的音乐形式吗?

楼南蔚:因为到一个地方待的时间短,所以也很难去做很深入的了解,有兴趣的话,我会日后藉由网络来搜寻。不单单是旅游,电影对我在音乐方面的启发也很大,藉由电影我可以将音乐的触角伸向世界各国,例如描写古巴英雄切?格瓦拉革命前夕的电影《摩托车日记》,就让我疯狂的爱上的南美的音乐。

音乐时空:有尝试着将一些旅游的感受写进歌词里面吗?见你在李王若涵的《王兰小馆》里有写到“三月江南”这样的字眼。

楼南蔚:那其实只是在食物的味觉上赋予它一个想象的空间,和实际的旅游没有太大的关连。这首歌其实很好玩,创作的出发点是因为李王若涵,我们都习惯叫她Jennifer很会做食物料理,其实歌词里面所写的几道菜,像云南火锅就是她经常宴请朋友的必备佳肴。在跟她合作这首歌的时候,就非常想用歌词来展现她的个人特色,而如何用文字来包装这桌上的一道道美食呢?于是我将各种可以想象到的感官刺激放进了歌词里面。

音乐时空:刚刚也有讲到目前是在基金会工作,那音乐对于现在的你来说是怎样一个状态?

楼南蔚:基金会就是我的工作,我在这个基金会里面是做项目企划,像一些活动的企划或者年底有一些音乐会的内容,从发想、构思到最后执行这样的工作内容。而音乐和文字,那是我的挚爱,是一辈子的陪伴和坚持,和努力不懈追求的目标。

音乐时空:之前你在唱片公司也有很长时间,那是什么原因促使你走出唱片公司去到基金会这样一个新领域的?

楼南蔚:我在2013年离开唱片公司,那时候唱片业实体销售开始走下坡路,唱片公司正面临转型。其实我觉得还蛮幸运的,在唱片公司工作的那段时间,刚好是台湾唱片界的一个整合时期,全球五大唱片公司进驻台湾,带进大量的资源和企业化的管理,本土公司也不遑多让,在各自的领域里崭露头角,堪称是台湾唱片行业的黄金时期。我在SONY工作了七年之久,这期间几乎每一张专辑都很畅销,这期间我统筹了多位歌手的专辑制作,例如COCO李玟、柯以敏、彭羚、孟庭苇……而志炫在加盟SONY之后,也几乎都是我担任他的专辑制作企划。后来因为整个唱片业萎缩,加上一些高层主管的人事变动,而我自己刚好因为孩子很小,就顺便休息,这中间也还陆续完成了志炫的几张专辑制作企划及郑秀文《美丽的误会》专辑的歌词统筹。

今年是我到这个基金会的第三年,其实也是很巧合的机缘。我现在所在的基金会的执行长有两个身心障碍的孩子,他是我以前在巨石唱片公司的同事,我们一直有保持联络,在三年前刚好有一个很奇妙的契机,在一次聚餐的时候他聊到说很想为这个基金会寻找一个代言人。而他在一年前遇到周杰伦的妈妈,周妈妈是一位非常有爱心的人,她被执行长自身的分享感动了,就对他说有什么需要的话就尽量开口,他那个时候也不知道她是周杰伦的妈妈。后来他辗转得知那位妇人是周杰伦的母亲,于是萌生了请周杰伦担任基金会代言人的想法,但他不知道通过什么样的渠道去联系杰威尔公司,于是我从这中间穿针引线,忽然之间事情好像变得简单了,而我就在任务达成之后就进入基金会担任与杰威尔公司对接的窗口。endprint

音乐时空:基金会多是非盈利性组织,是公益性的,你在基金会里工作最大的感受或者收获是什么?

楼南蔚:我觉得在这个环境里面,可以体会到一个家庭的重要,还有父母亲为了孩子的付出,简单来讲就是爱啦。我个人也觉得在人生的某一些阶段,该去做的事情是不一样的,在这个时候我觉得做这样有意义的事情是人生的一种成长。像志炫也是,他担任癌症希望协会的理事长多年,尽管工作再忙碌,他还是不时的进到医院的病房为癌症患者演唱、为患者家属加油打气。

音乐时空:我记得之前你也为公益组织的宣传歌曲填过词。

楼南蔚:对,叫《我希望》,就是癌症希望协会的宣传歌曲,那个时候志炫是癌症希望协会的理事长,他们想请他唱一首主题歌,所以他就写了《我希望》这个旋律,歌词是由我填的,我还蛮喜欢这首歌的歌词,虽然是公益歌曲,但这首歌的歌词蛮给人力量的,让人的情绪可以很平静,可以带给听众力量。

一颗颗散落的珍珠

词作者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极其具有天赋的画家,只不过她的颜料是带有不同感情色彩的形容词,她让文字将心中的故事,心中的歌曲,心中的感慨跟随旋律流动出来。一首首词作就像一颗颗珍珠一样,散落在众歌手的专辑之中。

音乐时空:在去年的访问中,你说过自己私下里很喜欢摇滚乐,很多网友都很想知道你会不会尝试此类创作?

