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制“蓝精灵”成长路线

2014-08-07 13:05余江吴海燕
中国德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蓝精灵草根社团

余江++++吴海燕

学生社团是由学生自愿参加、自主活动,同时满足社团成员兴趣爱好需要的专业性小型群体。社团建设是教育教学的延展、连接和深化。学生在校所学知识,通过社团而得以印证;学生个人能力,通过社团而得以加强;学生自我个性,通过社团得以丰富。一所学校只有既注重课堂教学,又注重社团活动—第二课堂的有效组织,才能把学生真正培养成全面发展、个性鲜明、创造能力强的优秀人才。近年来,杭州市胜蓝实验学校秉持“多元、自主、个性、发展”理念对学校特色“蓝精灵社团”的运作机制和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不间断的探索和实践。这形成了完全自下而上凭借老师、家长和学生兴趣爱好自主成立,学校鼓励管理的“纯草根”民间小社团。因为它可实现学生、老师和家长的另一种人生价值感和别样的成就感,备受社会各界欢迎。

随着学校从单一的小学转型到九年一贯制,如何创建和衔接中小学间的特色社团,如何将单纯的草根社团活动成为学校的校本特色,让学校教育更靠近社会需求,九年一贯制学校特色社团创建和延续显得迫在眉睫。为此,我校坚持将“追求轻负高质,着力品牌创建”作为社团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积极探索特色社团发展之路。这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引导积极向上的学风、校风也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提升理念,创建草根社团

长期以来,我们缺乏对教师职业的完整理解,教师的个体独特性和多样性被抹杀,他们的内心体验、情感、个性、人格的发展都被人视而不见。其实,学生要发展和培养,教师更要培养和发展。只有充分尊重和重视教师的个性和特长发展,才能让教师有施展智慧和才华的机会,创造再发展的条件。

学校合并成九年一贯制后,结合最新教育发展动向、不断鼓励教师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学生一起创建各类社团,又通过多渠道表扬来不断激励教师积极参与社团创建的热情。我校师生通过两年的努力,现在已初步形成草根社团—特色社团—校本社团三级梯度社团体系。

根据学生需求、教师及家长爱好,在原有小学部草根社团的基础上,7-9年级学生和老师也创建了不少新的草根社团,初步形成了杂粮式的教育课程。

草根社团自主创建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意愿,自下而上创建。如足球社,因为6个男孩的狂热爱好,软磨硬泡地请了刚分配的朱老师做辅导员,自主申报社团并在同一校区招收了一批有同样兴趣的学生自主开展活动。

学生自主选择社团家长和老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成立社团并向全校招募,学生在指定报名时间里根据招募条件和自己的兴趣去报名。只要社团活动时间不重叠,就可以多项申报,这样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为了进一步规范并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学校健全了社团的激励机制。

奖章激励社团活动的过程运作评价是最薄弱环节。许多社团根据活动内容设立不同等级的社团章目,让学生们在参与中有明确的目标和前进的动力。一个学生可以参加多个社团活动,即有机会争得多枚小社团章,集齐6枚可以到大队部或学生会换取学校特色社团★章一枚。根据不同的得章情况和活动的深度,还可以换取★★章、★★★章,全部集齐换取学校特色社团机绣章,优先参与学校推优评先,所有获章情况都将计入学期成绩报告单。

展示激励通过加强对外交流和提供各种展示机会来提升社团的价值。我校定期进行校级社团展示活动;为各社团与校外相关机构、单位挂钩,提供交流、指导和观摩平台;根据各社团活动内容,推荐参加相应区市级比赛。如小记者社团与省少儿台、青年时报、杭州日报小记者站联系,为孩子提供了更多发表作品、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小伢儿剧团”推荐参加课本剧比赛;“百灵鸟”社参加演唱类比赛;“葫芦丝社”参加器乐类比赛;“蓝蓝书画社”参加美术类比赛;“金色童年社”参加文学类比赛等。

评价激励考虑到所有社团活动都是不占用上课时间,辅导员老师不拿学校任何课时津贴实际情况。为了鼓励更多教师投入这项工作,校领导给予了一系列政策扶植与倾斜。自2007年12月开始,根据每学年各社团活动开展情况,评选各级优秀社团、优秀社团指导教师,计入学期、学年度教师绩效考核,同时根据奖励等级发放相应天数的调休单作为奖励。

