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不同社会阶层体育消费特征的比较研究

2014-08-02 00:56曹晓晓
湖北体育科技 2014年12期
关键词:社会阶层下层淮安市

曹晓晓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淮安市不同阶层居民体育消费特征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数理统计法进行研究。

研究分别对淮安市4个辖区18-60岁的适宜工作年龄段的人群(不包括学生)展开调查。问卷由淮安市5所高校中家庭所在地符合本次调查条件的学生的亲属(祖父母、父母、叔、伯、姨、姑、哥、姐、弟、妹)共同完成。问卷共发放600份,其中有效问卷504份,有效回收率为97.1%。在504名调查对象中,男性286人,占56.7%,女性218人,占43.3%。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社会阶层人员结构调查分析

国内外有关社会阶层的分类方法有很多,而在消费领域,人们发现收入、职业以及受教育程度是决定不同阶层消费行为最主要的三个因素。因此,本文依据社会地位量表的指标内容(教育程度、家庭成员月收入、职业)将调查对象分为5个社会阶层,分别是上层、中上层、中层、中下层和下层。

根据以上社会地位量表的统计结果得知,目前淮安市城镇居民社会阶层分布整体呈现出典型的 “橄榄型社会结构”,即两头小,中间大。上层和下层的居民非常少,分别只占总体的6.15%和13.90%;中间阶层的居民最多,其中中上层占20.23%,中层占27.38%,中下层占31.34%。这种橄榄型结构较传统的金字塔结构而言,具有更好的社会稳定性。中间阶层不仅是维系稳定社会的重要力量,更是引导社会消费的最主要的群体[2]。

2.2 不同社会阶层居民体育消费水平比较分析

体育消费水平指某一消费者在某一时期所获得的体育消费对象的数量与质量。由表2可以看出,下层居民的年平均体育消费水平最低,为484.63元;中产阶层的年体育消费金额较下层已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分别为768.39元、926.33元、1 233.73元;上层居民为1 589.77元。说明淮安市各阶层间体育消费水平存在明显的差距,但又表现出整体性不断提高的发展趋势,进行高消费人群比例明显递增。随着近年来淮安城市经济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多数的居民已经逐渐将体育锻炼纳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开始转变原有的“身体劳动就是体育锻炼”,“打牌”、“泡澡”就是休闲娱乐的传统体育观念。意识决定了人的行为,体育主管部门应该抓住当前淮安这类中小城市在体育休闲娱乐方面阶层分化刚起步的良好契机,以中产阶层和上层居民为首要发展对象,大力发展体育休闲服务产业,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社会阶层对体育休闲娱乐的需求。

表1 社会地位量表

2.3 不同社会阶层居民体育消费结构的比较分析

通过调查,本研究将人们的体育消费内容归纳为7类,分别是:体育服装鞋帽方面的消费;体育运动器材方面的消费;体育报刊杂志、音像制品等费用;消费性体育锻炼支出;体育比赛门票支出;体育彩票支出;以及体育培训和咨询方面的费用。

表2可看出,服装鞋帽、运动器械以及体育期刊杂志等实物性体育消费是当前淮安市各社会阶层体育消费的主要贡献者,所占比例分别为 69.79%、69.83%、76.66%、73.61%、71.08%,虽然消费比重均超过了60%,但通过进一步的调查访问发现,大部分上层及中上层居民在选购服装鞋帽等体育消费产品时会更看重商品的品牌及款式,多以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一线品牌为主要消费对象,他们认为体育消费所带给他们的不仅是物质本身,更是一种荣耀、身份的象征以及心理上的满足。对大部分的下层以及中下层居民来讲,多以安踏、361度等国产廉价商品为主,他们看重的是单位价格里所能买到的商品数量以及耐用性。这种典型的符号消费特征在各阶层中表现的非常明显,这也是上层居民和下层居民在购买实物性体育消费产品时消费金额和档次出现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3]。

表2 各社会阶层居民体育消费情况一览表

参与型体育消费,主要包括消费性体育锻炼支出,例如运动场馆投入、健身俱乐部投入以及体育培训咨询方面的投入都明显减少,虽然上层居民在此项的支出明显高于其他阶层,但也只占到总消费支出的18.63%,并随着阶层的降低而逐渐减少。人们的消费行为不仅受到收入水平的制约,同时也受消费意识和消费环境的影响,与许多大城市不同,淮安市很多中上层居民存在高收入低消费的现象,有钱没处花,这与淮安当地体育休闲服务产业的滞缓发展不无关系,城市健身设施的匮乏和高端体育服务产品的缺失使得富人手中持有的货币不能有效地转化为推动消费升级的购买力[4]。很多富人想打个网球、高尔夫都需要去别的城市才能得以实现。

在体育彩票支出方面,下层和中下层居民表现出了较强的投资欲望,分别占17.89%和10.21%;而在体育比赛门票等观赏性体育消费支出方面,各阶层消费都无显著差异,整体水平较低。

综合以上可以看出,淮安市体育消费服务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人们获取体育信息和参与不同层次体育锻炼的渠道还比较匮乏。大部分的居民都以服装鞋帽等实物性产品为主要消费对象,多元化体育健身场地设施有待扩大,人们的体育消费服务意识有待激活。

4 结论

1)淮安市城镇居民整体以实物型体育消费为主,参与性、博弈性和观赏性体育消费支出增长缓慢。2)下层居民主要以相对便宜的运动鞋服为主要消费内容,并表现出较强的博弈性消费心理。3)中产阶层是当前淮安市体育消费的生力军,消费结构呈现出多元化发展倾向。4)上层居民具有更强的体育参与度和消费实力,但由于淮安市休闲体育资源的整体匮乏,出现高收入群体低消费的现象。

[1]申 亮,肖焕禹.不同社会阶层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的研究——以上海市阶层地位影响消费行为的社会调查为案例[J].体育与科学,2006(6).

[2]柴红年.浙江小康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1).

[3]王超英,刘 胜,曹卫星,等.武汉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3).

[4]曹 林.中产缺位下的富人低消费[N].中华工商时报,2002-12-20(3).

猜你喜欢
社会阶层下层淮安市
淮安市以党建抓引领 锻造应急铁军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淮安市强化“三个一” 提升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与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发展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展趋势、挑战及组织策略
积雪
陕西横山罗圪台村元代壁画墓发掘简报
对淮安市城区河道生态建设的思考
有借有还
加强民主党派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