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畔的火炬

2014-08-07 15:47周科君
红岩春秋 2014年7期
关键词:导报社员同志

从嘉陵江畔沿着一条狭窄、高低不平的石阶小路,登上松柏茂盛的松林坡,再向西南方向一直延伸到磁器口——这整个地区在抗战时期的重庆被称为沙磁区。沙磁区大中院校林立:中央大学(以下简称中大)、重庆大学(以下简称重大)、南开中学、树人中学、中央工业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中央工专)……沿着沙磁区跌宕起伏的山路行走,随处可见庄严的校门、简陋而整齐的教学区、密密层层的学生宿舍。这里是民主和反法西斯政治斗争的前沿阵地,孕育着时代的激流,也见证了中国学生导报社(简称“中导”社)的成长和壮大。

“中导”社沙磁区小组的建立

沙磁区最早参加《中导报》筹备工作的是中大的仓孝和同志,他也是《中导报》的发起人之一。1944年夏天,仓孝和同志在中大“据点”的支持下,以个人名义参加《中导报》的筹备工作。“中导”总社负责人杜子才、陈以文等同志也曾多次来到沙磁区,建立了组织关系。

有一次仓孝和同志回忆往事时,曾说当时他通过中大吴佩纶、蒋祖榆同志的关系,介绍正在复旦的陈仲豪(陈仲豪同志后来是《中导报》编辑部主要成员之一——作者注)与杜子才同志认识,参加了“中导”社。通过陈仲豪,又介绍曾为广西大学芦笛社成员、正在中大读书的周科君及陈大杰与杜子才认识,并把他们发展为“中导”社员。尔后又吸收了中大女同学会主席武联珠、宣传干事蔡文眉同志参加“中导”社,树人中学的赵纯熙同志和中央工专的钟歧青、毕汝钦等同志也已联系上。这时开始组建了“中导”社沙磁区小组。

到1945年秋末冬初,“中导”社的成员和“中导之友”已发展到20余人。在对敌斗争中,涌现出不少积极分子,颜次青、朱成学等同志就是在那时加入“中导”社的。1946年3月,由于当时斗争形势的需要,经中共中央南方局青年组同意,在“中导”社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学生社,之后在沙磁区相应地成立了沙磁分社,由周科君负责。当时除“中导”社的组织之外,还有党领导下的另一地下组织——新青社。

这些片断的回忆,概述了“中导”社在沙磁区的发展历程。正如当时在国统区许许多多的革命力量一样,“中导”社冲破了黑夜的浓雾,高举火炬,为了民主和自由,在时代的风暴中、在和反动派进行的斗争中成长壮大起来。

险恶环境下《中导报》的发行

“中导”社沙磁区小组的早期任务之一,就是负责《中导报》在各大中学校的发行工作。怎样让这份“红色”刊物冲破黑暗的云雾,传送到每一个要求民主和有正义感的同学手中,这是我们的任务。

在当时的条件下,每个同学的政治觉悟不一样,不可能像发传单一样发放。所以,最初是由各校“中导”社的“自己人”采取半公开方式负责发行销售。但这种做法有缺点:有些想看《中导报》的同学,往往不易找到销售人,这就使《中导报》的发行受到了限制。

为了增加《中导报》的发行量,扩大影响,从1945年秋天开始,发行全部改用“自动售报箱”。发行方法的改变,大大方便了读者,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阅读《中导报》。但是,改用这个办法,第一个困难就是没有经费购买或自制一批可以悬挂的报箱。最后,报箱制作的问题还是“中导”社在中大创办的工人夜校的工友们帮忙解决的。

1945年夏天,“中导”社员龚歧山在新青社成员杨忠的协助下,在中大办起了第一个暑期工人夜校,龚歧山同志出任校长。当工人夜校的工友们得知《中导报》的发行困难后,两位木工工友主动提出帮忙,制作了一批售报箱,解决了发行问题。

此后,每当《中导报》送来沙磁区,社员们就分送到各校的“自己人”,再分装在“自动售报箱”内,悬挂在校园显眼的地方。中大的“自动售报箱”就设在嘉陵江畔松林坡下西边的环形路上,先后由徐期瑞、袭歧山、周科君同志负责。小龙坎的树人中学是赵纯熙同志的爱人蒋涛同志负责,每天清晨在小龙坎街上挂出去,晚上取回来。中央工专则是由钟歧青同志负责。重庆大学和南开中学也设有“自动售报箱”,都是通过“中导”社员负责发行的。改用这种方法以后,《中导报》在沙磁区的发行量,每期由200多份增加到300多份。

当时,《中导报》的发行遭到了反动派想方设法的迫害。在中大,“自动售报箱”每天清晨挂出去,傍晚取回来,受到了特务学生的监视和威胁。在小龙坎,蒋涛同志还遭到反动派的恐吓,特务扬言说“你们弄了这个报箱是要被砍头的”。但“中导”社的同志们依旧每天挂出报箱,在险恶的环境中,同反动派作斗争。

除了设置“自动售报箱”,我们更多的还是通过各大中学校的进步同学,用赠送的方式分发到同学手中。《中导报》从这双手传递到另一双手上,这中间传递的不只是友谊,更重要的是传播了革命思想,让大家都有向往着和平民主的新中国、向往着中国共产党的心。