形成体系,构筑特色社团

近年来,学校为了加强特色社团中小学有序衔接和进一步创新发展,对1-8年级所有草根社团进行精简、梳理,并倡议社团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借助外力做大做强自己,使得新一轮特色社团脱颖而出。在创建杂粮型草根社团的基础上,我校又在积极打造新一轮特色社团。其中“蓝精灵”是指胜蓝学校培养的每个孩子都是快乐可爱的小精灵。这寓意着学生以各类社团为载体,在生态校园里张扬个性,展现五彩童年。

社校联动、自主交流借助社区、街道、少工委等组织力量,参与或创设融道德、文化、艺术、科技为一炉,集实践、体验、探索、技能技巧等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教育校外新型载体—社区社团。它可以实现区域范围内成人、少儿社团资源整合、优化发展,吸引更多的热心志愿者参与社团建设和活动。同时通过社团的对外开放和对外交流,提升社团知名度,吸引居住在附近的非本校学生积极参与,以满足不同学校不同年龄学生的不同需求。

馆校共建、优化整合第二课堂活动开始以后,这些免费的场所和丰富的资源备受我校社团老师的关注和青睐。先后涌现了茶艺社与茶叶博物馆,国学社与“名人纪念馆”,表演社与“盖叫天故居”,剪纸社与“刀剪剑”博物馆等特色共建活动。在把场馆资源转化为我校社团教育资源的整合、共享、互助过程中,胜蓝的孩子们共享到了文化建设成果,接受了专业老师的培训,获取了更丰富的精神营养、更近距离的实践机会和更广阔的社会视野。

打造品牌,搭建多元社团

经过8年的努力,通过对“蓝精灵社团”不断地实践研究,社团已基本达到了学生自主多元成长、教师个性专业提升和学校全面跨越发展的多赢局面,表现出草根性强、参与面广、时尚性强、媒体关注度高四大特点。学校被评为全国红领巾社团优秀组织奖,众多特色社团中已有9个社团被评为全国优秀社团。如,射击社—全国优秀社团,是学校最优秀的校本社团。目前拥有的21个电子输送靶位,300多平方米宽敞明亮且观赏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射击房,开辟了全国首家中小学射击网站。学校先后因为射击特色多次被授予浙江省特色学校、杭州市射击传统项目学校等荣誉称号。九年一贯制以后,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社团又组建了一支具有三个年龄梯队的校射击队。通过队伍的建设和制度化管理,我校学生先后获得全国、省市级射击比赛金牌30多枚奖牌50多枚,多次打破省、市射击比赛纪录。同时,我校也向上一级运动队输送了25名优秀的射击运动后备人才。悠悠葫芦丝社团—全国优秀红领巾小社团。第一批社团成员小学生参加省市区各级表演20余次,如参与西博会外宾接待晚宴演出、省农民邮箱启动仪式表演、与全国知名葫芦丝演奏家李春华老师同台演出、市“熄灯一小时”雷峰塔义演专场等。孩子升到初中后继续由初中的老师接手开展社团活动,小学继续招收第二批社团成员。中小学2个葫芦丝社团经常开展校内外的交流展示活动,在督导演出中3-9年级的100多个社团成员齐聚一堂,以“心中永远的葫芦丝”为主题表演了10个精彩的节目。社员的感受分享、辅导员的专业成长让所有参加观摩的领导和家长赞叹不已。这些都充分显示了社团活动的开展是实现师生个体和学校整体个性、幸福、快乐发展的有效途径。

其他还有秀ME小记者社、巧手社、苗苗种植社等全国优秀社团,都已经实现了中小学有效衔接。这些特色社团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从简单的兴趣培养开始向研究性学习、社会性实践发展。九个年级内容的不断充实、形式的不断突破、载体的不断增加、参与人数不断扩充,使这些特色社团开始向多元的校本社团发展。

未来社会到底需要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李楯老师也认为中国教育要培养活跃于21世纪多元一体、和而不同格局下的开放世界中的中华人。而社团这个载体正是锻炼、磨练、培养、促进孩子们多元、自主、个性、全面发展的最好途径。