楼南蔚:摇滚要看缘分,要写到唱摇滚的人。其实我觉得歌词倒没有分得特别清楚说是摇滚的歌词或者说是Jazz的歌词,摇滚更多是一种音乐的形态,歌词会比较偏向于故事性,会偏重情境,其实我们将歌曲分类,通常是按照歌曲和旋律来分,歌词其实大概差不多。

音乐时空:近几年你的歌词产量并不算多,很多人都会比较好奇最近会不会有新的作品面世?

楼南蔚:近几年歌词的作品相对少一些,业余时间多投注在了新诗的创作上。不过年前曾和鲍比达老师合作,为内地歌手王莉的新专辑写了两首歌,应该快发行了吧。

音乐时空:在你的合作对象中,内地的歌手相对较少,而王莉是偏向于民族、美声这一块儿的,能不能给我们讲一下这次合作的契机?

楼南蔚:王莉整张专辑的制作人是Chris Babida鲍比达老师,我们也是很久的朋友了,从柯以敏的《断了线》开始,如果有这方面的需求,他也会经常找我帮他填一些歌词。去年他将其中的两首歌给我,希望我来帮王莉写这两首歌词。鲍比达是在学院和流行跨界之间非常擅长的音乐人,王莉也是独具慧眼,请他来制作整张专辑,真的是非常适合。

音乐时空:一般专辑也就收十来首歌,你在其中填了两首歌词,相对来说所占比例是比较大的,你在写这两首歌的时候自己会不会做一些调整来适合特定的歌手?因为你之前的作品都是比较偏流行的。

楼南蔚:当然,在知道演唱歌手是哪一位之后,如果是不熟悉的,我就会上网去搜寻资料。这次合作其实鲍比达在帮她写曲的时候,就已经针对她的风格设计了,所以拿到DEMO的时候,就会跟着旋律给我的感觉去走,想象王莉的形象、定位,以及什么样的歌词语法会像她说的话,在歌词的用词上面选择比较符合王莉的年龄跟定位的。

音乐时空:在词作者的行列你的作品可能不是最多的,但每一首作品都有它独特的生命力,它们像一颗颗珍珠散落在不同的专辑中,你有初步统计过自己的作品吗?

楼南蔚:我大概有一百五十首左右了,有一些是还没有发表的。其实我曾经有把自己非常喜欢的歌,大概有二十首左右吧,我有收在一个档案里,但要以怎样一个形式来呈现是一个很伤脑筋的问题。

作词

词作者大多是在写生活,写感悟,他们的生活中也会有常人所经历的悲欢离合,也会有受挫、彷徨、无助的时刻,他们的经历一方面丰富了他们的辞藻,另外一方面真的是要精益求精的精神,这样千锤百炼出来的词作,也许在数量不占优势,但每一首作品呈现出来的绝对都是完美。

音乐时空:现在中国风歌曲很流行,你会怎样看待这个现象?

楼南蔚:时下确实有很多歌手演唱这方面的歌曲,以我个人来讲,我不会刻意去迎合这一股风潮,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也擅长于有故事性、有画面感的歌词内容,看似云淡风轻,但是字里行间潜藏着极深的感情,可以碰触到心里那种的感觉。

音乐时空:那会不会特别注重歌词的连贯性和故事的情节性呢?

楼南蔚:那就要看旋律的走法和段落的安排能不能成就这样的故事性了,因为我们有时候拿到的曲子是不适合做这样的延伸的。我填过的歌去中在曲里面可以贯彻这样的想法的,比如说柯以敏唱过的《拜访》,这首歌曲就可以成就这样一个有故事性的画面,还有像志炫的《说不出的告别》也是先营造画面,再讲到内心深处,如果DEMO条件不适合,真的是硬塞也塞不进去。

音乐时空:遇到这种情况,你会将一些特定的情节打散之后放进歌词中吗?就是在歌词中暗藏一条故事线这样的。

楼南蔚:那倒不会,如果发现旋律不适合这样来写,我就会去发想另外一个新想法出来,再按照新的想法去发想新的情节,新的故事。没有办法说一个感觉这样可以用,那样的旋律也可以放进去,蛮难的。

音乐时空:聊了这么多有关作词的事情,还是想回到最初的点上,你是怎样走上词作者这条道路的?

