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着的苏东坡

2014-08-01 05:29刘诚龙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4年25期
关键词:旷达天真黄州

幸福着的苏东坡

□刘诚龙

今晚月光很好,伫立窗前,仰望天上月似一团银,手机滴答响:哥们,玩微信吧,我们一起去看晚会。我不会刷屏进入现代晚会,我只会去搜索远古的夜月。

我搜索到了公元1083年10月12日夜,这是苏东坡的夜晚。“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我嫉妒苏东坡的幸福,这老头怎么能过得如此舒心快意呢?苏东坡没有快乐的理由。元丰六年这个夜晚,是他外放黄州的第四年。黄州黄州,到底是花黄之州,还是心黄之州?自京都外放,贬谪黄州,前途黄了,心情能不黄吗?

我羡慕的是苏东坡的那份旷达。玄都观里桃千树,新科进士都摇头摆尾,在玄都观里看桃花盛开;他却扛起一把锄头,往开满菜花的东坡,去挖土种丝瓜,种黄瓜,种茄子辣椒。这夜晚,东坡先生心也乱了。他睡不着了。是想起一句什么诗?急于要与人共赏?是想起了一则什么典故,急于要与人去笑一个?……出席东坡先生这个夜晚的,是月,是水中藻、荇,是竹柏影,是跟东坡先生一样的一个闲人张怀民。

我最羡慕东坡先生一派天真。夜已深,月已斜,衣服已经脱了,睡在床上了,他忽地跳将起来,要去找朋友玩去。他不想想朋友睡了吗?半夜三更,从床上爬起来,去扰乱他人的清梦,阁下心中没有顾忌?东坡先生什么也没想,什么也不用想,他脱衣睡了,他披衣而起,就往朋友家跑去了,深夜里跑去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夜晚,无来由地,睡不着;无来由地,想找个人聊一聊。找谁?重新开机,手触屏幕,一溜儿一溜儿的名字,如一排排街边树一般过去,哪一棵树可以让我此刻倚一下肩膀?可以让我打电话将他从梦中吵醒的是谁?翻,再翻,翻到了底。“过尽千帆皆不是”,翻尽通讯录,谁是你的张怀民?

城市的夜晚,夜再深,打开电脑,登陆QQ。这儿有个群,那儿有个群,嘀嘀嘀嘀如雨打芭蕉,滴答到天明;更有些寂寞的人,深夜了,也跟你一样睡不着,闪啊闪啊。点开,关闭;点开,关闭。还是叹一口气,关闭了对话框。

东坡先生是最幸福的:因为天真,他幸福;因为旷达,他幸福;更因为他有跟他一样闲的张怀民,他是最幸福的。

(选自《晚报文萃》2013年第14期,有删改)

写作借鉴

1.结构严谨,立意深远。本文以“探讨苏东坡的幸福原因”为线索,从“旷达”和“天真”两方面来回顾苏东坡贬谪黄州时的生活状态;在结构上,采用了总—分—总结构,先从苏轼的作品《记承天寺夜游》引入,依次解读苏轼的旷达和天真,最后归结出苏轼的生活状态——幸福。故事新编式的文章很多,而这篇文章不仅仅是表达对苏东坡洒脱无羁、淡然旷达的敬仰,更是含蓄地批评了现代人际交往中的功利性与浮躁,表达了对情感交流的强烈渴盼。

2.饱含情感,富有韵味。没有注入情感的文章,是不会引起读者共鸣的。语言表现力不强的文章,是不会有感染力的,正所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作者在叙述苏轼的黄州经历时,或在叙述中渗透情感,如在第四段中以新科进士的春风得意与苏轼东坡耕种的生活比照,表现其宁静淡泊。或直接抒情,如文中直接分析他找张怀明的动机,表现其天真。作者行文中,或巧妙化用(“在玄都观里看桃花盛开”化用了刘禹锡的《玄都观桃花》“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或引用古诗词名句(“过尽千帆皆不是”是温庭筠的词句),增强了语言的美感和韵味。句式变化灵活多姿,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整句与散句巧妙搭配,形成一种错落之美。

猜你喜欢
旷达天真黄州
多情最是黄州月
天真热
大江东去——苏轼的黄州时期
大宋国民偶像苏东坡失意黄州——《黄州寒食帖》
天真童年
旷达者
失意时须有一种旷达的情怀——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
黄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