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方法指导演绎高效课堂

2014-08-07 01:53刘瑞岚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6期

刘瑞岚

写人记事类文在小学阶段占有较大比重,尤其在小学3——6年级居多。学习此类文章的重点就是通过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品质。虽然每篇文章的内容不一样,但写法基本相同,都是通过典型事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凸显人物品质。教学这类课文时,如果能教会学生运用学习此类文的方法结构去自主学习,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我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半截蜡烛》一课中部分内容的教学来说明这一方法在课堂中的有效运用以及取得的效果。

一、复习回顾,清晰结构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学习写人记事文章除了要了解事件还要干什么?(通过体会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走进人物内心从而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人物)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进行板书:认识人物(语言、动作、神态……)

【设计意图:教师有长程意识,注重学法指导,帮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结构去学习课文, 强化学生结构意识。同时,也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空间。】

二、活用结构,明晰形象

1.今天我们就用这个办法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请大家打开课文,用笔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语句,圈画出表示语言、动作、神态的词语,想象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他们的内心到底是怎样想的?把自己的体会写在课文旁边。

2.学生默读批注,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结构自学课文,但这只是一种基本的阅读策略,课堂如果止步于此,自然不能实现方法的明晰与能力的提升。我的教学还涵盖“品出什么样的人物”,寻求“品什么”的具体落实,方法是具体的,动态发展的,是在已有能力与方法的基础上生长出来的。】

3.指导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预设一:伯诺德夫人吹熄蜡烛

引导学生从伯诺德夫人的行为及语言两处感受伯诺德夫人镇定表现背后内心独特的想法,从而感悟她镇定、机智的可归贵品质。

(1)从“急忙”“轻轻”两个词语之间的联系去体会伯诺德夫人的镇定自若,机智勇敢。

(2)通过对伯诺德夫人的话语“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不同重音的指导朗读,体会伯诺德夫人的镇定。

(3)小结:看,我们就这样抓住了表示人物行为、语言的关键词读着、想着,走进了人物的内心,感受到伯诺德夫人的机智。 一起读读这段话,再次感受她的机智与镇定!

另外两个人呢,用这样的方法,你会认识的更深刻!

【设计意图:教师对教材的解读视野开阔,对学生的学情把握准确。在已有学法的指导下,针对每篇课文的独特性,精准预测学生的障碍点,教师在学生感悟断点处、障碍处适时点拨,帮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想法,从而深刻感受人物的品质。在品读课文时能紧扣课标对第三学段学生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感情色彩、表达效果。”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研读、品味和体会,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感受人物形象。并且通过学法的总结提炼,为下文和以后学习同类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预设二、杰克镇定抱柴火

1.从“慢慢地”体会他的聪明,心思缜密。

2.围绕“从容抱柴火”进行同桌讨论。

抱柴火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蜡烛被端走了,还要继续抱柴火?他是怎么想的?同桌讨论。

评价:他仅仅是一个孩子,能做到这样镇定自若,不动声色,真是不简单!

请男生一起来读这一段!

小结:我们又一次通过他的行为体会到他的机智、镇定!他们两个人都想拿走蜡烛,结果却都失败了!板书:(失败)现在只剩下杰奎琳了,从杰奎琳的语言、动作、神态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

总述:从以上这个设计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已有学法的帮助下,老师的适时点拨下,真正走进了人物内心,体会到他们机智、镇定的可贵品质!可见,“结构”的运用,让课堂更高效,更具生长感;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在这样的课堂中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