声援昆明“一二·一”血案及“一·二五”学生大游行

1945年炎热的夏天过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蒋介石妄想掠夺人民取得的胜利果实,企图发动内战。许多学校的学生纷纷出壁报、发宣言,反对内战。昆明西南联大的学生首先罢课,这让反动派恼羞成怒,在12月1日派出军警,开枪打死西南联大师生4人,重伤数十人,制造了“一二·一”血案,国民党的法西斯暴行激起了全国学生和人民的抗议。

昆明“一二·一”血案发生后,“中导”社员武联珠、蔡文眉贴出了中大的第一张海报,声援昆明学生的正义斗争,冲破了这个国民党控制最严的最高学府政治上的沉闷。

随后,“中导”总社杜子才邀请了中大的《大学新闻》、南岸中华大学的《渝南新闻》和重庆市的《中学生》杂志社等负责人,于1945年12月3日在重庆棉花街62号,即社员沙鸥之兄开的中宁公司(“中导”社名义上的办事处——作者注)开会,沙磁区龚歧山同志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决定以4个团体的名义,向全国发表通电,对西南联大师生争取民主、反对内战的正义行动表示支持,对死难者表示深切哀悼,对死难者家属和受伤人员表示亲切的慰问。最后,通电由龚歧山刻印出来,分寄西南联大和一些大专院校,还送往重庆市各报社要求发表。

日本投降后,在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强烈要求下,国民党在1946年1月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由各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参加,但是国民党根本没有任何诚意。

为了促进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为发动“一·二五”大游行大造舆论,统一同学们的认识,根据地下党的指示,1946年1月中旬,经过新青社和“中导”社员广泛的串联发动,中大学生自治会的民主墙上,开始出现了“反对内战”“实现和平民主”“废除一党专政”等等的海报,并很快得到同学们的响应和支持,发展迅猛,声势浩大。为了促进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立即举行一次大游行,成为许多海报的主要内容。

1946年1月25日清晨,以中大学生为主,其他多个院校代表参加的1万多人的游行队伍浩浩荡荡地从沙坪坝出发了。“中导”社员陈大杰同志以《中导报》记者的身份,走在队伍最前面。游行队伍大约在上午11时到达重庆市中心国民党中央政府所在地(政治协商会议在此召开)。学生们群情激昂,高喊“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废除一党专政!”“反对内战,实现和平民主!”“组织民主联合政府!”口号声此起彼落。

最后,周恩来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讲话,他用宏亮的声音说:“我们永远和你们在一起!为独立、自由、民主的新中国而共同努力!”并表示接受沙磁区各校学生提出的政治协商会议“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意见。“中导”社员陈大杰和新青社员万镖参加了游行结束后的记者招待会,周恩来同志给他们签名留念。

这次大游行在重庆、在沙磁区都是第一次,它标志着民主运动的蓬勃发展。

嘉陵江畔的战斗友谊

“中导”社成立以来,几乎每次重要的会议都是在沙磁区召开的。1946年2月,总社杜子才同志来沙坪坝与中大、重大的同志们谈起打算在“中导”社的基础上成立“中国学生社”,以便更广泛地团结同学们的想法。这次秘密会议由杜子才布置,周科君、武联珠、龚歧山、颜次青、蔡文眉、钟歧青等同志参加了会议。

1946年3月,“中国学生社”正式成立了,成立大会在重庆市管家巷28号育才学校秘密召开。管家巷28号隐藏在一条长长的巷子里,推开一扇不起眼的小门,便进入了另一个天地。这里当时被人们称为小解放区和红色的租界。“中国学生社”成立大会,各地区都有代表参加,沙磁区参加成立大会的“中导”社员代表有周科君、武联珠、蔡文眉、颜次青等同志,以周科君为队长。会议期间,我们听取了南方局青年组组长刘光同志的报告,以及陈家康同志关于亚非学生运动的报告。在这之后,“中国学生社”在重庆地区相继成立了分社,沙磁区也组成了沙磁分社,相应地开展过一些工作。

抗战胜利后,中央大学准备迁往南京,北碚的复旦大学与李庄的同济大学也开始迁往上海。我们“中导”社的组织,在迁校前夕,为适应中大地下斗争的需要,由中大新青社(即杜子才《我的“中导”之旅》一文中提到的中导中央大学新民主主义核心小组——作者注)成员颜次青同志接手。之后,颜次青与陈大杰、龚歧山、武联珠、蔡文眉等同志组成核心小组,最后随中大东迁到南京,成立南京分社。单就重庆时期来说,“中导”社员由几个人发展到二十几人,并且遍及重大、中央工专、南开中学、树人中学以及磁器口的四川省立教育学院。中央工专的钟歧青同志,由于工作需要,暂留重庆,积极地参加了建立重庆分社及筹备出版《中导报》重庆版的工作。1946年下半年,《中导报》上海版出版后,南京分社的同志们发展了一部分爱国青年成为“中导之友”。

这样,“中导”社和中国学生社走过了两个历史阶段——从嘉陵江畔的沙磁区到长江下游,完成了它光荣的历史任务。今天我们回忆过去的革命斗争时,特别缅怀“中导”为革命工作而献身的战友们,深切悼念陈以文、王朴、杨奚勤、张永昌、陈作仪等同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本文作者系原中央大学学生。感谢武联珠、蔡文眉、陈大杰、钟歧青、龚歧山、赵纯熙等同志提供资料)

(责任编辑:范小冬)

猜你喜欢
导报社员同志
让文学激扬青春
FOR YOU, O DEMOCRACY
[科学导报 履历]
人民公社女社员
向雷锋同志学习
导报这10年
欢迎订阅2017年《国际纺织导报》
套现 5鲁股“套现”不手软
一句赠言
“片名趣答”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