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战役中的红军情报工作

2014-08-07 16:14
红岩春秋 2014年7期
关键词:土城川军渡赤水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红军在赤水河两岸,采取大规模的运动战,以各种佯动调离敌人:声东击西、忽南忽北,时而大踏步地前进,时而大范围地迂回,以飘忽急袭的动作斩关夺隘。他们敢于行动在敌人跟踪纵队的间隙中,又迅速回头,把一切跟追之敌远远甩在后面,突破十倍数量于我之敌军的围追堵截。这一切都归功于新的党中央的领导,特别是毛泽东高超的指挥艺术和红军指战员的英勇作战。但应该指出的是,四渡赤水战役的胜利,每一次战斗,每一次渡河,都是与红军缜密的情报工作密不可分的。

1939年,毛泽东在一次讲话时谈起长征,他说:“没有二局,长征是很难想象的。有了二局,我们就像打着灯笼走夜路。”毛泽东说的“二局”,是红军总司令部一个极其机密和重要的单位,全局几十个人,在局长曾希圣、副局长钱壮飞的领导下,凭着小功率的电台收报机,在长征路途中24小时不间断收听各路国民党军队的电报,成功地破译了敌人千变万化的各类密码达860多种,摸清了蒋介石“围剿”红军的战略部署,清楚掌握敌人的一举一动。他们不仅是红军征途中的“灯笼”,更是红军领导人的“千里眼”、“顺风耳”。

二局的优秀功绩还离不开那些打入国民党军政机关的我党特工人员,他们冒着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可能,利用身份掩护,突破重重困难,千方百计将国民党军的布防、兵力、联络信号、山川形势等情况,及时用密码发电或派人直接传递到红军总部。正如徐向前元帅曾就四渡赤水战役在一次谈话里所说:“毛主席用兵确有过人之处,但他也是以情报作基础的。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河时,中央负责情报工作的是总理(周恩来)、(刘)伯承、(叶)剑英、(李)克农和陈赓、曾希圣、王铮等,对敌情了如指掌。红军之所以敢于在云贵川湘几个老军阀的防区内穿插往返,如鱼得水,就是因为我们在龙云、王家烈、刘湘、何键的内部安插了我们的人,并且我们破获了他们的密码。因此,我们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一渡赤水

1935年1月19日,为摆脱国民党军新的“围剿”行动,中央红军分三路纵队向习水、赤水疾进:24日,右路纵队红1军团击溃黔军侯之担部的抵抗,攻占土城,前锋进抵赤水县城东南地区的旺隆场、复兴场;中央纵队红5、9军团攻占三元场、习水县城;左纵队红3军团进占土城镇东南的回龙场场区。26日,川军潘文华两个旅对旺隆场、复兴场进行反扑,红军前进受阻。郭勋祺部两个旅由东胜场进到土城以东木栏坝地区,尾随红军追击,廖泽部两个旅跟随郭部追击。

面对北上赤水河受阻,尾敌紧追的情况,中央军委认为,不击破潘文华的堵截,红军将无法前进。要按原定北渡长江的计划,必须首先消除后顾之忧。于是决定乘薛岳兵团主力尚在乌江南岸、黔军新败的机会,抓住追敌突出冒进兵力不多的有利时机(当时根据所获情报敌只有4个团),以红1、9军团各一部阻击由赤水南进之敌。集中主力诱歼进至三元场地区的郭勋祺部4个团,解除后尾威胁,然后全力北上,打开渡江的道路。

1月28日拂晓,红3、5军团和干部团向土城青杠坡郭勋祺部发起猛攻。战至中午,虽予敌以重大杀伤,但未能全歼敌军且红军伤亡同样惨重。此时,郭部两个旅也增援上来,原在赤水以南旺隆场地区的川军两个旅同时从西北向我侧后攻击,红军处于背水并受着川敌两面的夹击,中革军委鉴于再战不利,决定撤出战斗。