【余江,浙江省杭州市胜蓝实验学校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吴海燕,浙江省杭州市胜蓝实验学校学生处主任,小学中学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李志峰

endprint

学生社团是由学生自愿参加、自主活动,同时满足社团成员兴趣爱好需要的专业性小型群体。社团建设是教育教学的延展、连接和深化。学生在校所学知识,通过社团而得以印证;学生个人能力,通过社团而得以加强;学生自我个性,通过社团得以丰富。一所学校只有既注重课堂教学,又注重社团活动—第二课堂的有效组织,才能把学生真正培养成全面发展、个性鲜明、创造能力强的优秀人才。近年来,杭州市胜蓝实验学校秉持“多元、自主、个性、发展”理念对学校特色“蓝精灵社团”的运作机制和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不间断的探索和实践。这形成了完全自下而上凭借老师、家长和学生兴趣爱好自主成立,学校鼓励管理的“纯草根”民间小社团。因为它可实现学生、老师和家长的另一种人生价值感和别样的成就感,备受社会各界欢迎。

随着学校从单一的小学转型到九年一贯制,如何创建和衔接中小学间的特色社团,如何将单纯的草根社团活动成为学校的校本特色,让学校教育更靠近社会需求,九年一贯制学校特色社团创建和延续显得迫在眉睫。为此,我校坚持将“追求轻负高质,着力品牌创建”作为社团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积极探索特色社团发展之路。这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引导积极向上的学风、校风也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提升理念,创建草根社团

长期以来,我们缺乏对教师职业的完整理解,教师的个体独特性和多样性被抹杀,他们的内心体验、情感、个性、人格的发展都被人视而不见。其实,学生要发展和培养,教师更要培养和发展。只有充分尊重和重视教师的个性和特长发展,才能让教师有施展智慧和才华的机会,创造再发展的条件。

学校合并成九年一贯制后,结合最新教育发展动向、不断鼓励教师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学生一起创建各类社团,又通过多渠道表扬来不断激励教师积极参与社团创建的热情。我校师生通过两年的努力,现在已初步形成草根社团—特色社团—校本社团三级梯度社团体系。

根据学生需求、教师及家长爱好,在原有小学部草根社团的基础上,7-9年级学生和老师也创建了不少新的草根社团,初步形成了杂粮式的教育课程。

草根社团自主创建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意愿,自下而上创建。如足球社,因为6个男孩的狂热爱好,软磨硬泡地请了刚分配的朱老师做辅导员,自主申报社团并在同一校区招收了一批有同样兴趣的学生自主开展活动。

学生自主选择社团家长和老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成立社团并向全校招募,学生在指定报名时间里根据招募条件和自己的兴趣去报名。只要社团活动时间不重叠,就可以多项申报,这样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为了进一步规范并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学校健全了社团的激励机制。

奖章激励社团活动的过程运作评价是最薄弱环节。许多社团根据活动内容设立不同等级的社团章目,让学生们在参与中有明确的目标和前进的动力。一个学生可以参加多个社团活动,即有机会争得多枚小社团章,集齐6枚可以到大队部或学生会换取学校特色社团★章一枚。根据不同的得章情况和活动的深度,还可以换取★★章、★★★章,全部集齐换取学校特色社团机绣章,优先参与学校推优评先,所有获章情况都将计入学期成绩报告单。

展示激励通过加强对外交流和提供各种展示机会来提升社团的价值。我校定期进行校级社团展示活动;为各社团与校外相关机构、单位挂钩,提供交流、指导和观摩平台;根据各社团活动内容,推荐参加相应区市级比赛。如小记者社团与省少儿台、青年时报、杭州日报小记者站联系,为孩子提供了更多发表作品、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小伢儿剧团”推荐参加课本剧比赛;“百灵鸟”社参加演唱类比赛;“葫芦丝社”参加器乐类比赛;“蓝蓝书画社”参加美术类比赛;“金色童年社”参加文学类比赛等。

评价激励考虑到所有社团活动都是不占用上课时间,辅导员老师不拿学校任何课时津贴实际情况。为了鼓励更多教师投入这项工作,校领导给予了一系列政策扶植与倾斜。自2007年12月开始,根据每学年各社团活动开展情况,评选各级优秀社团、优秀社团指导教师,计入学期、学年度教师绩效考核,同时根据奖励等级发放相应天数的调休单作为奖励。

