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家” 汪潮涌

2014-08-07 02:40方迎定
支点 2014年7期
关键词:航海家美洲杯基金

方迎定

核心提示:企业家精神就是不安于现状、有颗躁动的心、愿意探索未知的未来、愿意承担风险承担责任。而这些精神恰恰与航海精神完全一致。

6月11日下午,人民大会堂镁光灯闪烁。在中意企业家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中意经贸合作论坛现场,雅酷时尚股份公司成立。雅酷时尚股份公司由信中利资本集团、依文集团和意大利时尚集团Pianoforte Holding SpA三方共同投资,这是信中利通过“中欧科技与产业并购基金”引入中国的又一欧洲奢侈品牌。

步入2014年以来,信中利开始布局新的投资战略:从人民币VC/PE转向打造中国领先的跨境并购与重组外币基金。这家昔日以管理传统外币基金起家的资本集团,经过15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一艘纵横全球资本市场的巨舰。

全球跨境并购

作为投资界大佬,汪潮涌被朋友们评为颇有电影《007》主角詹姆斯·邦德的Feel,他还曾是奥迪A8L的车模和2013年度陆虎汽车中国区代言人。

追赶时尚潮流并非仅是个人爱好。2013年初夏,信中利资本集团联合意大利私募基金Investindustrial 击败奔驰、塔塔、丰田等多家汽车巨头和多家知名国际投资基金,共同入股阿斯顿·马丁,成为英伦百年顶级豪华跑车公司的中国主人。

在汪潮涌看来,阿斯顿·马丁是英伦汽车文化的象征。信中利将把30%的基金投入其欧洲总公司,70%投入其在中国市场的扩张,帮助阿斯顿·马丁在中国设立定销点、建设分销渠道、开发衍生产品、汽车金融,引进阿斯顿·马丁的汽车赛等。

通过收购全球顶级时尚品牌的部分股权,汪潮涌正将在高品质消费领域颇具优势的欧洲主要奢侈品牌引入中国市场。

LV、prada、爱马仕、瑞士钟表、意大利皮鞋皮具、法国香水服饰、德国汽车零配件、高端制造业的配套等,这些强调品质、设计和文化内涵的品牌和传承了几百年的富有活力的家族企业,因受欧洲市场和自身规模的限制,国际化能力并不强。将它们引入中国这个巨大的消费市场,是“中欧科技与产业并购基金”的使命。

这还只是信中利全球并购行动的冰山一角。去年6月,信中利发起成立“信中利中国新机会美元基金I期”,瞄准了价值被严重低估的中概股以及具有跨境并购潜质的潮流产业。

通过“中欧科技与产业并购基金”,信中利计划将欧洲在环保、食品安全、医疗健康、微电子、纳米新材料、航空航天复合材料以及汽车电子航空电子等领域非常领先的高科技引入中国。

成立于1999年的信中利,其投资策略正在发生转变。第一个“五年”,主要业务是VC加投行;2004年开始的第二个“五年”做外币PE;2009年第三个“五年”做人民币VC/PE;步入2014年,在信中利的第四个“五年”阶段,打造中国领先的跨境并购与重组外币基金,是汪潮涌的夙愿。

像船长那样掌好舵

2013年是汪潮涌带领中国之队竞逐美洲杯的第九个年头。

这个外形黑瘦,性格随和的男人喜欢航海 :“虽然在船上能看到海平线,可是你往前走,会发现海平线还在更远的前方,你还得往前走,没有止境的追求,永远得往前走。”

汪潮涌说话时端端正正地坐着,非常认真地注视着记者。虽然眼睛里透露出一丝疲惫,他仍然很敏捷地做着回答。

作为信中利资本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汪潮涌明白,在资本的海洋扬帆和大海航行是同样的道理,需要有经验的船长和配合默契的团队。

回顾过去十几年的投资路径,从国际家族基金管理到以直投实业为主、美元基金为辅,而后到人民币VC与人民币PE并重,再到当下人民币基金、美元基金、对冲基金、不动产基金等齐头并进,将满15年的信中利,走过了一条日渐成熟的蜕变之路。即便在经济低迷的形势下,信中利依然展现着优雅从容之姿,超然于经济周期之外。

