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农村公路典型路段交通安全分析研究

2014-08-01 09:18金伯军田荣荣项乔君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4年10期
关键词:陡坡线形农村公路

金伯军,田荣荣,项乔君

(1.宁波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农村公路里程规模巨大,是我国公路网络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农村地区生产生活交通出行的重要载体。据统计,“十一五”末期,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350.66 万km,占全国公路总里程(400.82 万km)的87.49%,并且这一比例在逐年提高。安全、高效、便捷的农村公路网是促进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改善广大农民生活的必然需求。但是在农村公路建设和农村客运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村公路上的交通安全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农村公路地形复杂,线形条件差,技术标准低,多急弯、陡坡等特殊线形路段等,存在交通安全隐患。农村客运车辆一旦发生事故,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交通事故,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开展山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分析,加强山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改善对策,对于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提高山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农村公路典型路段基本含义

我国农村公路一般是指县、乡、村公路,主要供农村生产生活出行并达到一定的技术标准。县道技术等级一般采用三、四级标准;乡、村道技术等级采用四级或更低标准。我国农村公路现状特点是路面以双车道和单车道横断面形式为主,路幅狭窄;平纵线形条件较差,多急弯、连续急弯、陡坡、连续下坡等路段;路侧净区宽度不足,路肩窄、边坡大、临崖、临渠路段较多。

山区农村公路典型路段,从一般工程经验上可初步划分为特殊线形路段,主要包括急弯、连续急弯、陡坡、连续下坡、视距不良等路段;路侧险要路段,主要包括高路堤、路侧净区宽度不足、路幅过窄等路段;其他路段包括公路平面交叉口、桥头、街道化路段等。实际道路条件下,一定长度路段范围内还可能出现急弯、陡坡、平交口等构成的组合形式的路段。主要工作就是研究农村公路各典型路段及它们的组合形式路段交通安全特性,通过完善交通安全措施设置来提高山区农村客运安全水平。

2 山区农村公路典型路段交通特性分析

2.1 农村公路几何特性

(1)线形不良或组合线形不良。公路平纵线形设计上的不足,出现急弯、连续急弯、陡坡、连续下坡、急弯和陡坡组合等典型路段;

(2)路幅宽度较窄。会车时容易发生不按规定路线行驶、侵占对方车辆行驶路线、高速抢行会车或会车距离太近等现象,易诱发交通事故;

(3)部分公路路基填土高于接入道路。部分公路路基填土高于接入道路现象普遍,路基在垂直方向上产生较大落差,同时,部分道路接入点之间距离太近,或对向接入,对主路车流干扰严重,易诱发交通事故;

(4)路面破损。水毁或超载车辆造成路面破损而又没有及时修复;

(5)视距不良。公路线形不良,急弯、陡坡路段较多,并且部分路段视线受高山、树木等遮挡,行车视距受限。

2.2 农村公路车辆特性

(1)农村公路车辆安全性差。部分地区农村客运车辆通勤频次较低或无客运线路,农村公路上三轮车、摩托车、拖拉机、中巴车等安全性较差的车辆非法载客,这些车辆通常为提高效益超速、超载行驶,给农村客运安全带来重大交通安全隐患。

(2)农村车辆违法行为增多。县乡、乡村间私营客货运车辆大部分无车辆牌证、定期检验率低。据调查,山区农村摩托车、低速货车、三轮汽车检验率不到50%。一些农村地区驾驶员很少对车辆进行保养维修,不少车辆缺乏法定保险,驾车人容易逃避肇事责任。

(3)部分农村公路重型车比例高,公路容易损坏。

通过对农村公路的调研发现,超载车辆为了逃避省道交纳的各种费用,便把行车路线转向农村公路。农村的公路不堪重负,载重车辆严重超载、超限,致使公路沉陷、翻浆,桥涵、护岸坍塌严重。公路维护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损坏的速度。农村公路不能设站、设卡治超,导致了公路缺乏有效的监管,超载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公路损毁现象严重。

2.3 农村公路使用者特性

山区农村公路的使用者,包括机动车驾驶员、非机动车驾驶员、乘坐人员和行人。农村公路使用者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交通行为习惯差,驾驶技能低,是造成山区农村公路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调查发现,山区农村公路无证驾驶现象严重,大多数驾驶员存在着“只要不进城,办证也没用”、“开车挺简单,不用学就能开”严重的侥幸心理。部分驾驶员不顾雪天路滑一路载客导致超员,一旦事故发生,就置乘客性命于不顾跳车自保。摩托车超员超速行驶、低速载货汽车和拖拉机违法载人、挤坐老旧车和带病车辆等种种不良行为给山区农村客运带来重大交通安全隐患。

3 山区农村公路典型路段安全特性分析

3.1 农村公路事故形态分布

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统计资料,2009年全国县道、乡村道死亡事故形态情况统计见表1 和图1。

表1 2009年全国县道、乡村道死亡事故形态分布

图1 2009年全国县道、乡村道死亡事故形态分布

2009年我国农村公路因正面相撞所导致的死亡事故占总数的28.5%,远远高出了其他形态的死亡事故比例。合并表1 中类似事故类型,并将事故类型主要分为碰撞、刮擦、碾压、翻车、撞静止物、坠车和其他,得各类型事故比例分布见图2 所示。