楼南蔚:我比较幸运的是,从学校毕业没过多久就到唱片公司去工作了。因为我很喜欢音乐,从前念书的时候也一直热衷于听西洋的、日本的歌曲。后来有幸进入唱片公司制作部工作,学习流行音乐的制作这个领域(志炫是藉由演唱会巡演的班底——鼓手李守信老师,当时和我同时以“菜鸟”身分进入喜马拉雅唱片制作部)。那时候张弘毅老师是我们的主管,真的很感谢他,可能他觉得我的文字还不错,就问我要不要尝试去填词,我记得我的第一首歌是写给李度的《不是你》,那算是我的作词启蒙时期。专辑里面老师都会分配一首歌让我写写看,在我越来越有兴趣并且肯定自己在这一方面的能力之后,也确定了要往这方面去发展。后来我在点将唱片工作,我也很感谢姚谦,每一张专辑都释放机会让我去尝试,有作品发表,所以后来可以一直写下来,成为一个词作者。endprint

音乐时空:记得在我们上次的访问当中有稍微提到怎么写歌词,对于那些初学者,你会给出怎样的建议?

楼南蔚:我开通微博之后,常常也有很多人会问我怎么写词,如何去练习,如何入门,如何着手,其实这方面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我给一个良心的建议,就像在上次的访问中提到的那样,可以找到一些自己喜欢的外语歌曲,尝试着把Vocal当作只是主旋律去重填歌词,你完全按照自己的感觉来写。为什么一定要用外语歌曲呢?主要是不会被歌曲原来的词意限制住。在微博里偶尔有朋友用志炫的歌重新填词寄给我看,几乎都有主题难以跳脱出原歌词范畴的问题。如果你愿意一直坚持练习下去,应该会在文字的专业度上有所成就。这是我能给的初步建议,能不能成还是在于自己,如果进行到需要老师来帮忙把关的时候,那可能就是第二个阶段了。以我个人来讲,我觉得填词真的比写曲更难,因为填词是在一个既定的旋律中去创造一个故事,中间的一些过程其实还蛮挣扎曲折的,有些地方真的是要斤斤计较,词要去搭既定的旋律,难度真的蛮高的。

音乐时空:你会怎样看待天赋跟兴趣在写词中所发挥的作用?很多人可能文笔还不错,那在写词上是否存在一些天赋的要求?

楼南蔚:其实如果说文字功力还不错的话,基本上也就算比较有天赋了。另外,写歌词跟写文章又不太一样,如果你对音乐的敏感度够高,你的文字又有个人的独特魅力,其实是有机会成为一个词作者的。以我自己作词来看,我也不觉得自己特别有天分或者怎么样,其实刚开始我也不可能一下笔就写出《没离开过》这样的歌词,自己够不够努力,愿不愿意花更多的精神时间去充实自己,多看别人的东西,这是很重要的。我也会去看别人的作品,像国内中文歌词的作词人,我最欣赏李宗盛跟林夕,到现在也还是一样,我会特别去感受他们写出来的氛围,揣摩其中有哪几句歌词或者哪几个字的巧妙之处。

音乐时空:歌词要讲究铺承、转折、起承转合,对于现在这么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要真正静下心来听完一首歌,品味歌词的含义其实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那在你看来歌词的走向会是怎样的?

楼南蔚:我认为歌词的走向还是会跟着曲风及演唱歌手的定位而变化,也许部分年轻一代的听众喜欢嘻哈、直白、浅显易懂的歌词,但是我相信传统的、意义深远的歌词,绝对可以一直站稳它不败的地位,而且是占大多数。在一个自由开放的社会型态里,音乐的形态也必定是多元的,你哼你的歌、我唱我的调,本来就可以在各自的范畴里大鸣大放。

音乐时空:你是从音乐的全盛时期走过来的词作者,对比现在的流行音乐现状,现在在作词上会不会有一些心理上的不同?

楼南蔚:老实说,我真的觉得现在的好歌越来越少,歌曲的生命力越来越短。所以,我们听到KTV的包厢里传出来的,一定会有曾经红极一时、耳熟能详的八九十年代的经典好歌。但是以另一个角度来看,现在内地演唱会的市场那么大,很荣幸与我合作的都是实力派的歌手,所以,我也很乐见于我的歌词有更多的机会是在现场与观众产生共鸣、在网络上让人再三回味。endprint

猜你喜欢
词作者唱片首歌
不为我们而作的歌
大自然的唱片
就是这首歌
CIT十周年纪念唱片预告与简介
成为经典的概率
成为经典的概率
鲜红的红旗是首歌
坏唱片
“词作者”陈水扁亮相音乐会
转眼我们就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