“失败的人总在寻找借口,成功的人总在寻找方向!”这是汪潮涌欣赏的企业家名言。在他看来,投资这一行业,既要有武将般攻城略地的勇气,也要有军师般能掐会算的韬略,这样的团队才能百战不殆。

汪潮涌重视战略、方向与模式。“埋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要花一段的时间思考,不断地去修正和检讨自己,哪些地方做得对,哪些地方做得不对。”他说。

在投资机构里,信中利资本具有独特的投资理念和投资风格。基于中国经济呈现的数字化、全球化、城镇化、本土化等九大趋势,信中利重点关注“三高三大”六大领域。

“三高”,指高科技、高端制造、高端消费与高端服务;“三大”,指大文化、大健康、大环保。六大领域又有细分领域,如高科技,有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金融、网络安全、新材料、新能源;大健康细分有西药、中药、生物药、医疗仪器、医疗服务机构及健康养生养老;大文化里有新媒体、影视、手游、时尚文化;大环保里有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土壤修复和空气治理。

在上述六大领域,信中利实施精品策略,投资行业细分市场的前三名。同时,信中利是国内自配资金比例最高的基金管理公司,并保持了远高于行业平均值的投资回报率。

在业界,信中利是一家有品位、有竞争追求的公司。信中利的成员出去谈项目通常特别凶猛,虽然在面对外方企业家的时候,成员表现出的劲头会让对方感觉有些诧异,但信中利团队表现出的专业及战略高度,又能让外方企业相信,信中利确实是能将他们的品牌引入中国并做好的人。

不安分、不服输

“吃苦耐劳、心智健康、非常地有活力与感染力”是汪潮涌对团队成员的基本要求。

汪潮涌会将公司会议地点改在登山路上,例如爬泰山。目的是让团队体验如何以“责任重于泰山”的态度去管理基金,同时又如何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登上南天门,最后得以站在玉皇顶上,感受什么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投资人生恰如登山,泰山道长告诉我,我只实现了人生潜力的60%,还要继续勤勉!”汪潮涌说。

2004年时,酷爱航海运动的汪潮涌到法国的马赛观看美洲杯帆船赛分站赛,数千条游艇之中,8艘带着各自赞助商广告的帆船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于是他想,能不能组建一支“中国之队”参加美洲杯帆船赛?中国能否举办美帆赛中的一场分站赛?

“别人能做的,为什么自己不能做?”怀着这种执着的不服输的精神信念,汪潮涌从申请组建中国帆船队的授权开始到筹集美帆赛中国之队的参赛资金,从国内到国外逐一寻找合作伙伴,最终和夫人李亦非出资4亿元同法国的“挑战者号”船队成立了美洲杯帆船赛“中国之队”。

曾经为了人民币PE基金的募集和美洲杯中国之队的赞助,汪潮涌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见无数的人,开无数的会,打无数电话,一直到成功签完人民币基金最后的一份协议,送走中国之队最后一位队员。当他走出灯火尽熄的办公楼时,一阵彻心的饥饿和疲惫感袭来。

在汪潮涌看来,组建中国之队凝结着更多的探索精神和商业价值。“企业家精神就是不安于现状、有颗躁动的心、愿意探索未知的未来、愿意承担风险承担责任。这都是企业开拓必备的素质,也是企业取得成就后应该进一步努力的方向。而这些精神恰恰与航海精神完全一致。”

如今,美洲杯帆船赛中国之队已成为信中利整合资源和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平台之一。通过投资帆船队,不但使汪潮涌有机会渗透到其他相关产业链,如体育器材、码头、商业地产等,提升公司与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同时美帆赛中国之队旗下成立了美帆会俱乐部,这使他还拥有了一批高净值人群及企业,从而间接有利于信中利资本的投资业务。