形成体系,构筑特色社团

近年来,学校为了加强特色社团中小学有序衔接和进一步创新发展,对1-8年级所有草根社团进行精简、梳理,并倡议社团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借助外力做大做强自己,使得新一轮特色社团脱颖而出。在创建杂粮型草根社团的基础上,我校又在积极打造新一轮特色社团。其中“蓝精灵”是指胜蓝学校培养的每个孩子都是快乐可爱的小精灵。这寓意着学生以各类社团为载体,在生态校园里张扬个性,展现五彩童年。

社校联动、自主交流借助社区、街道、少工委等组织力量,参与或创设融道德、文化、艺术、科技为一炉,集实践、体验、探索、技能技巧等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教育校外新型载体—社区社团。它可以实现区域范围内成人、少儿社团资源整合、优化发展,吸引更多的热心志愿者参与社团建设和活动。同时通过社团的对外开放和对外交流,提升社团知名度,吸引居住在附近的非本校学生积极参与,以满足不同学校不同年龄学生的不同需求。

馆校共建、优化整合第二课堂活动开始以后,这些免费的场所和丰富的资源备受我校社团老师的关注和青睐。先后涌现了茶艺社与茶叶博物馆,国学社与“名人纪念馆”,表演社与“盖叫天故居”,剪纸社与“刀剪剑”博物馆等特色共建活动。在把场馆资源转化为我校社团教育资源的整合、共享、互助过程中,胜蓝的孩子们共享到了文化建设成果,接受了专业老师的培训,获取了更丰富的精神营养、更近距离的实践机会和更广阔的社会视野。

打造品牌,搭建多元社团

经过8年的努力,通过对“蓝精灵社团”不断地实践研究,社团已基本达到了学生自主多元成长、教师个性专业提升和学校全面跨越发展的多赢局面,表现出草根性强、参与面广、时尚性强、媒体关注度高四大特点。学校被评为全国红领巾社团优秀组织奖,众多特色社团中已有9个社团被评为全国优秀社团。如,射击社—全国优秀社团,是学校最优秀的校本社团。目前拥有的21个电子输送靶位,300多平方米宽敞明亮且观赏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射击房,开辟了全国首家中小学射击网站。学校先后因为射击特色多次被授予浙江省特色学校、杭州市射击传统项目学校等荣誉称号。九年一贯制以后,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社团又组建了一支具有三个年龄梯队的校射击队。通过队伍的建设和制度化管理,我校学生先后获得全国、省市级射击比赛金牌30多枚奖牌50多枚,多次打破省、市射击比赛纪录。同时,我校也向上一级运动队输送了25名优秀的射击运动后备人才。悠悠葫芦丝社团—全国优秀红领巾小社团。第一批社团成员小学生参加省市区各级表演20余次,如参与西博会外宾接待晚宴演出、省农民邮箱启动仪式表演、与全国知名葫芦丝演奏家李春华老师同台演出、市“熄灯一小时”雷峰塔义演专场等。孩子升到初中后继续由初中的老师接手开展社团活动,小学继续招收第二批社团成员。中小学2个葫芦丝社团经常开展校内外的交流展示活动,在督导演出中3-9年级的100多个社团成员齐聚一堂,以“心中永远的葫芦丝”为主题表演了10个精彩的节目。社员的感受分享、辅导员的专业成长让所有参加观摩的领导和家长赞叹不已。这些都充分显示了社团活动的开展是实现师生个体和学校整体个性、幸福、快乐发展的有效途径。

其他还有秀ME小记者社、巧手社、苗苗种植社等全国优秀社团,都已经实现了中小学有效衔接。这些特色社团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从简单的兴趣培养开始向研究性学习、社会性实践发展。九个年级内容的不断充实、形式的不断突破、载体的不断增加、参与人数不断扩充,使这些特色社团开始向多元的校本社团发展。

未来社会到底需要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李楯老师也认为中国教育要培养活跃于21世纪多元一体、和而不同格局下的开放世界中的中华人。而社团这个载体正是锻炼、磨练、培养、促进孩子们多元、自主、个性、全面发展的最好途径。