图2 全国农村公路死亡事故形态分布比例

农村公路上的死亡事故数据统计显示,事故类型以碰撞、刮擦、翻车为主。受到公路线形条件、公路几何尺寸等影响,车辆自身尺寸与行车速度不适应公路现有条件,如急弯车速过快、路面过窄、路侧边坡过大等,容易发生翻车事故。随着农村公路路面状况逐步改善,农村交通需求逐渐加大,农村公路上的各种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行驶速度越来越快,过快的车速不适应低标准的公路线形、几何条件等,一旦视距不良、操作不及时就可能造成出现碰撞、刮擦、翻车等交通事故。

3.2 农村公路事故路段分布

山区农村公路中,急弯、陡坡、高路堤等典型路段众多,公路平纵线形组合出现急弯陡坡的现象时有发生。

统计重庆山区农村公路事故多发路段类型可知,高路堤路段事故数占总数的75%,说明了涉及路侧的交通事故占有较大比重。高路堤等路侧险要路段成为山区农村公路事故重灾区,其中原因是车速过快、路幅过窄、路侧边坡大,路侧深度较大,缺乏合理的交通安全防护措施等公路条件下,车辆行驶在这样的路段上,容易因驾驶操作不当而冲出路外,造成翻车、落水等重大交通事故。

山区农村公路设计和建设先天不足,公路上出现了很多急弯、陡坡、视距不良等典型路段,并且平、纵线形组合出现了连续急弯、连续下坡、急弯陡坡等组合路段。由于车速过快、弯道半径超过极限值、客运车辆几何尺寸、车辆性能等因素影响,视距不良、急弯等路段的事故占到较大的比重。

梁祖怀统计了贵州铜仁地区相关公路事故多发路段资料,显示出事故多发路段中视距不良、急弯、连续急弯、急弯陡坡等路段居多,如图3 所示。山区农村公路交叉口视距不良、交叉角度不合理、接入坡度大等,交叉口接入管理混乱状况也严重影响的客运安全。

3.3 农村公路事故成因分析

(1)山区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低,路基路面质量差,路侧环境复杂受到地形地貌和建设资金限制,公路路幅过窄,路侧净区不足,线形条件差,技术标准低,急弯、陡坡等典型路段组合形式多,增加了驾驶员操作复杂性。

(2)山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防护措施缺乏或设置不当,达不到安全防护的要求。部分交叉路口属于典型的“三无”路口(无标志、无标线、无信号控制),交叉口相交角度及坡度不规范现象时有发生;一些急弯、陡坡、视距不良等路段缺少相关标志、标线,无视线诱导设施或减速设施等;部分路段路侧边坡较大、路侧临崖、临渠等危险路段,缺少诱导设施、防护设施。

图3 贵州山区农村公路事故多发典型路段

(3)农村机动车存在安全隐患。山区农村公路车辆组成复杂,包括农用运输车、拖拉机、摩托车与报废车。这些车辆绝大多数低效能、年限长、车况差、安全性能差,安全运行条件达不到要求。大量的无牌、脱检和拼装车以及“病”车上路行驶,大部分车很少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

(4)农村交通参与者交通安全、法制教育不足。农村驾驶员文化程度低、驾驶技能不规范、交通安全认知程度低以及接受交通安全教育次数少,无证驾驶、车辆不按规定年检、疲劳驾驶在农村机动车驾驶员中时有发生。农村居民搭乘非客运车辆、摩托车超载出行的现象非常普遍。

(5)道路交通应急处理体系不足和救护水平低下。山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救援力量分散和救援经费不足,导致农村地区相当缺乏救护车等紧急救援装备,紧急救护技术也较为落后。道路交通应急处理和救护水平偏低,其结果是导致死亡率和致残率上升,使事故后果加重。

4 改善对策

(1)针对各典型路段的交通安全隐患,分别选用相关道路工程技术、交通标志标线、诱导设施、减速设施、防护设施等安全保障技术对其进行安全设计。如平面交叉口的改善对策有提示交叉口信息、设置禁止超车标志标线、提供视线诱导设施、减速设施、设置交叉口控制方式和渠化等;特殊线形路段应设置急弯或纵坡标志、限速标志、路面标线、减速设施、诱导设施或进行道路改线(增大转弯半径、加宽路面等)等。

(2)加大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投入,完善养护机制。保障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投入以提高公路工程建设标准与质量,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公路技术水平,完善农村公路养护机制,及时排查、整改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提高交通安全水平。

(3)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农村交通安全意识。

(4)建立山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管理体系,改革农村客运政策以及管理制度,构建高效、完善的农村公路紧急救援体系。

5 结 语

我国山区农村公路典型路段交通安全形势严峻,交通事故较多,主要事故类型以碰撞、刮擦、翻车、撞静止物体等为主,事故多发于视距不良、急弯、连续急弯、急弯陡坡等典型路段。通过选用相关道路工程技术、交通标志标线、防护设施等安全保障技术对农村公路典型路段进行安全设计,加大资金投入、宣传教育,建立完善的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管理体系以及紧急救援体系等,不仅可以提高整个山区农村公路的交通安全水平,还能加强对山区农村客运安全保障。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2010年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2011.

[2]苏澎.山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评价及管理对策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

[3]梁祖怀.山区农村公路安全防控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

猜你喜欢
陡坡线形农村公路
交通运输部:预计今年累计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15万公里
纯电动汽车陡坡缓降控制系统功能研究
短线法预制节段梁线形综合控制技术研究
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线形控制分析
基于FLAC3D的陡坡路基不均匀沉降控制措施分析
关于农村公路经济创新的思考
三问农村公路
农村公路的建设与养护须多管齐下
高削坡高陡坡柽柳扦插生态实验研究
加成固化型烯丙基线形酚醛树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