汪潮涌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也与他的成长有关。“儿时的经历和青年期的成长,给了我非常好的精神意志的磨练,更重要的是给了我一个很自由的想象的空间。”汪潮涌对本刊记者说。

汪潮涌的家乡在湖北蕲春张榜,他的童年时代正处于文革后期,汪潮涌被父母送到农村的养父母家一住就是十年,苦涩的童年成为他一生精神动力的生活养分。

父亲对汪潮涌影响较大。1944年,汪潮涌的父亲投笔从戎参军抗日,其父87岁高龄时,仍是耳聪目明,腰板笔挺,记忆力惊人,谈沙场往事,如数家珍,国学经典,信手拈来。“未曾出土先有节,待到凌云总虚心”、“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汪潮涌小时候,父亲常教他的诗句。

侠女相随

作为中国商界最受瞩目的夫妻之一,李亦非的“风头”显然盖过了汪潮涌。

李亦非,全球领先资产管理公司英仕曼集团(Man Group)中国区主席。13岁时,李亦非获得全国武术冠军,并出演了中国第一部动作片——《神秘的大佛》。李亦非武艺高强,她喜欢“侠气”这个词,喜欢记者描述她是个“带着一点儿优雅的侠气女人”。

作为亚洲最有影响力的商界女性之一,李亦非坚持着“以万变应万变,永远不要对自己说不”的人生信条。她的自信和积极进取,她开阔的视野和豁达的心态,其实与丈夫汪潮涌的性格如出一辙。

“人生需要不断地追求新的事业高度,包括生活的、投资的目标。”汪潮涌认为,人生就如飞行,高度够的时候,只有万里晴空,浮云都在脚下。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成为创造蛋糕的人,活出尊严,活出精彩!

发生在李亦非身上的故事是,1999年,李亦非被任命为MTV大中华区总裁,她把公司从只有6名员工发展为音乐行业中的佼佼者。2008年6月,她离开了MTV,成为了高雷GLG全球领先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区董事总经理;2009年出任全球最大的广告与传播公司之一阳狮锐奇集团大中华区主席。2011年加入英仕曼集团出任中国区主席。英仕曼集团始建于1783年,是全球最大上市对冲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管理总值570亿美元。

由于对冲基金长期以来一直为男性所掌握,因此英国金融时报发布李亦非任职评论时,曾说“top business woman for man group”——“男人集团”的女主席。

这对同样有着进取心,追求远大人生目标的商界伴侣,在生命的轨道里相遇、相知、相随。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20岁的汪潮涌怀揣30美元到美国,孤身闯荡纽约华尔街。1987年,22岁的汪潮涌经过多达30次的面试进入摩根大通曼哈顿银行纽约总部,成为第一位进入华尔街的中国留学生;彼时,二十出头的李亦非刚毕业,正在纽约实习。白天李亦非在联合国实习,晚上开武术馆,周六、日教外国移民英文,晚上还在餐馆打工,直到夜里二点才能打烊收工。在餐馆干一个晚上也就挣得30多元小费,夜深了也只能肿着双腿独自坐地铁回到租的15平方米的阁楼里,倒头就睡。

两个年轻人在美国艰辛的闯荡生涯中,满怀对未来的希望。命运让他们在纽约的哈德逊河上泛舟时相遇,两人一见钟情。

1994年,李亦非随受雇于摩根士丹利的汪潮涌回到中国。如今,他们拥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女儿已被美国耶鲁大学录取。闲暇时,这对商界夫妻最喜欢去爬山、滑冰。他们一起参加航海活动,或者是一起为买到一本好书而高兴。他们爱看书、爱看电影、爱听汪峰的音乐,最喜欢的事情,是和女儿讨论各种深奥的哲学问题。(支点杂志2014年7月刊)

猜你喜欢
航海家美洲杯基金
林肯航海家
“不要美洲杯要疫苗”
林肯航海家Nautilus加州海岸限量版
美洲杯盼与欧洲杯同年举办
全新林肯航海家扬帆起航
一个人,一艘船,一本书——访航海家翟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