【余江,浙江省杭州市胜蓝实验学校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吴海燕,浙江省杭州市胜蓝实验学校学生处主任,小学中学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李志峰

endprint

学生社团是由学生自愿参加、自主活动,同时满足社团成员兴趣爱好需要的专业性小型群体。社团建设是教育教学的延展、连接和深化。学生在校所学知识,通过社团而得以印证;学生个人能力,通过社团而得以加强;学生自我个性,通过社团得以丰富。一所学校只有既注重课堂教学,又注重社团活动—第二课堂的有效组织,才能把学生真正培养成全面发展、个性鲜明、创造能力强的优秀人才。近年来,杭州市胜蓝实验学校秉持“多元、自主、个性、发展”理念对学校特色“蓝精灵社团”的运作机制和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不间断的探索和实践。这形成了完全自下而上凭借老师、家长和学生兴趣爱好自主成立,学校鼓励管理的“纯草根”民间小社团。因为它可实现学生、老师和家长的另一种人生价值感和别样的成就感,备受社会各界欢迎。

随着学校从单一的小学转型到九年一贯制,如何创建和衔接中小学间的特色社团,如何将单纯的草根社团活动成为学校的校本特色,让学校教育更靠近社会需求,九年一贯制学校特色社团创建和延续显得迫在眉睫。为此,我校坚持将“追求轻负高质,着力品牌创建”作为社团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积极探索特色社团发展之路。这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引导积极向上的学风、校风也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提升理念,创建草根社团

长期以来,我们缺乏对教师职业的完整理解,教师的个体独特性和多样性被抹杀,他们的内心体验、情感、个性、人格的发展都被人视而不见。其实,学生要发展和培养,教师更要培养和发展。只有充分尊重和重视教师的个性和特长发展,才能让教师有施展智慧和才华的机会,创造再发展的条件。

学校合并成九年一贯制后,结合最新教育发展动向、不断鼓励教师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学生一起创建各类社团,又通过多渠道表扬来不断激励教师积极参与社团创建的热情。我校师生通过两年的努力,现在已初步形成草根社团—特色社团—校本社团三级梯度社团体系。

根据学生需求、教师及家长爱好,在原有小学部草根社团的基础上,7-9年级学生和老师也创建了不少新的草根社团,初步形成了杂粮式的教育课程。

草根社团自主创建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意愿,自下而上创建。如足球社,因为6个男孩的狂热爱好,软磨硬泡地请了刚分配的朱老师做辅导员,自主申报社团并在同一校区招收了一批有同样兴趣的学生自主开展活动。

学生自主选择社团家长和老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成立社团并向全校招募,学生在指定报名时间里根据招募条件和自己的兴趣去报名。只要社团活动时间不重叠,就可以多项申报,这样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为了进一步规范并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学校健全了社团的激励机制。

奖章激励社团活动的过程运作评价是最薄弱环节。许多社团根据活动内容设立不同等级的社团章目,让学生们在参与中有明确的目标和前进的动力。一个学生可以参加多个社团活动,即有机会争得多枚小社团章,集齐6枚可以到大队部或学生会换取学校特色社团★章一枚。根据不同的得章情况和活动的深度,还可以换取★★章、★★★章,全部集齐换取学校特色社团机绣章,优先参与学校推优评先,所有获章情况都将计入学期成绩报告单。

展示激励通过加强对外交流和提供各种展示机会来提升社团的价值。我校定期进行校级社团展示活动;为各社团与校外相关机构、单位挂钩,提供交流、指导和观摩平台;根据各社团活动内容,推荐参加相应区市级比赛。如小记者社团与省少儿台、青年时报、杭州日报小记者站联系,为孩子提供了更多发表作品、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小伢儿剧团”推荐参加课本剧比赛;“百灵鸟”社参加演唱类比赛;“葫芦丝社”参加器乐类比赛;“蓝蓝书画社”参加美术类比赛;“金色童年社”参加文学类比赛等。

评价激励考虑到所有社团活动都是不占用上课时间,辅导员老师不拿学校任何课时津贴实际情况。为了鼓励更多教师投入这项工作,校领导给予了一系列政策扶植与倾斜。自2007年12月开始,根据每学年各社团活动开展情况,评选各级优秀社团、优秀社团指导教师,计入学期、学年度教师绩效考核,同时根据奖励等级发放相应天数的调休单作为奖励。

