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踝截骨行距骨骨折内固定的治疗分析

2014-08-07 02:54
当代医学 2014年35期
关键词:外踝距骨行距

寇 飞

经外踝截骨行距骨骨折内固定的治疗分析

寇 飞

目的 探讨经外踝截骨行距骨骨折内固定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60例距骨骨折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切开复位手术治疗,并从外踝截断腓骨充分暴露距骨,解剖复位后固定距骨,用张力带钢丝固定外踝,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1)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优良率达83.33%(25/30),仅3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观察组AOFAS总分为(84.35±5.2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2.53±4.61)分,而且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外踝截骨行距骨骨折内固定术,可充分显露距骨,利于复位和固定,具有操作简单、对周围软组织损伤小以及并发症少等特点,是一种治疗距骨骨折较好的手术方式。

外踝;距骨;截骨术;骨折固定术

距骨是人体非常重要的承重部位,具有稳定性和灵活性的特点。距骨骨折是临床上比较严重的关节内损伤,常见于高能量创伤,占人体下肢骨折的3%~6%,由于距骨的周围多没有附着肌肉,表面3/5仅为关节软骨,很容易发生距骨缺血性坏死、创伤性关节炎、骨折不愈合以及畸形愈合等并发症[1]。距骨骨折的显露和固定都比较棘手,很容易出现复位不佳,日后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甚至距骨的血供遭到破坏合并距骨坏死[2]。为研究外踝截骨行距骨骨折内固定的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38例距骨骨折患者,患者均行切开复位手术治疗,从外踝截断腓骨暴露距骨,解剖复位后固定距骨,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5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距骨骨折患者,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4~51岁,平均年龄(34.6±2.8)岁,损伤原因:28例交通伤,24例高处坠落伤,8例重物砸伤。其中19例距骨体骨折,21例HawkinsⅡ型[3]距骨颈骨折,13例HawkinsⅢ型距骨颈骨折,7例Ⅳ型距骨颈骨折。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均取外踝弧形切口入路,沿着腓骨外侧切开皮肤至外踝尖,紧贴着跟腱的外缘,绕外踝后方直至距骨头处,逐层显露外踝,切开伸肌下支持带以及深筋膜,并向内外两侧牵开暴露距骨体、距骨颈以及距骨头。在平踝关节处行外踝截骨,并向远端牵引暴露距骨体。内翻踝关节使距骨呈半脱位状,在直视下行骨折复位,并用2枚克氏针固定[4]。跖屈踝关节,松弛跟腱,并向内侧牵引,暴露距骨体后面,在距骨的裸区选择进针点,最大限度地跖屈踝关节。在距骨后面用2枚克氏针进行定位,要求进针方向与足底平行,与足外缘呈20°~30°的夹角。采用摄片定位准确后使用2枚空心钉固定,拆除定位针,复位距骨,整复外踝,并用张力带钢丝进行内固定,最后对切口进行冲洗和止血后逐层缝合。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5]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功能、对线以及总分评分情况,满分100分,分数越低越严重。

1.3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6] 优:后踝以及踝关节外形恢复正常,踝关节的功能恢复正常,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良好;良:后跟部有轻度外翻或者内翻畸形,踝关节屈伸功能受限小于10°,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但有轻度踝关节炎或者距下关节炎;可:足踝部偶有疼痛,后跟部有外翻或者内翻畸形,踝关节屈伸功能受限10°~30°,X线片显示骨折延迟愈合,距骨体出现部分坏死和塌陷;差:足踝部疼痛,踝部有外翻或者内翻畸形,踝关节屈伸功能明显受限,X线片显示骨折未愈合。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正态计量资料以“x±s”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优9例,良16例,优良率达83.33%;对照组优6例,良12例,优良率达6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距骨缺血性坏死1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切口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对照组术后出现距骨缺血性坏死4例,创伤性关节炎3例,切口感染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AOFAS评分 治疗后,观察组AOFAS总分为(84.35±5.2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2.53±4.61)分,而且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60例距骨骨折患者治疗前后AOFAS评分比较

3 讨论

传统距骨骨折的手术入路包括前内侧、前外侧以及后外侧入路,采用前内侧入路或者结合内踝截骨显露术野的方法较多,但由于内侧常常发生粉碎骨折,难以及时找到解剖复位的标志,另外很容易损伤距骨体的主要动脉-跗管动脉的分支三角动脉[7]。而相比于内踝,外踝约低1 cm,踝关节内翻时阻挡距骨使其不易脱出,经外踝截骨行距骨骨折内固定的优点在于去除外踝的阻挡,更充分暴露内翻位距骨,很容易找到解剖标志,便于复位和固定,同时不会损伤跗管动脉,尽最大限度地保护距骨体的血供。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外踝截骨行距骨骨折内固定治疗后,距骨骨折患者的优良率可达81.58%,仅3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7.89%,与刘钢等[8]报道情况相一致,采用经外踝截骨行距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显露充分,利于复位和固定。且本组治疗后AOFAS各项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充分肯定了经外踝截骨行距骨骨折内固定的治疗效果。

总而言之,经外踝截骨行距骨骨折内固定术,可充分显露距骨,利于复位和固定,具有操作简单、对周围软组织损伤小以及并发症少等特点,是一种治疗距骨骨折较好的手术方式。

[1] 李泽龙,蔡习炜,刘发平.距骨骨折的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进展[J].创伤外科杂志,2010,12(4):377-379.

[2] 刘鸿程,邹玉莲,赖优良.经内外踝低位截骨入路治疗复杂距骨骨折脱位[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6(2):184-185.

[3] 韦新宁.距骨骨折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 22(19):2163-2166.

[4] 陈盛利,刘文和.复杂距骨骨折脱位经内外踝低位截骨入路治疗初探[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0,3(6):487-489.

[5] 钟伟,王军强,王学文,等.距骨骨折病例回顾分析[J].潍坊医学院学报,2011,33(3):224-226.

[6] Eberl R,Singer G,Schalamon J,et al.Fractures of the talus-different between children and adulescents[J].J Trauma,2010,68(1):126-130.

[7] 杨飞,赵敏,武永刚.外踝截骨入路联合可吸收螺钉治疗距骨矢状位骨折的临床体会[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12(24):8328-8330.

[8] 刘钢,郑小罕,杨翔.经外踝截骨行距骨骨折内固定的治疗分析[J].重庆医学,2012,41(25):2642-2643.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5.026

河南 476100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创伤外科(寇飞)

猜你喜欢
外踝距骨行距
外踝尖部钩匙状锁定钢板治疗外踝骨折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缩行扩株”对重庆丘陵山区玉米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闭合性距骨全脱位致皮肤坏死的治疗1例并文献复习
外踝上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距骨全脱位的临床研究进展
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不同播量、行距对“藏青320”产量的影响研究
距骨全脱位治疗的研究进展
55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合并外踝撕脱骨折的手术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