然而,处于敌众我寡的红军,如何突出敌人包围呢?曹祥仁之女曹索菲根据她父亲的口述写成文章的中提道:“战斗还未结束,路边已躺满伤兵。情状催人泪下。天色渐暗,部队仍陷在狭长的山谷之中,四周枪炮不断,人心不免慌乱。指挥员们纷纷向四周打量着,判断着:哪里是敌人?哪里可以突出重围?此时朱总司令镇定自若,他拔出驳壳枪,指着旁边的小山头,命令警卫连:‘走,跟我上去看看!总司令的大智大勇使大家镇定下来。周恩来、王稼祥这时满面征尘地急促赶来,对二局局长曾希圣和父亲说:‘你赶快搞清情况。我们来帮你们做饭。军委二局马上在空地上架线侦收。父亲和邹毕兆当即破译密电。他们在敌军往来的电文中发现:周围布满了敌军,敌军的合围仅有一个不大的口子尚未合拢,外围只有蒋介石坐镇指挥的贵阳空虚。军委据此决策,立即从包围圈的空档中撤出,摆脱当面敌军,西渡赤水,脱离绝地。土城战役是中央红军的生死之战。在这个过程中,军委二局的情报工作起了关键作用。”

这里所述的土城战役突围成功,靠的是情报的准确。然而,中革军委之所以决定打土城青杠坡之战,却是根据情报在判断敌情上出了差错,这是怎么回事呢?

有研究者认为,红军长征以来,总部二局对国民党粤军、桂军、湘军、黔军所用的密码,已基本掌握其规律,但对川军所用密码,在青杠坡战斗中还是首次接触,对译文是否完全准确可靠,不可能有绝对把握,这在密码破译工作中也是情有可原的。所以毛泽东说过:“我们在土城(青杠坡)战斗中没有打赢,伤亡还很大,主要是没有把敌情搞清楚,拳头不硬(没有集中兵力),责任在我们军委,不怪下面。”但曾希圣、曹祥仁很快从错译川军密码中吸取了教训和经验,为红军突围提供了准确情报。至此,二局掌握了川军密码的规律。

二渡赤水

红军一渡赤水河,向川南古蔺、叙永地区开进。蒋介石也调整兵力部署,将“追剿”军编为第一、二两路军,第一路军总司令为何键,以主力“围剿”红2、6军团,一部封锁黔东;第二路军总司令为龙云,前敌总指挥为薛岳,下辖吴奇伟、周浑元、孙渡、王家烈等纵队,“围剿”中央红军。川军12个旅已沿长江布防,薛岳部和黔军分路向川南追击,滇军3个旅向毕节、镇雄等地急进,企图截击红军。2月7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根据敌情,决定暂时放弃原定北渡长江的计划,以川滇黔边境为发展地区,通过这些地区的战斗胜利逐步开展局面。

正当国民党各路“追剿”军纷纷向扎西地域逼进时,红军突然出敌不意地回师东进,第二次渡赤水河,向战斗力薄弱的黔军驻防地挺进,一举再战桐梓城。鏖战娄山关,第二次攻占遵义城。

从红军二渡赤水河的敌我态势图上看,红军在扎西时已面临川、滇军的围堵,似乎处于走投无路的状况,这20天里,红军在数量十倍于己的敌人包围圈中展开了一连串的运动和作战,如入无人之地,不仅暂时摆脱了困境,还杀了一个回马枪,取得了长征以来的第一次大胜利,史实不得不让人相信“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同样在曹祥仁之女曹索菲回忆她父亲的口述文章中,道出了这次回师黔北的奥秘:“土城突围后博古回忆,父亲破译了敌人的密电码,掌握了敌人的行军路线、出发时间等,于是毛主席指挥行军,甩掉尾追的敌人,犹如神助,顺利地二渡赤水。此后,毛主席亲自主管军委二局,要求绝对封锁破译敌军密码的消息。”

猜你喜欢
土城川军渡赤水
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土城镇红色文化旅游创新区多元发展模式研究
四渡赤水:红军为何变得这样灵活机动
重游土城公园
从川军看黔军的发展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红军渡口义务讲解员
四渡赤水
为何是川军?
原创设计崛起之时 首届土城空间订货会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