形成体系,构筑特色社团

近年来,学校为了加强特色社团中小学有序衔接和进一步创新发展,对1-8年级所有草根社团进行精简、梳理,并倡议社团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借助外力做大做强自己,使得新一轮特色社团脱颖而出。在创建杂粮型草根社团的基础上,我校又在积极打造新一轮特色社团。其中“蓝精灵”是指胜蓝学校培养的每个孩子都是快乐可爱的小精灵。这寓意着学生以各类社团为载体,在生态校园里张扬个性,展现五彩童年。

社校联动、自主交流借助社区、街道、少工委等组织力量,参与或创设融道德、文化、艺术、科技为一炉,集实践、体验、探索、技能技巧等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教育校外新型载体—社区社团。它可以实现区域范围内成人、少儿社团资源整合、优化发展,吸引更多的热心志愿者参与社团建设和活动。同时通过社团的对外开放和对外交流,提升社团知名度,吸引居住在附近的非本校学生积极参与,以满足不同学校不同年龄学生的不同需求。

馆校共建、优化整合第二课堂活动开始以后,这些免费的场所和丰富的资源备受我校社团老师的关注和青睐。先后涌现了茶艺社与茶叶博物馆,国学社与“名人纪念馆”,表演社与“盖叫天故居”,剪纸社与“刀剪剑”博物馆等特色共建活动。在把场馆资源转化为我校社团教育资源的整合、共享、互助过程中,胜蓝的孩子们共享到了文化建设成果,接受了专业老师的培训,获取了更丰富的精神营养、更近距离的实践机会和更广阔的社会视野。

打造品牌,搭建多元社团

经过8年的努力,通过对“蓝精灵社团”不断地实践研究,社团已基本达到了学生自主多元成长、教师个性专业提升和学校全面跨越发展的多赢局面,表现出草根性强、参与面广、时尚性强、媒体关注度高四大特点。学校被评为全国红领巾社团优秀组织奖,众多特色社团中已有9个社团被评为全国优秀社团。如,射击社—全国优秀社团,是学校最优秀的校本社团。目前拥有的21个电子输送靶位,300多平方米宽敞明亮且观赏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射击房,开辟了全国首家中小学射击网站。学校先后因为射击特色多次被授予浙江省特色学校、杭州市射击传统项目学校等荣誉称号。九年一贯制以后,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社团又组建了一支具有三个年龄梯队的校射击队。通过队伍的建设和制度化管理,我校学生先后获得全国、省市级射击比赛金牌30多枚奖牌50多枚,多次打破省、市射击比赛纪录。同时,我校也向上一级运动队输送了25名优秀的射击运动后备人才。悠悠葫芦丝社团—全国优秀红领巾小社团。第一批社团成员小学生参加省市区各级表演20余次,如参与西博会外宾接待晚宴演出、省农民邮箱启动仪式表演、与全国知名葫芦丝演奏家李春华老师同台演出、市“熄灯一小时”雷峰塔义演专场等。孩子升到初中后继续由初中的老师接手开展社团活动,小学继续招收第二批社团成员。中小学2个葫芦丝社团经常开展校内外的交流展示活动,在督导演出中3-9年级的100多个社团成员齐聚一堂,以“心中永远的葫芦丝”为主题表演了10个精彩的节目。社员的感受分享、辅导员的专业成长让所有参加观摩的领导和家长赞叹不已。这些都充分显示了社团活动的开展是实现师生个体和学校整体个性、幸福、快乐发展的有效途径。

其他还有秀ME小记者社、巧手社、苗苗种植社等全国优秀社团,都已经实现了中小学有效衔接。这些特色社团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从简单的兴趣培养开始向研究性学习、社会性实践发展。九个年级内容的不断充实、形式的不断突破、载体的不断增加、参与人数不断扩充,使这些特色社团开始向多元的校本社团发展。

未来社会到底需要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李楯老师也认为中国教育要培养活跃于21世纪多元一体、和而不同格局下的开放世界中的中华人。而社团这个载体正是锻炼、磨练、培养、促进孩子们多元、自主、个性、全面发展的最好途径。

【余江,浙江省杭州市胜蓝实验学校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吴海燕,浙江省杭州市胜蓝实验学校学生处主任,小学中学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李志峰

endprint

猜你喜欢
蓝精灵草根社团
接棒李显龙,“草根”黄循财何以脱颖而出
保护牙齿很重要
蓝精灵
15 Seconds to Stardom
草根艺术家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草根
松树
社团少年
文学社团简介